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一张1955年农村信用社股票二万人民币,想现在兑现,怎样办理手续?请指教

2024-04-30 04:00

1. 本人有一张1955年农村信用社股票二万人民币,想现在兑现,怎样办理手续?请指教

这属于银行金融业务,具体如何办理请询问银行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到当地农业银行去咨询。

本人有一张1955年农村信用社股票二万人民币,想现在兑现,怎样办理手续?请指教

2. 1955年的股金证现在还有效吗?

  你好如果发放股金证的公司或者单位还存在的,或者有继承其业务的新单位,还会有效的,应该可以依法兑现。

3. 1955年的股金证在哪里兑换

股金是合作金融下的一个产物。合作金融是以资金的联合或合作为基础,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实现这种联合,要求入社的社员都要缴纳一定的入社费,由此而形成合作金融的原始投资,所以说社员缴纳的入社费从而构成合作社的原始投资即是股金。
具体兑换问题建议联系您的券商官方渠道详询。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9-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1955年的股金证在哪里兑换

4. 致农村信用社一一个1955年股民的无力告白

1955年农村信用社每张面额2元股票,当时是一个国家政策,属老股金,是个特殊产物。后来经信用社多次清退,但仍有少量股金由于多种原因未清退到老股民手中,至今散落于民间。处理的方式应尊重信用社的发展历史事实,在查清账务的同时,充分体现老股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协商,合理计付股息基础上,征求现有当事人意愿,采取用新股权置换老股权或现金清退方式处理。如何计付股息,是有严格政策规定的,从50年代到1982年的股金是不计付利息的且不退还本金的,82年清理后的股金,到1992年时要计付1倍的股息,即2元股金计付2元股息,93年后的股息每年按一年期款利率计付,2004年以后按信用社盈亏情况分配股利。股息不计复利的。

5. 55岁能办股票账户吗

能的,只要你通过风险测评就可以。

55岁能办股票账户吗

6. 1955年贰元股票到今值多少钱

你好!1955年中国还没有股票!!!

建议楼主先学习一下股票基础知识吧!下个同花顺开户软件,先开户炒股吧!

7. 请问哪种股票55分成,自己掌握账户的骗局是怎么实现的

这是典型的空手套,是骗局,一般骗子会从一些分析员那里收取消息,然后买进股票,如果行情好的话,你赚了钱他们自然盈利,如果行情不好,你趁机买入就是帮他们抬了轿子,他们趁机解套,但是你赔的是真的赔了。投资一定要谨慎!炒股技巧: 主动出击:发现身边的潜力股在投资过程中,机构更像正规军,无论是宏观、中观分析,还是财务报表解读、实地调研,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其实,散户也有散户的比较优势——我们每天要从事自己的职业,每天要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个中间就潜藏着无数的投资机会,甚至是专业机构的分析师都暂时没有发现的投资机会,如果能够细心观察,是有可能提前发现潜力股,跑赢市场的。常见的场景包括:1、在工作中挖掘潜力股。现实中,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千差万别,存在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细心观察就有可能在自己所工作的细分领域发现有价值的潜力股。比如,作为医生,您会发现近期前来就诊的某类疾病的患者较往年明显增多,或者,您熟悉的某型药物正在进行二期或者三期临床实验,很有希望获得批文,是不是可以关注一下研发和生产相关药物的上市公司。当然,具体是否投资,还需要凭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再比如,作为商场的售货员,看看哪些消费品类或者品牌的产品卖得更好,供不应求;作为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哪些品类或者品牌发货更多,退货更少。这些都是专业分析师都可能垂涎三尺的第一手资料,用得好的话,是可以发现潜力股,跑赢市场的。2、生活中的投资机会获取。看看你经常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看的视频、玩的游戏中,有没有由上市公司提供的,他家产品咋样,为什么会选择他家的东西等。其实,以上内容都是机构分析师行业调查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日常。分析师的调研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而且受到时间、经费等限制,不一定能得到全面和连续的信息。而我们常年生活在这些场景和数据中,只要更加细心和留意,会在某个我们熟悉的细分领域(医药/消费/物业等)形成优势,发现高价值的潜力股。戏剧性的是,实践中,有多少投资者对于不一定那么熟悉的概念股(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趋之若鹜,却对身边那些更加熟悉、凭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容易进行价值判断的潜力股视而不见。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奉劝大家投资一定要谨慎!

请问哪种股票55分成,自己掌握账户的骗局是怎么实现的

8. 中国股票起于何时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经济生活中突出和重要的大事。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这种改造可以说是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影响至为深远。因此,已有的研究成果数量也极为可观,难以一一列举。但是,通过存留下来的某些有价值的文物考察这次社会经济大事的研究成果数量并不多,通过老股票①去分析观察这次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成果,则似未见。
            这里,笔者根据近些年收集到的当时存留下来的部分股份制企业②的老股票,对这期间从旧社会承继下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企业、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和城市街道办工厂,从股份制企业发展演变的角度进行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希望通过这种管中窥豹的方式,使我们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基本演变状况,得到某些具体真切的体会和感受。
               ————————————
              ①  
            这里所说的“老股票”,系指1949年前旧中国承继下来的股份制企业发行的股票和50年代以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成立的企业所发行的凭证股票而言。
              ②  
            这里所说的“股份制企业”,一般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如以近代股份制企业的标准衡量50年代承继下来的旧中国股份制企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初发行股票的企业,应该说典型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并不多。但从股份制企业是个别资本的集中形态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和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这一点来看,仍然可以称其为股份制企业。
             
            一、对旧社会承继下来的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考察
             
                
            笔者收藏有七份“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是20世纪20年代设立于上海的一家老资格的大型化学制药厂,具有在“西药业中与新亚药厂同称二大巨擘”[1]的地位。吴毅堂在《中国股票年鉴》中对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该公司成立于民国十六年,原系德人创办,十九年归并华商,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制售中西药品、成药用品及其他工业原料、化妆品为业务,为中国著名药厂之一”。“该公司资本初为十万元,(民国)二十一年增为十五万元,二十五年增至二十万元,同年年底改为六十万元。二十九年五月增至二百五十万元,三十年更为七百十万元。旋后更几度调整,增至五千万元。(抗战)胜利以后,资本又加至法币十万万元,每股五十元”。对于该公司的营业和分配情况,《中国股票年鉴》的介绍是:“该公司营业在战争期间,以外货来源断绝,营业颇为发达,获利甚厚。据民国三十四年度营业报告:销货净收入为143146367.74元,纯益25226328.02元”。“该公司年有官红利之发给,且发息甚厚。通常红利外,更有额外红利。就以最近情形言:三十四年度下半年官利二元,红利十六元。三十五年上半年官利二元,红利三十元,合计共达五十元,即照票面发给也。”[2]
                
            笔者收藏的这七份信谊公司股票,发行日期均为民国37年(1948年)5月1日,分属杨炳诚、程祥云、高培良和徐菊英等四位股东,其中属于杨炳诚的有三份,均是股份十万股股价各值国币(旧法币)壹佰万元的股票;属于程祥云的两份,分别是股份十万股股价国币壹佰万元的股票和股份五万股股价国币五十万元的股票各一份;属于高培良的是股份十万股股价国币壹佰万元的股票一份;属于徐菊英的是股份六万股股价国币六十万元的股票一份(从该股票背面“股份让受登记”栏的记载和转让手续印章看,1949年10月17日徐菊英持有的这份股票已经转让给了一个叫“水棋高”的人)。
            这几份股票的印刷式样和栏目都一样(见图1)。股票正面从右至左分为三个部分。右面的部分除记载股东的姓名外,另分“设立登记”、“增加资本登记”、“资本总额”、“股份总额”和“每股金额”几栏。中间两栏为该股票所有者持有的股数和总金额数。左边是信谊公司五位董事的签名和印章,均为竖排。观察这些股票,在“设立登记”一栏中的记载年月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二月”,笔者推测,从这个登记时间看,这应该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遵照南京国民政府“同等交易所一地只能保留一所”的政策合并重新登记后留下的记录。①“增加资本登记”一栏的记载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从当时这些股票记载的股份总额都是“国币壹佰亿元”、“股份总额十亿股”以及每股的金额栏目记载为“国币十元一次交足”看,我们可以知道,在民国37年4月,也就是吴毅堂在《中国股票年鉴》一书中对信谊公司介绍之后的一年间,这家公司的资本又增加了十倍,每股的金额也作了调整。尽管这期间通货膨胀严重,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记载知道这家公司在这期间的发展较为顺利。但是,引起笔者注意的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这七份股票正面上方所留下的两个蓝颜色的长方形文字印章中的文字和股票背面留下的从民国36年(1947年)下半年直到1959年股息分配的完整记录。这两个长方形蓝色印章中的文字都按四行汉字排列,内容相同,均为公告性质。
             

             
            ——————————————
                ①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新制定的《交易所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买卖有价证券,或买卖同种物品之交易所,每一区域以设立一所为限”。按照这个规定,中国证券市场最主要所在地——上海,由于存在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两个交易所,应按照该法第55条的规定:“现存之交易所如在同一区域内有同种营业者两所以上时,应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三年以内合并”。否则,将遭到“不依前项规定合并者,统以本法施行后满三年为限,限满解散,不得续展”的处分(参见上海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300页)。三年期限原应到1932年,但恰逢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遂延至1933年解决。经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会磋商,取得协议,并经两所股东会议通过,决定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于1933年5月31日停止营业,合并到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同时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进行改组,在原有资本12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资本180万元,总额定为300万元。经纪人名额由55人增加至80人。营业场所迁入汉口路422号新修的7层大楼(一楼大厅可容纳5000人进行交易)。从1933年6月1日起,上海地区所有的证券交易,统由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一家办理,这样,上海一地存在两家交易所经营证券业的局面就此结束(参见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调查课《上海华商证券业概况》,昭和16年版,第3页;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708、709页)。从这些史料记载看,这里的登记时间为1933年2月,应该是在这段期间内重新登记后留下的记录。
             
                
            第一个印章的文字从右至左排列,具体内容为:“本公司资本总额原为人民币壹佰亿元,经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股东临时会决议,调整为人民币三百六十亿元,即每一老股合新股三点六股”。
                
            第二个长方形蓝色印章中的文字改为从左至右排列,具体内容为:“本公司资本总额经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九日股东临时会决议调整为人民币五百肆十亿元,每一老股合新股五点四股”。
                
            从这两个长方形蓝色文字印章的文字中,笔者认为至少反映出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解放初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解放前经营顺利的这家大型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经营仍然比较顺利,1950年和1951年两年资本总额连续增加就是一个明证。尽管我们不清楚这家企业的资本总额是通过什么途径,即是通过增资还是重新估值或者别的方式使资本升值,但其资本额在两年内连续两次增加的事实,无论如何都可以证明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正常和顺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经济政策的成功。二是作为股份制企业,这家企业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至少召开了两次股东会并形成决议,这个事实同样是解放前的这家股份制企业在解放后仍然能够进行比较规范运作的证明。
                但是,这七份信谊公司股票反映出来的更重要的信息,应该是其背面的股息分配记录。
                
            该股票的背面(见图2),在印刷有“本公司章程摘要”和“股份让受登记”的地方,挤满了长方形、菱形和圆形半圆形的各种股息发放的印章。其中,除属于程祥云的两份股票的印章只有19个(是从民国36年到1959年第二季度的股息发放记录)以外,其他五份股票的股息分配印章都有21个(其中两份股票有22个,但内容重复,比属于程祥云的股票多出来的两个印章是1959年第三、第四季度股息发放的印章)。从印章看,尽管股息发放有时是按年,有时是按季度,但这21个印章完整地记录了这家企业从1947年直到1959年12年中的股息发放状况,没有缺失或断档,是一份很宝贵的历史记录。
                在对这些印章的文字和年份进行考察后,笔者有几个发现。
          
            首先是内容:这七份股票都有一个内容相同的印章,记录了1955年和1956年一二季度股息发放以及变化的情况。这个印章的文字是:“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这里,除留下了企业利润分配的记录外,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企业分红发放的利息名称从“股息红利”变成了“定息”。这种企业利息的名称改变说明了什么?无独有偶,在笔者收藏的另外两种“同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①和“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②的老股票中,同样是从1956年第一、第二季度开始,有了相同内容的“定息”发放的记载。同丰印染公司股票背面印章中的文字是:“1956年度第一、二季定息发讫”(见图3)。信和纱厂公司股票背面印章中的文字是:“1955年度股息及1956第一、二季度定息发讫”(见图4)。而在此前的股息发放记载中,不管是哪一种公司的股票,从未出现过“定息”的字样。
            ————————————————————
                ①  
            关于“同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江川主编《华股指南》一书中有所介绍,主要情况为:“该公司创立于民国25年间,以织造及印染麻纱布匹为业务。营业区域以长江各埠为最,远及南洋与印度。翌年购置厂房,增添机器,大量生产。不幸沪战突起,一部分厂房毁于炮火,工作停顿。但战事内移后,即恢复原状。近年因业务发达,数加扩充,迄今该公司设有二厂,分工合作。资本:国币一千二百万元;股额:分为一百二十万股,每股十元;历届增资:初仅国币六万元,26年增至十五万元,29年增至四十万元。30年11月大举扩充,增至一千二百万元。股息:历年派息,均在一分以上”。转引自金融史编委会编、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1995年版,第1842页。笔者收藏的这张同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日期是1955年2月1日。
                ②  
            关于“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吴毅堂编著的《中国股票年鉴》中介绍为:“该公司创办于民国26年12月,因当初曾在香港注册,故太平洋战事后,曾被敌日军管理,发还后改组为华商,以迄于今。资本:国币四万伍千万元正,股份总额四千五百万股……”。见《中国股票年鉴》第153页.笔者收藏的这张信和纱厂股票是民国38年(1949年)1月21日签发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