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股票有泡沫吗

2024-05-04 22:15

1. 美国科技股票有泡沫吗

前美国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中,有6家都是科技公司,前五名全部都是科技股票。苹果公司的市值(8000多亿美元)早已超过微软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前的市值巅峰。如果我们算上在香港上市的腾讯(2017.5.31市值为3250亿美元左右),那么全世界市值规模最大的十家公司中有7家都为科技企业。
如果我们对比今天和17年前的科技公司分红总额,就会发现目前的公司分红要比那时候高得多。以2016年为例,纳斯达克指数的分红率大约为1.37%,虽然算不上很高,但和1999/2000年相比时则要健康的多。
综合来看,目前的纳斯达克科技股票,从估值(PE),分红等方面来看,还没有到达1999/2000泡沫顶峰时的“疯狂”状态。当然,这并不代表股市不会下跌。一个更好的投资策略,是多元分散,控制成本,长期坚持。这样的投资哲学可以更好的帮助投资者避免由于类似2000年的股灾而遭受投资上的灭顶之灾。

美国科技股票有泡沫吗

2. 为什么说美国股市一定有泡沫

对的呀

股市的泡沫增加股票市场交易的频率,增加流动性和吸引力。
就如同没有泡沫的啤酒🍻,你能想象吗?还是不是啤酒?
再加上美国股市牛市很多年了,到了今天已经不断走出历史新高,说美国股市有泡沫是肯定的。

3. 美国股市真的有泡沫了吗

当然有,没有泡沫的证券市场才是不正常的,泡沫是风险,但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可以把泡沫用业绩来化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阿里、谷歌、亚马逊、苹果这类的科技股,虽然高泡沫,但业绩增长迅速而且稳定,特别是阿里,去年中报每股收益6美元,今年12美元,所以支撑股价从八九十涨到一百六七十。

美国股市真的有泡沫了吗

4. 上世纪末美国股市网络泡沫怎么回事啊

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泡沫;没错,泡沫导致了投资的浪费和扭曲。但泡沫规模没有通常想像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没那么久——事实上,泡沫从1998年末开始,只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按照“故事”的通常讲法,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段,美国股市陷入了疯狂之中。在“非理性繁荣”之下,投资者将大量财富投入到价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但这些投机性企业却赚不到一点利润,白白浪费了大量投资。因此,政府对泡沫的强硬管制是必要的。  故事的确是这么个说法,但现实却有所不同。没错,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泡沫;没错,泡沫导致了投资的浪费和扭曲。但泡沫规模没有通常想像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没那么久——事实上,泡沫从1998年末开始,只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那些赞同政府采取措施降低资产价格的人们相信,泡沫开始于1996年——这比实际时间早了三年。如果下这样的诊断,“治疗”将会比“疾病”本身的祸害更大。事实上,当经济前景看好时,政府和观察家们是难以区分非理性繁荣和理性乐观的,因此,不该让政府承担挤破泡沫、打压投资的任务。  当然,美国股市最终出现了显著而严重的泡沫,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泡沫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规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股市的网络泡沫应该从1995年3月网景公司开始IPO算起。但从1995年8月网景IPO结束到现在,始终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均真实收益率为9.3%;而按上市当日收盘价持有网景股票直至其被美国在线收购之日的投资者,年均真实收益率则为35%。这像是泡沫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泡沫应从1996年12月5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发表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讲前算起。当时,格林斯潘在华盛顿的一次宴会后的演讲中反问道:“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繁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当地抬高资产价格呢?”这番话令全世界的股票市场应声而跌。但当时的纳斯达克指数只相当于现在的42%,如果自格林斯潘讲话后,投资者一直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基金至今,则他每年会有8.2%的真实收益率。这像是非理性繁荣吗?  即便将1998年1月作为网络泡沫的起点,也嫌太早。微软、IBM等十大高科技公司照理说其股市价值是最可能被“非理性繁荣”推高的。但这十个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从1998年1月至今的年均真实收益率超过了10%。从现在的角度看,1998年1月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股价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关于对泡沫的判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康斯坦丁马金和我提出了三条衡量标准。  我们的第一条标准是:当纳斯达克股票的真实收益率在6.5%的水平时,不算价值高估;第二条标准是,若股票的收益率低于债券的3%的真实收益率,则将购买股票的时期定义为“泡沫”;第三条标准是,如果后续的真实收益率为负,则购买股票的当时可定义为“泡沫”。  如果按第二条和第三条标准,网络泡沫的持续时间极其短暂。从1998年10月到现在,纳斯达克年均真实回报率跌到了3%以下;在1998年11月之时则为负。据此,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达到峰值之前,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处于高估状态。  如果按第一条标准算,则泡沫持续时间就要更长。自1997年4月以后,纳斯达克累积的平均真实收益率低于6.5%。不过即便如此,泡沫也只持续了不到三年时间。  网络泡沫持续时间竟如此之短,这是否令人惊讶呢?马金认为不是。在宏观经济意义上,显著的泡沫是少见的,也不能持久。即便是加尔布雷斯这个最不相信金融市场效率的经济学家,也在其对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研究中表示,估值过高和过度投机的阶段是短暂的。他指出,直到1928年下半年,美国股市的状况仍然是相当合理的。  事实上,美国股票市场在宏观意义上最为显著的困惑,并非市场因非理性繁荣而产生泡沫,而是股价为何总是如此之低,导致股票的真实回报如此慷慨——这即是著名的“股权溢价之谜”。看起来,美国股市更可能为过度谨慎而非“非理性繁荣”所苦。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相信,当格林斯潘说管制潜在的资产价值高估并非政府职责所在时,他是正确的。当然,如果潜在的泡沫导致金融危机风险上升,的确需要对之加以监控。但只要金融风险还足够低,政府一旦出于对非理性繁荣的恐惧而试图校正市场,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这些问题与中国的关系何在呢?我不能确定。但历史,尤其是其他国家的历史,虽然不能照搬照抄,却无疑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思考问题的指南和汲取教训的源泉。

5. 美国的纳斯达克股市泡沫是怎么回事?

是指九十年代末投资人对科技股的过度狂热,认为科技能创造财富神话。在2000年时泡沫破灭,科技股板块纳斯达克指标从3000点跌到1000点,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对实体经济也造成一定的打击。

美国的纳斯达克股市泡沫是怎么回事?

6. 2000年的美国互联网泡沫具体是怎么回事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呵呵,你的问题至少可以写一本300页的书籍。
关于2000年的互联网萧条,曾经有美国人写了一本书.互联网泡沫其实只是人们在早期对互联网的期望过高,而后产业信心消失后,造成的短时期的下滑.
战争相当于健美训练.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积累,相当于一个人天天吃蛋白质,若是不把能量很高的蛋白质消耗掉,并转化为新的力量,否则人会蛋白质中毒的.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两个轮子.

7. 科技类的股票比其他版块的股票市盈率高出许多,是不是有太多的泡沫,又如何给科技类股票估值

股票是炒预期的,市盈率只是过去的业绩。
互联网行业就是投入,亏损,再投入,突然爆发!股价可以几倍,几十倍上涨!

科技类的股票比其他版块的股票市盈率高出许多,是不是有太多的泡沫,又如何给科技类股票估值

8. 2000年的科技泡沫是咋回事呀?

2000年因雅虎亚马逊神话般的成功,大量资金投入电脑互联网科技公司,引致业绩只有几分钱的公司在市场股价高达上百元。纳斯达克指数高达四千多点。后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跌到一千多点,矽谷大量公司破产,有些公司破产时刚购入的电脑设备还没打开包装。这个风潮重创了互联网业,也包括许多投资基金,包括大名鼎鼎的索罗斯。当时在美国上市的新浪差点要退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