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2024-05-18 08:59

1.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代理工大材料人的共同努力,教学、科研能力逐渐增强,综合实力逐年提升,形成了一支人才荟萃、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开发教师梯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双聘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7名,教授22名,副教授40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名,占到专任教师的76%;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硕士化程度达到98%以上。本学科教师既有归国留学人员,又有国内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所涉及专业既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又有相近的物理、化学学科,形成了学缘结构、学历和年龄层次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梯队。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2.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于2005年10月获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  1. 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   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为“纳米功能材料的物理与化学问题”,主要围绕新材料及材料的界面科学与工程展开研究,涉及纳米碳功能材料的物理与化学问题、GaN基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与高强度金属材料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界面模拟计算等。为新材料及其产品研发、传统材料改性构建一个科研创新平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各类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教学平台。  2. 团队形成背景   材料的物理、化学问题是传统材料和新材料,特别是先进复合材料与纳米材料、膜材料及器件以及功能、智能材料等新材料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材料研究是基于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基础上,从原子水平级出发,设计、计算、研究材料的界面结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及化学组成与其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界面研究是目前正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内容。  创新团队依托于“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达50余人,学术团队研究骨干和主要成员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在职博士的副教授。完成和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5项。

3.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方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着国家级、省部级、横向合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项目171项,其中973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5项,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6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学院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3名,山西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2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5名,入选山西省333人才工程2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学院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东京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以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序号  作 者  项 目  获奖时间  获奖名称  1  许并社  抗菌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  2009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梁 伟  TiAl基合金抗氧化层形成机理及其氧化过程的理论预测  2008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3  卫英慧  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2007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4  许并社  白光二极管及其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2007  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5  许并社  高品质镁合金制造新技术  2006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  6  许并社  纳米技术对超细羊毛(绒)表面改性的研究  2006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7  刘崇兴  山西纳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06  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  许并社  纳米功能材料合成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  2005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9  许并社  高品质镁合金制造新技术  2005  山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0  许春香  双层复合异形石墨铁素体基铸铁模具材质的研究  2005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  11  许并社  纳米功能材料合成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  2005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2  许并社  富勒烯类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机理的研究  2003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3  许并社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产品  2003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4  梁 伟  TiAl基合金组织转变及形变断裂机理  2002  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2008年共发表论文548篇,Ei收录297篇,SCI收录268篇,共发表专著和教材20部,共获得专利50项,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抗菌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2008年期间共获得纵向基金68项,横向基金30项,其中国家类基金2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973项目一项,获得山西省自然基金17项,共获得进账经费1798万,年均进账400多万。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方面

4.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系荣誉

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承担省部级和企业科技开发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多篇,EI收录30多篇。在大型轧钢成套装备、材料加工设备与集成制造技术、大型锻造理论与新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及制备技术、环境工艺设备的研究和模拟仿真、固液分离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50多年来,学院各专业共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本科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重型机械、冶金、汽车、航空、船舶等工业及其它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我国重型机械工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5.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太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工程学院部分专业于1998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焊接材料研究所、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管理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等四系一所三中心,共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七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列入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6.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组织机构

党务行政办公室 多学科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08 室学院工会   多学科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09 室教务科研办公室  多学科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10 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多学科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06 室学院团委   多学科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11 室

7.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系介绍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于2001年3月。学院本科设有材料类和机械类等14个专业(方向),包括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校级品牌专业3个。研究生培养设有“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钢铁冶金”等二级学科硕士点,还具有材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3个系,14个专业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152人,包括教师127人,实验人员21人,专职党政管理干部4人;教授28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5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5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217人,硕士研究生105人。学院现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实验中心,占地面积5000m2。拥有先进的现代材料加工设备及仪器、基于网络CAD/CAE/CAM系统、先进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设备与仪器、废水处理实验装置和固液分离实验装置等先进的环境检测和分析仪器,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系介绍

8.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学院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钢铁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100多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出版著作(教材)2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6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0余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工艺过程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销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类型或工程技术与管理类型的高级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广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铸造成型、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熟练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现代机械或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金属液态成型方向、塑性成形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方向。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方法、以及专业方向模块课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训练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主要课程: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物理学,材料性能学,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处理设备与仪表、非晶态合金、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与改性及工程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与产线设计、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配方设计、工艺优化、结构与性能表征及专业设备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基本科学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中“生产工艺[↔]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联系机制。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产品与工艺设计、工业生产、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粉体工程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生产机械设备、无机材料工业热工基础及设备、无机材料测试方法、陶瓷材料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冶金工程培养目标: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氧化物并进行加工应用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冶金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开发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主要课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工仪表与自动化、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金属塑性加工、实验研究方法及冶金工程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要求毕业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方法,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能力及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导论、聚合物流变学、塑料成型模具、塑料加工助剂、塑料(橡胶)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研究方法、聚合物改性、涂料工艺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材料物理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掌握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新效应、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功能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主要学习方向薄膜材料和光电材料。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和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物理新效应、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重点熟悉薄膜材料和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等方面,兼顾新型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统计物理、原子物理、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材料化学培养目标: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掌握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微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具有运用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在材料制备(合成)、材料表征和材料性能三方面受到科学实验的训练,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材料研究及应用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发展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人才奠定知识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材料、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重点熟悉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兼顾新型能源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知识;4.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失效分析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学院不断强化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60余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2005-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360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出版编著(教材)18部;授权发明专利55项。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东京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以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