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负债表(2)

2024-05-17 17:00

1.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负债表(2)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负债表)
                    
     本准则在资产负债表的组成项目上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简化和调整,但是在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和汇总金额的要求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一致。 
    条文解读
    本条的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对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反映某一特定时点的会计报表,而不是某一特定期间的会计报表。从会计科目的角度来看,反映的是会计科目在某一时点的结余额。
    (二)小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通常是通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的关系来反映的。
    (三)按年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小企业在每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
    (四)按月份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小企业在每个月月末最后一天的财务状况。如果按季度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小企业在每个季度末最后一天的财务状况。
    (五)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过资产负债表,第一,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小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有助于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从资产负债表上了解小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结构;第二,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小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来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的早晚;第三,可以反映小企业的所有者在小企业所拥有的权益,从而有助于小企业的所有者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其在小企业拥有的权益对小企业负债的保障程度。
     二、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总体要求 
    (一)分类别列报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应如实反映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所拥有的资源、所承担的负债以及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因此,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三大类别分类列报。
    (二)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列报
    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流动性分别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列示。资产负债表应先列报流动性强的资产或负债,再列报流动性弱的资产或负债。流动性,通常按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或者负债的偿还时间长短来确定。
    (三)列报的汇总金额
    根据所反映信息范围大小的不同,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单独列示的汇总额包括以下三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1.资产类有两个合计额:流动资产合计和非流动资产合计。
    2.负债类有3个合计额: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和负债合计。
    3.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类有1个合计额: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4.有两个总计额: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本准则要求上述各项汇总金额,应保证下列各项等式始终成立;
    1.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
    2.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
    3.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合计。
     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组成项目 
    (一)资产负债表的设计理念
    资产负债表遵循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要求,把小企业在特定时日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与之相对应的小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偿债以后属于所有者的权益充分反映出来。因此,本准则对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了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左右结构,左方列示资产,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左方为资产项目,大体按资产的流动性强弱排列,流动性强的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排在前面,流动性弱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原价”、“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排在后面。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要求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需要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长期借款”等在 1年以上才需偿还的非流动负债排在中间,在小企业清算之前不需要偿还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排在后面。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各项目的总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总计,即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保持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还有报告式结构,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列示资产,下半部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其遵循的原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组成项目
    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统一格式参见《小企业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这里不再赘述。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中一般设有“期末余额”和“年初余额”两栏,其中,“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本年末资产负债表不一致,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末资产负债表的规定进行调整,并填人“年初余额”栏。“期末余额”栏主要有以下几种填列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递延收益”、“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应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科目中所属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预付账款”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付账款余额后的金额计算填列;“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预收账款”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收账款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其他非流动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也应根据有关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余额扣减相关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存货”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或售价核算的小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6.根据有关项目的合计额填列。如“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总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等项目,应根据表中的相关项目的合计额填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项目则需要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减去“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7.不得填列金额的5个特殊项目:分别是“流动资产:”项目、“非流动资产:”项目、“流动负债:”项目、“非流动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项目。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内容及填列说明
    1.资产类项目的内容及填列说明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小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购人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的股票、债券和基金投资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应当在“预收账款”项目列示。
    (5)“预付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包括:根据合同规定预付的购货款、租金、工程款等。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应当在“应付账款”项目列示。
    属于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应当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
    (6)“应收股利”项目,反映小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应收利息”项目,反映小企业债券投资应收取的利息。小企业购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应收的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小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包括:各种应收的赔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存货”项目,反映小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成本。包括: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消耗性生物资产等。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0)“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含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1)“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债券投资的本息。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债券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2)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的成本。本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项目,反映小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成本)及累计折旧。这两个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项目,反映小企业固定资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5)“在建工程”项目,反映小企业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成本。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6)“工程物资”项目,反映小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本项目应根据“工程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小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原因处置固定资产所转出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以“-”号填列。
    (18)“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反映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9)“无形资产”项目,反映小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0)“开发支出”项目,反映小企业正在进行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1)“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反映小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人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2)“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以上非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资产。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负债类项目内容及填列说明
    (23)“短期借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人的期限在1年内的、尚未偿还的各种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4)“应付票据”项目,反映小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尚未到期的票面金额。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5)“应付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尚未支付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应当在“预付账款”项目列示。
    (26)“预收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根据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包括:预收的购货款、工程款等。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应当在“应收账款”项目列示。
    属于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收账款的贷方余额应当在“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列示。
    (27)“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小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28)“应交税费”项目,反映小企业期末未交、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交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29)“应付利息”项目,反映小企业尚未支付的利息费用。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0)“应付利润”项目,反映小企业尚未向投资者支付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1)“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小企业除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包括:应付租人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人保证金等。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2)“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含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3)“长期借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尚未偿还的各项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34)“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小企业除长期借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付未付的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人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人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35)“递延收益”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的、应在以后期间计人损益的政府补助。本项目应根据“递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36)“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以上非流动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负债。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3.所有者类权益项目的内容及填列说明
    (37)“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投资者按照合同协议约定或相关规定投入的、构成小企业注册资本的部分。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38)“资本公积”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本项目应根据“资本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9)“盈余公积”项目,反映小企业(公司制)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小企业(外商投资)的储备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0)“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小企业尚未分配的历年结存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科目的期余额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行15=行1+行2+行3+行4+行5+行6+行7+行8+行9+行14;
    行9≥行10+行11+行12+行13;
    行29:行16+行17+行20+行21+行22+行23+行24+行25+行26+行27+行28
    行20=行18-行19;
    行30=行15+行29;
    行41=行31+行32+行33+行34+行35+行36+行37+行38+行39+行40;
    行46=行42+行43+行44+行45;
    行47=行41+行46;
    行52=行48+行49+行50+行51;
    行53=行47+行52=行30。
     五、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利用 
    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期初、期末数据,通过计算可以生成反映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对于了解掌握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1.利用流动资产合计和流动负债合计可以计算生成流动比率,利用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合计可以计算生成速动比率,利用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可以计算生成资产负债率,利用负债合计与所有者权益合计可以计算出产权比率,反映小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2.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期初数据变动可以反映小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利用期初、期末固定资产金额可以计算分析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程度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利用期初、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可以计算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等。
  ;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负债表(2)

2.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区别

(1)费用核算的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银行相关手续费等。企业会计准则下,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手续费、企业发生及收到的现金折扣。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汇兑损益和企业发生及收到的现金折扣没有明确规范,应该采取与企业会计准则一致的核算方法。
(2)利息支出或利息收入计算标准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票面金额及票面利率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定。
(3)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和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不计入财务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资本化金额的计算需要区分一般借款和专门借款。
所得税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将计算的应缴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计算应缴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基础上,确认所得税费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企业会计准则,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扩展资料
小企业会计准则总体特点
1、简化核算要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报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与有助于银行提供信贷相结合:以税务部门和银行作为小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这两者的信息需求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大部分差异。
3、和企业会计准则合理分工与有序衔接相结合: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规定了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满足的条件和基本衔接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3.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区别?

  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小企业的特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简化:
  1、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一级会计科目设臵明显较少。《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60个一级科目。就资产类而言,除少了《企业会计准则》中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开采行业专用科目外,还少设臵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但保留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长期债券投资科目,去掉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待摊费用科目,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共有66个科目,但其科目名称与《企业会计准则》完全一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符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要求。
  2、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企业规模特点,简化了部分业务的账务处理。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任何资产都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与税法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小企业计提当期应缴的所得税时,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即可,并不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简化了确认收入的判断条件,规定小企业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而减少了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只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而是一律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简化了资本公积的核算项目,即只核算资本溢价等。
  3、兼顾报表使用者决策和编报的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了简化,不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只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以历史成本为原则,不考虑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对部分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余额填列,并不按照账面价值填列;简化了现金流量表内容,只进行直接法填报等。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以上3种报表都进行了项目和结构的调整,增强了报表的清晰度和实用性。

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区别?

4.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包括哪些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第七十九条规定: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附注。

5.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分析有哪些影响

1.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规定金融工具、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计量,符合条件的应该采用公允价值,并且一律纳入表内反映。以下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1)企业初始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2)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为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3)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 应当将所转移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因转移收到的对价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会引起资产负债表资产的变动。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和自用资产相互转换时,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房地产的入账价值。若公允价值大于或小于原账面价值,必然使资产增加或减少。另外,在企业将自用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资产重估增值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随公允价值变化而变化。
2.债务重组准则的影响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的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实质是债权人最终让步,所以债务重组后往往会使债权人净资产减少,债务人净资产增加。旧准则将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而新准则将此业务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债务人,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涉及或有应付的,在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对于债权人,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涉及或有应收的,依据准则债权人不应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新准则的规定会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产生变动。
3.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
新准则扩大了减值的范围,包括:存货减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等。资产减值可归纳为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与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与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高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后,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新准则将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严格区分,并在计算“可回收金额”时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确定原则明确了指导原则,使会计计量更加谨慎。
4.职工薪酬准则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是首次系统规范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另外,引入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企业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的补偿,在符合企业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这两个条件时应确认为负债并列入当期费用。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分析有哪些影响

6.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格式

小企业财务报表以通用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来做,基本要素和构成没有特别的区别,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报表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更改。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表。
1、负债表
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内容是列示资 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情况。并按会计恒等式原理进行计算填列。报 表左方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顺序排列,流动资 产各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排列。
报表的右方按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顺序排列。负债表中有关项目应根据有关帐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填 列。
2、利润表
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情况的报表。主要内容是列示各 种收入与费用、成本相配比的结果,借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的利 润。其有关项目一般根据有关帐户的发生额填列。
3、现金流量表
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它是以现金的流入和 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绸资活动的动态情 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 这里的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希望能帮到你。

7.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如何填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         第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或年末最后一天)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
         1) 表头:要填写编制单位全称,日期填写月末或年末最后一天
         2) 表体:各项目期末余额根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总账科目月末或年末余额填列,其中:
         a)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余额填列
         b) 存货: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包装物余额填列
         c) 固定和该资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差额填列
         d) 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余额填列
         e) 计算饼填写各类项目的合计数总计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进行平衡检查
         3) 表尾:报表相关人员签章
         第二,利润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 表头:各项目本期金额根据损益类总账科目本月发生额填列,然后从营业收入开始按表格中提示的加减项目进行计算填列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最后根据本年利润总科目的本月贷方发生额-本月借方发生额的差额进行检查。
         2) 表尾:报表相关人员的签章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1、数字真实
         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凡是国家要求提供的财务报表,各企业必须全部编制并报送,不得漏编和漏报。凡是国家统一要求披露的信息,都必须披露。
         3、计算准确
         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涉及大量的数字计算,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真实可靠。这就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必须以核对无误后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不能使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更不能以任何方式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或隐瞒谎报。
         4、报送及时
         及时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财务报表信息只有及时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才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否则,即使是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由于编制和报送不及时,对报告使用者来说,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5、手续完备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财务报表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由于编制财务报表的直接依据是会计账簿,所有报表的数据都来源于会计账簿,因此为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编制报表之前必须做好对账和结账工作,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
         财务报表的制作方法         做财务报表的时候,有些工作不需要看账簿也可以做出来。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 (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 初数- "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 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 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 "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 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 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如何填

8.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概述

 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概述)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资产的定义和分类、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小企业主要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准则原文】第五条 资产,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解读】本条是关于资产的定义和资产的分类的规定。
         小企业为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拥有或控制一系列必要的资源,但并非小企业拥有的全部资源都能够构成会计核算的资产,也并非只有小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资源才能够作为小企业资产进行核算。因此,资产是本准则必须规范的一个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对资产税务处理进行了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其中,投资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本条依据基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了小企业资产的定义。小企业资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来源不同,资产可以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由于基本准则规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生成会计信息主要为了满足小企业外部使用者的需要,而财务报表是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形式,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进行列示的,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照资产性质进行分项列示,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各类企业的惯例。因此,本条按流动性对资产进行了分类。
         一、资产的特征
         (一)资产应为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小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小企业所控制。
         小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小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一般而言,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小企业所拥有,即小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小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样表明小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例如,某小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项固定资产,尽管小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如果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表明小企业控制了该资产的使用及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当将其作为小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资产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流入小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小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的形式可以是现金形式,也可以是能转化为现金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流出的形式。
         资产预期会为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特征。例如,小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购置的固定资产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对外出售后收回货款,货款即为小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小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确认为小企业的资产。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以及某些待摊费用等,由于不符合资产定义,均不应当确认为资产。
         (三)资产是由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小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小企业有购买原材料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而确认存货资产。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小企业。
         从资产的定义来看,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小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小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例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了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
         二、资产的分类
         小企业资产按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所谓流动性,通常按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或者负债的偿还时间长短来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001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1012其他货币资金”、 “1101短期投资”、 “1121应收票据”、“1122应收账款”、“1123预付账款”、“1131应收股利”、“1132应收利息”、“1221其他应收款”、“1401材料采购”、“1402在途物资”、“1403原材料”、“1404材料成本差异”、“1405库存商品”、“1407商品进销差价”、“1408委托加工物资”、“1411周转材料”、“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 “1501长期债券投资”、 “1511长期股权投资”、“1601固定资产”、“1602累计折旧”、“1604在建工程”、“1605工程物资”、“1606固定资产清理”、“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162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1701无形资产”、“1702累计摊销”、“1801长期待摊费用”和“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等32个会计科目。
          【准则原文】第六条 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解读】本条是关于小企业资产计量属性的`规定。
         在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资产实际上始终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从会计核算角度需要明确其金额的确定基础,也就是计量属性。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款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项所称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为了简化核算,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减轻纳税调整的负担,满足汇算清缴的需要,本条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既与企业所得税法相一致,尽可能避免由于资产计价不同带来的纳税调整,同时也符合基本准则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规定。但是,在这一点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本条的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取得资产时,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历史成本。支出可能表现为现金形式,也可能是非现金形式,如通过资产交换取得的某项资产,其历史成本应按照所换出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支出既包括货款,也包括按照税法规定不可抵扣的相关税费。
         2.在持有资产期间,资产的增值或减值在会计上不进行调整,仍维持取得时的历史成本金额。
         3.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与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并不矛盾,事实上是这类非流动资产区别于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体现,都是以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为基础在持有资产的期间内进行合理的分摊。
         4.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根据本准则的规定确认资产损失,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5.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中,本条规定应与本准则第八十六条有关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项目说明的规定结合起来应用。在日常账务处理上执行本条规定,但在对外提供年度财务报表时,对短期投资的市场价格、存货的市场价格、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还应当在附注中进行单独披露,从而弥补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不能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的不足。这就要求小企业对于在这四类资产的相关账户中无法直接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建立备查簿,按照本准则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连续、完整地记录市场价格的信息。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