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2024-05-06 03:00

1. 祖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人类基因测序、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微机电系统研究、南海大洋钻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等八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农业科技方面,仅"九五"期间共培育出600多个新品种,单产增产10%左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工业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提升了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药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小康住宅、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 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我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祖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2. 祖国科技成果

祖国科技成果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无数中国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此,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的顽强拼搏,集智攻关,2003年10月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1月开始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将开始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1971年3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实践一号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卫星在太空正常运行8年多,远远超过要求的寿命,这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制的卫星中是少有的。至今,中国共发射成功了10颗科学技术试验类卫星,包括1981年9月用1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的实践二号 、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3颗科学试验卫星,1994年2月成功发射的实践四号卫星,1999年5月和2004年9月成功发射的实践五号和实践六号小卫星,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先后发射成功的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小卫星,这些卫星在空间环境探测、空间科学试验以及新技术试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1988年至199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3颗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广播卫星,这些卫星采用了新的设计方案,卫星转发器由2个增加到4个,使电视转播能力由2个频道增加到4个,电话传输能力由1000路增加到3000路,设计寿命由3年增加到4年半。这些卫星为国内多家用户提供通信、广播和数据传输等业务,使中国卫星通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5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该星比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有了新的技术跃进,采用三轴稳定方式,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卫星设计工作寿命8年。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系统,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VSAT网和电视传输等,能同时转播6路彩色电视和8000门双工电话。该星的发射成功和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国内通信卫星市场转发器短缺的矛盾,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
1997年6月,以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05度的赤道上空。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发射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3. 祖国近代科学技术成就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在近代中国科技十分落后,外国人讽刺中国铁路工程师还未出世情况下建成的。
    冯如研制飞机: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研制的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时速和航程均创当时世界纪录。
    兵器制造家龚振麟:龚振麟鸦片战争爆发后,他眼见大好山河被英国侵略者践踏,刻苦钻研科技、改良兵器,自觉投身于反侵略战争中。他亲身奔赴甬东战场,仔细观察英军火轮,制成用人力驱动的叶轮击水“车轮船”和“车轮战船”。林则徐“戴罪立功”于浙江期间,他被调到炮局工作,造出了“枢机新式炮架”,使大炮能够四面转动,灵活射击。
    李善兰与《方圆阐幽》:方圆阐幽》是清代的数学著作。其内容是关于幂级数展开式方面的研究。李善兰创造了一种“尖锥术”,并把“尖锥术”用于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用求诸尖锥之和的方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虽然他在创造“尖锥术”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微积分,但他已经实际上得出了有关定积分公式。英人伟烈亚力认为李善兰所著书中,“其理有甚近微分者”。李善兰的这一成就表明,即使没有西方传入微积分,中国数学也会通过自己特殊的途径,运用独特的思想方式达到微积分,基本上完成了由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转变。

祖国近代科学技术成就

4.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5. 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的科技成就

6. 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

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有5G领跑世界、量子卫星、国产大飞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等。
1、5G领跑世界:从4G快人一步,到5G领跑世界。当流量社会到来,网速就是效率。数秒钟完成一部高清大片的下载,直播更是“分分秒秒无卡顿”。
2、量子卫星:2017年8月10日凌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3、国产大飞机: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覆盖全国317座城市,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18颗卫星的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5、超级计算机:2017年6月19日,基于国产众核处理器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每秒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以及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再次斩获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单TOP500第一名。

7. 我国最新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生命科技领域: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2.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3.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4.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空间科技领域: 
1.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信息科技领域: 
1.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科技领域: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分类可能不大准确,但内容应该没问题。

我国最新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8. 祖国成就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1952年的土地改革;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59年 的“反右倾”斗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 恢复高考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2年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1983年 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2008:成功举办奥运;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08年8月8日,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2010年5月1日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2010年11月13日 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