关于新股上市的问题???

2024-05-17 00:23

1. 关于新股上市的问题???

依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经保荐人向证监会推荐,证监会进行合规初审,证券发行人要进行公司信息披露,同时还要求符合一定的实质性条件。如企业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水平等。
要审批的有很多,最后还要经过发审委批准才能上市
发审委核准后,证监会审批通过,在网站上和指定报刊上刊登发行公司
《证券法》
第二十一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提交申请文件后,应当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预先披露有关申请文件。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设发行审核委员会,依法审核股票发行申请。
  发行审核委员会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和所聘请的该机构外的有关专家组成,以投票方式对股票发行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具体组成办法、组成人员任期、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条件负责核准股票发行申请。核准程序应当公开,依法接受监督。
  参与审核和核准股票发行申请的人员,不得与发行申请人有利害关系,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接受发行申请人的馈赠,不得持有所核准的发行申请的股票,不得私下与发行申请人进行接触。
  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对公司债券发行申请的核准,参照前两款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应当自受理证券发行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作出予以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发行人根据要求补充、修改发行申请文件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不予核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证券发行申请经核准,发行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证券公开发行前,公告公开发行募集文件,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
  发行证券的信息依法公开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


其他的顺序都对者类 LZ

关于新股上市的问题???

2. 新股上市的问题

你的理解稍微有些问题。
打新一旦交易完成,股民买股票的这笔资金是归公司的,是股民向公司买新股。然后股民在二级市场卖出股票,是卖给其他下买单的股民。
如果二级市场没人挂买单,那么股票是卖不出去的。不存在股民可以随时撤资这种情况,只有有人愿意接手你手上的股票,你才能把股票脱手。
举个例子,假设小米要A股上市,你打新成功,以16元的价格买进1000股(10手),这16000元是给小米公司的,后来过了几天涨到了40元开板,你想获利走人。这时候董明珠觉得雷军做手机很好,想要格力入股小米,但是时间已经迟了,格力就在涨停位置封了10手试探一下。假设我们现在涨停只有这10手买单,那么你要出局,是把股票卖给格力了。(现实中不会有公司会在新股刚上市这么干的)
自始至终,小米这1000股融的是16000元,格力花了40000元买了这1000股,这40000元在你的手上,盈利的24000元是在你的手上的。
你可以观察一下新股上市,新股是在打新之后才登陆交易所,股价连续封板上涨。

3. 关于新股问题

明日上市的新股很可能集合竞价就是一字板。无论你以什么价格挂单,你都买不到,除非你资金特别的雄厚、并且使用专用的交易通道。

因为集合竞价前的挂单,在9点15分时统一送往交易所,如果你不能花数十万买一个专用的交易通道,则你的委托单会比人家专用通道的委托单晚几毫秒到达交易所,虽然仅仅是晚几毫秒,但这几毫秒就决定了谁的委托单可以排队在前面,谁的排在后面。
然后,使用专用通道的委托单排前面了,但肯定不是只有一个人的资金使用专用通道,那些大资金和机构都可能使用专用通道,所以他们会有很多大单都挤进了前列,那么剩下的就要看谁的单大谁的单小,大单排前面,小单排后面。
如果你只是小散,你没有专用通道,你不能挂1万手的大单,就不要希望买进这样一字板的股票,可能性几乎为零,买进的希望比申购新股中签还渺茫。

如果有的股票真正的价值达不到翻倍的价格,而上市首日一字板后你买进了, 则有可能会冲高回落,挨套。

关于新股问题

4. 新股上市对股市有影响吗

新股上市对股市有影响吗:
答案是肯定的,新股上市,如果多上市10亿股,每股10元,就要多100亿元,如果股市低迷,资金都不流入股市,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新股就发不出来,A股有多次这样的记录;但如果是牛市,流入股市资金多,就没有这种现象;

5. 关于新股的一些问题,懂的来看看。

申购上限,是一个账户的申购最大值。
目前公布的中签率,是根据申购的数量和总发行量的比例,这个申购结束之后就能计算得出。
认购倍数是有效申购总股数除以获配总股数
每中一签,能够中签新股最少是1000股,0.44万是价格
9月2号公布的中签率是实际申购成功的总股数与总发行量的比例。

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关于新股的一些问题,懂的来看看。

6. 关于上市和股票的问题

  1、“东旭光电”和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均属于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2、“东旭光电”是经过资产重组之后由原宝石A股票变更而来。
  3、这是因为“东旭光电”在2012年时,名称仍为宝石A。2013年之后才更名为“东旭光电”。
  4、2012年之前的年报内容代表的是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7. 股票上市的一些问题

股票市场上的存量发行一是指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中的存量发行,二是指公司上市后的存量发行。它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同时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但又可能造成部分股东提前套现。


  
名词解释
  股票市场上的存量发行(secondary offerings)[1]有两种主要情形:一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中的存量发行,即在公司IPO时,老股东对外公开出售一部分股份;二是公司上市后的存量发行,即在公司上市后,公司老股东通过一定的方式减持全部或部分股份。公司上市后的存量发行在证券市场被广泛地关注,该类存量发行不仅涉及证券市场运行的公平、公开、公正等基本问题,而且涉及诸多的制度设置技术问题,一直是证券监管者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IPO存量发行,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同时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降低市场炒作因素,减少限售股份积累。但存量发行卖掉股份所得资金归股东个人所有,而不是归公司所有,会造成部分股东提前套现。
通用解释
  所谓IPO阶段的存量发行,主要是指在公司IPO时,原有公司股东对外公开出售一部分股份。在海外资本市场,存量发行是新股发行中常见的一种操作,中资公司境外发行也经常引入这种安排。增量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归上市公司所有;发行新股后,一般会使上市公司净资产等指标发生变化。存量发行募集资金不归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资金直接流入发起人大股东的口袋,发行新股前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等财务指标不变化。
好处
  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同时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降低市场炒作因素,减少限售股份积累。
坏处
  存量发行卖掉股份所得资金归股东个人所有,而不是归公司所有,会造成部分股东提前套现。
存量发行的作用
  为了解决超募现象,证监会正探讨适时引入存量发行制度。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1月29日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表示,存量发行的引入,是发行体制改革下一阶段可以探讨的问题。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报告中也指出,及时引入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认可存量发行和储架发行,推出这些制度安排。   储架发行,就是针对上市公司投资金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监管部门一次性审核其发行申请,然后由公司、承销商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分次择机募集资金。这种发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减缓二级市场的压力。[2]   在目前实行的增量发行方式中,最低发行比例限制与高市盈率是造成超募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存量发行可以参考询价结果,反推发行数额,控制募集资金总量。

股票上市的一些问题

8. 关于 上市 与 股票的问题

你问得其实用同一个答案可以解决,股民赚的钱也并非全从亏的人地方来,但也不是你说的是企业分的,按你这么说那些ST股(连年亏损的股票)上涨的理由就不成立了,其实牛市股票的上涨只是股民的一种对股市有信心的表示,比如我们看好一只股票,我以10元买了,那么其他人也看好也会去买,这样就有人(原来的持股人)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就像炒房,炒绿豆,货物走俏价格商人就会定的高以获得更多利润),比如是12元,可是由于对该股的乐观,这个价位还是有人买,而卖的人比如是我,因为我之前以10元买的我已经赚了,所以有部分人跟我一样选择获利了解,这样循环下去,股价自然会高,这也造成牛市的原因,反之股民对股市不乐观,那么他们会以低价抛出,也就是割肉,比如以你第二个问题,我买了10元的股票,可是对该股不看好没人买,那么我的资金便套在该股上,而我为了套现(套现就是把股票卖了获取现金的过程)就会把股票卖了,就会以低于10元比如9元的价格卖出,可是由于普遍存在悲观心理,这个价位也没人买(这也是熊市交易量为地量的原因),那么我就会以更低的价格卖,直到最后的5元时有人买了,那么股票的价格就是5元,要是5元夜没人买,那么我会定4元,那么股票的价格就会是4元了,而最后我以4元卖出时那么我就亏了6元,也就是我的6元蒸发了,当然一般不会一个人由10元买进4元卖出,而是一人10元买进9元卖出另一人9元买进8元卖出这样传递下去直到4元,这个过程就是你第一题为什么会上涨的逆过程。换言之股票上涨跟楼市上涨时一个道理,新房有人低买,他再定一个更高的价格卖出,这样传递下去导致现在的楼市如此的高,而比如你做生意,你10元批发来的东西没人要可是又急需钱,那么你会以9元一斤甚至更低卖了,那么你亏的钱就蒸发了,这就是下跌的道理,说到底多是全部股民的心理预期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