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客户风险评估的方法是怎样的

2024-05-05 17:29

1. 银行对客户风险评估的方法是怎样的

。

一,评分卡。
       评分卡针对500万元以下的信贷业务,全部是小企业。而且根据产品不同评分侧重不同。一般企业主的信用情况,包括财产,信用记录,与我行合作情况都在考评范围。如果涉及抵押就要评估抵押物情况,包括抵押率,变现能力,押品位置等。还有专门的产品需要分析账户行为,包括结算量和日均存款。还有分析纳税情况的,POS机结算情况的,就是每个产品关注点不同,打分结果不同。总分100,及格60分就能开展业务。
二,评级。
       我行评级总共19级,大中小型企业均可以得到相应的评级结果。评级由总行建立的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地域,行业,财务情况,信用情况,账户行为,都是考评的范围。最影响评级结果的是财务指标分值,资产负债率,销售收入增长情况很重要,经营环境分值、经营状况分值和实际控制人实力,账户行为分值相对比重较低。系统根据打分情况计算出违约概率和风险限额,风险限额减去现有信贷余额就是该客户最大新增授信额度,一般还是要在最大值以下来控制风险。
       其实评分卡和评级系统只是工具,银行评估风险主要靠上门调查,客户经理,信贷经理,风险经理各司其职。上门看企业经营情况,与企业实际控制人交谈了解企业发展前景,查看销售合同以及各类单据。然后定义这个企业适不适合开展信贷,以及能够开展多少信贷金额。

银行对客户风险评估的方法是怎样的

2. 如何做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一、进一步深化内控体制建设 
  (一)完善岗位体系,实行岗位牵制与监督 
  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为基本原则,完善内部岗位体系,把各项业务进行细致的过程与责权划分,然后针对性的设立作业岗位,同时还要从记账、审查、付款、监督等角度出发,设立相关的督管性岗位,严防所谓的“一手清”工作模式出现。通过这样的岗位细化与分离,使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得以明确与落实,并起到岗位牵制与监督的作用效果。后台监督的岗位人员要核查好非实时性的预警信息,保证每笔业务的正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同时还要查找出其中的违规、差错。审计岗位的人员要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跟踪调查、重点监测、抽样调查等措施,对银行风险进行监控。 
  (二)增强对业务创新与扩展风险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银行业务的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形势,业务的创新与扩展是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也是银行管理运营的风险薄弱环节。为了最大限度避免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因素,在进行业务创新与扩展的时候,还要配套性的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以及补救制度,以弥补在创新之初因操作不规范带来风险。 
  (三)强化对银行风险的分析力度,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要想最为有效的对银行管理运营中的风险因素起到控制作用,一方面是要对监督检查出来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并定期做好总结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对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下行通报制度,向各个网点、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通报,使所有人员都能够受其震慑,进而规范操作;第二,从风险暴露水平、风险度以及风险率三个方向出发,对各个网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然后按月、按季度的进行下行通报,提高各网点与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四)保证银行内控体系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首先,要合理的调配内部控制资源,根据银行经营业务的变化,指定相应的财务控制管理流程,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预警、识别、度量、控制水平和对各种风险管理的抵御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整合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利用现代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使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得到共享,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提高财务判断能力;最后,要建立严密完整的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 
  (五)系统性的开展内控合规教育,增强各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 
  不断强化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坚决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以信任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从经营理念、全面风险控制、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控制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 
  二、对银行的业务运营过程加强监控力度 
  (一)进一步提升财会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银行自身的业务运营特征以及相关规定,确定各级财会风险监控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使整个银行内部都能够自上而下的形成一套监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财会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其履职能力。要通过财会风险监控工作来增强银行自身的财会核算质量,规范业务运营操作,使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以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充分发挥银行风险监控系统时效性 
  第一,要最大限度将风险监控系统的时效性优点发挥出来,以有效的规避操作风险,同时还要遵循监控系统的提示,规范化的进行业务操作,最后就是要求各个网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预警信息复查、确认以及回复,并迅速进行补救,纠正错误操作;第二,对预警的风险点进行跟踪监督与整改,并对各网点进行通报,引起所有人员的注意,确保风险不会第二次出现。 
  (三)增强对银行重点风险因素的监督与控制 
  预警监控员一是要重点对“柜员未签退”、“超营业时间的柜员”、“柜员多次查询同一账户”等风险点实施监控;二是要面通过调阅风险监控报告,确定重点监督网点、柜员以及风险点,进一步使检查督导工作有的放矢,经过连续、动态分析判断,达到风险控制目的,同时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四)实行并落实风险预警例会制度 
  首先,要根据每周、每月以及每季度的风险监测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对各岗位人员起到不间断的警示作用;其次,对风险监测情况的分析工作,应当交由实际的业务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如果如果由管理性质的部门人员进行分析,可能会使分析结果流于表面;最后,针对分析结果与风险薄弱点,进一步加大业务运营过程风险监督、控制力度

3.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特殊风险?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特殊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特殊风险?

4. 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性

  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的盈利必须通过承担风险才能获得,存贷利差的获得必须要承担贷款资金收不回和存款资金到期必须支付这样一种风险。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就是一部“风险机器”。它承担风险,转化风险,并且还将风险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再加工风险。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管理不当,风险就会侵蚀银行利润,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纵观国际银行业发展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中,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如近年来,国外有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国内有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以及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技术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被撤销等等。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它的稳健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奉行审慎经营原则,而且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监管工作的首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把风险管理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目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监管组织在风险管理方面已达成共识,把风险管理作为金融监管的核心。这种强调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5. 银行公司业务主要风险点在哪

银行公司业务主要风险点在以下三点:
柜台业务风险点
① 存现业务化整为零逃避授权监督产生空存的风险。按照现行制度规定,我行柜台办理5万元以下的小额存现业务,不需要主管授权审核,易发生柜员空存资金问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② 柜员不规范操作产生的风险。表现为柜员自办业务和代客办理业务时有发生,大额取现业务预约、审批等制度执行不到位;款箱交接人员身份核对不认真,依然存在不查验封条和开包后不核对现金等现象;业务印章用后随意放臵,未及时入箱落锁保管;柜员临时离岗不按要求系统签退和现金箱上锁;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等实物出入库不能严格坚持“实物入库先收妥后记账,实物出库先记账后出库”的原则;柜员休假保管实物不移交等。
③ 不法分子利用抹账交易产生的诈骗风险。表现为办理汇款业务时,离开银行一段时间折返回来要求退汇,利用银行抹账交易实施诈骗。
④ 运营主管配备不足或操作不规范产生的风险。少数网点因运营或授权主管配备不足,导致中午时段无人授权,形成单人临柜和柜员绕行抹账等现象;运营主管因预警信息核销不及时和末笔登记不符等问题导致的监管空白、漏洞等。
⑤ 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到位引发纠纷产生的声誉风险。少数员工营销理财产品时,不认真履行产品风险忠实告知义务,出现投资风险后易引发纠纷,影响农行声誉。    防范建议:一是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行为,绝不允许因怕麻烦、图省事而违规操作、简化程序;二是对员工,特别是新上岗员工开展经常性的规章制度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增强其对产品业务的理解和熟知程度,提高操作技能,降低操作风险;三是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四是加强对客户的宣传,进行风险提示,提高其防范风险意识。
信贷业务风险① 贷款催收不及时丧失法律诉讼时效的风险。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催收不及时,导致丧失债权、抵押权和质押权等主张权利的风险。例如:某支行2001年发放一笔房屋抵押贷款,因到期催收不及时,抵押人以抵押已超期、抵押权已消失为由起诉我行,要求归还抵押物相关手续。② C3系统录入客户数据信息不及时产生的风险。少数系统管理人员不能按时将客户报表等数据录入C3系统,造成客户资料更新不及时,对客户贷后监管形成断档。③ 小额农户贷款业务风险。存在调查不认真、多人承贷一人使用、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到期前催收不及时,形成逾期或形态迁徙等问题。    防范建议:一是加强信贷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二是加强贷后管理,积极关注借款人状况,发现风险信号及时预警,制定处臵措施化解风险;三是按时将客户信息和贷后管理相关数据录入C3系统。
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业务风险点① ATM机具管理风险。犯罪分子通过在ATM机上加装微型摄像头和读卡器等设施,盗取客户账户资料和密码后窃取资金;或将自制装臵连接于自助设备网络接口,截取修改自助设备传输数据,虚增账户存款,盗取银行资金;甚至通过暴力手段破坏自助机具,盗取现金。② 黑客攻击风险。
③ 电信欺诈风险。不法分子利用电话银行提供的缴费业务,勾结缴费代理点运营人员,通过截留客户缴费获利。④ 违规开通电子银行渠道风险。经营行在为企业员工批量开卡时,私自开通手机银行,将卡支付密码与电子银行密码均设臵为简单密码,犯罪分子破解账号与支付密码,通过他行电话银行缴费业务盗取资金。⑤ 企业网银审核不严导致的风险。由于审核不严,不法分子以虚假资料注册企业网银,导致企业资金被盗用。⑥ 贷记卡管理风险。营销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未能严格执行“三亲见”制度,未按规定严格审核申请资料、调查不到位,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资料办卡后恶意透支;在批量办理过程中,存在资料由一人经办、一人代领批量发卡的问题。⑦ 银行卡开户风险。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证办理多张卡实施诈骗。⑧ 惠农卡管理风险。部分惠农卡滞留在经办行相关部门或客户经理手中,未发放到农户手中且至今未销卡;惠农卡密码设臵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农户金融意识淡薄,收到卡后未能及时更改密码,有的忘记密码,且随意放臵,一旦丢失易引发风险。    防范建议:一是各级行要提高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业务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经办人员的产品知识和业务能力,严格落实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二是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客户身份进行严格的审查甄别,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或报警;三是通过电视专题片、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对农户进行宣传,增强其对密码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加强对自助设备等的巡检力度。

银行公司业务主要风险点在哪

6. 银行的主要业务面临哪些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
 
 
 
 
1.面临管理体制的挑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银行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管理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国家虽要求国内的银行依据市场规则而不是按国家计划去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性职能,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不仅银行被迫进行所谓的政策性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还要执行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尤其是当国家财政困难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替代财政并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双重政策性业务。据了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仍占25%以上,而政策性贷款历来是银行贷款中质量最低的,也是不良资产贷款比例中最高的。管理上的差距将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按照商业银行法,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综合化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无疑将处于劣势状态。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加入WTO,我国将在金融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而国外一些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已很成熟。我国银行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并且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市场份额上。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我国银行业经营传统人民币业务的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涉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致使国际结算等业务的流失,使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后劲不足。据统计,仅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办理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目前已占有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挑战。国外一些大银行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科技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健全(银行业务全球联网)、创新能力强,使他们在金融业务和产品方面显现出了全球化、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趋势,并且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国外银行可以从各项业务、多种渠道中获得盈利,以弥补某一方面的亏损。这种竞争对我国银行业是不利的。我国银行业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使业务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存贷款领域,并且基本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国有企业,造成盈利渠道单一,提供的金融产品传统,从而造成银行的金融风险更加集中,竞争力持续弱化。 
 
5.面临融资风险的挑战。加入WTO,由于我国的金融资产形式和融资手段过于单一,将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融资风险。目前我国金融资产形式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金融资产形式的80%以上。我国目前这种过度依靠银行的巨额储蓄存款所形成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现状,是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甚至严重滞后造成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不仅已经难以适应WTO体制的要求,而且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几乎各占50%。同时,由于国外银行在很多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如在税费方面,我国银行的综合税费负担率高达70%左右,而国外银行只有30%。国外银行这些优势将可能造成国内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和国内融资份额大幅度下降。统计表明,我国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一旦我国的优质客户被国外银行抢走,我国银行的优质资金来源将被分流,融资份额也将被挤占。最终将导致我国银行业市场融资能力差和盈利能力下降。
 
6.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入WTO,国外金融机构与我国银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将是人才。随着国外银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他们将会以高薪聘用、优厚福利、委以重任、出国培训、公平的用人激励机制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我国银行业的各类优秀人才,其结果将会使我国银行业新一轮优秀业务骨干流失,进一步加剧我国银行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
 
7.面临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不健全、金融装备落后、国产化程度低、风险防范能力差、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制约手段不强、内审制度不严格等是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仅以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为例,外资银行只要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拥有机构,就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当前外资银行普遍存在多存少贷的倾向,它们一方面将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资金调往境外以套汇套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转移利润、少缴存款准备金的方式逃避我国的税收。还有一部分外资银行则利用回扣、提成等非价格手段与国有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如果我国对现有的少量外资银行都缺乏监管手段,那么一旦加入WTO,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国际游资进来,给我国银行业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安全监管能力弱,还将可能造成被国外银行一向青睐的我国电信、通讯、媒体、铁路、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大型私营企业等行业和市场,在对其全力的扶持下,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垄断行业的利润,以形成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
 
8.面临不良资产的挑战。国外一些大的银行由于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相对优良等优势将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得力的地位。如美国花旗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美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目前仅为0.67%,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却高达30%,不仅远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界限,同时也都大大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不超过8%、保滞贷款不超过5%和呆账不超过2%的比例界限。据调查,如果考虑银行账外贷款和绕规模贷款(贷款科目之外的其他资产科目中隐藏着实际属于贷款的资产,是一种逃避规模控制的违纪行为)因素,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的比例还要比账面高出10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果再把实际的呆账全部冲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可能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的扩大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制约银行业健康运营和入世的重要障碍。

7. 高分!!!银行对公业务风险点

1. 授权及复核业务风险,柜员在授权时,没有按规定审核业务要素就授权,同样的,在复核时并没有按原始凭证来复核,而是对着记账凭证,导致一些错账不能及时发现,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间.
2. 操作风险,未按规定使用印、押、证,对重要物品领取和交回未及时登记,柜员离岗时系统未签退,印章并未上锁。
3. 凭证管理风险,不及时入账,对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保管不严,重要单证未纳入表外科目核算,跳号使用重要空白凭证,重要空白凭证账实不符。
4. ,不核验或,在客户手续不全的条件下仍为其开立帐户;没有严格区分账户的类型、类别和性质,如为一般存款账户支取现金;一些长期不动户不及时清理,不按规定定期对账等。

高分!!!银行对公业务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