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文化有哪些

2024-05-20 04:12

1. 澳门的文化有哪些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其是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和路氹城四部分所组成。
      澳门的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但这里却生活了50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了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澳门不但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而且其著名的纺织品、玩具、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得澳门的经济发展长盛不衰,所以这里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自中国秦朝起澳门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元朝时期的海军长期巡逻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澳门于1887年12月1日被葡萄牙占领,开始被强行租借,成为了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我带大家看看。
     【社会  文化  】 
      澳门的社会文化是一种以中华  传统文化  为主、并以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澳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经历,成就了澳门文化具有深远的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以及融合了葡萄牙文化的西方文化所形成的并行文化,可以说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16、17世纪以后,澳门成为了贸易和传教的中心,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得到促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在长达400年之久的时间里相互碰撞、交流、汇聚、融合。澳门现今仍保留着很多中西合璧的并具有东西方风格的文物古迹或建筑物,其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点。
     【宗教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中国内地居民不断迁入澳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带入到了这里,逐渐形成了澳门的主体文化。如在澳门传播最为广泛的妈祖文化,其仅仅是供奉天后的庙宇在这里就有十多座,后来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信仰融入佛教、道教,成为了现在的多元信仰。在澳门充分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天主教、__、佛教、道教、妈祖等信仰在这里都有遗存。如大三巴牌坊就是东西方宗教文化互相融合的杰作,其体现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
     【博彩文化】 
      至今已存在一百多年历史的澳门赌业,自1847年就有了赌博合法化的法令。澳门的博彩业的组成是一个多元化的存在,主要由幸运博彩、押注于跑狗或回力球以及  赛马  等、彩票组成。各种的博彩方式都是中西结合的,十分繁多。澳门是世界上四大赌城之一,其博彩业被特区政府设为澳门经济体系中的龙头产业,因此以,要想了解澳门的文化,是一定要了解澳门的博彩业的。历经多年的历史沉淀,澳门的博彩业早已渗透到了澳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各面,成为了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
     【传统建筑】 
      澳门大炮台又叫做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位于大三巴牌坊侧,是澳门最著名的地标性历史建筑之一。大炮台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建成,原本属于教会所有,用以防范海盗,以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后来成为了澳门军事要地。炮台上现保留着很多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就是当时耶稣教会的会址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炮台就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了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广防御体系,其中在1623年至1740年之间,这里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居住所在地。

澳门的文化有哪些

2. 澳门文化的事业

澳门的新闻事业,已有160年历史,目前,澳门有中文日报7家:《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市民日报》、《星报》、《正报》、《现代澳门日报》;中文周刊有:《时事新闻》、《体育周报》、《讯报》、《华澳邮报》《澳门脉搏》;葡文日报3家:《今日澳门报》、《澳门晚报》、《澳门人报》;葡文周报5家: 《澳门论坛周报》、《商报》、《号角报》、《体育周报》、《澳门娱乐》。此外,每逢周一澳门政府出版《宪报》(已有150年历史)。澳门出版的报纸日销量合计:中文报纸9万份,还有20多种杂志销澳。1988年开始,每日有4份台湾日报销澳。澳门还有中葡社团出版社的会刊,如《澳门教育》、《教育月报》、《晨曦》、《活流》等。澳门还有几家小型的地方新闻通讯社,以向香港报纸发消息为主。新华社、中新社以及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通讯社在澳门设有记者站。葡新社于1988年5月开播。澳门居民几乎家家有电视。澳门现有永安、平安、南湾、丽都、清平、公教等10家电影院,共有座位8000多个。

3. 澳门文化的特点 

澳门最大的特点和贡献是它在16世纪、17世纪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并使地中海的拉丁文同印度、东南亚、日本及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经历几次大火而仍然屹立的大山巴牌坊就是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成为今日澳门的城市标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占澳门半岛面积1/5的建筑群以及离岛一 些文物中处处可见,其特色为世界少见,至今仍受政府和联合国的精心保护,比香港和大陆同类古迹保护得更为完整,免遭商业化或政治浪潮的摧残。宗教的多元化是澳门另一特色,不仅有400多年的天主教,百多年的基督教和近几十年的巴哈伊教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平相处,不受外界宗教战争和宗教格斗的冲击,各自对社会做出自己贡献,而且在某些方面又相互容忍和融合,尤其表现有本地老居民的习俗之中是兼而有之,连政府规定的假日都要照顾到几方面的传统,成为公众共同庆祝的节日。这种多元文化和习俗集中反映在世代在此居住的欧亚混血的土生葡萄牙人身上,他们的语言以葡语为主体汲取了粤语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词汇,土生葡萄牙人的烹饪更是吸收粤菜、非洲、印度和东南亚一些烹调风味。

澳门文化的特点 

4. 澳门文化的文化

澳门是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是明朝中国最早的租界,是远东最早开放的特区或租界,是远东最早的传教中心,是东西文化双向交流最早基地。澳门既是商业古城,又是文化古城,文化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点。澳门政府设有专门保护文物的机构。1986年向联合国申请,将澳门列入文物城。今天澳门的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设施,除了一些专业性的表演团体外,其它方面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只是规模较小而已。直接管理澳门文化事业的政府机构是澳门文化协会。

5. 澳门文化的意义

因此,从澳门研究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史有其特殊意义,1978年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又使澳门成为中国引进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知识的第二个窗口,进而成为欧共体同远东地区加强联系的特殊桥梁。《中葡联合声明》签订 后,澳门进入了过渡期,争取从葡萄牙移植过来的法律文化、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经过本地化之后,能够在1999年之后同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一起,长期保留下去。这是西方文化制度同本地华人的传统长期结合的过程,是研究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争取“一国两制”的理想逐步实现的过程。

澳门文化的意义

6. 澳门文化的贡献

澳门在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起了中转和桥梁作用,把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传到中国和日本,又把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东方的哲学思想传至西方,促进了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而西方所发展的民主思潮在19世纪又反过来影响东方,往往又通过澳门为中国社会改革的先驱者所吸收。在传播东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一些西方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以及他们合作的中国学者徐光启、李之藻、梅文鼎等所做的历 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许多人都是在澳门圣保禄学院——东方第一所西方式大学进修过的。该学院为传教和传播中西方文化而培养了大量精通双语又有专门知识的人材,仍值得现代办学的人借鉴。值得一提的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产生了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林则徐通过对“澳门新闻纸”的翻译掌握了敌情井接触了近代世界,放眼了全球。西方的制炮技术是传教士从澳门传到中国去的,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爱国者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当时中国自强运动的精神支柱。主张维新变法的梁启超最早也是从澳门传教士所传播的思想中得到启发,而中国近代史的伟人孙中山正是在青少年时代在澳门接触西方思想并在海外寻求救国之道,创造了“三民主义”学说,还把澳门作为实现其革命理想的重要基地。他在澳门的足迹处处可见。

7. 澳门文化的介绍

由于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所以澳门文化是有深厚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为持质的西方文化共存的并行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数百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居民不断迁入澳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带入澳门,形成了澳门华人的主体文化。

澳门文化的介绍

8. 澳门发展了极具怎样有特色的澳门文化?

由于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所以澳门文化是有深厚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为持质的西方文化共存的并行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

  数百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居民不断迁入澳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带入澳门,形成了澳门华人的主体文化。如妈祖文化在澳门得到广泛传播,澳门仅供奉天后的庙宇就有10多间,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信仰融入佛教、道教,成为多元信仰。

  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澳门在16、17世纪后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汇聚、融合,长达400年之久。澳门现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迹,具有东、西方风格的建筑物,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色。整个澳门约有1/5的面积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儒、释、道等古老的中国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表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妈祖在这里都有保留。如大三巴牌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是东西方宗教互相包容的杰作。

  随着经济发展,澳门文化也随之发展。特别是70年代后,澳门文化事业进入了400年来的鼎盛时期。1982年,澳葡当局成立“澳门文化学会”,协助当局制订和执行文化政策,澳门文化学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只为少数葡人社团服务的现象,逐渐开展与民间的对话,积极扶持各文化艺术团体举办澳门艺术节,推动中、葡文化交流。

  澳门现有公共图书馆14间、博物馆6间、展览馆9间和体育场所18个。澳门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南湾阅书报室则是规模较大的华人图书馆。澳门的博物馆主要是保存和收藏澳门的文物和资料,最大的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开放。

  澳门的新闻出版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澳门每年出版的书籍涵盖澳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文学等各个领域,具有本地色彩,图书种类数以百计。近年来,不少文人学者出版著作,问世著作相当多,是本澳有史以来出版书籍最多的时期,澳门的报纸每天大量报道本澳、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科技的动态。澳门的民间社团、文化机构、学术团体也出版了各种小报、刊物、论著等,展现出文化蓬勃的景象。澳门没有自己的通讯社,只有外地通讯社在澳门设立的分社或派驻澳门的记者。澳门有2个广播电台。1984年,澳门电视台开播,但澳门居民主要收看香港电视台的节目。


澳门文学:昨天 今天 明天 


  澳门曾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前沿阵地,葡萄牙殖民者在那里统治了四百年,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澳门是一座赌城,是文化沙漠地带。

  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澳门不是文化沙漠,那里有文化,有文学--文学可追溯到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明代以写《牡丹亭》著称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广东之后,次年特地绕道来到澳门游览,把他对澳门的新奇印象写进题为《香山逢贾胡》等五首诗中。后来他还把“番鬼”(洋商人)、“通事”(翻译官)写进传奇《牡丹亭》。这是关于“香山澳”最早的文学记录。而比汤显祖早30多年的葡国大诗人卡蒙斯,也曾随船队来到澳门南湾的白鸽巢上,在几块岩石垒成的洞内写下了八千八百多行的长诗《葡国魂》,由此被文学史家称作“葡萄牙文学之父”。汤显祖与卡蒙斯一个来自东方,一个来自西方,他们在四分之一世纪内相继与澳门结下文学因缘,澳门文学史于是有了极富象征意义的开端。

   研究澳门文学,常常要碰到一个问题:澳门长期以来被外国人统治,在华人中有无由此产生出一种殖民地文学?回答是没有。以香港而论,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了一个半世纪,也没有生长出一个为英国政府服务的英语文学的创作传统。葡萄牙人对澳门统治时间更长,但葡国文化在澳门格格不入。不错,澳门统治者推广过葡国文化,诸如建设教堂、建筑风格讲究葡式,还有什么腌海鱼的特殊做法“马介休”之类的饮食文化,但规模均不大。至于开办的葡文学校,也只有寥寥几间,且只收葡人子弟。到了80年代,澳葡当局又刮起推广葡国文化之风,以“保护文物”的名义大兴土木,修葺各类葡式建筑,还专门出版高雅的葡文杂志,翻译葡文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但大都无人问津。这与葡文书刊价格不菲,读者承受不起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澳门的华文文学只好采取不资助(或少资助)、不干预的政策,使文学空间一直让华文创作占主流地位。澳门华文文学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由度极大,实际上是自生自灭然而又灭不了的状况下曲折地生长着、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