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望的作者简介

2024-04-30 00:11

1. 金陵晚望的作者简介

 高蟾(约公元848-898年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唐僖宗中和初在世,晚唐诗人。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花”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马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这和曹邺、刘驾、邵谒等以五言古诗为主者不同,是又一种创作倾向。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长安旅怀(马嘶九陌年年苦)长信宫二首(天上梦魂何杳杳)楚思(叠浪与云急)春(天柱几条支白日)道中有感(一醉六十日)感事(浊河从北下)关中(风雨去愁晚)华清宫(何事金舆不再游)即事(三年离水石)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旅夕(风散古陂惊宿雁)偶作二首(丁当玉佩三更雨)秋(阳羡溪声冷骇人)秋日北固晚望二首(风含远思翛翛晚)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送张道士(因将岁月离三岛)晚思(虞泉冬恨由来短)吴门春雨(吴甸落花春漫漫)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天上何劳万古春)雪中(金阁倚云开)渔家(野水千年在)句(君恩秋后叶)落花(一叶落时空下泪)宋汴道中(平野有千里)灞陵亭(一条归梦朱弦直)瓜洲夜泊(偶为芳草无情客)秋日寄华阳山人(云木送秋何草草)永夕(云鸿宿处江村冷)秋思(天地太萧索)途中除夜(南北浮萍迹)归思(紫府归期断)

金陵晚望的作者简介

2. 金陵晚望的诗作赏析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注释:“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之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高蟾的《金陵晚望》和 韦庄的《金陵图》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何伤心?我先讲解一下韦庄的《金陵图》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赏析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高蟾是比韦庄略早的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诗均抒发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的心情。高诗前两联写“伴浮云”,观晚翠都是曾经之事,如今残照当楼,远闻秋声,无尽伤心。韦诗后两联以“老木”、“寒云”“古城”画尽六朝兴废,不禁伤心难耐。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为国家衰败而伤心,感世伤时的情怀。两诗从不同的角度抒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由景及情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即使是丹青妙手也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几个简单的景物便能勾画出深沉之悲痛。

3. 金陵晚望伤心的两层含义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韦庄《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高蟾是比韦庄略早的诗人
高蟾的《金陵晚望》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摘要】
金陵晚望伤心的两层含义【提问】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韦庄《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高蟾是比韦庄略早的诗人
高蟾的《金陵晚望》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回答】

金陵晚望伤心的两层含义

4. 《金陵晚望》 赏析

唐·高蟾《金陵晚望》
  
  [原作]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今译] 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5. 《金陵晚望》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金陵晚望》 赏析

6. 《金陵晚望》诗词鉴赏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注释 
     金陵:今南京。
     晚翠:日暮时苍翠的景色。
     秋声: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鸟虫叫声,风声。欧阳修有《秋声赋》,以各种比喻描摹秋天的声响。
     丹青手:画师,画工。丹青,图画。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