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洪流

2024-05-07 15:15

1. 信息洪流

前段时间在一个关于学习的视频里发现信息洪流这个词,并举了个例子,如果想做红烧肉,问妈妈怎么做跟着学几遍就会了。但如果去网上搜,发现需要用糖,但是不知道是什么糖,或者是蜂蜜,蜂蜜又是哪种,这是突然发现蜂蜜居然可以万年不朽,金字塔的蜂蜜还可以吃,于是又开始对金字塔感兴趣了,时间过去很久,红烧肉还是不会做。
  
 这是信息洪流,信息过多,反而不利于我们做事。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临摹松松树,“凡数万本,始得其真。”通过这个例子发现古人的信息流没有这么大,反而更容易做事,所以现在很多技艺真的难抵古人。
  
 
  
  
 同时信息洪流不仅干预我们做事,这些事没有反复的巩固复习也没有用。比如今天晚上该复习,只有复习才是有用,打开b站看的视频也有用,但是没有经常反复看,看了一遍就忘了,所以没有用。
  
 短暂的时间短暂的事都没有用,只有把所有时间归于一个大的主题才有用,复习周,好好复习。

信息洪流

2. 信息洪流

如果说万事都动心动念的话,那就太累了。
  
 有些事情其实就是走走过场,随意发挥就好,太较真了,反而会觉得很不自在。
  
 果然,人都是在逆境的时候才会多愁善感,稍微顺利一点,马上就没有了这种感觉。
  
 悲天悯人,如果当代的知识分子,自媒体人,能够秉持这一信仰,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了。现在每一个人都能发声,其实跟每一个人都不发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信息泛滥与信息匮乏也并无二差。如果每一个人都怕被时代所淘汰都去追逐信息的洪流,那我们早晚会是洪流下的枯骸。
  
 我们应该站在洪流的前面,难免会害怕会无助,难免会费心费力的追逐,但现在该清醒一下了,不要再追逐了,消耗着身体,消耗着时间,甚至消耗着感情,只会要自己更加疲惫。停下来,就当做洪流从未存在,试着按照信息匮乏的年代去生活学习!
  
 想想看,在偌大的世界里做一个逆行者,会不会特别有趣?

3. 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的信息洪流?

(一)警惕的心
  
  
 互联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时刻需要警惕的存在。
  
 警惕的不是我在上面浪费了多少漫无目的的时间,而是我如何清醒地对待在互联网中得到的视觉信息。
  
 视觉信息,包括图片,也包括文字,他们均是一种直白的呈现。
  
 但图片,表现出来的只是某一部分,而文字,人人都可以为他披上不同的面纱。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倘若盲目相信互联网中每天所看见的图片与文字,人则很容易将互联网中看见的一切信息视为现实本身。
  
 但真正的现实,是与互联网存在着大量差别的。
  
 在网络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别人希望我们所看到的,在这种希望下,往往怀着他人的某种目的。
  
 目的也许是获得赞赏,目的也可能是打造个人的人设,倘若我们不加辩证地轻易相信,我们则容易将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一部分”视为生活的全部,这是一种狭隘的危险。
  
 故互联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时刻需要警惕的存在,我需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并不忘提醒自己:网络只是生活的附加品,生活的真正答案在现实之中。
  
 (二)思考的大脑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发表博文阐述自己的减肥经历。
  
 在这篇博文与这位博主以前的博文中,我注意到一些出入:她一边说自己现在天天吃某样东西,但在以前的博文中却在说自己对于那样东西一直不耐受,一边说自己现在吃得很少依旧在节食,却在以前的博文中说自己已经正常吃饭。
  
 无论这位博主的哪句话才是事实,实际上都没有继续探究的必要性。但我希望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正巧看到这篇文章中的你:互联网中的信息,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无论互联网中的某个信息在网络中产生了多少反响,倘若我们不加思考地照搬全收,又何谈真正对我们产生实质的价值?
  
 不加思考,意味着这个信息只是存在我们的视觉中,而并非头脑中,更并非内心深处。
  
 而我们的视觉,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信息的刷新,那些只存在视觉中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成为过去式。
  
 我们需要的不是让自己的心顺应看到的每个信息,而是静下心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他人所提供的信息,让那些信息,逐渐转化为我们心与脑的产物。
  
 (三)真正的答案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大量互联网的信息,这会是我们与外界联结的一种方式,但也是我们无法脱离的一种现实。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里,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的信息洪流,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待互联网的信息洪流,我们需要带着一颗警惕的内心与一个思考的大脑。
  
 而我所写的这篇文章,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要轻易相信我的观点。
  
 而是将这些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后再进行判断,并在大脑中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考,最后产生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思考产物。
  
 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的信息洪流?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够有千万种变式,但真正的答案,只存在于那个你全新的思考产物中。

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的信息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