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2024-05-02 05:49

1. 人文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人文和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文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文学只是人文学科中的分类之一。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 概念上讲,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而文学则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人文和文学有什么区别?

2. 文学 人文 文化 人生

文学: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3. 人文主义文学的简介

人文主义文学家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人们以理性的宗教信仰代替了绝对的神权,以追求财富和世俗生活的享受代替了禁欲主义,以科学的发展代替中世纪的愚昧无知。这就是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思想。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文学的简介

4. 有关人文文学的优美文段

将一枚吻的印记,沁满花香,用初秋的清露封存,然后藏入书页,放置秋阳明媚的光里。依着旖旎的光线,眼里,便会有一丝温情晕开,在书卷的每一寸留白里,都渗透着绵绵的爱恋。用一场秋雨的微凉,倾听,凝望,任雨丝的从容漫过心海,穿过光阴的帷幔,去填满记忆的浑荒,润泽,墨与字,心与爱的生生约定。

5.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包括:
1、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3、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扩展资料
各国文学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成就的方面也各有不同:
意大利的新文学诞生最早,彼特拉克歌颂个人爱情的抒情诗为西欧其他各国开了风气;卜伽丘的短篇小说发展了中古的民间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僧侣阶级。一些学者对古代学术的研究促进了文艺理论的繁荣,推动了西欧其他各国来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诗学。
德国资产阶级的兴起主要体现为宗教改革和农民运动,人文主义运动只局限于少数研究古代语言的知识分子,但民间文学和讽刺文学比较发达。
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和宫廷相结合的一面,在文学上出现了七星诗社的带有贵族色彩的诗歌流派,但也出现过拉伯雷的充满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热情的小说。稍后,人文主义者反对盲目信仰的思想表现在蒙田的散文里。
在封建势力强大的西班牙,贵族和教会的文学仍有很大影响。但西班牙在中古民间戏剧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戏剧,也产生过独特的流浪汉小说,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和维加的一部分戏剧中。
英国资产阶级在十六世纪获得迅速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英国的特殊条件使得这时期英国文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英国的新文学诞生于意大利和法国之后,吸取了它们的创作经验,在艺术上成就最大。优秀作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极可观,而以戏剧最为繁荣,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中的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6. 文学的人文内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内涵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在西文中,人文内涵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把人文内涵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内涵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7. 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
  首先,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其次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人文主义者则针锋相对,他们赞美理性,认为理性是人和谐发展、追求进步与幸福的重要条件。人之所以高贵就在于理性的力量。他们还认为,人的个性欲望是人的本质所在,是人的天性。人文主义者在文学创作中便把描写现世生活作为首选题材,让现世生活场景中上演的一部部现实人生的悲喜剧进入文学创作。
  最后,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人文主义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人文主义还展示人的精神风貌相适应,中世纪宗教文学中以“寓意”和 “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已被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所取代。人文主义文学所采取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是把文学作为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的缩影”来加以认同的。它继承了欧洲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广泛地描写了欧洲历史大变动时期的社会生活,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性觉醒的现实。同时,这一文学也十分注重对古希腊罗马乃至中世纪民间文学、骑士文学中浪漫的、幻想的艺术手法的继承,但在具体创作中又进一步剔除了中世纪文学中的“玄学”和 “神秘”的成分。

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特征

8. 为什么说通俗文学取代了人文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从作家创作的审美追求以及体现在作品中的整体审美特征的角度出发,有的研究者趋向于将当代文学划分为人文文学(或纯文学、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和探索文学三大板块,以确认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其实,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这三大板块的格局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表现范围的大小、程度的强弱、层次的深浅各又不同①。
    在中国,很早就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说。中国是个讲究雅致的国家,所以,人文文学在中国一直有着很好的发展氛围。无论是先秦的《诗经》、《楚辞》还是后来的“汉赋”,又或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都将这一个“雅”字发挥的淋漓尽致。及至后来的唐诗宋词更是将人文文学推向了颠峰。
    人文文学在中国颇有渊源,通俗文学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寓言故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再到唐代的传奇小说,宋元话本小说以及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通俗文学一直是久盛不衰。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文学作品也以一种商品的形态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市场。在市场效益的刺激下,沉寂多年的通俗文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开始蓬勃发展。譬如金庸、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琼瑶、席慕容等作家的言情小说,一时间风靡中国大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娱乐文本。
    就通俗文学的内涵来讲,它是一种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东西,是一种“下里巴人,和者盖众”的东西。何谓“通俗”?茅盾先生解释道:“‘通俗’云者,应当是形式则‘妇孺能解’,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和思想”②。而人文文学恰好与之相反,它是一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东西。
    由于二者的审美趋向的不同,所以二者的追求也不同。人文文学(特别是人文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的态度是忠实的。这种“忠实”并非简单的再现,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世界进行解析:它肯定和赞美世界上的美好的事物有价值的事物,批判和剔除平庸的负价值的东西,用高度的思想来揭示世界的内在的真实。
    通俗文学是一种富于理想的文学,它对世界持有一种超越的态度,用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的话来说就是以“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通俗文学它宁愿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梦想,满足读者愉悦耳目的要求,而构造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取悦读者。所以,通俗文学又称“逃避文学”,或是“脱离现实的文学”。
    由于二者的审美追求不同,所以二者的功效以及对读者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人文文学是为了揭示世界的真实面目,发掘人类灵魂深处的思想,所以它不屈从于读者的愿望,也不妥协于公众的传统道德。在人文文学中既有欢乐也有血泪,既有玫瑰也有罂粟,所有的丑和美善与恶都掺杂在一起,需要读者用心去领悟。这就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俗文学是一种娱乐性、消遣作用的文学作品。它符合广大读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散过剩精力、导泄郁闷情绪。在通俗文学的世界里:因果总有报应,正义能战胜邪恶,有情人也终成眷属。普通的读者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法完成的心愿或是无力达到的理想,都能在这里获得满足。
    通俗文学也并非是一味的取悦读者,也有其劝谕的作用。鲁迅先生指出:“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③”。在优秀的通俗文学中,其娱乐性和思想性教育性都是统一的,并将其思想和教育意义灌注到娱乐中。是故明代通俗文学研究者冯梦龙指出当时的说书艺术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咏《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④”。
    随着通俗文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人文文学已逐渐的失去了其主导地位。通俗文学的勃发除了市场经济的刺激外,另一个原因则是文学的自身分化演变。自从进入新时期后,由于大量的西方观念及作品的引进,使得许多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发生转变,他们在表现手法表现技巧等方面大胆创新,创作了许多的文学新品种。或许是因为革新的速度与深度,这些作品不但没有赢得读者的认同,反而使人文文学失去了不少读者。有的文学批评家指出:“我觉得,中国美学家跟着西方美学家跑得已经够远了,够久了。越讨论越玄妙,越深奥,越令人不懂⑤”。
    其实,文学本没有什么人文与通俗之分,一个文学作品在其创作后,才形成了人文与通俗之说,文学其始都是通俗的。譬如今天的四大古典名著,我们都习惯把它们定位为人文文学,可是他们最初都是以通俗文学的身份出现的。
在众多的通俗小说当中,笔者比较欣赏金庸的小说。金庸的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饱含着儒、道、佛等中国传统文化。《射雕英雄传》中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笑傲江湖》中的不为虚名、不为权势、不拘俗礼、放荡不羁的令狐冲,《天龙八部》中的对苦难人生的怜悯之心,一一与之对应。而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所塑造的主人公韦小宝更是奇特。韦小宝既不会武功,也非侠义英雄,他超越善恶的标准和是非的界限也是耐人寻味。作品对历史、社会、人生所表达的强烈的反讽意味,表现出一种反文化、反武侠的倾向。另外,金庸还将许多的传统文化引入武侠小说中。如琴、棋、书、画、医、相、卜、巫等,金庸将它们融入到作品中,构成一个和谐的诗剑江湖,从而达到提高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金庸的小说,不但有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富于娱乐性,更是以感人的艺术笔触以及渊博的知识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真正突破“雅”与“俗”的界限。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创作呢?要如何才能创作出既有品味又受读者欢迎的雅俗共赏的小说呢?究金庸先生的成功,我们应该厚积而薄发,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新的创作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