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如何流向社会?

2024-05-18 07:29

1. 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如何流向社会?

以下是我自己的理解,供你参考:
可以通过贷款和增加政府投资以及公务员工资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增加货币,比如银行只有1万亿的存款,但它可以向政府、向社会(企业、个人)放债2万亿,那些拿到银行放的债的机构、企业和个人就可以通过购买商品,将增加的货币投向整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社会上就增加了1万亿的货币,当然这样一来,由于增加的只是货币,而其他物品没有相应的增长,就会发生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
其他的答案可以看这个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0326611
比较复杂的答案看一看这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22/09/843675_135137872.shtml

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如何流向社会?

2. 银行新发行的人民币是怎么进入市场流通的?

发行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三大职能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权利。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新版人民币的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思想、面额、图案、式样、规格等,报国务院批准后根据每年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组织印制生产,印制合格的产品作为人民银行的发行基金,由人民银行设立的发行库负责保管。有了钱并不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发多了或发少了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货币发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发行,坚持“经济发行、计划发行和高度集中统一发行”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是通过办理人民币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的现金收付来实现的。人民银行并不直接把人民币投向社会,而是通过能办理人民币存取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一中介向社会投放(以下简称金融机构)。当金融机构柜面现金不足时,可到当地人民银行在其存款账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于是人民币从发行库流入到金融机构的业务库,这就是人民币的发行过程。至此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人民币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发行基金转变为现金。当业务库收入的现金超过核定的库存限额时,超出部分就送交人民银行发行库,现金又转变成了发行基金。对于撤销县市级发行支库区域内的金融机构,要到其上级机构设立的中心金库办理存取款业务或到其代理机构办理。
  人民银行通过货币发行权调节人民币流通的总量、地区结构、季节结构和券别结构。人民银行通过设立总库、重点库、分支库保管和调拨人民币发行基金,满足社会需求,支持经济发展。
  我国市场上流通的所有现金——人民币,都是从银行发放出去的。企事业单位取得现金后,通过发放职工工资、购买原材料、办公设备等实现了现金付出,又通过产品销售等方式实现了现金收入;个人或家庭通过工资、投资和其它劳动取得现金,又通过储蓄、投资、购买生活用品等实现了现金付出;其它部门也通过相应渠道实现现金的收付。
  我国的货币流通形式分为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种形式,现金流通是通过人民币收付活动完成的,非现金流通是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的,我国大部分商品交易、劳务交易、服务是通过现金方式实现的。
  现金流通中,现金投放是指人民币从银行付出,现金回笼是指人民币流回到银行。现金流通过程是以金融机构从人民币提出现金为出发点,经过金融机构的现金投放和社会各阶层的现金消费支出,又进入金融机构交回人民银行发行库为归宿,这一过程周而复始。其中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发行库提缴现金是最为直接、最为简单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提取现金并不是无限的,一方面要限制在它在人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余额内,另一方面大额现金和旺季现金提取要向发行库报送计划。同时,向发行库缴款要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缴款标准缴存。而人民币持有人现金消费情况要复杂的多,具有随意性、不可控性,可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正确引导

3. 增发人民币 如何流入市场 这个过程中是谁得利了,是如何得利的

信用货币是以国家名义作为法律担保,社会总物质储备作为价值支撑。增发货币是需要计算社会总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现有货币的流通速度。如果生产力提高,比如1变成2,如果货币还是1的量,那国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会使工厂裁员缩产,而这又会降低人民的购买力(减少收入),进而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商品1变2,货币也1变2,这样就会使商品货币关系稳定,生产力持续发展。物质才是社会真正的财富,而生产力是转化物质的效率,换句话说生产力就是社会的财富,共同富裕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就是生产力能满足共同富裕(其实还有更加本质的回答,但本人暂时不方便透露,所以只能这样说了)漏了个,增发货币的最大受益人不是国家,而是政府、人民和企业,也就是全国!生产力发展才会是财富增加,增发货币是为了促进发展,所以增发货币的受益人是全国所有的人民和机关!又漏了个……货币由国家铸造,所以货币的流通肯定是从国家的手里就出去。国家宏观控制市场的手段有好几种,但经济方面的就财政支出和控制银行。财政支出有政府的行政支出、工程支出、国防支出、福利支出、还债、买债等。因为这些对象都会和市场具体接触,所以货币到时候也能流进市场(这不是主要的)。大头是银行,通过银行贷款和投资,政府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增发的货币量投出去。因为银行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银行会自己主动的找到市场漏洞并用货币填上去。

增发人民币 如何流入市场 这个过程中是谁得利了,是如何得利的

4. 中国人民银行增发的货币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

货币投放不等同于纸币进入流通市场的概念。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不妨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家庭现金资产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样的?是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多些,还是一捆捆百元现钞贮存在家中多些?答案显而易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信用在民众中的普及,网点的覆盖逐渐遍布全国城乡,银行存款是比现金更好的资产存在形式。我们生活中日常持有的现金通常是为了购买支付的需要,持有多少现钞备付取决于日常现金支付的规模。
而大额的交易,在双方有一定互信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会选择银行转账支付,比现金交易更加便捷、安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情况下),这是资金在银行体系中的流转,不影响现钞的投放和流通规模。

中国目前货币发行机制是外汇占款,国债抵押和商业银行央行贷款三种方式发行。
货币发行机制——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发行(被动)——企业出口商品,收入美元,然后到中国人民银行换人民币在国内使用,这部分人民币就是外汇占款方式发行的新人民币。

货币发行机制——国债抵押
国债抵押发行(主动)——国家财政预算赤字,以未来税收预期为抵押发行国债,将国债卖给中国人民银行换取流通的人民币用于预算,再通过政府投资或者消费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这部分人民币就是国债抵押发行的人民币。

货币发行机制——商业银行央行贷款
商业银行央行贷款发行(相对被动)——商业银行因人民币现金不足,以商业票据或资产等进行抵押,向央行申请贷款换取人民币,然后通过发放企业贷款等方式让这部分人民币在国内进行流通,这部分人民币就是商业银行央行贷款发行的人民币。2005年汇改之后,据相关统计,我国人民币发行外汇占款方式发行占60%以上。

5. 增发货币最终流向哪里

简单的说,这是央行的职权。 
新货币通常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解决的。即央行通过买入国债(由财政部发行)使自己的货币流出,从而把钱流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借贷使货币在社会上流通。 
首先理解货币:如今通常所说的货币,就是我们兜子里的纸钞,它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为方便商品交换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无价值,由国家银行发布并强制流通。你拿着美元到中国境内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就当美元一张废纸,因为美元要在国内使用必须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行。 
不同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不同国家范围内流通,而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就有一定的经济来往,为了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商贸及货币问题,就涉及到外汇及外汇储备两个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富有,不是这个国家发行或拥有本国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这个国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不是货币,也就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 
国家之间商贸,如下简单地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情况: 
对于出口情况,如果拿美元当外币,也就是中国跨国企业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拿到美国境内销售,换回的别国的货币,这对中国人,由于外币在中国市场不允许流通的,所以在中国市场内外币相当于一叠废纸,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把外币卖给国家银行换成人民币,国家拿着外国的货币,同样没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终反映在物质享有多少上,而货币只是物质交换的一个中介和工具,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给美国用,而美国只给我外币(债券),这样形成一个债务关系:即就相当于我国是债权方,外国(美国)是债务方,外汇(美元)就是债务关系凭证。 

对于进口情况,不影响外币储备,比如外商到国内出售外国商品赚到人民币,央行就拿外汇储备(美元)从外商手中买回人民币(因为这部分人民币是国内流通的,不算为外汇储备),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币到他自己本国兑换本国货币同样形成本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过程是不是如上述这样,还不知道,不是学经济,只是猜测)。买回实际是一个对冲过程(真正意义的对冲好象是央行拿着外汇进行海外买购),也可以这样理解:外国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样,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经由外国商品通过央行归还给老百姓,也就还债。 

通常国家的在流通货币量与国家的产出的商品量相互对应的。(物质财富与货币量相对应) 
中国企业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国国内生产的商品过多(也就是对应的流通货币不够), 
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形式拿到外国市场进行商品销售交换,拿本国的商品本可以交换到外国的商品,但由于外国货币的存在,就交换回了外币,这些外币实际上相当于外国消费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债务,而这些债务,统一划到国家银行的名下。这样就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越多,说明国家放债越多。放债就相当于发行货币,国家放债过多需要发行大量货币,就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不够,而流通货币很多),这时国家通过国际从外海购买商品,把外货消耗掉换回商品,从而达到稳定平衡经济的目的。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央行通过投放大量货币来换回外汇储备,这种货币的增加不是通过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引起,而是由政府央行强制的,这样货币增加,如果放大来看,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钱贬值了,被贬值的一部分被央行无偿占有。所以可以理解为: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是央行用人民币从老百姓手中换回来的,那么总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兑现这个资产。 
由于中国的外汇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美国经济一但出现波动导致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就会有随之贬值的风险,外汇储备贬值也就是中国资产的损失。 
一言以蔽之:外汇储备就是老百姓与别国之间的一种债务关系体现(储备并不是国家资产,而是劳动人民的钱),而老百姓作为债权一方,将债权统一转交给国家央行,统一以央行的名义挂着。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外汇储备多少主要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外汇储备是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易。 
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这样可能会引起国内市场的货币膨胀。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国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进口多,国内市场充斥着外国商品,引起国内货币紧缩),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消费需求增加,商品不够),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 
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 
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外币资产贬值)损失。 
由于外币在国内市场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国内多投放(通过出口、引进外资)一定货币的同时,又代表国家多储备了一定的外汇。此时人民币在国内运用,而外汇本身却独立于国内的经济运行,被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于保值增值。

增发货币最终流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