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2024-05-04 16:17

1. 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1、2009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阿达·约纳特“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2、2010年理查德·赫克、铃木章、根岸英一“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3、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准晶体的发现”。

4、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5、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亚利耶·瓦谢尔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6、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7、2015年阿齐兹·桑贾尔、保罗·莫德里奇、托马斯·林达尔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

8、2016年让-彼埃尔·索瓦、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伯纳德·费林加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9、2017年雅克·杜波切特、阿希姆·弗兰克、理查德·亨德森开发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

10、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格雷戈里·温特尔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11、2019年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

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2. 诺贝尔化学奖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终于给到了锂电池领域。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英裔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与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共同获得此奖。
如果没有锂离子电池,出门在外,你恐怕得为手机准备上一打镍镉电池,以防它打上几个电话就宣告罢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没有记忆效应。凭借这些优势,它已经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最常见的锂电池中,正极为钴酸锂材料,负极是碳材料。“从1991年商业化到现在,锂电池的主流正负极材料没有太大改变。”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巍说。
当然,在商业化之前,也有一段漫长崎岖的道路需要前人摸索。先是斯坦利·惠廷厄姆起草了锂电池的初始设计方案,硫化钛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为负极材料——这证明是一个可以充放电的电池。
但人们发现,用金属锂做负极,并不安全。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在于避免电极中出现金属锂。古迪纳夫团队提出和找到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钴酸锂。“这一材料至今仍应用在我们各类主流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说。

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每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布前夕,他的名字都会被列入“预测得奖名单”;每年奖项颁布后,也总会有人问——为什么今年还不是他?约翰·古迪纳夫的姓(Goodenough)挺有意思,翻译成中文就是“足够好”,但他简直是化学奖界的村上春树。“陪跑”多年,人人都觉得他应该得,但就是一直没有得——直到今年。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终于给到了锂电池领域。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英裔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与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共同获得此奖。
古迪纳夫今年已经97岁,他也刷新了诺奖得主的最高龄纪录。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这个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就在你我手边

3. 谁能获得2017诺贝尔化学奖

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获得了2017诺贝尔化学奖。
2017年10月4日,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表彰他们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结构。

谁能获得2017诺贝尔化学奖

4. 你对于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预测是什么?

我个人预测,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可能是关于病毒疫苗的研究,纵观历史,影响人类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分别是饥荒、战争、瘟疫。所谓“瘟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人类历史上,较大规模的瘟疫有黑死病、天花、西班牙大流感、麻疹等。而近年来,新发的传染病越来越多,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重的传染病有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典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为预防未来有更多的传染病爆发,各个国家都将大量投入资金研发疾病疫苗,因此疫苗研发就是重中之重,诺贝尔化学奖很有可能就是疫苗方面的研究。

5. 你对于 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预测是什么?

2021诺贝尔化学奖候选理由并未正式公布。
根据诺贝尔奖创始人诺贝尔的遗愿,在整个诺贝尔奖评选过程中,获奖者不受任何国籍、国籍、意识形态或宗教的影响,唯一的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每年9月,包括物理和化学在内的几个不同学科的诺贝尔委员会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独立人士(学者、科学家等)推荐他们明年的诺贝尔奖候选人。由于许多独立人士经常提名同一个人,每年只有200至300名科学家最终被提名。

两名女性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20年10月7日中欧时间11时45分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两位女科学家艾曼纽埃尔·夏庞蒂埃和詹妮弗·a·杜德纳因“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76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你对于 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预测是什么?

6. 三名科学家分享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是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当日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沙普利斯和梅尔达尔的研究成果为点击化学奠定了基础;贝尔托齐则将点击化学带到一个全新维度,将其应用在生物体中,她开发的生物正交反应实现了多种应用,包括帮助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癌症疗法等。
     
   这是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公报说,长期以来化学家们总想构建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在药物研究中,这通常涉及人工构建具有药用特性的天然分子,但这通常耗时较长且成本高昂。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反应将化学带入了“功能主义时代”。获奖者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探索细胞和跟踪生物过程,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生物正交反应提升了癌症药物的靶向性。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约翰·奥奎斯特在公报中说:“今年的化学奖不是关于应对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是用容易和简单的方法处理问题。”
     贝尔托齐1966年出生于美国,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沙普利斯1941年出生于美国,现就职于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曾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梅尔达尔1954年出生在丹麦,现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
     三名科学家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0万美元)奖金。
     
   这是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7.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2021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名科学家获奖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颁奖113次,有188位获奖者。诺贝尔奖官网上对该奖项介绍道:“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工作来说,化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他的发明的发展以及他采用的工业流程都是基于化学知识。化学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提到的第二个获奖领域。”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截图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21年,共颁奖113次,有188位获奖者。
  诺贝尔奖官网上对该奖项介绍道:“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工作来说,化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他的发明的发展以及他采用的工业流程都是基于化学知识。化学是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提到的第二个获奖领域。”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相关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即将揭晓,女性科学家会否获奖? 
  
      
  诺奖开奖周热闹非凡,“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给了遗传学,物理学再次给与了量子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每年最难预测的化学奖花落谁家?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热门人选。
  在诺贝尔化学奖百余年历史上,一共有7位女性获奖,少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2人,多于物理学的4人。
  今年的“引文桂冠奖”中,出现了著名华裔科学家鲍哲南的身影,也使得这位女性科学家进入了诺奖的热门候选名单。
  
      
  鲍哲南教授,是国际柔性电子领域专家。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K.K.Lee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会士。
  她的研究的范围包括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有机半导体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人工电子皮肤。
  她的研究成果为下一代基于有机光电材料的柔性电子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原理和技术支撑,她开创了有机电子材料的分子设计概念,使柔性电子电路和显示器件成为可能。而她最负盛名的工作之一,是人造皮肤的相关研究,在医疗设备、能源存储和环境应用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今年诺贝尔奖“风向标”——沃尔夫奖(Wolf Prize)化学领域的奖项,也出现了女性科学家身影,分别颁发给普林斯顿大学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教授,以表彰她们在理解细胞通讯的化学原理方面、在发明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通讯过程中糖类、脂质以及蛋白质的作用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本杰明·F·克拉瓦特(Benjamin F. Cravatt III)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普林斯顿大学的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教授也上了今年的“引文桂冠奖”荣誉榜,和她因为同一个原因“研究通过群体感应——这一通过化学沟通协调的系统,进行细菌的基因表达调控”上榜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埃弗里特·彼得·格林伯格(E. Peter Greenberg)。
  另一位早已在“候选名单”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杰出冠名讲座教授、卡夫利能源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教授,他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老朋友”。因其“通过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线光子学的变革性进展,为应对全球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开辟了新的视野”而获得2015年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杨培东教授在半导体纳米线、原子组装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有望应用于一系列高技术设备,如微型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到晶体管、计算机电路、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他在半导体纳米线和异质结构的研究中采用创新性合成和装配工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基于纳米线的光电、热电、太阳能转化和纳米流体之中。从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到现在设计纳米导线太阳能电池,杨培东领导的团队在纳米导线光子学研究领域取得多个重大突破。
  因为对纳米光子学的贡献,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他43岁获得2014年“引文桂冠奖”。和他同一年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教授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2020年,杨培东教授因“开创性纳米颗粒太阳能电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获得“非常规能源”的提名,是获得“全球能源奖”的首位华人。
  和鲍哲南教授和杨培东教授同在材料领域的奥马尔·亚基(Omar Yaghi)和藤田诚(Makoto Fujita)多年来因为研发了多孔金属-有机骨架结构获奖呼声一直很高。
  
      
  亚基教授曾多次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分享他的科研成果。他开拓了网状化学——一个全新的化学领域,它涉及通过牢固的键将分子结构单元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开放框架。他最知名的工作是设计和生产新型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 (MOFs) 、沸石亚米达唑框架 (ZI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这些材料在氢和甲烷的储存、碳捕获和转换、从沙漠空气中获取水以及催化等方面非常有用。他将这一领域称为“网状化学”,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强键将分子构建块拼接成扩展结构”。他也是分子编织的先驱,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编织的材料(COF-505)。
  能源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近年来诺奖颁发的风向来看,奖项奖励的领域和成果与现实问题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对能源方面的化学解决方案或许值得格外关注。
  此外“点击化学”的创始人巴瑞·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是否可能“二次获奖”?也是多年以来大家反复提及的问题。
  在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只有居里夫人(Marie Curie)、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弗雷德里克·桑格尔(Frederick Sanger)三人曾经两次获得科学奖。其中只有桑格尔是1958年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此后40余年,再无科学家能在诺奖化学奖“梅开二度”。
  在现今曾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中,美国化学家巴瑞·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被认为最有可能再度获得诺奖。凭借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后,夏普莱斯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点击化学。
  点击化学的概念对化学合成领域有很大的贡献,在药物开发和生物医用材料等的诸多领域中,它已经成为最为有用和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今年夏普莱斯也将来沪出席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10月5日,2022年最后一个自然科学奖项获奖人是谁,一起静候结果揭晓。

三位科学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2021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2名科学家获奖

8.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之前预测

诺贝尔奖官网昨天消息: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今起陆续出炉,这三大自然科学奖得主将先后在6日到8日傍晚揭晓。根据汤森路透的预测名单,4名华裔科学家成为获奖热门人选,其中张首晟、杨培东两人与上海密切相关。 此前,汤森路透通过科学家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列出“引文桂冠”指标,成功预测了35位诺奖得主,去年更是“言中”11位得主中的8人。今年,这份名单包括来自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7人,首次同时出现4个华裔科学家名字: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钱泽南。不同于以往的华裔诺奖科学家,张首晟、杨培东均在改革开放后于中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而后旅外深造并从事科研。如张首晟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时年仅15岁。他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其提出的“拓扑绝缘体”理论,可大幅提高计算机运算速率。就在9月30日,杨培东来沪参加了上科大新学年开学典礼。作为上科大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杨培东本科求学于中科大,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采用纳米材料提高计算机信息存储量。另外两名被预测的华裔科学家,均出生于中国香港。其中邓青云人称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之父,而钱泽南则被视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选之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