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经济体制的特点

2024-05-17 15:38

1. 美国的经济体制的特点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政府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政府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 19、20世纪之交,主要为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从控制生产开始,到控制原料的供应和加工,直至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兼并浪潮就发生在二战后,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点为混合合并,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互不联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战后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胡国成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前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探讨美国现代经济制度如何形成的一部研究著作。由于它涉及到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立法和经济发展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现今正在进行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也许会引起众多读者——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方面的研究工作者,而且包括从事工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攻读美国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及关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们——的兴趣。
本书试图从对19世纪美国进入工业革命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考察中,揭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动因及必然性,以进一步加深对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内涵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在进行上述考察时,本书对于在美国现代经济制度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立法和政策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其中不少具体的经济措施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使我们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制定有关的经济政策时少走弯路、从而避免大的经济动荡。
本书通过上述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的看法。首先,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时期发生的1937-193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及促使此次危机缓解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确认了美国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对经济的干预在其中所起的直接和主要的作用,论证了美国政府与垄断组织及整个经济运行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证明美国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实际形成。其次,本书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1929年开始的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别是它所带来的持续10年的“特种萧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此次经济危机中市场调节的失灵是由于垄断发展和成熟的结果,并进一步揭示了10年特种萧条的原因在于垄断的成熟要求有国家干预,而美国联邦政府、国会和最高法院内部经过10年的认识和斗争才最终建立起国家干预体制,致使萧条延续了10年。再次,本书在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及“干预”政策与后来的罗斯福新政的干预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胡佛“干预”政策的有限性及其实质,即胡佛的干预,是自由放任中的干预;其实质,是干预中的自由放任。由此驳斥了认为美国经济的干预时代始于胡佛的似是而非的观点。此外,本书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评价,认为不应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看作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类型和阶段,而应把它看作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常规形态。排斥国家干预和参与的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不过是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正常形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渡形态,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的过渡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尽管作者努力想拿出客观、公正、全面、正确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但囿于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深有完成此任非个人所能之感。对于本书所提出的所有观点和看法以及可能存在的谬误,作者殷切地期待着读者和方家的赐教和匡正。
本书的研究、撰写和出版得到了诸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项目经费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绍湘教授和陈之骅研究员的推荐使本课题的研究得以立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陈宝森研究员阅读了本书的初稿,并提出了极为宝贵的修改意见,上述两所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本书部分参考资料的获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中国经济出版社李阿红同志承担了本书出版的责任编辑工作。没有这些支持和帮助,本书的研究、撰写和出版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所有这些支持和帮助,在本书付梓之时,谨在此表示作者深深的谢意。
胡国成
一九九五年四月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目 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早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因素 一、联邦政府对铁路建筑的财政援助 
联邦政府的技术援助 
州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援助 
联邦赠地 
二、联邦政府对铁路运营的管理 
铁路建筑中的舞弊及运营中的肆意操纵 
格兰其法律 
《州际贸易法》的制定和实施 
对铁路管制的加强 
三、反托拉斯法的颁布与实施 
企业的联合与兼并 
企业联合运动的影响 
反垄断的思想传统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制定 
《谢尔曼法》的实施 
《克莱顿法》与《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反托拉斯法评价 
四、《联邦储备法》与联邦储备系统 
早期的银行管制 
国民银行制度 
《联邦储备法》的制定 
联邦储备系统的运行 
五、早期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经济政策
一、战时工业委员会的建立及对工业的管制 
战时工业委员会的建立 
战时工业委员会对工业的管制 
对运输和燃料的管制 
战时对劳工的管制 
对外贸、金融等其它方面的管制 
二、对粮食和食品的管制 
《利弗法》与粮食管理局 
粮食管理局的管制 
三、战后的“恢复常态”政策 
战时经济管制的放弃 
铁路归还私人 
“恢复常态” 
企业联合与兼并的再起 
工会地位的衰落 
四、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分析

第四章 一九二九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的国家干预
一、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危机缘何持续十年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三、放任主义的失败 
胡佛的哲学 
胡佛的“干预”观

第五章 新政时期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一、对银行与金融业的管制 
银行业的重整 
控制货币:放弃金本位制 
控制货币:美元贬值 
管制证券业:1933年《证券法》 
管制证券业:1935年《证券交易法》 
复兴金融公司的新职能 
改革银行制度:1933年《银行法》 
改革银行制度:1935年《银行法》 
《农业调整法》的制定 
农业调整局的管理 
《农业调整法》的废除与《土壤保护和国内农作物种植分配法》 
第二个《农业调整法》 
电力通向农村 
不成功的扶贫措施 
三、复兴工业的努力:《国家工业复兴法》 
工业复兴的不同方案 
《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制定 
“蓝鹰运动” 
行业法规的执行:价格政策问题 
行业法规的执行:劳工问题 
《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废除 
四、复兴工业的努力:新政后期的管制 
重新制定劳工法律 
对公用事业的管制 
对商业管制的加强 
对交通和通讯业的管制 
五、公共工程与救济 
联邦紧急救济 
大规模工赈的开始 
公共工程 
田纳西河流域改造工程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

第六章 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财政保障 
联邦税收政策的变化 
财政开支政策的变革 
二、美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 
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 
1937年经济危机的启示

美国的经济体制的特点

2. 美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即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承认市场经济,确保国家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立和中立性。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特征有一定差异和偏离存在,是一个以各国市场经济的共同性为主、差异性为辅而形成的一个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状态区间。
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相对地讲美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比较稳定的。

具体地分析美国经济,我们在给一国的经济形势下定义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该种经济的所有制形式、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政府的经济职能、收入分配形式和规律。以中国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例,该种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的经济形势,生产完全由政府的计划来决定的。相反的,美国经济体制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扩展资料
就美国的企业来讲,依据产权机制分为三类。

一是业余制,就是相当于个体户、个体经济的形式。企业由个人所有,对企业的运营负全责。这是美国最主要的企业形式占了企业数量的70%,但是其营业额只占了6%。

二是合作制企业,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拥有,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其形式有律师事务所等。该种企业是无限责任制,也就是对于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责任。

三是公司形式,虽然数量并不大,但是其规模大,营业额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些公司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公司法所规定,每个公司的产权都是相当明确的。

3. 美国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吗

  经济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经济制度都存在优点和缺点。新的经济制度是在批判和继承旧的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的。
  美国的经济制度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能起次要作用。推崇企业家精神,崇尚市场效率而批评政府于预,政府进行调控与否往往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着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
  美国推崇私有制和自由企业制度,政府根据短期经济形势,随经济变化采取灵活干预的调控方式。

美国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吗

4.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制定是什么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从根本上是以跨国公司为首的国际金融财团和国际产业财团在市场上受到了中国公司的挤占,表现的形式就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制定的以他们为主导的世界贸易规则逐渐变的多元化,美国的世界霸权因中国的崛起变得越来越受到抵制。中国可以发展壮大,但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逻辑,中国只能做他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像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的宝钢接受的是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技术,汽车则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最大国外消费市场。
中国的前期发展是廉价商品的提供者,在2008年之前,中国的稀土,石油,中国产的衣服等等商品被廉价的卖给世界各国,承受着苟刻的西方盘剥。
2008年之后美国至今未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本是世界科技,金融,军事中心的美国对世界各国精英人才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以掠夺石油,控制世界经济命脉为目的的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等战争使美国深陷泥沼,中国、俄罗斯则获得了经济,军事发展的关键时间机遇。对伊朗,朝鲜的制裁和围堵使得外交和道义的主动权彻底向中国倾斜。

5.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怎样的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与法国几乎是同步的,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法国,原因是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比法国优越.美国有哪些优越条件呢?
一、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美国独立后,与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一样,很快就走上了对外疯狂扩张领土的道路,以适应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几十年的扩张使美国领土从原来的20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777平方公里,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占了北美大陆的一半.这么广阔的领土为美国带来了什么?——矿产、水利、森林等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这些都是美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厚基础.
二、 经济布局合理,市场联系紧密 扩张的西部广大领土并未被抛荒,接踵而至的是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大量人口移居西部、开荒、修路、造桥、繁衍生息、发展资本主义……在此过程中,美国人依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美国经济的专业化布局:东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区,南部是棉花、甘蔗经济种植园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是产量为主的农业区,有小麦王国、牧牛王国、棉花王国、葡萄园区.这些专业化的经济区域彼此都需要补结,需要加强商品交流.这使各地区之间的贸易额成倍增长,甚至成十倍增长.这种相互依存的市场对美国工业化的影响非常大,是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一方面,为美国工业生产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市场动力和丰富的原料,另一方面,也使美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领先于英法:1807年富尔敦轮船的问世使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在美国突破,1860年美国轮船总吨位达五百三十五万四千吨,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美国铁路线达四万八千公里,也居世界第一位.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更加密切了美国各地之间的联系.而一旦联系加强,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速度就像一匹黑马奔驰了.
三、 开放的大陆,移民的国家年轻的美国非常缺乏劳动力也非常需要劳动力,就以开放的姿态大量接纳外来移民.移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从长远看,西进运动和大量吸收外来移民,在相当程度上培养和发展了美利坚民族的进取创新精神和开朗开放性格.从生物学角度说,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彼此的血缘相隔遥远,极利于优生优育、推动美国人口向高素质进化.
四、 政治环境安定,经济平稳发展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开始的一段时期内,南与北尽管有矛盾,但在美国发展的大方向上(如:对外扩张)却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从而使美国拥有相对稳定的政局.而且,美国远离欧洲强国,少战争之苦,这样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是有利于生产的平稳发展的.
五、 法国成为美国“钱袋”,“剩余资本”源源不断法国发展资本主义有一特点:资本家把大量资本主要投在金融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生产领域;投资国外远远多于投资国内.因此年轻的美国虽然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却可以从欧洲国家——尤其是从法国这个一贯注重发展金融信贷的国家引进资金.尽管被法国赚去很多利息,但美国利用这些源源不断的“剩余资本”产生的效益比被法国赚去的不知要多多少.
六、 跳过封建时代,自由革新技术与法国等国相比,最具美国特色的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是: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直接建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这使美国受封建行会、旧的传统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比较少,从而有利于新技术能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推广.
七、 政府民间同心,其利能够断金美国于1783年赢得了独立,但只是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对英国仍有严重的依附关系.况且英国也不会甘心美国独立,千方百计要打击美国,尤其阻挠美国同欧洲其它国家间的贸易.双方矛盾不断激化,终致1812-1814年的英美第二次战争.战争中英军一度攻占了华盛顿,并把国会大厦、白宫等建筑物付之一炬.所以美国政府——尤其是北方资产阶级非常想彻底摆脱对英国的经济依附关系,不受英国欺侮.而这只有通过发展自身的经济,增强国力以自强.工业革命是一重大机遇,美国政府抓住了,采取了比法国政府更重视科技兴国、更支持民间进行工业革命的态度,从而稳稳地搭上了时代的列车,从一弱国挤身世界强国之林.
八、 站在巨人肩上,起点高于它国英国工业革命起步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与之相比足足晚了几十年.十九世纪初开始,许多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经移民横渡大西洋传到美国生根开花.所以说,美国工业革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基础.这使美国工业发展迅速且涌现了许多新发明、新创造,如:缝纫机、轧棉机、拖拉机、轮船等,尤其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九、 步入海外殖民行列,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美国不仅在北美大陆扩张,还向拉美、中国、日本进军,这使美国拥有绝不逊色于法国的海外市场.比如:1860年左右,美国生产的粗布不仅垄断了国内市场,而且开始在中国和拉美同英货竞争.总之,美国拥有发展工业的多种优越条件,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了.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同英国产品一争高低.但是,英国希望北美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要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怎样的

6. 美国经济的经济体系

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7. 美国内战期间的两种经济制度是什么

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南方: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
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从19世纪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开始了工业革命,到50年代完成。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总产值达18.8亿美元。而在南方,则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南方1860年已有黑人奴隶400万人。南方奴隶制度是生长在美国社会的赘瘤,它严重窒息了北方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斗争主要围绕西部土地展开。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双方矛盾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武装冲突。在奴隶主的进逼面前,北方人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南方黑奴也不断展开暴动。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北方资产阶级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美国内战期间的两种经济制度是什么

8. 美国政府的体制有哪几部分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