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仲的评价

2024-05-09 18:56

1. 对管仲的评价


对管仲的评价

2. 你如何看待管仲?

管仲是一个很优秀的宰相。因为齐国当时一国三制,齐地用的是早商制,西边卫地是晚商制,东边南边是周制。管仲很好的整合了这些资源。这是当初灌中进行的改革,正因为有之前经商的经历,使得他这次改革他很有想法,然后带来的这个国家走向了富强。

3. 管仲的人物评价

欢迎关注本号,每天分享精彩视频讲座,进入本号主页可购买先生著作!

管仲的人物评价

4. 管仲的人物评价

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也是历史上首位最优秀的大臣,有他在的春秋时期,不仅仅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安好,更是十分的和谐。
管仲虽然优秀,但这也得益于他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其实历史上,有能力的人其实有很多,但是真正贤明的郡主却远远没有那么多,不然有好的君主,有忠诚的臣子,我们的古代历史肯定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5. 你如何评价管仲,谈谈?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近代的维新派领袖、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钜子也”。“春秋时代很难找个政治家可以代表全部政治的,管仲似乎可以。”
由此足见管仲的思想和业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你如何评价管仲,谈谈?

6. 管仲是如何忽悠的?

有一年,齐国军粮出现短缺。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你一向足智多谋,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为国库筹备足够的军粮呢?”“这好办!”管仲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说,“前几天,北郭有个人,挖地时挖出来一只龟,这只龟就值五百亩地的粮食。我去把那只乌龟弄回来就行了。”齐桓公不知道管仲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但他相信管仲的智慧,便没多说什么,任由管仲行动。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浩浩荡荡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官帽一顶后,便一路敲锣打鼓,把那只龟给“请”了回来,供奉在寺庙前的大台上。白天杀了四头牛祭祀它,晚上派百名士兵把守。众人大惑不解,一只乌龟何以受此隆重的礼遇?管仲就宣称: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是无价之宝,谁要拥有了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下,举国上下都沸腾了,那只乌龟也被越传越神乎。后来,齐国出兵攻打孤竹,管仲打听到齐国的首富丁家,粮食够大军吃五个月。于是,他就去找丁家老爷,说要把那只乌龟抵押给他,换他的粮食。丁家老爷受宠若惊,赶紧收了那只龟回家供着,而齐军出征孤竹的粮食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齐桓公听说了此事,哈哈大笑:“管仲你真能忽悠啊,一只无用的乌龟竟让你忽悠来数万担粮食!”管仲嘿嘿笑道:“大王,这个世间如果没有盲从、贪心之人,小臣上哪儿去忽悠啊?”

7. 如何评价管仲的一生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全文
17

11评论
踩
82471256

如何评价管仲的一生

8. 孔子如何评价管仲?

在《论语》里有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共有以下四则: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编《论语》第三章八佾篇的第22篇。
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第,工作人员都不兼职,怎么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很知礼吧?”孔子说:“国君用屏风挡在门外,管仲也用屏风挡在门外;国君宴饮来访之国君,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台,管仲宴饮也有那样的土台。管仲如果算知礼的话,谁不知礼呢?”
2、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编《论语》第十四章宪问篇的第9篇。
译文: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是宽厚慈惠的人。”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问到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相粮,却至死没有怨言。”
3、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编《论语》第十四章宪问篇的第16篇。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4、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编《论语》第十四章宪问篇的第18篇。
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做了桓公的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扩展资料
从《论语》中涉及到的文本本身来看,一方面,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器小、不俭、不知礼”是很直接的、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孔子对管仲的肯定主要在于他有目共睹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
这种贬中有褒的评价,反映的正是孔子对管仲的评说确实是体现出一种矛盾、纠结的态度。
1、孔子对管仲的否定
孔子对管仲直言不讳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器小”“不俭”与“不知礼”这3个方面。对于“器小”,它所表达的是孔子的一种慨叹,即管仲虽功绩显赫,但在道德上终究没能达到孔子理想中贤臣的标准。
关于“礼”,孔子认为其作用重大,周礼是维护当时统治阶级各阶层秩序的根本行为准则,孔子是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所谓“非礼勿视、勿听、勿动”,任何人不许有谮越的行为,因此孔子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管仲非礼行为的愤恨情绪。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从回答的方式来看,表现出孔子很不赞成管仲,非常不满他这种极度的越礼行为,反映出孔子小视、贬斥管仲的真实心态。孔子对管仲的批评折射出了他们之间思想上的对立。管仲在齐国推行的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其实就是对周礼的破坏,这同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表现出来绝对的对立。
2、孔子对管仲的肯定
后3段史料皆来自《宪问》,这3条确是孔子对管仲的褒扬。这种褒扬表明两人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的方式九合诸侯,解决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争端,使人民免遭战争的苦痛,而且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打的口号是“尊王攘夷”,这样做使百姓免遭外族的侵扰,这些都与孔子的思想相合,所以孔子对管仲的有目共睹的功绩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肯定的。
总之,孔子一方面直接的、毋庸置疑地否定了管仲,另一方面确实颂扬了管仲的功绩,但是对他所谓“仁”的评价比较模糊,可以认为孔子对管仲评价是贬大于褒的。从思想发展这个角度来说,孔子思想的矛盾性乃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