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2024-05-17 14:59

1.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

巴菲特没有开宗立著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

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

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不过,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1、股神的复利

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

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

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

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

并且,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

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

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

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

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

有两点原因:

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

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

3、勤奋的兔子

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

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4、彼得林奇的无奈

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

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

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

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

热点,不追;

题材,不买;

无业绩;不买;

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

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

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

否则,他还想买更多。

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

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

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

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

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

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

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

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

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2. 巴菲特现在持有哪些公司的股票?

富国银行 , IBM  , 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喜诗糖果,有个保险公司

3. 巴菲特都买过什么股票?具体点

一.证券投资,长期持有.
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喜诗糖果(see’s candy)等.
二.证券投资,中长期持有.比如:中石油.

三.股权投资(包括未上市的公司),中长期持有.
比如,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了大量的保险类公司,有的是100%控股,也有的是60%,不一定.
四.外汇.股指期货.
据说,巴菲特只买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者收购股权.而且,最爱捡便宜,既要好,还要便宜.虽然,经常捡不到,也会像猎人一样,四处寻觅猎物.还有的时候,需要静静的,耐心的等待.

巴菲特都买过什么股票?具体点

4. 巴菲特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这家公司融资的方式。

伯克希尔公司与基金公司有很大区别,更像一个集团公司。
公司除了首次上市进行了融资,为了小资金人士发生B股这两次之外从没进行过容易。即使上市,目的也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降低股东交易成本。
公司具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下属企业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现金。因为公司的下属公司都是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产生的现金流能力极强。而且,就算是下属企业成长性较差甚至基本没有成长性,比如喜诗糖果,但是可以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伯克希尔也不会卖掉它。因为它为伯克希尔提供了强劲的现金流,提高了伯克希尔的收购能力。
正是因为下属企业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保证了伯克希尔从来不缺钱。即使伯克希尔不卖股票,现金流也不会断。 

补充:这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巴菲特和芒格持有了大部分股份,更详细资料建议去美国的财经网站上查

5. 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有哪些

  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先在老爸的经纪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进入导师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资10.5万美元。巴菲特是总合伙人,不过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伙人每人年获得投入资本6%的固定收益,同时,剩下的利润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伙人瓜分公司利润的75%,巴菲特赚剩下的25%。(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赚钱,就是私募基金,如果业绩不好,每年给别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让你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赚30%多)
  由于巴菲特投资业绩极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资,于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资合伙公司,后来又把这些投资合伙公司合并为一家。这样,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伙公司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时候的伯克希尔早已是上市公司,主营纺织品...,而不是巴菲特创建的),后来合伙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尔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将所有资产包括伯克希尔的股票按比例分给所有合伙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尔股票。
  再后来,巴菲特发现纺织品公司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转成了一家保险公司(还是收购了一家,记不清了...),因为保险公司可为带来大量现金流(保险费交了以后鬼知道啥时候赔付)。这些现金流都成为进行投资的资金。然后,靠着无与伦比的投资技巧及能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40多年涨了数千倍。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时候每股19元,现在是12万美元多一股...(中间好像从未分红,从未拆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由美国证监会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释不分红:如果什么时候伯克希尔投资1美元,却无法创造1美元的价值的话,那就会进行分红。“我认为如果伯克希尔宣布进行分红的话,其股价很可能会下滑,因为这会被看成承认其投资机会有限。”需要用钱可以自己赎回。

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有哪些

6. 《巴菲特之道》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巴菲特之道》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学习整理,是为了眼睛所能及都整洁无比。学习管理,是为了所有事务都有序。学习组织,是为了把有用处的都整合。那么,学习投资是为了什么?赚钱是一部分,更好的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的财富并不相同?贪心是一部分,太贪心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到不贪心地赚钱呢。我想《巴菲特之道》这本书大约可以说明白。
 
    在说巴菲特之前,我想先来了解一下他的三位导师。格雷厄姆、费雪和芒格,他们或关注点不同或理念相连,但他们承上启下地让我们看到,思想的转变与认识的创新是怎么一回事。格雷厄姆主张护城河,费雪讲究企业能力,而芒格则提出为品质买单。当我还在接受傻傻地买(主要是基金操作的思想)这一套路时,发现不经思考的买入股票这一方式是可笑的。
 
    那么什么方法才是可行的呢?或者说如何判定护城河,怎么找到有能力的企业,如何定性品质呢?其实在全书的开篇,便说到一个词,命运的不确定分布。当苦苦准备掐尖的时候,是不是要看一看何为尖。
 
    我们只看到巴菲特买入了可口可乐、喜诗糖果、大都会、通用公司等等这些企业,他从持有股票到在企业有话语权,从买入卖出到运营企业,我想这其中还是有一定关联可寻的吧。那么到此时,我便明白了一件事,我买股票买的是什么,是一间公司,是一间有良好运营的公司,是一间能够长期良好运营的公司。当然,如果今天买明天卖,随时准备高抛低吸的,并不在此讨论范围里。这就不难理解了,为何要去分析一家公司了。
 
    来看看巴菲特的方法吧。书里介绍了十二条准则,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四大方面,分别为企业准则,管理准则,财务准则,市场准则。
 
    通过企业准则可以看出一个简单易懂的企业是被推崇的,我理解的是产品结构单一,如可口可乐,茅台这种。历年来的好业绩则是必要条件,看资历这件事无论是在招人还是公司发展史上来说,都是无可必免的事情,我个人理解,这并不能说明新成立的公司就不好,但没有资历可能让人的信服度也随之降低。同样的,画大饼这件事被称为干的漂亮就只有一个结果,真的给一块饼,所以说远景不是梦想,而是实打实地业绩累加。这些加起来似乎就构成了一条可深可浅的护城河,但如果给这条河再挖深一点,比如特许经营权,无法替代,没有管制且被人渴望,是不是会更安全。

7.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为世界首富的?

只有他靠买股票成为世界首富,巴菲特天生是股神?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为世界首富的?

8. 滚雪球的美国图书

 副标题: 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作者: [美] 艾丽斯·施罗德译者: 覃扬眉/ 丁颖颖/ 张万伟/ 张春明/ 张艳云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出版年: 2009-1页数: 382定价: 39.00装帧: 平装16开ISBN: 9787508613802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许多年来,穿着旧毛衣、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备受媒体的追捧。但注重个人隐私的巴菲特从未花这么多时间回答任何记者或作者的问题,为了支持这本书的创作,他破例花费了2000小时与作者施洛德进行长谈,回顾他的儿时、他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分享他几十年投资生涯中的宝贵经验。本书是唯一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第一次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同时,本书全面解读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让这位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后世。 第一部分 大泡泡1 不作逢迎2 太阳谷3 时钟动物4 沃伦,你怎么了?第二部分 内部计分卡5 “传道”冲动6 浴缸障碍赛跑7 休战日8 1 000招9 沾油墨的指头10 犯罪行为实录11 帕姬不“帕姬”12 地下卖场13 赛马场规则 跟巴菲特学“滚雪球”《中国证券报》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有人又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湿雪,指的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长坡,指的是能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巴菲特也似乎总能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近期巴菲特又开始逆势加仓买股票了,通用电气、高盛、比亚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猎取的目标。显然,巴菲特已经把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成了很湿的雪。我们又仿佛看到,在漫天飞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风雪,准备着滚雪球。巴菲特的行动,虽然各界人士看法迥异,但我们觉得他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亮 丽的身影,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一、在风暴中要有独特的投资视角。2008年以来,华尔街凄风惨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可就在这个时候,手持443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状况看,看好后市的巴菲特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肯定也成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出手的时机未必是最佳。但巴菲特却让我们对金融风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那就是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 球风暴如何猖獗,但最终会过去的。如果往远处看,一定会有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在等着我们。二、在危机中要敢于捕捉机遇。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害虫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可是当地的棉农在极度恐慌过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防治了象鼻虫,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发,索罗斯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买进谷物和棉花期货。后来由于火山影响,美国的农作物也普遍歉收,而其期货价格却大幅上扬,索罗斯从中大赚了一笔。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风暴,虽然股市都遭遇过暴跌,但最终还是复苏了,并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各种危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危机,有的只是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在风暴中的身影告诉我们,当前股市的动荡,也许正是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现金。大笔买进、重拳出击,巴菲特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80亿美元的投资。近日他说,市场当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他将不断投入资金。在全球股市的股价便宜得像白菜萝卜一样时,股神却有那么多的现金去不断投入,实在是令人羡慕,也值得一直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深思。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吗?从市场规律看,在美国的近代史上,历次系统性熊市的跌幅都没超过50%,目前美股的跌幅显然已经接近此 幅度。从中国A股市场看,历史上曾有过4次大调整,其中1992~1994年出现过两次跌幅分别为72%和79%,随后的调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调整已达到70%,也接近最大调整幅度。虽然我们无法断定真正的市场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个点位距离真正的市场底已经很近了。四、在低位要寻找自己的“长坡”。巴菲特在2002~2003年期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说“牛市炒绩优,弱市炒重组”,也有人说“永远要把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应在把握市场节奏的前提 无比专注的巴菲特 美国《商业周刊》 艾米·费尔德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因此,他选择9月下旬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本经他授权的官方传记公开出版,而头版头条却充斥着金融危机的消息,这是他之前都警告过的;而几天之前,他还刚刚同意为高盛公司注资50亿美元。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通过罗杰·洛温斯坦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我们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施罗德,摩根士丹利保险公司的前保险分析师,再次将这位奥马哈之神敏锐和个性的一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施罗德历时5年,经过潜心研究各种资料包括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档案文件,终于为读者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他执著,痴迷,幼时备受母亲打击伤害,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小孩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得到那些东西。这里,读者将会再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酷爱汉堡、可乐,时不时说几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家伙。但是,《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其成功秘诀。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那只是侥幸成功。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专注”。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施罗德说,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最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10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施罗德写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当然,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还不止这些。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被哈佛商学院拒绝,于是他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投身名扬四海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这是《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的作者、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先生”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 他开始购买“烟蒂型股票”,即那些只剩一口气、即将出局的公司,最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最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诗糖果公司。巴菲特投资战车的核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也是施罗德第一次和他接触的原因—该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麾下拥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这些公司都很赚钱,巴菲特赚取了大量可供投资的资金。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源自格雷厄姆,同时又有独创,十分简单: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赌博性投资和90年代互联网的泡沫时期,人们都卷入了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他只买自己能够理解和评估的股票,并且想在很便宜时买进。“任何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想法,”施罗德写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行。”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这本书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她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经担任共和党国会议员、同他一样恪守道德原则的父亲沃伦·霍华德;脾气乖戾的母亲利拉,因为她母亲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卧病不起,需要人照顾,所以也造就了她的这种脾性;他的妻子苏珊,三个孩子的母亲,以及阿斯特丽德,沃伦的情人。(阿斯特丽德和沃伦在2006年结婚,此时据苏珊去世已经两年。) 同时,施罗德也提醒读者,巴菲特首创的新词“定时炸弹(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2年的股东报告中,并且说他们疯狂的扩张,可能会“引发金融灾难的连锁反应”。 很遗憾,没有人仔细听,但是正如施罗德所写的:“在2008年春天的混乱之中,巴菲特坐在那里,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所思考的价值和风险一直都没有改变,总是有人在说规则已经变了。但是,他说,只有短线投资,你才可以这么认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