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学习的区别

2024-05-04 05:39

1. 教育和学习的区别

教育和培训的本质区别导致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心点的区别
教师、学员和管理者都是教育和培训活动的主体,但教育和培训的中心点是不一样的。教育强调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学校规定好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此,教育的中心是教师。
在培训活动中参训者都是成年人,他们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他们之所以参加培训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和提升发展空间。对他们来说培训活动强调的是参训者需要什么,参训者能够通过培训真正学到什么,培训师就应该传授什么,而不是培训师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此,培训的中心是学员。
二、学习内容的区别
教育提供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培训强调的则是与企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三、过程的区别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个人为导向的过程,个人在接受教育前对学什么专业和毕业后做什么会有很多选择,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
培训的过程则是一个以企业工作和任务为导向的过程,你一旦进入特定的企业之后,企业会要求你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并要求你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与企业规范保持统一,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你不可再率性而为,你的个性可能会相对受到制约,你的特长也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得不到发挥,你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并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生活中。

拓展资料培训就是培养+训练。就是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目前,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行为之前。 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受训者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
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

教育和学习的区别

2. 中国十大教育机构有哪些

中国十大教育机构有掌门1对1、户学教育、阿卡索、精锐教育、韦博英语、学而思网校、海风教育、昂立教育、巨人教育、三好网。
1、掌门1对1
掌门1对1,中国中小学在线1对1教育第一品牌,专注为8—18岁孩子提供一对一专属定制化辅导。2014年,为满足更多学员及家长对高品质个性化定制教育的需求,掌门1对1全面转型提供线上教育服务。
2、户学教育
户学教育作为线上初高中教育1V4小班授课的领军品牌,专注提供优质的真人1V4在线直播的教学模式,实现全方位互动的智能体验,开启学生快速提分的新方式。户学教育已有100多名优秀教师,2万多小时在线精品课程。
3、阿卡索
阿卡索是一家线上的英语培训机构,旗下有艾莉丝少儿英语和雅托邦英语培训机构,主打在线外教一对一教学,让国内的学习者可以和外教一对一学习交流,近几年阿卡索发展的非常快,受到了很多学员良好的评价和口碑。

4、精锐教育
精锐教育由哈佛、北大精英创立,致力于提升0-18岁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旗下拥有精锐教育、至慧学堂、优毕慧、学汇趣、萝卜来了、佳学慧等多个子品牌。
5、韦博英语
韦博英语在培训课程方面,有一对一培训和小班培训为主,不过,培训的课程比较全面,教师也是非常的优秀,近几年又开设了数学,少儿英语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6、学而思网校
学而思网校是学而思教育集团旗下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品牌,依托学而思强大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以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己任,建立起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

7、海风教育
“海风教育”于2010年4月创立,企业以“借助互联网科技,践行高效补习”为创业初衷。海风教育现有学科培优、自主招生两大 课程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站式在线学习平台,
8、昂立教育
“昂立”始于1984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心,三十四年来,演绎出了教育培训行业中驰名的“昂立教育”品牌。
9、三好网
三好网隶属于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原北大青鸟、京翰教育和微软、网易等高管联合创办,是一家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在线个性化教育的服务平台。

10、巨人教育
巨人教育成立于1994年,办学时间长,行业内除新东方外培训跨度最大的教育机构。学习科目齐全, 种类繁多,产品结构跨度大,只要是培训相关都有涉足。
选择注意:
1、看课程,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需要,英语、计算机、会计等等可能都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课程,但一定要看课程是否是自己长远规划的一部分和兴趣所在,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
2、看招生简章,相关的宣传材料。有部分培训机构为了快速增加学员数量,往往会把教育培训机构、某些课程进行效果夸大或者虚假宣传。学员一定要妥善保存这些资料,作为将来维权的证据。

3.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社会性增强:
用手势、言语来鼓励孩子的表现,例如拍手或赞美,但是一定要具体的让孩子知道他们好在哪里,例如说:“宝贝,你的太阳画得好漂亮。”
2、物质性增强:
可以用小礼物或小糖果、 饼干等具体的物质来奖励孩子,只要觉得他们表现得好就给一样,使其觉得得到实质的鼓励,但是这种奖励可以慢慢减少,直到孩子不是因为物质而去参与,而是自发性的喜欢。
3、活动性增强:
如果觉得孩子表现的不错,就可以带他们去户外走走,或者玩玩游戏,让孩子当小老师,带头与大家一起玩,小朋友会很有荣誉感,就会继续专注这件事了。

4、符号性增强:
可以用分数、有可爱图案的章、贴纸等符号性的奖励,让小朋友知道他们表现得很好,甚至是列一张一个星期的表,用以比较每天的表现情况,得到的符号愈多,表示表现得愈好。但这也可以慢慢减少使用,让孩子忘记可以得到章或贴纸时也会去做喔!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是操之过急却不见得好,所以,我们可以一样一样地来发掘孩子喜欢的活动,但其实无论如何,顺其自然,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最重要的。
5、阅读: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喜欢阅读,可以用符号性增强法来鼓励,譬如用一张表来跟孩子说: “你今天读了几篇故事,就有几张贴纸在面喔!”
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他一起阅读,或者说故事给他听,但说故事时声调一定要夸张,要有抑扬顿挫,孩子才会觉得好玩,而不是用平淡的声音,小朋友一下就会跑掉了。或者可以用手偶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是带他们去看与书中有关的儿童剧,使其对内容熟悉,自然而然会喜欢阅读拉。

6、音乐:
要培养音乐素养,平时在家的时候就得放不同的音乐给孩子听,多听一些不同的旋律,可以刺激脑部对音乐的灵敏度。如果再加上乐器就有趣了,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敲击乐来玩起,那是孩子从一岁开始就很喜欢玩的游戏,家里不一定要有真正的乐器,只需要牛奶罐或者水桶,翻过来就可以当鼓来敲了。
7、绘画:
平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写生,透过看到的东西来画,可以加强对于颜色的敏感度,如果是在家里,就可以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画出故事中的东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画出海底世界、画出森林里的动物等。
还可以用各种素材教孩子玩贴画的游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素材与教具愈多的游戏及课程,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是小一点的孩子,却是愈单纯愈好,以免他们手忙脚乱。

8、体能: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跑跑跳跳的,所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及手脚协调,还可以透过各种亲子游戏,让彼此的关系更密切,对于置身在大都会的孩子来说,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山、看看海,对于所有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9、智能:
从小小孩开始,就可以买一些益智玩具让孩子玩,让他们想办法了解玩具的玩法,例如积木、拼图、串珠子、走迷宫之类的,不但可以让他们多动动脑,还可以培养耐心及逻辑概念。再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下象棋、跳棋了,这种非学术性的活动,可以让他们对课堂上的事情也变得有耐心。
10、创造多元学习环境:
孩子在小的时候还看不出来真正的兴趣,家长可以让他们多方面地尝试,一定要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所谓“多元智能”就是要多元地发掘孩子的潜能,不只是语言、不只是数理,尊重他们的选择,使他们尽情的发挥,孩子会有多元无限的发展机会,只要对于有兴趣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发挥的更好。

拓展资料: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
但在西方,从行为主义兴起到认知心理学的革命以后,兴趣研究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兴趣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中也缺乏应有的地位。80年代,西方关于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的研究开始复苏。当前,这一课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引起许多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和研究。
1、兴趣概念研究的发展
在当代西方兴趣研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兴趣概念,即个人兴趣(individual interest)、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兴趣(Pintrich等,1996)。个人兴趣是由个体的倾向性引起的,一般说来,研究者把它看作不断发展的心理特点,并认为个人兴趣相对稳定,常常与知识的增长、积极的情绪和价值的增加相联系。例如,Schiefele(1992)认为,个人兴趣可以解释为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种物体、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
情境兴趣是由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它常常对个体的知识和参照系统只有短暂的作用和边缘性影响。但情境兴趣也可能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并成为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情境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相对持久的个人兴趣。可见,这两种兴趣并不是独立发生的两分现象,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影响的。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状态,这种概念反映了一种关于兴趣的相互作用和关联的观点,认为兴趣是个体的个人兴趣与有趣的环境特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研究问题有关。在对文献进行系统地分析时,我们发现,在当代西方的兴趣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者把作为个性特征的个人兴趣和作为学习环境特征的材料的趣味性割裂开来进行研究,没有重视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特定研究情境中的个体与具体的刺激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有些研究者注意到个人兴趣与情境兴趣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但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和各种因素影响兴趣产生的心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
在现有的兴趣研究中,对现实化的兴趣,即把兴趣视为个体在与环境刺激相互作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研究得很不够。其实,个性因素和学习材料的特性都只是兴趣发生的必要条件,抛开个体与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具体的相互作用,只研究某一个影响因素的作用,这是很不够的。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思路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兴趣理论,也不利于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全面完整地揭示兴趣的心理本质?这显然是兴趣研究下一步的一项重要工作。
2、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分别研究了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是运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的。关于个人兴趣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Schiefele等人(1992)对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所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兴趣和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0%。然而这一关系也与性别、学科、年级因素有关,兴趣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高年级更强。
这一结果与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结果(1989,1990)相吻合。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与他们在相应的数学能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三种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学习数学兴趣的作用,从四年级时的居第3位跃居到六年级时的第1位。关于情境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一些研究者提出,有兴趣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材料对学习成就有很大的影响。
3、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对兴趣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充分的课题是兴趣对文本理解作用,这是兴趣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上述三种兴趣概念相对应,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三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把兴趣视为一种个性倾向或类似特质的变量,调查话题兴趣(topic interest)对文本的保持和理解的影响;第二条途径是把兴趣作为一种学习材料的特征,考察内容兴趣(text-based interest)对文本理解的作用;第三条途径是把兴趣作为一种具体活动中出现的现实化的心理状态,研究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具体说来,研究发现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兴趣会促进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采取深度加工的策略,对所读内容建立更多的联系,对它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兴趣高的读者会对所读内容表现出更强的推理能力。
Fransson(1977)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一个话题更有兴趣的学生表现出对文本更深的加工。他运用自由回忆和广泛的交谈,发现高兴趣的被试者不仅在文本的不同部分之间,而且在所读内容和先前知识或个人经历之间形成更多的联系。他还发现兴趣高的被试者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章凯与张必隐(1996)在一项研究中以大学生为被试者,结果发现高兴趣被试者比低兴趣被试者作出更多的正确的推论。Schiefele(1992)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高的被试者比兴趣低的被试者在阅读文本时表现出更多的意义定向的(命题的)加工,而表现出较少的完全照字面的加工。
(2)兴趣对学习那些明确包含在文本中的知识时作用不大,甚至没有影响;而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时,兴趣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高的读者所获得的知识具有更高的迁移水平。
Schiefele(1990)在一项关于话题兴趣对文本理解水平影响的研究中,把文本理解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并以三种类型的问题来代表,即简单的知识性问题、复杂的知识性问题和深度理解的问题。结果显示:兴趣是影响文本理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时,兴趣的作用尤其明显,而兴趣对回答简单的知识问题却无影响。但研究者指出,这些结果还不能明确地说明兴趣高的被试是否真的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种可选择的解释是,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差异并不是文本加工期间产生的,而可能是回忆阶段产生的。低兴趣的被试者可能也能够回答深度理解的问题,但他们由于答题动机不强,而没有努力回忆。章凯与张必隐(1995)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但我们基于对兴趣效应的整体分析,否认了Schiefele(1990)的上述解释,认为兴趣对不同理解水平的作用效果产生于认知加工阶段,即文本图式的建构阶段,而不是在回忆阶段。
(3)兴趣对文本阅读中的理解监控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章凯与张必隐(1996)以大学生为被试者,研究兴趣对文本阅读中理解监控能力的影响。首先让被试者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对所读内容进行兴趣评定,并完成理解测验。测验的形式是对以文章的主要思想为内容的段落文本进行完形填空,并要求被试者评价自己所填词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兴趣高的被试者比兴趣低的被试者相信自己所填的词具有更高的正确性。这说明兴趣水平对文本阅读中的理解监控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de-Sousa与Oakhill(1996)研究了24名8到9岁儿童的兴趣水平对其理解监控能力的影响。两组被试匹配了单词阅读和词汇技能,但具有不同的理解技能,要求他们阅读一系列短段落,并测查理解监控水平。结果发现,兴趣水平对理解技能差的被试的理解监控测验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理解技能好的被试的理解监控测验成绩没有影响。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兴趣一方面改善了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就改善了学习的结果,导致质与量上更优越的学习。这正像杜威(Dewey,1913)所说的那样,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在这种不同的背后隐藏着兴趣影响学习的作用机制,在理论上弄清这一问题是兴趣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
4、兴趣影响学习的机制
关于兴趣影响学习的机制,在西方兴趣研究中出现了三种解释:注意与资源分配假设、认知策略假设和动机定向假设。
注意与资源分配假设是由Anderson(1982)首先提出来的。Anderson(1982)和Shirey & Reynolds(1988)指导的研究对兴趣效应提出了一种解释,他们假设对有兴趣的句子进行了更多的注意。Anderson等人(1984)假定读者更多地注意有趣的文本片断,集中注意的时间更长。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对有兴趣的句子的更好记忆是以(有意识地)增加注意为基础的。Anderson等人的理论假设也受到Hidi(1990)的挑战。
Hidi(1990)对注意必然导致更长的阅读和反应时间的假设提出质疑,她根据一些实证研究认为,注意有自动注意和选择性注意,与有兴趣的学习过程相联的是自动化的注意,而不是选择性的、有意识的注意,在有兴趣学习中,自动注意可以释放出认知能量,从而有利于产生一致性程度更高的表征,提高学习水平。
Entwistle与Ramden(1983)区分出深层加工策略和表层水平策略。Schiefele(1989)认为,与兴趣定向的学习相对应的是深层加工定向,因此,高兴趣被试者比低兴趣被试者建构的表征在性质上更优越,随后也就更能够回忆出所学内容的基本成分。
Dweck与其同事根据成就目标的类型区分出不同的动机定向:掌握定向和绩效定向。这种理论认为,兴趣与掌握定向相联系,因而能够产生有差别的、创新性的知识结构。
此外,情绪心理学也十分关注兴趣和学习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兴趣和快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构成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快乐使兴趣处于低阈;兴趣的紧张在转化为愉快时得到释放。二者的交替既可避免过久的兴趣紧张,又可避免过多的快乐松弛。
上述四种观点都有实验证据的支持,但都是仅仅涉及到某一个方面,对兴趣的作用机制缺乏整体性认识。注意与资源分配假设、认知策略假设都企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明兴趣的作用机制,但它们没有解释兴趣为什么与自动注意和深层加工策略相联系。因此只能是对兴趣作用的中介因素的一个说明。动机定向假设没有说明兴趣为什么是与掌握定向发生联系的;情绪背景假设没有把兴趣和认知加工水平联系起来,无法对兴趣与理解水平的关系作出恰当的预测和解释。
5、兴趣效应研究
在关于兴趣对学习影响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对影响兴趣效应的有关控制变量考虑不够。国外的多数研究以学龄儿童为被试,控制了阅读能力和文本的易懂性,只有很少的研究控制了被试的智力水平和先前知识。研究表明,被试的阅读能力和文本的易懂性对理解的影响与兴趣对理解的影响是独立的,并且不同研究都得到一致的结果。
但对先前知识与兴趣的关系的研究却并不是这样,对先前知识的研究所得的结果并不一致。Baldwinetal(1985)和Entin & Klare(1985)提出,兴趣和先前知识对理解都有显著的影响,但二者彼此独立地起作用;而Hare与Devine(1983)的研究表明,只有先前知识对理解有显著影响;Osako与Anders(1983)发现先前知识和话题兴趣都有微弱的作用(参见Schiefele,1992)。 [2] 
Schiefele(1990)的研究控制了被试者的先前知识、智力水平和短时记忆能力。对控制变量的分析表明:高兴趣组和低兴趣组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不能归因于智力、短时记忆能力和先前知识这些因素;先前知识和短时记忆能力与理解不存在相关;言语智力和一般智力的指示量也仅在简单的知识问题上相关显著;而且兴趣与智力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章凯与张必隐(1995,1996)在两项实验中均发现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相对独立于先前知识的影响,并且不管先前知识的作用是否显著都是如此。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结果之所以不一致,与不同研究者所用的文本的难度、被试者先前知识的多少、以及先前知识的测量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研究中,先前知识都是作为实验的控制变量,所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偏相关分析或协方差分析。这种实验设计不利于全面地研究学习中兴趣与先前知识之间的关系。
6、理论研究发展
20年来,在西方教育心理学界,兴趣研究正从复苏走向复兴。研究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是探讨情绪和认知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弥补认知心理学忽视人类认知中情绪因素的作用而只研究认知的不足,因而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重视。这一倾向应引起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总的说来,。但它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不可盲目跟随。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兴趣缺乏一种成熟的定义和理论,多数研究没有包括对兴趣的理论探讨,许多研究者是以“兴趣”的日常含义进行研究的。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够的,理论认识上不去,实验研究就难免出现盲目状态。例如,多数研究对兴趣影响认知的条件缺乏整体的把握,没有重视影响兴趣发生的个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而是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无视具体学习条件下的相互作用过程;
很多研究对影响兴趣和理解的有关控制变量考虑不够,有些研究虽然控制了先前知识水平,但对先前知识的测量需要改进;多数研究在理解测验中采用的是简单指标,尤其是用多项选择的形式,这些方法的使用被局限在学习的纯定量方面,忽视了理解水平的定性的或结构的指标。这种类型的指标不能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结构特征提供任何清晰的信息,也没有考虑区分不同的理解水平,因而不能针对性质不同的加工水平得出任何结论。总之,加强兴趣概念的理论整合和选择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是当前兴趣研究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解决它们是兴趣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4. 解释一下教育为什么不是仅仅获得知识

教育不是仅仅获得知识,特分以下几个层次分述,
一、从教育的目的看,生活教育为第一步,“德行教育”是第一要务 
显然,教育的目的是最终要对被教育者发生作用,使之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正常化并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从这儿我们发现,教育的对象是人,表面上作用的是人的身体,——感官、大脑和肢体,而实际上作用的是人的灵魂——情感、心理和思维,最终落实到言行上。从教育的目的还可以看出,生活能力才是首要的教育任务。也就是说,一个不能正常生活的人是不能正常学习的,更别说会学习、有所突破和在工作上展示才华和能力了。
因此,教育必然是首先注重“成人”教育。也就是把日常的生活习惯、最基本的为人准则和最起码的道德修养、公德意识和法纪观念作为教育的第一内容,把受教育者的人品教育和全社会的公民教育放在首位。如果这一步被忽略或者缺失,教育注定失败。
二、学习教育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学习不等于“知识 ”,更不等于读书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学习教育”,而不是“知识教育”,更不是读书。
学习涵盖的范围非常广,绝不仅仅是书面知识,甚至不仅仅是知识。当然从广义上说,可以把来自世间的任何新信息和对人成长有益的东西都作为知识。 而我们平时理解的知识就是指书本上的,或者说理论上的,特别理性的,而忽略了各种感官得到的,特别是亲历的体验。
这里说的“学习”,是指包括书本、课堂在内的所有获得智慧、推动内心成长的活动。
我们要确定,书本学习要占很大的比例,而目前的状况是,除了书本学习外,几乎一切方式都被剥脱,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而事实上,凡有建树的人,都是在书本学习以外经历了很多,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些方式运用于学校教育呢?
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被狭隘为“知识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也就被削弱为“书本学习”,甚至是“教材学习” ,这种“学习'称不上真正的学习,也是完全脱离实际的。
三、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生命的价值。
每个生命都有其自身的光辉和价值。教育的目的乃是让这条生命散发最耀眼的光辉,实现最大的价值。其在闪耀自身光辉的同时便自然地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甚至为人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让我想到了两点:一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还有二千多”常人“,不能不说他们都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印证了李白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二是国外一个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祝福A类学生、B类学生、C类学生,把学生分成几类不是等级而是差异,所以有”如果把一个顶好的木匠教成博士生是失败“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体特征、因材施教,通过教育不仅保留其本有特性、天质,而且让其天性中倾向的一面得到发现、发展和发挥,让其充分展现个人魅力,真正实现自身的唯一生命的价值,做'最好的自己”。
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搞一刀切,不仅仅是在同一课堂用同一内容同一方式教授天性本不一样的学生,而且还用统一标准评价和选拔所有的学生,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必须偏离甚至抛弃本人固有的天性,去适应和追寻离自己较远甚至抵触的“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并强制用它来决定你的生存、生活模式和生命价值。

5. 如何学好教育学

高效的学习,首先要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要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最后,要学会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如何学好教育学

6. 如何理解教育学视野中的学习定义

夸美纽斯在教学艺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教学艺术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特设专节探讨他对教学艺术诸多问题的见解,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夸美纽斯曾对教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说:“我们敢于应许一种‘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①在这里,夸美纽斯将教学艺术的本质说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认为教学艺术有三大功能:一、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二、使师生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具体说来就是:首先,教学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如果缺乏教学艺术,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他说:“对于教师方面,大部分的教师是不懂得他们的艺术的,所以,他们想去履行他们的责任的时候,往往感到疲惫不堪。他们在吃力的工作上耗尽了精力;否则他们就习于变换他们的方法,试了这个法又试那个法——这是对于时间与精力的一种辛苦的浪费。”“这种时间与精力的不光彩的浪费当然是从错误的方法产生的。”在夸美纽斯看来,我们指出我们的教师是怎样把我们领向错误的,我们就能指出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他说:“直到现在为止,教导的方法还很不可靠,很少有人敢说:‘在若干年月之内,我可以把这个青年教到某种程度;我一定用某种方法去教他。’所以我们应该看看,我们能不能够把训练才智的艺术奠定在一种坚实的基础上面,使我们能够得到可靠的与准确的进步。由于只有尽量使艺术的步骤符合自然的步骤才能正确地奠定这种基础,我们打算遵循自然的方法。”要想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艺术。而“所谓正确的教学,我的意思是指容易、彻底和迅速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其次,教学艺术能使师生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夸美纽斯对当时的学校进行了无情地鞭挞,他说在那里“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都急急离开学校,跑到手艺工人的工场或找别种职业去了。”他认为,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心理特点,而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因为他们能够期待什么结果呢?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就急于要吃食物,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所以,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在他看来,“教与学的行动本来是件自然的、令人高兴的和惬意的乐事。”“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校内外看去都应当富有吸引力。在校内,房屋应当光亮清洁,墙上应当是受人崇拜的人物的照片、地图、历史图表,或别种装饰。在校外应当有一个空旷的地点可以散步和游戏,并且还应当附属一个花园,让学生时时进去,在那里欣赏树木、花草、植物。假如这样,孩子们进学校就很可能像赴市集一样快乐,永远盼望在那里看到、听到一些新鲜的事物。”那么,学校确乎将变成快乐的场所,富于欢乐和吸引力的宇舍。夸美纽斯还特别提醒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不愿学习便去鞭挞他们(因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处,他或则不知道怎样使学生能接受知识,或则根本便没有这样去做)。”再次,教学艺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夸美纽斯认为:“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由此可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他认为只要教师像高明的画家和辛勤的园丁那样,肯于努力又讲求工作艺术,那么,人的知识和智慧是可以无限地发展起来的。“一个书法家或画家倘若不是不懂得他自己的艺术,他便能在一块白纸上随心所欲地写出、或者画出他所要写或要画的,一个不是不懂得教学艺术的人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被琢磨好的,最后,一切的人便会懂得一切的事情了。因此,他满怀热情、自豪地宣告:“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他激励所有做教师的人说:“还有什么比你们的劳动尽量丰收更使你们快乐的呢?所以,你们应使你们的神圣职业和以儿女托付你们的父母的信任心变成你们身内的一团火焰,使你们和受到你们影响的人都不止息,直到你们的祖国全被这个热情的火炬所照亮。”陈静发言:夸美纽斯还系统深刻地阐述了教学艺术技巧问题。他认为:“伟大的成就常常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不是一个力量问题。”“教学艺术所需要的也不是别的,只不过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他甚至认为,一旦我们发现了正确的方法以后,那时无论教导多少儿童都不会比用印刷机在一天之内印1000份最整洁的文章,或用阿基密提的机械去移动房屋、堡塔和极重的重物,或坐船经过大洋、去新世界旅行更为困难。他说:“事实上,我们简直可以采用‘印刷术’(typography)这个术语,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叫作‘教学术’(didachography)。”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具体论述到的教学艺术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秩序、讲求方法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一旦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一样自然。”在他看来,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每一种艺术都应当包括在最简便和最实用的规则里面,每一条规则都应当用最简短和最清晰的字句表达出来。他说,如果我们把学校组织得“像一座用最巨大的技巧做成的,用最精细的工具巧妙地雕镂着的钟一样”,就能得到人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夸美纽斯还十分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他要求遵循自然的法则,建立一种能“把容易、彻底和迅捷合在一起的教法”,使教学进行得愉快而又有效。“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比如用对话的形式,即诱导学生争相答覆,并解释深奥的问题、比较和寓言之类。”并旦,教师应该知道一切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那些方法。夸美纽斯坚信,“只要方法上的阶梯排列得合适、数目充足、坚固和安全,无论什么人都是能够借以达到他所希冀的高度的,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事实。”(二)激发兴趣、学有所乐夸美纽斯认为,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任何障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所以,“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而“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学科、由教学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起来的”。指出教师应该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他说:“我要请问,谁曾想到过这个做教员的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学生渴于求得知识、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准备接受一种多方面的教育呢?”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乐于学习呢?夸美纽斯认为:“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是如何需要。”因为在他看来,从事物本身所生的快乐是一个明智的人在思辨时经验到的快乐。因为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看见什么东西,无论想到什么事情,到处都可以发现一种吸引的力,常常使他忘却自己。“所以,学问、德行、虔信,这三个元素就是涌出一切最完美的快乐之流的三个源泉。”(三)直观形象、保持注意夸美纽斯坚定地认为,直观形象是所有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都要遵奉的一条“金科玉律”。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要求教学“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所以教导应该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费较少的劳力被记住。因为在他看来,从感觉得来的知识,我们立刻就相信,而先验的推理和别人的指证则总要诉之于感觉。所以说:“看就是信”,但是“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便可以利用它们的模型图像”。夸美纽斯还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所以,教员还应该格外当心,除非全体学生都在静听,他决不可说话;除非他们全在注意,否则不可进行教学。……这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对风说话,而应该对人的耳朵说话。同时,“注意不是单靠为首的学生或其他负责的孩子来提醒和保持的。教师本身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四)启发思维、因材施教夸美纽斯批评了旧学校的弊端,他说:“教授一切知识部门的方法表明,这种情形确实应该责备学校;学校确实是教我们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使自己变聪明。”所以他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他认为在学校里,每件事物都应该通过它的原因去教导。“每件事都应该彻底地、扼要地、简练地教,使悟性经过一个钥匙开启以后,就能自行解释新的困难。”凡是学过的东西都应该由一个学生传授给另一个学生,使所有知识都被利用。夸美纽斯还在教学中看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他又进而从这三对相反的性格,得到六种不同的区分:伶俐的、渴于求知的、容易受影响的人;伶俐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伶俐而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智性低,同时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夸美纽斯针对这六类人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各不相同的教育措施,这是有助于教学艺术取得成效的。(五)顺性量力、循序渐进夸美纽斯非常强调教学要适应自然、顺性量力。他认为:“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除非不仅是青年人的年龄与心理所许可,而且真是他们所要求的,都不应该教他们。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情,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并且,若不是绝对有把握,知道孩子具备了记忆某种事情的力量,不可要求他去记忆。他还把学生喻为仄口的瓶子,如果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瓶子里的水比慢慢地倒进去的还少。“有些人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他们自己所愿教的去教,他们的做法也一样蠢;因为才力是要加以支持的,不可负累过度,教师和医生一样,是自然的奴仆,不是自然的主人。”夸美纽斯还认为教学应该循序渐进。他说:“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学校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所以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授,使一天的功课可以扩充前一天的,引起后一天的。一切功课都应该这样安排,使后学的能够依靠先学的,使先学的能靠后学的固定在心灵里。学生也“应当循序渐进地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六)耐心指导、慎用惩罚夸美纽斯认为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他说:“假如教师叫学生去工作,却不先向他们彻底加以解释,或指示他们怎样一个做法,当他们初次试做的时候不去帮助他们;假如他让学生去苦干,干不成功便发脾气,这从教师方面说是残酷的。……自然的教法与此大不相同,它告诉我们,叫我们对于弱者没有充分的力量以前要有耐心。”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夸美纽斯看来,假如能使孩子们先运用他们的感官(因为这最容易),然后运用记忆,随后再运用理解,最后才运用判断。这样才会次序井然;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具体事物的探讨对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牢实地确定。夸美纽斯还认为应当慎重使用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他说,教师“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候还可以谴责,但是他应该格外小心,要把他的动机表示明白,要确切无误地表明他的动作的根据是父亲般的慈爱,为的是建立学生的品性,不是要去压制他们。”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教师给予的惩罚,“把惩罚当作医生给他们开的苦药一样看待。”但是,教师应禁止使用暴力,要尽量和善地教育学生,以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赵文发言;夸美纽斯对教学艺术的理论阐述系统而深刻,是教学艺术思想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像夸美纽斯本人所说的那样:“我们这本书(指《大教学论》)尽管不完善,尽管距离我们所期望的目标还很远,但是考察的本身就可以证明,较之以往,它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较近于目标的阶段。”具体说来,“我们的希望是教学的艺术能如此完善以致新旧两种方法的区别之大,就像旧法用笔抄书与新法用印刷机印书的区别一样,这就是说,印刷艺术虽则困难、费钱、复杂,但是较之往常,它能使书籍的产生更快、更准确、更有艺术效果;同样,我的新方法初一看去,虽则它的困难显得有点可怕,但是较之往常的没有方法,它却能够造就的学生,给他们一种更好的教育,并使他们在受教时得到的快乐。”应该承认,这种说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关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夸美纽斯还曾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意味深长地说:“描绘艺术中的艺术是一件很难的工作,需要非凡的批判;不独需要一个人的批判,而且需要许多人的批判,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眼光能够如此敏锐,使任何问题的大部分不致逃脱他的观察。”他看到了教学艺术的异常复杂性,同时也看到了教学艺术研究前景的无限开阔性。他说:“无疑地是这样的,除非我们的劳作缩短,这件工作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这宗艺术本来是和我们心灵所要征服的宇宙一般长久,一般广阔,一般深远的。”说这话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啊,由此可见,夸美纽斯确实无愧于一代倡导并研究教学艺术的大师!

7. 学习形式和教育方式怎么填?

学习形式:
一、全日制
二、业余班
三、专升本
四、双学历 双学位
教育方式:
一、按学习方式划分
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两种。 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二、按录取类别划分
按录取类别划分。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三、按培养方式划分
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四、按考试方式划分
按照考试方式分类划分。 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拓展资料:
学习方式(learnlng style)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有多种不同类型,主要有:
(1)沉思型与冲动型。前者在思考之后做出反应;后者则凭直觉立即做出反应,易出错。
(2)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前者较少受外界刺激干扰,独立学习;后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难以独立学习.具有依赖倾向。
(3)平稳型与敏锐型。前者习惯于以常规方式学习、思考问题,长于守成,短于创新;后者倾向于做新的尝试,思想灵活,反应敏锐。
(4)冒险型与谨慎型。前者喜欢新奇,敢于冒险,力求成功倾向占优势;后者则是避免失败倾向占优势。
(5)认知繁化型与认知简化型。前者倾向于全面、细致考察事物,力求面面俱到,但不易抓住重点;后者倾向于以点概面,易受表面因素影响,不易触及问题深处。
有多种不同类型,主要有:
(1)沉思型与冲动型。前者在思考之后做出反应;后者则凭直觉立即做出反应,易出错。
(2)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前者较少受外界刺激干扰,独立学习;后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难以独立学习.具有依赖倾向。
(3)平稳型与敏锐型。前者习惯于以常规方式学习、思考问题,长于守成,短于创新;后者倾向于做新的尝试,思想灵活,反应敏锐。
(4)冒险型与谨慎型。前者喜欢新奇,敢于冒险,力求成功倾向占优势;后者则是避免失败倾向占优势。
(5)认知繁化型与认知简化型。前者倾向于全面、细致考察事物,力求面面俱到,但不易抓住重点;后者倾向于以点概面,易受表面因素影响,不易触及问题深处。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包括教师直接指向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映和具体体现,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形式和教育方式怎么填?

8.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_如何教育孩子学习_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2岁之前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内容决定孩子未来!洞悉孩子说“不”的背后,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决策力!有哪些“词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 二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如何引导孩子扩大舒适圈,拥有自如交际能力,自在表现自己!如何提高孩子对负面事件的心理适应力?如何从日常小事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孝敬心、感恩心?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孩子做事拖拉、爱找借口、半途而废怎么办?如何让孩子远离挑剔、抱怨、自私、培养孩子健康阳光心态?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克服6大人格障碍?21天如何培养孩子远离恶习,养成好习惯? 四 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您知道有哪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吗?您知道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吗?认识孩子才能教对孩子!如何解决孩子偏科、粗心、不爱阅读等问题,让孩子爱上学习? 五 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中国父母必须反省十大问题!孩子犯错以后,五条铁律避免您冤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