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笑事件是否是一起网络营销事件?募捐是否仍在继续?

2024-05-16 16:59

1. 罗一笑事件是否是一起网络营销事件?募捐是否仍在继续?

1、这是营销公司“小铜人”策划的一起营销事件。其父罗尔自称,文章由侠风整合,在小铜人公众号“P2P观察”中推送,每转发一次,小铜人给罗一笑一块钱,另外,赞赏钱悉数交给罗一笑。但罗尔本人表示,这并不是一场营销事件。自己开始并没有接受小铜人的提议,在对方提出“转发一次,(小铜人)捐赠一元”之后同意了,但没有想到影响力会这么大。
2、募捐目前已经结束。其父罗尔表示,按正常的白血病治疗费用在20万元到30万元之间,如果有突发交叉感染状况,医疗费有可能攀升到上百万元。但目前的募捐,已经可以满足笑笑目前正常的医疗费用,希望相关募捐暂告一段落。

罗一笑事件是否是一起网络营销事件?募捐是否仍在继续?

2. 罗一笑事件为什么会成为舆论热点

罗一笑事件来的铺天盖地。

昨天早上整个整个朋友圈都在疯转《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并配以深情文字以表爱心。下午就被爆出罗一笑的爸爸有三套房产的信息,大众感觉感情收到了欺骗,纷纷愤而反击,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口诛笔伐。
对于事件本身我不想做过多评判,因为我并不是什么公知,也不是有几百万粉丝基数的自媒体大神,写不出各位看官喜闻乐见的新颖观点。我只是想从文案的角度去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引发大众的疯狂转发。

我们暂且先不管事件本身是否道德,是否是一场带血的营销?单从广告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次事件无疑是成功的。毕竟它引发了数百万级的转发,成为了一次热点事件。
我们不禁暗暗不爽:我靠!为啥劳资就写不出这种热点文章。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到底为啥会成为爆款,它又抓住了大众的哪些心理,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可以学习的。

1.第一人称口吻,故事性强。
我们其实见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文章,但大多都是第三人称的口吻。比如某某父亲得了病在医院治疗,某某某的姐夫的家里着火需要捐款。但为什么会单单对《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有感触呢?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以父亲对女儿的口吻进行讲述的,读者的代入感非常强,很容易想到自己的儿女,就更容易激发受众的情绪。展示在读者面前时是真真实实有血有肉的一个家庭。
再者,作者通过了得病前后的对比的描写深入了读者的内心,从前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突然这样了,前后的对比差异足以激发读者的同情。
大众对于故事总是没有免疫力的,尤其是是一个真实且令人同情的故事


2.孩子都是心头肉,共鸣感强烈。
我在之前的文章《我分析了100篇文案,发现95%都没进入用户大脑》中提到过大众的大脑层会重点关注哪些信息,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孩子,为人父母都会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首位。多少登徒浪子、职场强人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总会展现出成熟、慈善的一面。我们经常会被朋友圈孩子走失的信息刷屏,也经常会看到大多数父母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孩子受半点委屈的经历。文中不就有一个在医院躺椅上等等被撞孩子的父亲吗?这个时候,为人父母的都会想到自己为儿女的付出。
所以当一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女儿突然有可能被病魔夺去生命的时候,大多数做父母的都会推己及人,想到自己的孩子,引起强烈的共鸣。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对父女。

3.操作简单,更利于传播。
这次的事件之所以可以得到迅速传播,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献爱心的方式简单。与以往的直接捐款不同,这次只要转发一次文章就有第三方公司捐一元给罗一笑。大众不需要花很大精力去查询和考究事件的真实性,毕竟转发一次文章都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这就另这篇文章在短短几小时内得到病毒式的传播。
所以在文案中如果需要与读者互动,一定要设置一些简单易完成的动作,人们对于复杂的事情有天然的规避心理。

4.从众心理
当然不排除有很多吃瓜群众甚至都没有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就盲目跟着转发的。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看,我周边的人都转了,他们不可能都是傻子吧?
我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的行为会成为自己参照的标准,无论这个行为是对或错。否则,传销行业也不会如此兴旺。
更有甚者会认为自己如果不转发就是没有爱心的表现。
羊群效应在这次的事件中体现的特别明显。

文章分析完了,我本人并无半点对事件中人物的不敬之意,也真诚希望罗一笑可以早日康复。希望舆论不要涉及到孩子,也不要消费孩子,毕竟她并没有错。
最后借用小马宋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别在探究真相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产。普通人关注公平,一块钱也要讨要说法;经营关注效率,会主动放弃毫无结果的纠结。

3. 罗一笑事件

12.1维超感悟
  
  
 由罗一笑事件引发的思考
  
        近来罗一笑事件炒得很火热,事件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罗尔女儿罗一笑患病,医疗负担过重,加上本身不是特别宽裕,罗尔便通过自媒体写此类文章赚的一些赞赏。刘侠凤看中商机,可能也是想帮助一下老朋友,用罗尔的文章发动公益筹款并冠名支持,并修饰了文章的内容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事情出乎意料地被炒的火热,文章阅读量达到几百万,以各种渠道筹得善款200多万,远远超过医疗费用,因此引发舆论质疑。
  
 其中很多具体细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但目前能够肯定的信息有:孩子患病了,父母很伤心;罗尔不至于到倾家荡产的情况,可能至少还算一个中产阶级;小铜人ceo刘侠凤借此做了慈善营销,爱心与盈利的目的都有。
  
 现在的争论点,舆论质疑的声音大概有两种:批判刘侠风打着慈善的目的为自己的小铜人公司做带血营销。批判罗尔完全有能力承担医疗费用还欺骗社会的爱心。由此而触发了很多其他很多点:例如罗一笑是罗尔跟小三生的、刘侠风跟罗尔故意策划了这场事件,本意是为自己的公司宣传。
  
 大众主要在争议的这两个点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这个事情如果放做是任何一普通事件,这两个点都无可质疑,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
  
 在商业化的今天,几乎任何慈善都会与商业挂扣,打的完全是环保、关爱山区孩子、关爱留守儿童的牌子,实际上主要目的还是做品牌宣传,可以说是在献爱心的同时打造自己ip影响力。例如明星、公司捐款,若是你完全出于爱心,发自内心的出去纯粹的爱,捐了以后你干吗还要大张旗鼓的说出来呢?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俞敏洪去各大学做公益演讲,深受大学生喜欢,中国牛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就是俞敏洪特别热衷于这个事呢?新东方的主要客户的大学生,难道他在做公益的时候就没有一点点给自己的新东方做宣传的私心吗?马云爸爸又搞了一个蚂蚁森林,多用支付宝可以帮助自己的小树成长,长成大树就可以把它变成真的用于环保了。难道马云在做环保的同时没有动机希望大家多用支付宝吗?  这些行为都没有错,做公益很好,可是在做公益的同时请允许我为自己带来一点好处不更好吗?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如果非要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一个人献爱心的行为不纯粹,那只是在钻牛角尖。纯碎是为了做公益而做公益目前还很难普及。
  
       至于罗尔实际上并不至于承担不起医疗费用,我认为也是公众在挑刺。首先他既然去写文章描述自己的不幸求赞赏说明他就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肯定是有一定生活压力,这次女儿又重病,再写写文章求大家支持一下也正常,只是没想到一下子支持的人这么多慌到了。社会需要爱心,受爱心资助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没有能力维持生活了,不一定非要像电视里描述的那样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或是卖肾、乞讨,每年学校这么多贫困生名额,受资助的又有哪几个真的是生活不下去了完全需要贫困资助金支持呢?但稍微减轻一下生活压力是可以的。把这个道理搬到罗尔身上也一样,他写文章求赞赏,无非就是希望减轻一下自己的生活压力,只是效果出人意料的太好了。
  
        这个事情之所以争议这么大就是在于它被传的太火了。几百万的阅读量,两百多万的慈善捐款,哪个看了不眼红?感情你这女儿生病了你还发了一笔横财啊!嫉妒心的驱使导致人们开始疯狂的质疑,于是带血营销与罗尔的真实经济情况就被疯狂讨论针对,由此演化的产物就是过分夸大罗尔的真实资产、过分针对这种带血营销、进而开始攻击事件之外的当事人其他方面问题,例如婚姻道德。倘若文章只有几千人转发筹得资金也就几千块,那这个事就是一件普通的众筹事件,受争议的那两个点,捐款人或者其他知情人也不会挑剔。倘若罗尔真的是穷的叮当响,我想舆论声也会照样不减,那大家就会把所有的针对声音放在带血营销上。倘若小铜人公司没有做带血营销,只是单纯的求打赏,那大家又会把所有的针对声放在罗尔本人的经济情况上。总之这件事你罗尔赚大发了,我心里不平衡,不挑点毛病出来你罗尔别想舒服。网络的便捷制造了这场闹剧,疯狂的支持是大众造就的,疯狂的质疑也是大众造就的,于罗尔本身不过是希望减轻一点生活压力,与刘霞风本人也不过是为了帮助朋友的同时给自己的公司做做宣传。出人意料的意外走红把他们二位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我是昨天才在朋友圈看到这件事的,当时朋友圈满满的都被【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刷屏了,微信群里也都是这个文章的链接。当时我匆匆看完,没太了解事情的原委,也有点想转发的意思。不过主要不是我受感动而想转发,因为文章我都没细看。一是我有点虚荣想要证明自己有爱心想转发,二是我看到那么多人都转了想到如果我不转是不是显得我太没爱了?意识到这两种心态的不好我就没转发了。我想这这两种心态估计也深深影响了大众的转发量。那么现在舆论的力量又成强烈反对他了,我们的这两种心态是不是又重演了呢?
  
        无论在支持或反对一件事之前我们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不要受到情绪化的影响或是庸众的影响做出过激的判断,信息爆炸的今天更是要求我们有一颗理性的脑袋。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不跟风不盲从,做一个有思想的爱心人士。
  
 谢谢阅读
  
      分享生活,留住感动。

罗一笑事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