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孔子教育奖设立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4-05-14 19:38

1. 国际孔子教育奖设立有什么现实意义

设立孔子奖对传播孔子思想有推动作用,这也是由孔子思想的特质决定的,因为孔子思想本身具备了时代的要求,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在人类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创造了完整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巨大进步作用。“因材施教”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历史需求,而且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建立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原则。

 孔子提出的为政之道,对后人也多有启发。孔子提出为政者最要紧的是要有正气。“政者,正也。”怎样才算得上正呢?内心要磊落坦荡,不搞阴谋诡计,还要严于自律。事实上,伴随着人类所共同面临挑战的增多以及“文明间冲突”的加剧,各种关系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1988年,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金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孔子提出“和为贵”,“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际孔子教育奖设立有什么现实意义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孔子奖

    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嘉祥为联合国大厅雕刻石雕孔子像。并由我们雕刻的浮雕和《论语》上的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这具有普世文化原则的话,指导着世界上的政治家们处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和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仍具有现实意义!

3. 孔子教育奖的现实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仍有其勃勃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所有的本质和精髓,都可以在孔子这里寻找到根源。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教育界一种彻底否定过去的思潮却盛行着,二些激进的改革者,只要一说改革就认为过去的都是过时的,传统的都是保守的,要予以 彻底的否定,要有新时代的创新。试问:这种无视历史根基而空中楼阁式的创新又有多强的生命力呢 ? 笔者认为,过去的东西,尤其是发展了几千年的教育界的东西,总有其一些合理的地方。即使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某些东西出现了过时的迹象,但有些东西的合理内核还是具有发掘的必要的,完全否定过去不一定就是进步的象征。新课程理念是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有着不可否定的进步意义,但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有其悠久的历史根基,有其浓厚的经验基础。所以,一个清醒的课程实施者,不会不顾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而追求所谓的课程改革,不会因为某些东西属于传统的就轻易丢弃。我们有责任分析一下传统的教育思想哪些是应该继承发扬的,哪些是属于批判接受的,哪些是属于必须抛弃的。也应该审视一下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课改理论,哪些是属于必须扶持培育的,哪些是属于通过实践证明必须修正的,哪些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本文现谨就孔子教育思想的搜集整理,力图发掘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对当代教育有着积极启发意义的东西以示教育界同仁,以引起大家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关注,不致于彻底丢掉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 
启示一:在教育目的方面——培养怎么样的人才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从政”是孔教的任务,即“学而优则仕”。因此在孔子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均以培养安邦 
治国之人材为目的。用现代术语来说,专业是一致的,不存在专业对口的问题。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提倡的是“仁政”, 故把“仁”看作从政的最高准则 ,“优”实际上是“仁”的高低之分。孔子对仁的看法,意义广泛、复杂,但究其根本是爱人,即从爱人的思想出发,谦虚谨慎、勤勤恳恳地为他人服务,这就是仁人所具有的品德。按照孔子“为仁”就是“为人”的标准,仁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孔子的观点就是教育首先要解决受教育者“做人”的问题,他十分强调“做人”即做“仁人”,把仁看作从政的最高准则,牵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治国的政治大事,把仁的范围推到更广阔的地步。孔子把仁和政治结合起来谈 ,说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一句名言,为后世儒家所广泛传述。“克己复礼为仁”便是孔子对如何才能达到“仁人”水准最有名的答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事事都合乎行为规范,便是其具体要 求。综合孔教思想,中国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以培养“仕 ”为目的,以“仁教”、“智教”为手段,以实现“克己复礼”, 国泰民安的政治思想。这在当时应该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孔子反对学生学习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无关的知识,反对与成德无关的东西。《论语�6�1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教;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被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培养上层社会的管理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教育目的,显然与当前的经济社会是极不相容了。实际上,在当前新型社会思想下,从政只不过是一种职业而己,虽然这种职业有着特殊的意义。甚至在目前中国,这种职业的候选人也还不都是由学校培养。因此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实际上己被摒弃,取而代之的却是需要各种专门人才,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目的探讨》中指出:我们当今的教育目的是必须实行“人教”、“职教”、“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简言之 ,“人教”即为接受人类文明、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的教育,即 “做人”的教育:“职教”即为求职而做准备的,适应日前高效经济、科技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即实现自我、理想、人格、个人潜力的发展的教育。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在罔→教育过程中完成的。这种教育体制既适应继承我们传统文化,又适应目前科技、经济及新文化浪潮的冲击,还兼顾了未来社会更民主、更自由、更“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孔子“为政”的教育目的己不再适应新形势要求,但他对“做人”的实践要求和“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个人发展观对当代教育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所以,中国当代的教育目的应当是在批判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前提条件下实行职业化教育,再因势利导以帮助学生在正常发展过程中实践 “个性化教育”。结合这三者,以批评的眼光取长补短,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我们国情、民惰的、适应目前新形势的,适合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制,从而培养出相应的社会人才。 
启示二:在教育原则方面——如何倡导“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对传统教学的一大挑战和突破,也是其对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向民间开放教育,是打破世卿世禄制、得以“举贤才”的基础。有教无类的“类”, 一是指社会阶层的各个等级,二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的优劣。孔子以 前,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之专利。孔子开出了“有教无类”的先例,开启了教育被贵族所设置的禁锢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6�1述而》) 孔子 收授学生,无任何限制,只要达到拜师求学的最基本的礼数,孔子决不舍弃一个求学者。其三千弟子们的出身,论籍贯: 有鲁、楚、秦、晋、陈、宋、吴、卫等国;论年龄:颜路、仲由等人与孔子年龄相仿,年龄小的比如公孙龙比孔子小五十三岁;论身世:孟熬子是世卿子弟,仲弓父为贱人,子路为野人,公冶长曾为罪犯,颜添聚当过强盗,子贡为巨贾,颜回、原宪为贫民,樊迟为农民……总之 ,学生形形色色,但除了樊迟请学稼圃被孔子斥为小人外,孔子均能一视同仁。 
孔子的有教无类,一是倡导教育的平民化,二是主张教育的公平性。以“六艺”教人,并非始于孔子,但使六艺大众化则从孔子开始。孔子以为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质都是好的。虽然人的品行气质各有不同,但要使所有的人去恶从善,只能依靠教育。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蕴含了教育公平的先进教育思想 ,能在奴隶社会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实在是一种飞跃。联系我们当前的教育 ,真正达到有教无类了吗? 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城乡教育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在城市里各个级别的重点校更是把教育人为地分成了若干等弟,教育的不公平性比比皆是。社会特权阶层开创的择校问题,苦了学生,穷了家长,丢了公正,失了公平,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在社区中平等对待每一所 学校,在学校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年级,在各年级中平等对等每一个班级,在班级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正是有教无类的思想吗? 但在以选择和现别为教育的基本手段的时代,所有的平等只能是一种理念,难以真正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社会投资与师资力量在社区中集中到重点学校,在学校中集中到重点班级,在班级中集中到优秀学生群体,这就是当今教育的有教无类吗? 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分层次教学,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其实是分类施教的典型代表。用形似正确的公众理论掩盖自己错误的行径成了当今社会的拿手好戏,相比奴隶社会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处于社会主义的当代教育还如此体现“有教无类”, 作为教育的相关部门,作为教育者,我们能不汗颜? 真的是该醒醒了! 
启示三:在治学理念方面——“身正不倦”、“学而不厌” 
孔子被尊称为万代师表,自然有其可敬之处。《论语》只是记录了孔子的部分言行,但在《论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的教育观念,可以感受到孔子为人师表的典范形象。其“身正不倦”、“学而不厌”的治学理念至今仍对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有着积极的警醒意义。 
在学生面前,孔子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无所不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贡称赞孔子为人师表的特点为“正身以侠”, 苟子颂扬孔子的教书育人是“早正以待”。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践行者。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 “有言之教”和 “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多精辟啊! 可以通过言教而未使用语言教诲弟子,是失去了一个教育人的机会;不能运用空洞的说教解决问题的时候而使用语言说教,是对语言的一种浪费。聪明的教师既不要错过教育人才的机会,也不要浪费语言,而应当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 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施以有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正人先正己,己不正则难以正人,自己作风不过硬,自己没有榜样的风范,怎么能起到“无言之教”的暗示和榜样的作用呢 ? 
孔子的勤奋好学,学而不厌,己是尽人皆知。他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6�1公冶长》) 也就是说,周围邻里,如我孔丘一般讲究忠信的人必然有之,但像我一样好学的人就未必有了。由此可见 ,“好学”是孔子自己引以为荣的过人之处。《吕氏春秋�6�1尊师》有相似记载: 子贡问 孔子:“后世怎样称道您老人家 ?”孔子说:“我何足以称道呢 ? 一定要说吧,就算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概就是这样吧!”孔子难能可贵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他现身说法地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6�1为政》)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榜样 ,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受欢迎也最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思想一一终身教育思想。尽管孔子没有提出 “终身教育”这一科学概念,在2500年前所理解的终身学习内涵也不可能象现在的终身教育这样全面、丰富而深刻,但他的言论和一生的实践,还是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反观我们当代的一些教师,敬业精神缺乏,教学投入不足,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加之单纯传授知识,育人意识淡薄;自身素质不高,师表作用欠缺。其对学生的凝聚力也就可想而知! 因而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就应该善于学习,善于终身学习,对待学生应该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 ,学识不断的进步才可能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赶上历史发展的步伐,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才可能有资格“诲人不倦”。 
总之,孔子在其 40 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虽然其中有糟柏,但更多的是精华 ,充满了智慧之光,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自我做起,克己崇德,不断学习,及时充电。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上,紧紧围绕着当代教育的教育目的,做到学思并重,传习结合,让学生能更好的全面发展。因而当代教育的任务就应在汲取孔子传统的教育思想上,又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传统的继承中谋求发展,最终形成源于传统而又胜于传统的当代的教育新理念,从而把我们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搞得更好、更完美。

孔子教育奖的现实意义

4. 设立孔子教育奖体现了国际关系的什么道理

国际"孔子教育奖",主要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 
伴随着人类所共同面临挑战的增多以及“文明间冲突”的加剧,各种关系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 
以中国的思想家命名国际奖项,是中国人的莫大荣耀,也充分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所释放出来的独特魅力具有世界性影响。

5. 孔子获奖情况

历届“孔子奖”获奖者
2014年——阿尔及利亚扫盲协会、西班牙促进社区发展终身学习学校和南非莫尔泰诺语言与扫盲研究所及国际扫盲研究所
2013年——李学勤(孔子文化奖)
2012年——“非正规及继续教育计划”(不丹)、“互动系统”计划(哥伦比亚)
2011年——“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项目(刚果)、“读书空间”项目(美国)
2010年——尼泊尔非正规教育中心、“女性推动家庭发展计划”(埃及伊斯梅利亚省)
2009年——SERVE机构(阿富汗)、扫盲协调委员会(菲律宾阿古市)
2008年——成人和非正规教育组织(埃塞俄比亚)、“科瓦尼贝拉项目”(南非)
2007年——贝里·克莱斯、阿拉埃尔·提米·阿莱贝
2006年——印度和摩洛哥教育部门官员
“孔子奖”是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2004年9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官员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宣布:中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请,设立“孔子奖”。这项奖项最先由济宁市申请设立,2005年,曲阜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同样申请。

孔子获奖情况

6. 孔子和平奖的未获批准

 2011年9月27日,文化部官网发布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的《关于停止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主办“第二届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和撤销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指出,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于2011年9月17日在北京香山擅自主办了“第二届孔子和平奖”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此发布会事先并未上报协会。此外,该部门还擅自将部门名称改为“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传统保护部”,并以此名主办该发布会。 《决定》认定,此举严重违反了文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和协会的有关规定,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撤销后,不得再以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的名义开展工作和组织各项活动。否则,将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决定》从2011年9月19日起生效。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为国家一级协会法人社团,经文化部批准、在民政部于1994年登记注册成立(社证字第4265号),业务主管单位为文化部。  文化部下属的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于2011年12月8日再次声明:从未批准过本会任何分支机构举办第一届、第二届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非法以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或所属分支机构的名义开展任何形式的颁奖活动,包括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或所属分支机构的名义开展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视为非法活动,我会有权对侵权部门或个人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指出,最近获悉,社会上又有举办第二届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的资讯。如有第二届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与我会无关。 文化部1月8日在其官网上发布《关于“孔子和平奖”评选活动的有关声明》。声明称第六届“孔子和平奖”非中国政府官方举办,与文化部无关。

7. 孔子教育奖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
2.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3.这个奖项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并且由中国出资奖励。
所以以孔子命名就不奇怪了。

孔子教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