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师资队伍

2024-05-17 03:17

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24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3名,副高级职称52名。学院师资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实力强,学术带头人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基地,学院始终将教学作为学院的工作重点。  学院制定有完善的青年师资培养规划和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并有规范的培养规划登记表,效果好。  学院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对新进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并作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进教师以及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未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继续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并将岗前培训工作与教师资格证书发放、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结合起来。  学院建立导师制,各教研室必须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指导教师,与室主任一起为青年教师制定培养方案。同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2000年以来,学院为了扶持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共安排青年师资出国进修、留学28人,现已学成归来17人;安排国内进修5人。2000年以来学院自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会,共计35.76万元。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师资队伍

2.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博士授权点12个: 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硕士点12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学。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医学。2个211工程及四川省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法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疾病基因组与法医学实验室、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为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学院还加强了交叉学科的建设,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学院共加入了4个交叉学科的建设工作。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科研队伍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实力强大。自2001年以来获部省科技成果奖14项、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该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重点和重大项目)41项,经费941万元;省部级基金82项,经费412万元;校级立项36项,经费80.6万元;横向项目72项,经费279万元。科研成果丰硕,申报和批准专利30项。三大检索(SCI、EI、Medline)收录论文107篇、国外公开刊物发表7篇。学院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港和内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3.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学院领导

 鲍朗 1954年6月出生,医学博士,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分子感染免疫。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大学、荷兰皇家医学研究院等学习。学术任职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编委等。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等职。主要从事致病微生物分子致病机制、感染免疫、致病基因结构功能和分子疫苗研究,在结核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有关论著100多篇,多次被SCI、EI、Medline等检索系统收录和国际国内同行引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共4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共7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数十名,博士后多名。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霍英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成都市杰出青年”;“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侯一平男 1954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1978.10—1983.07 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学习;1983.07—1985.09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1985.09—1988.07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法医物证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07—1994.05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系助教、讲师、教授(其间:1992.12评聘为教授,1992.12—1993.12德国科隆大学访问学者);1994.05—1999.09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系主任(其间: 1995.05—1996.05德国不莱梅大学洪堡基金学者,1996.05起为博士生导师);1999.09—2000.12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2000.12—2001.08 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2001.08—2001.10 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2001.10—2001.11 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2001.11—2003.08 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2003.08—2007.08 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2007.08— 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学院领导

4.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人才培养

学院建院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年除完成学院基础医学和法医学两个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学院还承担着全校博、硕士研究生、八年制、七年制和五年制、四年制医学类学生和四年制非医学类学生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2005—2006学年有14884学时。开设研究生课程37门、本科生平台课程52门、专业课程16门、文化素质公选课10门。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15人,硕士研究生275人,本科生462人以及联合培养中西医结合7年制学生39人。学院从2001年开始接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专业涉及临床医学五年、口腔医学五年,现有在校学生215名。  重视本科基础教学,加强课程建设,是我院的优良传统。法医物证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法医物证学等8门课程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我院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9项;编写教材116本,其中主编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2本、副主编1本、参编8本;主编卫生部教材6本、副主编3本、参编38本。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立项中我院获得立项教材10本。2004年学院获“四川大学教学先进集体一等奖”。  为了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培养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年来,学院的本科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法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获得国家财政部750万元经费支持,学校又在“523实验室建设”项目和新校区建设经费中给予了500余万元资助;2006年7月,“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又获得学校“523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86万元资助。本科基础医学教学设备相对完善,层次较高,形态学实验室为当时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数码互动教学实验室。  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用形势政策课学习、党校培训、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本科毕业生中,中共党员比例达42.5%;保研、考研的毕业生中,中共党员达80%以上。通过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2002年学院被评选为“四川大学校风学风建设先进集体”。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讲座、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体育活动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多次获得“四川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四川大学十佳青年志愿者分队”,“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奖励。研究生、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0%以上,累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5.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学风教风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良好的学风,孕育出享誉中外学术界的刘承钊院士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院有在校学生913名,其中研究生403名;每年承担了全校研究生、8年制、7年制、本科生课程近80门,近4万学时。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为省级重点课程。法医物证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院有教职工22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8名,副高级职称53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博士生导师33名,硕士生导师59名,博士后在站人员16名。学院注重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有近200人出国学习、交流、攻读学位,其中半数已回到工作岗位并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同时每年接待多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与合作交流。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学风教风

6.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办学条件

学院拥有13个教研室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毒物分析;2个研究所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法医学研究所;10个研究室即应用解剖、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感染与免疫分子生物学/钩体病防治、生物医学工程学、受体、载脂蛋白、化疗药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人类疾病生物治疗——人类基因组学与法医学研究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人类疾病基因组与法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1个校级开放性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个鉴定中心——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4个服务性科室——同位素、电子显微镜、机能学、形态学;1个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中心。学院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拥有价值上千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2001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3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获准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35部,有2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8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培养的几百名研究生遍布海内外,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后备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设有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12个——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理学与时间生物学、药理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学。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法医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为省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

7.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师资

学院现有教职工269人,其中高级职称67人,博士导师14人,硕士导师36 人。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博士生64人,硕士生245人。学院有一批献身公共卫生事业的知名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省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已故 陈志潜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公共卫生学专家、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创建者、中国现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教授献身于医学事业,治学严谨、崇尚科学、勇于创新,为人类健康和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杰 出贡献。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关键,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优势,按高起点、高目标要求,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真正从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素质与能力出发,加强基础训练,重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初步建成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先进的科学技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求将我院建成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突出、国内先进、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共卫生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历来重视教材建设,我院教师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统计学》已出3版,第1版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教材,第 3 版获得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进步三等奖。仅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53本。其中,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0本,主编4本;卫生部规划教材12部,主编10本。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师资

8. 关于四川大学法医系

从川大官网查到 法医学 今年在川的招生计划为5人,属于理工类学科,不招文科考生。

同样,官网公布了12年到14年的专业录取分数汇总(15年得等录取结束后才能得知)



对比历年的录取分数控制线来看,法医学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数线在一本线上50-60分的样子。
妹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