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在科研经历里实现了哪些技术?

2024-05-09 08:50

1.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在科研经历里实现了哪些技术?

陈华教授实现了“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醇清洁技术”:2010年实现工业应用,规模:4万吨/年,年产值4-5亿人民币。催化剂使用寿命长达10年,远超同类技术3-4年的催化剂使用寿命。
“费托合成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高碳醇清洁技术”:2021年实现工业化应用,规模:1万吨/年,投资3.8亿人民币,年产值1.5-2亿人民币。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际先进。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费托煤制油产业的高值化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丙烯氢甲酰化合成丁辛醇清洁技术”:2019年授权宁夏百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亿人民币建设20万吨/年丁辛醇工业装置,将于2022年6月建成投产。实现了国产化丁辛醇技术零的突破,打破了陶氏化学在我国丁辛醇产业的技术垄断。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一下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在科研经历里实现了哪些技术?

2.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取得了怎样的鉴定成果?

2000年,《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的研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持鉴定。
2002年,《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丁烯-1氢甲酰化的研究》,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持鉴定。
2004年,《重催干气中乙烯制丙醛的清洁生产技术中试》,新疆科技厅主持鉴定。
2017年,《烯烃氢甲酰化制高碳醛及醇技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费托合成烯烃氢甲酰化制高碳醇的多相催化技术及工业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持鉴定。但是这些貌似也只是冰山一角,百度百科上面有他百科,可以去那里了解了解。

3.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怎样?

陈华,男,1963年7月出生于四川达州。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催化学会均相催化专委会委员。主要致力于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醇清洁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技术开发。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教研室主任、化学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这是我目前了解到的,但是他还有很多的课题研究,非专业人士估计看不懂。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怎样?

4.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在教学有做出怎样的贡献?

陈华教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学科的实践属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性相联系,注重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相关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过程中,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定化学专业思想,树立为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贡献理念。对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将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以研究性思维对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解析,思考具体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将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印证,将理论课程学习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加强、巩固和用活理论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利用主持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作的契机,将上述实验教学理念贯彻于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具有良好化学素养的合格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化学实验室中,因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快速增加而出现的实验事故增加的严峻形势,于2006年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了面对本科生《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课程,课程开设至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安全教学内容,对培养化学学院本科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化学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参与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并应邀到校内多个单位进行化学安全教育讲座,作为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连续6年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为四川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体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妨百度一下。

5.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所获授权专利有多少项?

陈华教授权专利25项。
1.三(间-磺酸盐苯基)膦的制备方法,陈华,李贤均等,中国专利,ZL 96 1 20055.3 (1999)
2.二[三(间-磺酸盐苯基)膦]一氯一羰基铑的制备方法,李贤均,陈华等,中国专利,ZL 96 1 20056.1 (1999)
3.三[三(间-磺酸盐苯基)膦]羰基氢化铑的制备方法,李贤均,陈华等,中国专利,ZL 96 1 20649.7 (1999)
4.一种醛的制备方法,陈华,黎耀忠等,中国专利,ZL 99 106168.3 (2002)
5.一种醛的制备方法,李贤均,陈华等,中国专利,ZL 99 106169.1 (2003)
6.一种乙烯制丙醛的方法,李贤均,陈华等,中国专利,ZL 02113273.9 (2005)
7.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李贤均,陈华,李瑞祥等,中国专利,ZL 200810045977.X(2010)
8.一种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李贤均,李瑞祥,陈华,袁茂林等,中国专利,ZL 200910058201.6(2011)
9.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陈华,郑学丽,韩维彪等,中国专利,ZL 201610398759.9(2018)
10.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郑学丽,陈华,周凡丁等,中国专利,ZL 201810380774.X(2019)
11.一种制备3-烷氧基丙醛的方法,郑学丽,陈华,万可风,袁茂林,李瑞祥,付海燕,中国专利,ZL 201911319787.7(2021)
12.一种内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郑学丽,陈华,吴前辉,袁茂林,中国专利,ZL 201911275658.2(2021)
13.一种直链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黎耀忠,陈华,袁茂林等;中国专利,ZL 201210453881.3(2013)
14.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连续生产相应醛的工艺,戴正平,刘宽,李贤均,陈华等;中国专利,ZL 200910033247.2(2012)
15.一种吡啶化合物烯基化的方法,付海燕,陈华,李文静,郑学丽,袁茂林,李瑞祥,中国专利,ZL 202010477956.6(2021)
16.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付海燕,陈华,孙锐,郑学丽,李瑞祥,袁茂林,中国专利,ZL 201911060191.X(2021)
17.一种利用丙醛工业废液制备草莓酸的方法,陈华,郑学丽,陈好迪,龚钰扉,方艺桥,孙仁义,中国专利,ZL 201910375784.9(2020)
18.一种叔胺的合成方法,郑学丽,陈华,李超,李瑞祥,袁茂林,付海燕,中国专利,ZL 201811195053.8(2020)
19.一种缩醛胺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付海燕,孙锐,陈华,郑学丽,李瑞祥,袁茂林,中国专利,ZL 201811137197.8(2020)
20.一种吡啶类化合物双碳氢活化芳基化的方法,付海燕,曾阳,陈华,郑学丽,袁茂林,李瑞祥,中国专利,ZL 201610624803.3(2019)
21.一种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工艺,付海燕,浩涛涛,陈华,中国专利,ZL 201610624709.8(2019)
22.1,6-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6-己二醇的方法,李瑞祥,蒋红斌,陈华,李贤均,中国专利,ZL 201110347496.6(2014)
23.一种依维菌素的制备方法,李瑞祥,李贤均,马晓艳,陈华,黎耀忠,中国专利,ZL 200710048348.8(2010)
24.水溶性铑膦配合物中铑含量的测定方法,胡家元,陈华,向进,李贤均,中国专利,ZL 201510460700.3(2018)
25.水溶性三(间-磺酸盐苯基)膦的制备方法,李贤均,陈锴,陈华,黎耀忠,袁茂林,王晓光,中国专利,ZL 201310199557.8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所获授权专利有多少项?

6.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主编与参编著作有哪些?

陈华教授主编教材3本,(主)参编专著5部。
1.2001年5月,《绿色石化技术的科学与工程基础》,闵恩泽,李成岳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北京;
2.2004年8月第一版,2008年8月第二版,《有机化学基础》,蓝仲薇,李瑛,陈华,肖友发编著,海洋出版社,北京;
3.2005年1月,《不对称有机反应》,李月明,范清华,陈新兹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4.2005年10月,《石油炼制和基本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绿色化学》,何鸣元(院士)闵恩泽(院士)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北京;
5.2009年8月,《有机化学实验》,王玉良,陈华,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6.2010年8月,《大学化学实验》,蒲雪梅,陈华,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7.2011年8月,《均相催化原理及应用》,李贤均,陈华,付海燕,化学工业出版社;
8.Chapter 14: Hydroformylation of Olefins in Aqueous-Organic Biphasic Catalytic Systems. In Bridging Heter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Catalysis: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Li, C.; Liu, Y. (ed.) 2014, 4. Wiley-VCH Verlag GmbH,百度也有很多相关信息。

7.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优势研究领域磷化工与矿物清洁加工技术、钛矿加工与钛化工过程、过滤与分离机械、石油化工反应过程、化工装备及过程强化、膜科学与技术、化工新材料、微流控技术、计算化学与催化剂工程、大型工业过程管理软件、生物质加工与可再生能源、制药与生物化工等。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定向药物释放、水性药物合成、分子药物设计等。微反应器高效催化剂研究:微通道反应器、生物传感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工材料交叉学科:智能膜材料与膜过程、智能控释载体、生物医用材料、微流控技术等。生物化工交叉学科:微生物冶金、微生物脱硫、微生物水处理、生物能源等。分离过程:过滤机械与膜技术、分子分离过程、生物质提纯等。工程开发产品化工程建设:大型磷铵联产技术、30万吨/年MAP技术、10万吨/年湿法磷酸净化技术、8万吨/年大颗粒尿素成套装置、2.5万吨/年工业磷铵、10万吨/年磷酸生产装置、4万吨/年磷酸氢钙、3000吨/年对氨基苯酚、6万吨/年生物柴油装置、500吨/年茶多酚等。工业化试验:500吨天然气等离子乙炔、1000吨橡胶助剂造粒、500方焦化废水处理、8万吨/年精制盐内热式流化床干燥、25万吨磷石膏CO2转化生产硫酸铵、大型电站脱硫成套装置、5万吨醋酸乙烯合成反应器。优势技术领域◆磷化工工程技术及成套装备学院在磷化工方面建立了教育部工程中心“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与 “川大—瓮福磷化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磷化工与工程研究开发团队。我们先后开发了MAP成套生产技术、DAP尾气联产MAP大型化成套技术 、湿法磷酸净化成套技术、磷酸氢钙成套技术、窑法磷酸高温反应技术以及相关磷酸盐、磷化工生产技术,引领了我国近20年来磷化工发展的方向。◆优势技术领域 新型反应技术:大型化磷酸中和反应器、矿物(磷矿、钛矿等)大型酸解反应器、烃类(甲苯、环己烷、丙烯等)氧化反应技术、加氢反应技术(油脂加氢、BDO、苯胺等)、等离子甲烷裂解制乙炔反应技术、醋酸乙烯合成反应器、高温窑炉反应技术、微通道硝铵反应器等。流态化与造粒技术:气固循环流化床技术、高效流化床干燥技术(内热式流化床干燥技术、脱水/干燥一体化工艺与设备技术、振动流化床技术),转鼓喷浆造粒技术(磷铵造粒、大颗粒尿素、橡胶添加剂等)、喷动床造粒及包衣技术。粉体与冶金技术:涂料干法喷涂技术,离子交换膜电解法制高纯金属粉,镍锌铁氧体共沉粉,功能氧化锌、磷酸钴、超细金属镍粉制备技术,各类金属冶金炉技术,湿法炼锌废电解液中分离镁回收锌和硫酸,湿法炼锌废电解液中除氯节能降耗。催化剂:蒸汽重整转化催化剂、硫酸转化催化剂、加氢催化剂、均相氧化催化剂、甲醇催化剂、二甲醚催化剂、醋酸乙酯合成催化剂、硝酸合成催化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制备研究与工业开发;构型催化剂与反应器设计、低阻力床层催化剂设计、界面改性光化学催化剂等。计算机模拟及大型管理软件:计算化学及反应动力学计算、发动机燃烧过程模拟、化工过程流场模拟、化工工艺过程模拟和单元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工程设计、大型企业管理及实时控制软件等。无机化工技术:磷石膏废渣制硫酸钾铵新工艺、湿法磷酸强化过滤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制高浓度三元复合肥、正、偏磷酸盐技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多聚氯化磷酸钠及饲料级磷酸氢钙成套技术,氯化铵转化技术。特殊分离技术:废醋酸的处理技术、汽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深度脱水技术、天然气脱硫技术、循环水阻垢及防腐新技术、渗透汽化膜技术与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旋转流动在膜分离中的应用。精细化学品:对氨基苯酚、乙酰氨基酚、6-甲氧基-2-萘乙酮、3,4-二甲氧基苯乙酮、3,4-亚甲二氧基苯酚、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酮、4-苯基苯乙酮等合成新技术,新型无机抗菌剂,颜料系列,晶须材料等。单元设备:液-固、气-固、气-液、液-液-固分离过程强化与设备开发,离心沉降与离心过滤工艺与装备的设计与技术、强化传热技术与高效换热器、高温余热回收装置技术,泵与风机的优化设计及耐腐蚀特殊泵和风机专有技术,泵、压缩机、风机等装置的优化节能技术,压缩机的无油润滑技术和流体密封技术研究。生物技术:生物柴油及丁醇发酵生物质能源技术、微藻及细胞培养工艺、微生物脱硫技术、生物质提取技术、生物体组成分析技术、心包材料表面修饰诱导组织再生及控制降解机理、拆分光学或醇用酶的研究。  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在磷化工、磷资源化学及磷矿清洁加工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大、有国际影响的磷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中心。由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承担的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中心将依靠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在磷化工方面的科研优势和学科优势,建立起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成为我国最大的磷化学与工程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心拥有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磷化学与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团队,其开发的料浆法磷铵工艺对我国磷肥生产行业的进步和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在湿法磷酸净化及磷铵生产大型化方面取得突破,连续建设了六套20-30万吨级的大型磷铵装置,为我国几大磷肥企业升级、全国磷肥产业结构转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在产学研结合的工程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中心进入了国家“985”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将在矿物加工及清洁方面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科学研究中心,并与企业共建成立了多个技术中心,其中“川大-瓮福磷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技术中心。近的期,中心在继续发扬传统磷化工优势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向精细磷化工转型,结合当前全球研究热点新能源开展了磷酸亚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钴锂、六氟磷酸锂等一系列功能精细磷酸盐开发研究,已见成效获得企业青睐。  四川大学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研究院该中心是在“特色矿产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985工程二期)”基础上组建的跨学科创新平台,是四川大学“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研究院(2011创新计划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以化工清洁生产与低碳技术为目标、以CCU(Carbon-dioxide Cycling Utilization)为导向、以循环利用为特色,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水平CO2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育基地中心主要研究方向1.工业固废直接矿化CO2的CCU技术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对CO2减排技术的迫切需求和国际上可用技术减排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提出“以废治废”、CO2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路线,通过化工清洁生产过程完成CO2减排,同步提高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该方向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与中国石化和瓮福集团等合作,“低浓度尾气CO2矿化磷石膏联产硫基复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已经进入现场模试。2.天然矿物矿化CO2的CCU技术在人类可利用的自然界范围内,存在大量矿物可作为CO2的天然矿化剂。提出了CO2与非水溶性钾矿石在催化剂溶液中高效反应矿化为在自然界中稳定的固体碳酸盐,同时制取钾肥及其它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CCU技术创新,在可盈利的生产过程中CO2矿化减排。该方向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与瓮福集团和延长集团等合作,“钾长石矿化CO2联产钾肥关键技术研究及中间试验”研究课题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并已进入中试开发。3.过程工业节能与“三废”源头治理多相流技术多相流是物质与能量转化的普遍化方式。优化多相结构和转化途径、提高转化效率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三废”排放的源头技术。由此提出了热力学势差控制的相际传递原理,对具有微小温差、浓差、速差的“三废”物流通过相转移实现以废治废源头减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资助下开发了“重型柴油机尾气污染与钻井废水同步治理”技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合作已在多个油气田钻井环保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入选科技部首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目录。化学工程设计研究所化学工程设计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化学装置的设计、化工科技成果工程化,具有乙级化工设计资质。自2001年首次完成大型磷化工生产装置产学研项目以来,在湿法磷酸萃取净化、精细磷酸盐研发及新能源锂化工等工程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研究所承接完成的主要项目有瓮福集团20万吨/年粉状MAP装置和12万吨/年粒状MAP装置、安徽六国化工FPPA项目、四川天齐锂业新建酸化窑炉工程设计、四川天齐锂业新建5000吨氢氧化锂项目等。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8.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陈华教授发表SCI收录论文有多少篇?

陈华教授发表SCI收录论文有250多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