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泽法师:念佛见到佛,是佛还是魔

2024-05-18 20:56

1. 仁泽法师:念佛见到佛,是佛还是魔

观佛是好的,但还是要先破我执。不破我执的话,你观佛时间久了就会出问题。佛法还是以空性为基础,没有空性智慧,这样都是著相的,很危险。

只要没有空性智慧都会着魔。不管你怎么修,魔也可以变成佛的样子。我说了,魔其实都是长得很可爱的,甚至长得和佛一样,他可以变成佛的形象来摄受你。

因为你的我执没破,魔就可以显成佛的形象来摄受你。你以为他是佛,事实上他是魔,你不知道。你看看《楞严经》就知道了。

虽然你的我执没破,但是佛法的无我空性智慧至少你要知道,就算你看到佛了,你也要想:这是个如幻三摩地。这个知见你必须得有,虽然实修你可能还达不到。

另外一方面,你得修菩提心,你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个舍无量心就是要平等嘛,虽然你的我执没有断尽,但是你有了正知正见。虽然实修还早得很,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念佛往生西方,去那里修这个空性慧。

仁泽法师:念佛见到佛,是佛还是魔

2. 为何要修行+仁泽法师

您好呀~亲亲[开心],这边为您查询到:为何要修行:修行的缘起就是烦恼,就是为了离苦得乐。当觉到了,就是因为那个才修行,就是因为苦,就是因为烦恼。要想不烦,要想不恼,要想离苦得乐,那你就得修行。
仁泽法师:又名白玛喜饶,江西景德镇人,1969年出生,出生在医生家庭。中学喜好科学。1987年就读山东大学物理系
以上是我整理的答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
为何要修行+仁泽法师【提问】
您好[开心],很高兴由我来为你解答问题,整理答案需要一点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一下哦~【回答】
您好呀~亲亲[开心],这边为您查询到:为何要修行:修行的缘起就是烦恼,就是为了离苦得乐。当觉到了,就是因为那个才修行,就是因为苦,就是因为烦恼。要想不烦,要想不恼,要想离苦得乐,那你就得修行。
仁泽法师:又名白玛喜饶,江西景德镇人,1969年出生,出生在医生家庭。中学喜好科学。1987年就读山东大学物理系
以上是我整理的答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回答】
老板,您好![鲜花]如果我的答复让您感到满意,还请您在结束咨询时麻烦给个5星赞,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谢谢!【回答】

3. 仁泽法师是从哪里出家修行的?

1969年出生于在医生家庭,少时即对科学、哲思有特殊喜好。
    1987年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心理学、哲学著作,后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深入儒、道、释经典。
    1990年开始修习禅定。
    1994初,在厦门南普陀出家,是年25岁。剃度师是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的老首座、虚云老和尚的弟子慧通禅师。
    1994年10月份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受戒,一诚方丈(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现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为受戒大和尚。
    1994年12月拜元音老人为师,修习心中心法,在福建福州闽侯县雪峰禅寺禅堂修习三年。后入藏依止大成就者喜饶俄热上师修习密法,数年隐居、住山、闭关。
    2003年夏应请出关,发愿为报佛恩、师恩、众生恩和国土恩弘扬正法,荷担如来家业。
    2006年3月,仁泽法师应居士之请来京,传授禅修法门并每日讲法开示。因见地透脱圆融,说法契机契理,指导修行对机应病,且持戒精严,具足威仪,所以受益者日益,生信者愈多。
    目前,仁泽法师居回龙观龙跃苑妙心精舍,每日讲法、开示,指导修行。法师讲法以经、论为纲,兼收并蓄,但以是否正法为取舍标准,而无门户之见。开示则随缘应机、因病与药,灵活不滞而对症中的。综罗博采、方便善巧而不失纲宗、系统。千变万化而以道次第为依归,以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为核心。指导修行以静坐禅修及前行等修法为主,因材施教,注重次第。虽法门无量,要之以破我执、除习气、忏悔业障及观修出离心、菩提心为重点。
    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然则真善知识则必得其名,必得其位。目前妙心精舍有出家、在家常住七十人之众,影响所及,远近前来问道参访者则以千百计。教化人群涵盖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与年龄段,尤以高校毕业或尚在校的青年、学子为主。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道难成,明师难遇,得此殊胜因缘,愿法界道场和谐,正法久住。

仁泽法师是从哪里出家修行的?

4. 仁泽法师开示:如何才能进入修行状态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初入佛门的佛弟子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