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2024-05-09 04:16

1. 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是什么意思
心理断乳期指青少年由于他们身心的发展逐渐试图摆脱成人的监督,成为自己考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独立的人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有不愿与父母同行外出,许多事情不愿与父母商量,常常为小事与家长顶撞争执,不再依赖父母来维持自己的安定感,开始寻求伙伴朋友关系,扩大社会交往等。
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特征,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个体化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心理断乳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青少年对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到独立的较长变化过程。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很容易出现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充分了解这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独立需要,又给予积极的引导。
家长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1、理解
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 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2、尊重
家长要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件和自己的心理,理出一条可行的,能够被孩子接受而不僭越事物行常规则的解决方案。
3、给予空间
让孩子成长,成熟,似乎是失去了那种拥有孩子的感觉,这是一个对于父母亲,尤其是母亲来说较为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但请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其实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家长的态度问题,很多孩子在心理断乳期中,有些控制欲比较强的家长就容易和孩子起较大的冲突,最终使双方都感觉不适。家长正确的做事态度是给孩子以成长的空间,让他去探索、去飞行、去寻找自己的辉煌、塑造自己的人格。

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2. 心理断乳期是什么?

心理断乳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3. 怎样度过心理“断乳期”?

人的一生有两次“断乳期”。一次是生理上的,一次是心理上的。心理上的断乳期,大致发生在13岁至15岁左右。其主要表现是:总想摆脱父母,不愿与家人父母一起外出或交谈;有些想法宁肯与同学也不愿与父母交流,以此表示自己的独立和成熟。还有一种表现是,有时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烦恼不安,以至与家长发生冲撞。有些同学(以女同学居多)开始写日记,或者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制造一种“神秘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虽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但还不能完全摆脱父母的帮助,处于一种想让别人理解又不愿与他人交流的矛盾心理之中。


进入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出现上述心理变化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独立意识,标志着其心理正逐渐走向成熟。顺利地度过心理“断乳期”,对人的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几种做法可给你提供帮助。


.应从小事做起。从依赖父母到获得独立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应从小事做起,从而逐渐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有些青年朋友,一开始就想干一番大事业,幻想多于实干,结果事与愿违,失败了。这样不仅容易挫伤积极性,而且容易遭到父母的反对,促使父母加强对你的管束。


.要多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是我们的先辈,懂得的东西总会比年轻人多些,看问题也可能会全面些。因此,遇到诸如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应多听取父母的意见。一味蛮干、不听正确的劝告,是不可取的。


.要自信、不要气馁。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经验不足,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这样那样的波折都是难免的。要紧的是,要自信,不要气馁。要勇敢地投入生活,经受各种生活的考验,从挫折和失败中,从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使自己一步步地成熟起来。

怎样度过心理“断乳期”?

4. 心理断乳期的介绍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发生在1岁左右;第二个就是“心理断乳期”。 
婴儿断乳时的情景是最痛苦的。婴儿会在饥饿中发出任性的疯狂哭叫反抗,张开待哺的小口执拗地寻觅母亲的乳头,而狠心的母亲却一勺勺给孩子喂进他所陌生的食物,孩子一次次倔强地吐出,最后终于进食了。
这就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次重大转折——生理的断乳。从12岁开始,孩子们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离开,一直到18岁完成。
心理学家把少年人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撕裂与父母在心理上的联系,正是这种急于独立的思想,使自己陷入矛盾的冲突之中。一方面自己急于自主、独立,总觉得对父母的依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因此常有反抗的表示;另一方面,仍有很大的依从性,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或情绪上,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遇到困难时,又非常期待父母的帮助和安慰。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状态,在诱惑和挫败面前是很痛苦的。
心理断乳对青少年心理的震撼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疾风暴雨式的,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这一关键时期,就有可能走入误区,甚至滑入性罪错的深渊。因此这一时期不仅值得家长老师给予特殊关注,也需要每个青少年对自身进行特殊的疏导。“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的典型特点就是变。
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愿意遵从成人的指挥,并且对过去依恋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反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在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有不愿与父母同行外出,许多事情不愿与父母商量,常常为小事与家长顶撞争执,不再依赖父母来维持自己的安定感,开始寻求伙伴朋友关系,扩大社会交往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特征,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个体化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心理断乳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青少年对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到独立的较长变化过程。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很容易出现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充分了解这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独立需要,又给予积极的引导。

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矛盾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理智依从行为。
此外,作为父母亲应该明白,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可以被安排和操控,也无法被预知和制定一生的幸福与苦难。让孩子成长,成熟,似乎是失去了那种拥有孩子的感觉,这是一个对于父母亲,尤其是母亲来说较为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但请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和机会。“玉不琢不成器”,有时候,孩子经历一些不能被阻止的苦难,更能够成长和壮大,在以后的人生路当中,也会更成熟,更有经验,更坚强,更勇敢。成长蜕变同若蝴蝶之破茧,痛楚挣扎难言,但不经历此番磨难,成长也便无法显得如此耀眼和靓丽。
拓展资料: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6%96%AD%E4%B9%B3%E6%9C%9F/10777430"target="_blank"title="网页链接">网页链接

5. 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哪个阶段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心理断乳期孩子的特征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 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家长应有的积极态度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 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 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 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 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 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 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 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 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 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哪个阶段

6. 什么是心理上的断乳?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发生在1岁左右;第二个就是“心理断乳期”。 

婴儿断乳时的情景是最痛苦的。婴儿会在饥饿中发出任性的疯狂哭叫反抗,张开待哺的小口执拗地寻觅母亲的乳头,而狠心的母亲却一勺勺给孩子喂进他所陌生的食物,孩子一次次倔强地吐出,最后终于进食了。

这就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次重大转折——生理的断乳。 从12岁开始,孩子们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离开,一直到18岁完成。

心理学家把少年人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撕裂与父母在心理上的联系,正是这种急于独立的思想,使自己陷入矛盾的冲突之中。一方面自己急于自主、独立,总觉得对父母的依从是一种压力和束缚,因此常有反抗的表示;另一方面,仍有很大的依从性,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或情绪上,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遇到困难时,又非常期待父母的帮助和安慰。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状态,在诱惑和挫败面前是很痛苦的。

心理断乳对青少年心理的震撼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疾风暴雨式的,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这一关键时期,就有可能走入误区,甚至滑入性罪错的深渊。因此这一时期不仅值得家长老师给予特殊关注,也需要每个青少年对自身进行特殊的疏导。“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的典型特点就是变。

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愿意遵从成人的指挥,并且对过去依恋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反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在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有不愿与父母同行外出,许多事情不愿与父母商量,常常为小事与家长顶撞争执,不再依赖父母来维持自己的安定感,开始寻求伙伴朋友关系,扩大社会交往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特征,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个体化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心理断乳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青少年对父母的关系从依赖到独立的较长变化过程。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心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很容易出现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充分了解这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独立需要,又给予积极的引导。

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矛盾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理智依从行为。

此外,作为父母亲应该明白,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可以被安排和操控,也无法被预知和制定一生的幸福与苦难。 让孩子成长,成熟,似乎是失去了那种拥有孩子的感觉,这是一个对于父母亲,尤其是母亲来说较为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但请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和机会。“玉不琢不成器”,有时候,孩子经历一些不能被阻止的苦难,更能够成长和壮大,在以后的人生路当中,也会更成熟,更有经验,更坚强,更勇敢。成长蜕变同若蝴蝶之破茧,痛楚挣扎难言,但不经历此番磨难,成长也便无法显得如此耀眼和靓丽。

拓展资料: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7. 心理断乳期的简介

心理断乳期指青少年由于他们身心的发展逐渐试图摆脱成人的监督,成为自己考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独立的人的过程。 儿童一般在1岁左右首先实现了他们生理上的断乳。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芽发展,到青少年期形成了“成人感”、“独立感”。这样,他们从以前对父母的心理上的依赖过渡到开始反抗成人过多的保护和干涉。这时期的青少年经常体验到各种矛盾冲突,如:一方面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各种能力的不足与不完善,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想摆脱外界的约束与现实外在的干预之间的矛盾等。

心理断乳期的简介

8. 怎样度过心理“断乳期”(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我是一名高中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同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僵硬。每天一大早上学,又尽量拖到晚饭时间才回家,跟父母谈不了几句话,起初他们唠叨什么我都会顶撞,后来彼此都开始沉默,家庭气氛很压抑。有时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我从心里是爱他们的,但当我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只感到陌生与隔阂。特别是我发现他们竟然偷看我藏在枕下的日记,那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什么都对它说的,都让父母看去了,还据此来指责我读书分心,胡思乱想。我很气愤,大吵一场之后,同父母的距离更远了,对他们更冷漠了。但我内心很困惑,对父母又爱又失望。我该怎么办?
———欲飞者欲飞者: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都会经历这么一个时期:强烈地要求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独立的人。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儿童在3岁左右出现自我意识萌芽,想挣脱成人怀抱自由活动,这是“第一反抗期”。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逐渐把视线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了一个丰富内容、美妙而又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成人了,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一方面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父母和成人不要把他们当小孩看待,希望尊重他、理解他,尤其反感父母或老师那种唠唠叨叨的管教。另一方面自己也把过去的自己看作“幼稚的小孩子”,企图在心理上与对父母的依赖决裂,与自己的儿童时代告别。
青少年要求独立的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有人甚至把这种要求称为人的“第二次解放”,这是因为,进入青年期后,许多人已经或即将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生活中他们会遇到许多问题,不能也不可能事事都依赖父母。如果成年人不能离开父母而独立谋生,那就会对青年人将来的发展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带来很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在面临纷纭复杂的现实问题时,他们往往还不能完全把握住自己,容易遇到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也是锻炼青少年能力的最重要的过程。所以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对人的一生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青少年企图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是因为,首先,青少年并未完全成熟,在认识、情感、行为方式上,均未摆脱孩子气,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其他方面也不具备充分独立的条件。其次,现在许多学校不注意培养中学生的独立能力。一些中学一味追求升学率,学生很少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一般不十分鼓励子女尽早地独立,特别是许多家长对子女过分地溺爱或望子成龙心切,从而百般爱抚照顾,致使一些年轻人的依赖性还相当强。第四,从社会方面来看,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青年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鼓励不足,创造条件让青年人尽早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不够。相反,过多的保护或过多的求全责备却比较常见。
鉴于青少年“断乳期”尚有如上种种主客观上的困难,青少年要顺利地度过这一“断乳期”,就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征求与听取父母与长辈的意见。父母与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很丰富,看问题一般说来也比较全面。因此,青年人在遇到了诸如升学、恋爱、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选择生活道路、选择朋友、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有些青年人理解“独立”时,似乎就是把父母抛在一边自作主张,甚至跟父母对着干,这样做对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独立就是指自己既要有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是不正确的意见。
(2)从小事做起。因为从依赖父母到获得独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小事做起,从而逐渐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有些青年不屑做小事,开始就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以便让父母大吃一惊,以显示自己的才干与能力,结果往往遭到失败。有时好心办成坏事,从此垂头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样也会使父母不放心,从而加强对自己的管束。
(3)要自尊、自信,不要气馁。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不要因此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吃一堑,长一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使翅膀慢慢丰满起来,从而翱翔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