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生的介绍

2024-05-19 04:25

1. 王苏生的介绍

王苏生,男,生于1969年3月,先后获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

王苏生的介绍

2. 王苏生的学历简介

1987年-1991年 长沙电力学院,理学学士1991年-1992年 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1991年-1994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7年-2000年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0年-2002年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后

3. 王苏的人物生平

1950~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肄业。1951~1952年,前苏联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肄业。1952~1957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心理专业毕业。1957~1963年,北京大学心理学助教。1963~1978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讲师。1979~1984年,北京大学心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80~198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研究员。1985年至今,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王苏的人物生平

4. 王苏的介绍

王苏,字侪峤,江苏江阴人。乾隆庚戌(179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卫辉知府。有《试畯堂诗集》。许作屏,字画山,福建侯官人。清乾隆58年(1793)进士。为许友(瓯香先生)之元孙,其高祖与王士祯、朱彝尊有交往,死于康熙前期。作屏在嘉庆庚申五年(1800)请张船山为作《涛园画图》。

5. 王苏的介绍

王苏,1931年10月生于江苏六合,早年留学苏联,1957年列宁格勒大学心理专业毕业,同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王苏的介绍

6. 王生的人物生平

主要研究方向:韩国政治外交、中韩关系、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研究特长:中韩关系、朝韩关系、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海外留学与经历:2001年3月-2005年8月韩国高丽大学 政治外交系 国家教委 公派留学2003年2月-2005年6月韩国东国大学 聘请讲学学会情况:吉林省政治学会理事;韩国中国学研究会; 韩国安岩政治学会;韩国民族统一学会;吉林省韩国朝鲜研究会;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开设课程:本科生:朝、韩政治与对外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史、时事述评。研究生: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亚太大国关系研究学术交流:1. 1999年8月 “近百年中日关系与21世纪之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大连),提交论文《日美安保体制的新发展与21世纪的中日关系》,并发表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2. 2002年 7月 “21世纪中韩关系展望” 国际学术研讨会(长春,BK21 Te Education & Research Corps for East Asian Studie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Korea university 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朝鲜韩国研究所共同国际学术讨论会)。3. 2003年 5月 “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合作” 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 大田,韩国中国学研究会)。4. 2004年10月 “韩中关系:回顾与展望” 国际学术研讨会“Korea-China Relationship: Retrospect and Prospect”(korea Seoul) 提交论文《冷战以后中朝关系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收入论文集。5. 2005年9月 “东亚合作论坛2005 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 ” 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提交论文《中国的崛起和东北亚秩序的新变化-以韩国疏远美日亲近中国为中心》收入论文集。6. 2005年11月 “第三届东北亚区域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长春)提交论文《中国的崛起对中韩关系发展的影响》。7. 2006年9月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2次国际学术会议(长春)提交论文《和平崛起的中国对21世纪韩国政治外交走向的影响》。8.2006年11月东亚合作论坛2006:构建和谐东亚-中国、日本、韩国的责任与作用 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提交论文《朝核问题与中韩外交合作》收入论文集。9.2007年9月韩中合作与东北亚的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 首尔)Cooperation Between Korea and China and Northeast Asia Prosperity (korea Seoul) 提交论文《东北亚新秩序与中韩关系》。10.2007年11月7-16日政府治理模式之探讨学术研讨会(台湾: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提交论文《东北亚的和平繁荣与中韩合作》。11、2009年8月15日“东亚朝鲜、韩国社会文化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檀国大学的韩国文化艺术研究所吉林大学外语学院),主题发言《朝核问题与中韩协调》。12、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主办,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后援的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大会”于2009年10月23日—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行政学院王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大会围绕着外交与安全、政治与经济、历史、文化与社会、宗教与哲学 6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我院王生教授主持了韩国外交组的研讨会。同时参加了中韩关系组的研讨,并做了“中韩关系面临的新课题:探寻民间敌对情绪的解决之策”的主题发言。这个问题是近来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注意与热烈讨论。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是中国境内举办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有关韩国学研究方面的年度盛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响应,参加会议的中韩学者150多名,提交的论文达到130余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以及韩国的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首尔大学、朝鲜大学、檀国大学、釜山大学、统一研究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等国内国外韩国学研究领域的知名机构的代表与会宣讲论文,并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会议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当代韩国》、《世界知识》、《环球时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民周刊》、《世纪》、韩国KBS、日本NHK等媒体的广泛关注。13、2009年12月22日,由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主办的“朝鲜半岛局势研讨会暨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在长春召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省对外友协、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和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王生教授、围绕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变化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14. 2010年10月12日—15日,我院王生教授、郭锐讲师应邀出席了由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所主办,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赞助的第十一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在山东威海举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致欢迎辞,大韩民国驻华大使柳佑益、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长金炳局、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理事长郑在贞致贺词,韩国社会科学院理事长金俊烨发来贺信。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是目前中国境内举办的有关韩国学研究方面水平和层次最高、涵盖领域最广泛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之一。会上王生教授以《试析韩国政治民族主义对21世纪初朝韩关系发展的影响》为主题、郭锐讲师以《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评估》为主题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王生教授还应邀主持了政治外交组的讨论。15、2011年8月21-28日,行政学院王生教授应韩国教育部的邀请,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政府交换奖学金人士的再研修”及优秀事迹报告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匈牙利、埃及等世界各地18个国家的21名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中国代表3人。韩国教育部举行这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在政府交换奖学金获得者之中,在韩国获得学位,回到各自的国家工作以后,有一定名望并且取得成功的人士中通过申请、选拔再次邀请到韩国进行再研修。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院长丁相基到会致辞。韩国教育部组织了参观访问外交通商部、统一部等政府机关、到“浦项制铁”等著名企业的见学活动。政府交换奖学金优秀人士为现在韩国的政府互换奖学金学生作了学术报告并举行座谈会。王生教授做了题为 “致力于中韩友好 光大中国的韩国学研究”的主题报告,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16、2011年10月14日—15日,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办,韩国东北亚学会协办、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赞助的“第十二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东荣大厦学术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7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专家学者分成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历史文化等四个小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变化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王生教授做了“中韩建交20年: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课题”的会议发言。17、 由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办、香港珠海学院亚州研究中心协办的“朝鲜半岛与亚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4月23日至25日在丹东召开。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环日本经济研究所、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韩国檀国大学、韩国国立庆尚大学、韩国培才大学、北京大学、台北政治大学、台北世新大学、台湾桃园开南大学、香港珠海学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辽宁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院王生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本次学术会议主要围绕着“经济与合作”、“政治与外交”两个主题展开讨论。王生教授在“政治与外交”单元做了“新形势下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与中国的国家利益的”的主题演讲,演讲结合历史与现实,深刻剖析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地缘战略及地缘经济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从历史经验来看,朝鲜半岛安定与否与中国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从现实来看,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对海峡两岸的统一有着积极的影响。新形势下,我国应该从确保朝鲜的“平稳过渡”、防止韩国保守势力的急功近利式的“吸收统一”和针对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亚太做两手准备的战略应对之策。一些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来自台湾和香港有关朝鲜半岛问题专家的关注与好评。18、由韩国社会科学院和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所主办的“金俊烨先生与中国:韩国的中国学,中国的韩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4日至6日在首尔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在韩国学研究方面涉及政治外交、经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30余名分别来自中国的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延边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宫崎国际大学、韩国的高丽大学、首尔大学、延世大学、亚洲大学、启明大学、韩国文化研究院、外交院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王生教授作为韩国社会科学院的客座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今年6月7日,是在韩国广受尊敬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原高丽大学校长、韩国社会科学院的院长金俊烨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金先生生前动员韩国的企业和团体资助中国的韩国学研究事业,先后帮助十几所大学(包括科研机构)建立了韩国研究中心(所)。为了缅怀这位为了推动中国的韩国学研究和韩国的中国学研究深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先驱者,召开了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高丽大学校长金炳哲到会并致辞,韩国社会科学院现院长徐镇英教授、理事长池清教授、韩国原统一部部长玄仁泽教授也参加了会议。韩国的主流媒体《东亚日报》等都做了相关的报道。本次学术会议主要围绕着“中国的韩国学”、“韩国的中国学”、“金俊烨和地区研究及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三个主题展开讨论。王生教授在“金俊烨和地区研究及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单元做了韩语主题演讲。演讲中,王生教授指出:冷战结束以后,也门、德国等由于冷战而导致民族分裂的国家相继统一。“冷战活化石”朝鲜半岛的统一也将是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作为朝鲜半岛“山水相连”的近邻中国,也是饱尝分裂之苦的国家,对朝鲜半岛人民企盼统一的心情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深刻的理解。从历史经验来看,朝鲜半岛处于统一时,中朝关系就会稳定而友好,中国的东部安全就会得到保障;朝鲜半岛处于分裂或动荡时,中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一方面,直接与朝鲜半岛国家发生战争,多次成为中国改朝换代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而被拖入到近代以后东北亚地区爆发的四次战争。因此朝鲜半岛的安定与否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休戚相关。从现实需要来看,尽管处于崛起进程之中,但中国目前战略视野基本上还是立足于国内经济建设和致力于“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在朝鲜半岛,中国的首要利益就是“无核维稳”,“半岛不能混乱,不能发生战争”。另外,中国也渴望海峡两岸的统一,希望朝韩通过自主和平统一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外来力量的干预实现统一,从而给两岸的统一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一贯支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在不同的时期分别提出的“自主和平统一方案”和为实现统一事业而采取的一切积极举措。最后王生教授强调指出,目前,在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快速东移亚太地区的背景下,面对韩美同盟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半岛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国对韩国未来的安保方向不是非常清晰,因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对半岛“自主和平统一“乐见其成”,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在外来力量的干预下,甚至采用“非和平手段”而实现的统一,因为这样势必造成朝鲜半岛内部的混乱,大批难民会涌入东北,造成东部边境的不安全,乃至开发东北大战略的实施。因此,中国政府千方百计地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定局面。王生教授的一些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韩国学者中有关专家的关注与好评,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对消除韩日学者对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一些认识误区、加深对中国的半岛政策认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术荣誉:1.1994年 “论日本的文化特征”,获吉林省日本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2.1996年《当代日本民俗》荣获吉林省日本学会优秀论著二等奖。3.1997年“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九·一八事变其间的中日关系’” 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金禾杯”95-96年度青年科研成果评奖3等奖。4.1999年 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世纪杯”97-98年度青年科研成果评奖3等奖。5.1999年 “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获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6. 2004年12月韩国政府教育人力资源部所属国际教育振兴院举办了首届政府邀请外国人奖学金留学生“学术研究奖”颁奖活动,在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留学生中评出2004年度学术研究奖,本人获得学术鼓励奖.主要科研业绩: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1)《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行政改革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4期.(2)《北伐战争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6期.(3)《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九、一八”事变期间的中日关系》一文,发表在《东北亚论坛》1996年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社科院优秀论文奖,青年科研成果三等奖.(4)《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研究》一文,发表在韩国庆南大学《东北亚研究》1997年第3卷, 获社科院优秀论文奖.(5)《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文化侵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6)《日本小渊内阁的政策走向》,《外国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3期.(7)《金大中政府面临的政治、经济、外交课题》,《东北亚论坛》1998年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社科院科研成果奖励登记优秀论文奖.(8)《当前韩国的政经形势及外交趋向》《当代亚太》1998年5期, 获社科院科研成果奖励登记优秀论文奖.(9)《世纪之交: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日本学刊》1999年2期发表; 获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0)《文化心理因素对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00年1期.(11)《日美安保体制的新发展与21世纪的中日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12)《中日间的钓鱼岛群岛争端》,韩国,《时代的论理》2004年6期发表;(13)《冷战以后中朝关系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韩国汉城市立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发表;(14)《脱冷战期韩半岛问题上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韩文)高丽大学BK21教育研究团论文集《东亚研究》10期,(2005.7)发表;(15)《中国的崛起与东亚秩序的新变化:以韩国疏远美日亲近中国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12月发表.(16) 《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东北亚论坛》2006年2期(17)《中国的和平崛起与21世纪初韩国的外交抉择-以韩中、韩美、韩日关系的变化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韩国》冬季号(2006.12 总第51期)(18) 《中韩建交15年:外交史上的奇迹和平共处的典范》,《东北亚论坛》2007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19) 《挺进青瓦台的神话人物--李明博》, 《当代世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2007年10期.(20) 《李明博政府的内外政策走向》,《当代世界》2008年第1期。(21)《音乐外交寻突破,改善仍需靠耐心》,《时事报告》(中共中央宣传部),2008年4期.(22)《民族主义:刺激韩国发展的双刃剑》,《中国民族报》,2008年6月。(23)《韩国外交的美国情结与现实抉择--接近美国并不会疏远中国》《东北亚论坛》2008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8年11期《国际政治》、《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4期转载。(24)《2008年韩国的政治外交综述》,《当代韩国》,2008年冬季号。(25)《金融海啸重创韩国经济》,《当代世界》,2009年1期。(26)《核危机,一次比一次急》,《环球人物》,2009年15期。(27)《李明博执政以来的朝韩关系剖析及前景预测》,《当代世界》,2009年10期。(28)《东北亚和平与中韩协调》,《当代韩国》,2009年秋季号。(29)《동북아평화와중한합작:북한핵문제해결을위한과정중중국과한국의역할을중심으로연구함》,《韩国文化技术》,第八集,韩国檀国大学文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12月出版。(30)《试析当代韩国民族主义》,《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0年6期全文转载。(31)《试析韩国政治民族主义对21世纪初朝韩关系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0期。(32) 《2009年中韩关系述评与展望》,《韩国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33)《中国日报》(英文版),《What the future holds for DPRK》,2010年9月21日。被美联社、纽约时报等外媒转引190多频次。(34)《金正恩,朝鲜神秘接班人》,《环球人物》,2010年27期。(35)《旧韩末韩国的民族主义教育——以西北学会的活动为中心》,(译文)《当代韩国》,2010年秋季号。(36)《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当代世界》,2010年10期。(37))《中国日报》(英文版),《May Koreans live in peace》,2010年12月21日。(38) 《中韩关系面临的新课题:探寻两国民间抵触情绪的解决之策》,复旦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22辑,2010年12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首届来源集刊。(39)《韩国何去何从?》,《世界军事》,2011年3期。(40)《中韩关系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韩国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41)《中国日报》(英文版),《Visits timely and important Chinese vice-premier’s trip to the two Koreas will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for early resumption of the Six-Party Talks》,2011年10月27日。(42)《Talksonlylaunchpadforpeace 》,《中国日报》(英文版), 2012年4月12日。(43)《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44)《韩国外交面临的课题:强化韩美同盟还是提升中韩战略合作我办关系?》,《韩国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45)《中韩建交20年: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课题》,《东北亚论坛》,2012年5期。(46)《层次分析视角下中国软实力战略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0期。2.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参编著作有:(1) 专著《中日关系史》(第三卷),2006年8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 专著《当代日本民俗》,1995年12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吉林省日本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3) 专著《关东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4) 参编《天地中国》(上卷),1999年10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5) 参编《义和团大辞典》,199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3.承担并参与课题:(1)国家教委课题—《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研究》本人参加撰写分报告《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活动日益猖獗的远源近因》(《东北亚研究》1997年第1期发表);(2)社科院招标课题—《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对策研究》的分报告《以民族、文化心理因素为中心》;总报告上报后,全哲朱省长批示,获院优秀成果一等奖;(3)吉林省科委软科学课题—《吉林省长平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本人撰写分报告之一《日本高速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4) 社会科院重点课题《东北亚蓝皮书》的专题报告—《日本的新能源战略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等.(5) 2003.6-2005.6韩国高丽大学校 BK21 东亚教育研究团(The Educcation & Research Corps for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of Brain Korea 21. 重点课题研究.(6)2005.12-2006.6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课题,参加分课题。(7)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1世纪初韩国的政治外交走向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和平的影响(项目号 2006BS42)。(8) 独立承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资金项目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与中国的作用与对策研究。(9)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09BGJ009 )(10)参加刘清才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 09JZD0037)。子课题负责人。(11)参加刘清才教授主持的外交部委托研究课题“对进一步深化中日韩合作的思考与建议”(2009.3-2009.12)。(12)吉林大学人文科学创新团队“朝鲜半岛局势跟踪与研究”核心成员之一;参加张慧智教授主持的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朝鲜半岛形势追踪与东北亚地区安全”,(2010.1.25-2012.12),子课题负责人。(13)参加刘雪莲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子课题负责人。

7. 王芃生的人物轶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也结束了。为了做好日本投降后战后中国的工作,11月11日,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召开复员整军会议,开始战后的整肃工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王芃生感到了对日情报工作已经临近结束的阶段,对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前途问题也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之后,王芃生便召集了谢南光、潘世宪等商谈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将来”问题,经过大家的一阵沉默,最后,王芃生提出将国际问题研究所改隶中央研究院,以便将来把它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单位继续存在下去。这个建议得到了在场人员的认可。此后的几天,王芃生便开始和傅斯年商谈这个问题。但是,在王芃生与傅斯年的多次协商中,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其结果不尽如人之意,傅斯年始终认为“中央研究院太小,容不下大菩萨”,“不能接受”,以一个难以让人信服的理由拒绝了国际问题研究所改隶之事。这样,国际问题研究所改隶中央研究院的计划便泡汤了。就在此时,国际问题研究所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军统局要兼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说法。可见,解决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前途问题已经非常紧迫了。此后,王芃生便召集了一批科级以上人员二十余人在其家中座谈,开始商讨“日本投降后,我们对日情报研究机构将向何处去”的问题。王芃生首先说明了政局形势,对并入军统局问题提出了他个人的意见,并以此征求大家的意见。座谈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国际问题研究所内部始终是想法不一,有人提出“解甲归田”,有人说“自谋出路”,有人提出并入中央研究院的问题,也有人提出改隶外交部的建议,还有人提议改为私人的研究团体。座谈会最后没有讨论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后来,国际问题研究所采取了由军委会改隶外交部的设想。但是改隶外交部后国际问题研究所机构要缩编、降低,王芃生也不能再继续领导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工作。对此,王芃生表示要以安置机构人员为首要任务。此后,在给国民党侍从室解释改隶的理由时,他这样讲到:日本已经投降,对日的敌情研究应改为平时的对日政治、经济研究,所以国际问题研究所应该改隶外交部。对此,侍从室的批示是“与外交部洽谈改隶事”。随后,王芃生派谢南光去外交部商谈并入问题。在改隶之事上,国际问题研究所拿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国研所保留原名,只是改由外交部领导,直属于外交部部长的独立研究机构。而外交部的方案是设立一个隶属于该部情报司之下的研究室。从方案看,国际问题研究所是想借此继续保留其原有的地位,而外交部则意在压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地位。最后经谢南光与外交部次长甘乃光反复协商,达成了并入外交部问题,但是隶属地位问题没能解决。9月初,因战后复员及接受伪满问题,谢南光奔赴南京,组织南京办事处,同外交部的具体谈判便一时被打断。随后,王芃生派潘世宪与外交部对人员安置问题继续谈判。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初衷是要保留一个120人的规模,这样在人员数额上明显的超越了外交部的原来设立一个研究室的设想,外交部自然不同意。后来,经过几个轮回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商定研究所的并入人数是60人左右,但是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地位问题没有解决。对此,甘乃光认为,现先不作肯定,到那时看最高当局的意思,能争取到与司级平行最好,不然就只能隶属在情报司之下了。等到回南京以后再谈。这样,谈判问题便被搁置起来。 1946年初,谢南光被王芃生推荐到驻日代表团工作,邵毓麟和潘世宪也被派往驻韩代表。而在此时,王芃生也有放下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工作的打算,他想去日本主持驻日军事代表团工作,对出使日本颇有期望。为此,王芃生也向蒋介石表达了这一意愿,蒋许愿派王�生去日本处理对日问题。但是由于亲美分子的鼓动,结果蒋介石任命亲美分子侍从室高级参谋朱世明为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这样王芃生去日失败了。后来,王芃生表示返回外交界,也历经挫折,先是应军事代表团邀请赴华府工作未成,而后驻土耳其大使空缺,有人建议亦未能接替。这些政治上的失败,使王芃生从此对政治失去了信心,开始专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改造问题。1946年3月间,王芃生奉命先后出访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处理日侨遣返事务,在此期间,王芃生也遍游国际问题研究所各站征求改造意见。这样,从以上情况粗看,国际问题研究所内部呈现出一片散伙的景象,整个研究所内部人心惶惶,国际问题研究所内部也弥漫着解散的气息。王芃生的仙逝加速了国际问题研究所这段时期的惊慌。王芃生本有心脏病,在出访视察期间,病情严重,到南京后发病,到上海时更加严重。此后稍加治疗,飞往北平后,病情又加剧。1946年5月16日飞返南京赴命。17日接待宾朋,撰写报告,晚10时病发去世,享年54岁。临终索笔并书“国研所改组事”六字。一代哲人、一代爱国人士王芃生就这样结束了生命。1946年5月18日,各大报纸争相登载王�生先生去世的消息。南京各界也为王芃生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会。经国际问题研究所同仁与贺耀祖的商量,追悼会成立了以贺耀祖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这样,王芃生的治丧事宜便顺利地进行了。王芃生的追悼会极为隆重,灵前摆满了各部会各团体的花圈、挽联和祭幛。国民政府也发布褒扬令,表彰了王芃生一生的业绩。蒋介石亲派姚琮为代表致祭,撰祭文并书“荩怀茂绩”以挽。此外,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艺术界名家徐悲鸿、军政大员程潜、覃振、杨杰、刘裴以及陈布雷和智囊团的张群、吴鼎昌,社会名流张季鸾、胡政之以及苏联顾问约尔克和波兰大使高乐佩等也参加了追悼会。王芃生墓葬南京钟山南麓灵谷寺侧小白龙山,位于著名先贤廖仲恺墓左后。墓志铭由张群撰文、吴稚晖篆额、许世英书丹。墓穴形似墨水瓶,墓标有如笔杆,象形王芃生一生文章报国的志向。王芃生丧事结束后,蒋介石就下达指示,由唐纵负责处理王芃生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善后问题”。对此,国际问题研究所内部有其自己的打算。国际问题研究所曾商讨走民办道路:即由第一组副组长留日学法律的潘君约同原上海站徐君领导的小组组员余守中和潘彼得筹建“新亚通讯社”,以收听日本用拉丁语广播的新闻并加以评论,向上海各大报纸发稿。这得到了《大公报》赞助。但是后来余守中被捕以及电台遭到破坏,“新亚通讯社”开展工作遭受重大影响。此后这条道路便行不通了,这样走民办的道路也失败了。在走民办道路的同时,国际问题研究所把王芃生去世的消息告知外交部次长甘乃光,请求再改隶外交部。这个请求遭到外交部长王世杰的拒绝,改隶外交部一项已被否定了。后来唐纵主张将国际问题研究所划归军令部第二厅郑介民处,以便使军统局轻而易举的实现吞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野心。当然,国际问题研究所是不愿走毁于军统之路的。继而国际问题研究所潘世宪提出了“结束、解散”的想法,经与原军统局局长贺耀祖的一再协商,侍从室最后同意了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结束工作的请求。此后,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了一个以邵毓麟为首的临时班子来处理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各项结束事宜,开始把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物资、档案移交外交部及新成立的国防部,人员遣散也相继进行。到1946年10月,全部移交遣散工作结束。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这段历史便就此结束了。

王芃生的人物轶事

8. 王生的介绍

王生,是2008年总票房为2.3亿的爱情魔幻大片《画皮》中的男一号,由百花影帝陈坤饰演。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原本与庞勇(功夫巨星甄子丹饰)是好兄弟,而二人却同时喜欢上了佩蓉(百花影后赵薇饰),之后庞勇愤怒之下离他们而去云游四方了,王生只好接管了军队,但就在一次战争中王生救了一个看似弱女子的千年狐妖小唯(金像影后周迅饰),而小唯竟然喜欢上了王生,为了保住自己不变老要不断吞食人心,江都城中总是有人被挖心致死,佩蓉怀疑小唯是妖,把已走两年之久的庞勇和江湖捉妖师夏冰(孙俪饰)找来抓妖,一场介乎正邪之间与情义矛盾的人妖大战拉开序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