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排名为什么那么高?

2024-05-17 15:37

1.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排名为什么那么高?

李靖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八位,说高也高,毕竟作为武将能进凌烟阁第一层成为宰辅之臣,确实是很高的荣誉;但说低也低,按照他对大唐的贡献来说确实低了。但是这个排名并不是单单按照功绩来排名的,功臣就在那里,排名的话还要看他们当时的官职大小。
我们知道643年,李世民下令设的这个凌烟阁功臣,当是李世民和大臣们选出这些功臣来,然后按照当时的官职来排名,李靖在643年之前担任过不少职位,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正三品)、尚书右仆射(从二品),不过这个职位后来李靖辞了,然后在634年李世民给了他一个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

我们再来看看排在李靖前面的七位功臣的官职:
第一位就是长孙无忌,643年已经是正一品的司徒。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又是外戚,自然功勋卓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排在了第一位;另一位643年之前已经是正一品官职的就是房玄龄,他是司空,不过房玄龄排在了第五位,原因就在要考虑到死后追封这件事。按照惯例,死去的功臣一般会被追赠一个较高的官职。
比如说排在第二名的河间郡王李孝恭,生前的官职只是正三品的礼部尚书,但他在640年去世后直接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和扬州都督;排在第三位的杜如晦生前的官职是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630年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排在第四位的魏征生前官职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师,643年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

凌烟阁功臣的前五位生前也好死后也罢,都在入驻凌烟阁之前是正一品的官职。然后是第六位的高士廉,他在643年担任的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师,以及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第七位是尉迟敬德,我们都知道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功最多。李世民继位后,尉迟敬德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后来出任地方刺史和都督,643年,尉迟敬德请求致仕,李世民给了他一个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接下来第八位就是李靖。但我们知道李靖的功绩排在第八位似乎是有些低了,其实在当时来说并不低。要知道凌烟阁是643年才设,当时已经是贞观十七年的太平盛世,文官为主、武官为副。我们看凌烟阁第一层的这八位中,只有三位是武官,分别是李孝恭、尉迟敬德和李靖,而且李孝恭如果不是提前去世被追封了正一品的官职,他的排名还会靠后,甚至不在前八位里。

至于尉迟敬德能排在李靖之前也是因为他请求致仕,得了个没有实权的从一品官职,而且李靖之前是尚书右仆射,但是他自己主动辞职不做了。如果没有变动的话,李靖的排名是在尉迟敬德之前的。
在当时的武官中,李靖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将入相的。可以说是武官中官职最高的。但是他非常的低调的,但还是时不时被人盯上,总是被人诬陷谋反,所以李靖在朝堂上是尽量不说话,能低调就绝不出头。武官能做到李靖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

李靖年轻时候曾表示大丈夫生于世间应当建功立业以求荣华富贵,但在他得到这些之后,却是如履薄冰,因为他是武官,常常统帅大军出征,老是遭人嫉妒,多次被人诬陷谋反,所以李靖懂得急流勇退,在634年担任了四年尚书右仆射(宰相)之后坚决辞职。之后的他身上只有虚职,比如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和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但这并不妨碍他挂帅出征。
635年已经65岁的李靖还挂帅出征土谷浑,班师回朝后接着闭门谢客,然后在644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之时,还征求李靖的意见,74岁的李靖表示愿意前往,只是在相州因病留了下来。649年,李靖去世,被追赠为司徒和并州都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排名为什么那么高?

2. 李靖和李勣为什么在凌烟阁上却威名不显?

李靖和李勣,是大唐早期的军魂和两雄师神,固然即便放在全部唐代以至中国历史来看,两人都是威名显赫,假设自商周以来的名未来个大排行榜,李靖能进前十名,李勣能进前二十,但是使人疑惑的是,凌烟阁二十四罪人榜中他们的排名都分明偏低:李靖名列第八,位居第七的尉迟恭前面,李勣更是低得让人难以相信竟然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隋唐演义》中赫赫有名的秦琼秦叔宝)。这统统该当和唐初的那场改动大唐和中国历史的玄武门之变有很大干系。
李世民在秦王府一干亲信的推进和撑持下决议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摊牌入手,在此之前他已经委婉的问过两人,猜想他事先的心机该当是这么的:行动上能撑持我更好,最少行动上也会撑持我吧,固然另有一层意义就是探探口风假如我胜利了这两位军方的主要人物立场怎样样?可没想到两人的立场都比拟一致,就是两不相帮坚持中立,也没有暗示行动撑持,固然两人也没有向李渊和李建成告发(估量李世民来探口风之前对这点仍是很有把握的,不然你想啊,这么秘密的工作万一保守了那不是自寻绝路)。
按说两人和李世民的干系都还算比拟亲密(他们都已经在秦王府呆过,也随从跟随李世民出征过,特别是李靖现在李渊起兵的时分他想逃窜告发被抓,李渊想一刀宰了他,事先但是李世民讨情在刀口下把李靖救出来的),塞责塞责下李世民总能够吧。两人挑选中立和阔别长短(玄武门事故发生时两人都在外领兵没在长安城)该当和他们两人的性情和事先的情势有干系,他们都是初出茅庐之人,事先李渊在位,作为职业甲士,他们挑选的是忠于大唐,忠于李渊。在工作未明朗化之前他们不会随便亮相。况且他们和秦王府世人差别,尉迟恭,长孙无忌他们身上秦王府的烙印太深,对他们来讲这是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决斗(你想啊,假如李建成下台了,他们这帮人一定没好果子吃)。李靖和李勣在秦王府和李世民部下的时光都不算很长,身上一没很深的秦王府烙印,二也没有对秦王李世民的归属感,以是他们作出这么的挑选也不奇异。
事先的情况下不能说他们的挑选错了,但是关于胜利者李世民来讲,现在没明白挑选撑持他哪怕是行动撑持,在他内心生怕对两人都打了个扣头,固然李世民一代雄主,不至于秋后算账,并且预先对他们依然是信赖有加,委以重任,但是等到了暮年排定罪人榜时,李世民仍是把有献策之力,拥立有功的秦王府旧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排在李靖前面(不是玄武门事故的功绩,尉迟恭怎样也不会位居李靖之前吧)。固然这个榜单赐顾帮衬了大唐皇室和本人亲戚也是一个缘由。
至于李勣,他位列倒数第二或许该当还和他身世瓦岗寨有必然干系(瓦岗身世的排名都不高),另有就是,李勣大放光辉主要在高宗李治的时分,太宗时分名将太多加上本人性情内敛以是名声不显,不外这个倒数第二真不是他实在排名。
看累了吧,来一段笑话让你开心乐一下:
标题留给神回复
学校最近来了一美女老师,20岁,于是我们私底下都叫她20老师,一次下课,问我为什么叫她20老师,我说,老师,20用英语怎么读,她害羞的蒙住了脸…

3. 李孝恭战绩远不如李靖,也没有什么名气,为何能在凌烟阁排第二?

李孝恭在凌烟阁排行第二,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争议。有一些人认为他的功绩非常辉煌,比如攻略巴蜀,灭掉了西凉的萧铣,而且还俘获了辅公祏。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些功劳其实都应该是李靖的,李孝恭不过是在背后坐享其成罢了。
在李孝恭这么多件事情当中,最大的攻击就是灭掉了萧铣,因为萧铣是一个曾经拥有40万大军的皇帝。

还有一些人觉得李孝恭之所以能够排到凌烟阁第二的位置,多多少少还是有靠着李家血脉。可以说是个关系户,但就是胜在对李家忠心耿耿,再加上有李靖这样神一般的队友,所以他的排名才这么靠前。
因为在每个朝代开创之初,都会汇集一群的皇室宗室、亲戚朋友一起打拼天下,这些志同道合的亲戚尤为重要了。在创业的之处,这些人贡献了很多的力量,而且也是大家的精神支柱。

但是说李孝恭也排第二有水分,也不是污蔑他。就说灭掉萧铣这件事情,最早提出计策的的确是李孝恭,李渊听了非常高兴,所以任命他为信州总管,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去办。
而且还给他派了一个得力的帮手,这个人就是李靖。刚开始讨伐萧铣的时候还是很顺利的,但是没过多久李孝恭就有些飘飘然了,他不听李靖的劝告,开始轻敌。

将李靖留在军营当中,自己带兵出战,没想到最后大败。还好李靖聪明,力挽狂澜,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在这场战争当中,大部分的敌军都是李靖杀灭的,李孝恭不过是在后面捡了个漏而已,但是最后灭掉萧铣这件事情,大部分的功劳却都落在了李孝恭的头上。

李孝恭战绩远不如李靖,也没有什么名气,为何能在凌烟阁排第二?

4.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将军秦琼为什么排最后一名?

具体可能是因为秦琼没有参与宣武门病变,李世民认为他不站在自己这头,所以功劳就没有那么大了。
唐太宗让宫廷画家在凌烟阁里画出24位开国的功臣的画像,以纪念曾曾经跟这自己打天下的有功之臣。秦琼英俊正直,最重要的是他很有力量,能打仗,就连尉迟敬德也被他打败了,李渊封为“上柱国”,当然,即使能打,也不能排在第一位。必须根据功绩给那些有功的官员排名。

秦琼在唐朝的第一次战斗是抵抗刘武周的侵犯,当时,尉迟公还没归顺李世民麾下,他勇猛无敌,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攻城略地,抓获了许多要员,当他得胜带兵路过美良川时,被秦琼打败,斩首2000多次。在历史上,这场战争成为唐朝很多次败仗后最终转圜战争局面的重要战役。唐军取得了全胜,因功劳巨大而被皇帝派人向秦琼表示慰问、奖励和礼物,秦琼在李世民的每一场战斗中都起了带头作用。

秦琼在唐朝的建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连被他打败的尉迟公,排名也远高于他,因为当时秦琼没有参与李世民的宣武门事变,除了被调动出去带兵防守的原因,很可能他也和李吉、李静一样是中立的,因为当时的皇帝是李渊,李渊对他很好,秦琼是一个仁义之人,他不愿意做皇帝的父母和孩子可以互相残杀的事情。

从此,李世民不怎么信任秦叔宝了,但是秦叔宝的身体后来也不是很好,总是生病没能去上朝,但是对他还是很好的。

5. 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个功臣,秦琼为什么排在最后面?

在隋唐英雄里面,秦琼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的高,因为他为人非常的讲义气,因此被江湖中的各路英雄称为小孟尝,很多江湖人对秦琼是非常的敬仰和称赞的。秦琼在里面不仅武功非常的高,而且非常的讲义气,有担当,有责任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且最后他还帮助唐高祖李渊打下了唐朝。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巩固了唐朝的发展,可以说秦琼是功不可没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唐太宗为了纪念曾经的功臣们,他建立凌烟阁,将二十四个功臣的画像,摆到了凌烟阁里面,但是像秦琼这样的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却被排到了最后一位。不知道唐太宗是打着什么样的主意呢。难道他对秦琼有什么意见?或者是误解吗?为什么对于唐朝有重大贡献的人却被排到了最后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秦琼在唐朝,没建立之前,确实为李渊立下了赫赫的功劳,并且还被李渊封为了上柱国。这可是一个非常有地位的称号,而且经常在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的过程中,也是立下了不少的战功,不管是阻挡刘武周的入侵还是成功的打败窦建德的大军,这样的功能都是非常的高的,而且还被封为了翼国公,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秦琼的地位非常的高。
在唐朝建立的时候,秦琼还被授予了黄金锏,可以上打昏君,下打佞臣,这样一来我们都能见识到秦琼的贡献确实非常的多,但是在24功臣里面,却是将他排到了最后一位,有很多人猜测,当时到24个功臣的排列是根据为李世民做的贡献来排的。秦琼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当时是榜李渊打得天下,虽然名义上辅助的是李世民,但并没有全心全意的为他做事情。
再后来,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事变,要参加夺嫡的事情,在这次战役中,秦琼并没有处理,也没有保持中立,而是一直没有出面面对这件事情,因此,虽然秦琼是唐朝的功臣,但是对李世民来说,他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也没有对自己做很多有利的事情,能排进凌烟阁里面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就,并没有给他太高的名次,把他排到最后一位。

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个功臣,秦琼为什么排在最后面?

6. 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将军秦琼为什么排最后一名?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让大家感到不解的是,我国传统门神秦琼为何排在最后一位呢?
第一、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凌烟阁的排名,并不是依据战功,而是按照玄武门之变的表现来排座次,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自然排不上好名次。
第二、秦琼的立场不是在乎大唐也不是在乎李世民,他的立场是天下百姓,只要能对天下百姓好,谁做皇帝他真不在乎。
第三、秦琼是一直在寻求明主,只是命不太好,一下子搞了好多次才找到,这也有可能是李世民把他排在最后一位的原因。
第四、凌烟阁建立时,秦叔宝都死过了,李世民还能想起来他,这已经很不错了

7. 李靖原本是隋朝将领,为什么能成为凌烟阁的功臣之一?

这是因为李靖后来转仕唐朝,并为唐朝疆域的稳定以及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得以进入凌烟阁。李靖出生之时天下尚处于南北朝时期,不过在他出生十年之后天下便因隋朝的建立而日趋稳定,而他的父亲、舅父都曾进入隋朝为官。待李靖长大之后,他也开始走上仕途之路。入仕初期,李靖所任官职其实都比较低微,但是李靖却凭借自身出色的才干成功让自己的名字为隋朝公卿所知。
后来在605年至617年期间,李靖进入李渊账下做事,期间曾随军前去攻打突厥。这一时期的隋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李渊也趁乱招兵买马,意欲加入反隋浪潮。在其手下做事的李靖无意得到了李渊的反心,于是偷偷前往江都,想要将这一发现禀告给隋炀帝。但是未等他去到江都,李渊便已正式宣布起兵,并顺利占领长安。此时正好在长安城内的李靖随即被抓。
李渊在抓获李靖之后本打算将其处斩,但是李靖却在即便被斩时高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听闻此言的李渊最终放过了李靖,而李世民也因这番话对李靖甚是欣赏,于是李靖就这样进入了李世民账下。这之后,李靖一直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但是期间未有突出建树。待618年时李渊如愿称帝,唐朝建立。但是这时的天下尚不太平,所以李靖又跟随李世民四处去平定那些割据势力。
李靖曾先后参与“唐平萧铣之战”、“唐灭辅公祏之战”以及“泾阳之战”等战役。其中就“唐平萧铣之战”来说,李靖在这次战役中奋勇杀敌,为李孝恭出谋划策,最后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顺利攻灭盘踞在江南一带的割据势力。经由这场战役之后,李靖开始脱颖而出,李渊也因此对他日益倚重。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李靖还曾受命前往岭南进行安抚。而李靖在抵达岭南之后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从而顺利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岭南也因此顺利归顺于朝廷。
李靖还曾北征突厥,顺利将唐朝疆域拓宽至大漠。此外,他还曾领军攻打吐谷浑。总的来说,其战功是非常显赫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李靖才会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原本是隋朝将领,为什么能成为凌烟阁的功臣之一?

8. 和军神李靖齐名的隋唐名将,立下过哪些不世之功?

李靖是隋末唐初名将,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列,是为大唐开国第一功臣;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


如果李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的话,下场不会比韩信好多少;如果李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的话,估计也活不到七十九岁,幸好是大唐的开国第一功臣,79岁高龄病逝,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吧。
但是大唐并不止李靖这一位绝世名将,还有一人,在唐初与李靖齐名并称,而且还被李渊特赐“李”姓,要知道“李”在唐朝可是国姓啊!这是何等的恩赐?


这人就是李勣,也叫李世勣,在改姓之前叫徐世勣;在《隋唐演义》中叫徐茂公;徐世勣家本是富豪。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
在徐世勣十七岁的时候,天下大乱,硝烟四起,不敢寂寞的徐世勣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军。他劝说翟让:“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翟让称善,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无算。有钱就不缺人,不久兵众大振,有徒众一万余人。


隋炀帝震怒,这还了得?抢朝廷的财物!于是遣名将张须陀率两万多人讨伐,翟让惊恐之下,企图逃走,徐世勣予以制止。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将隋军全部歼灭,张须陀亦战死。
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徐世勣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公元617年,隋朝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等率军讨伐李密。徐世勣使用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大水,饥民遍地,隋朝赈给不周,每天饿死数万人。徐世勣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
李密听计,派徐世勣带五千人,自原武渡黄河,掩袭黎阳仓的隋朝守军。当日攻克,开仓招民众随便领粮,十天之间,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此时的瓦岗寨兵精粮足,实力雄厚,成为隋末三大起义军之首。


但是所谓“盛极必衰”,瓦岗寨内部发生矛盾,翟让在宴会时,为李密杀死。内耗这是古代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失败的核心原因,瓦岗寨此时虽然表面维持团结,其实在内心处已经分裂。
后来在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余众归顺唐朝。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徐世勣接管。并被封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为何历史上李勣不如李靖呢?这是因为李勣曾被窦建德打败并投降,虽然后来又再次归降唐朝,但是人生已经存在污点;在之后的虎牢关之战、灭辅公祏之战、灭东突厥之战、灭薛延陀之战、灭高句丽之战中建立了赫赫功勋,但是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千古名将了。
669年,李勣被加授为太子太师,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同年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岁。李治闻讯后为之悲哭,下令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又赐给棺木,允其陪葬于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监护丧事。到下葬当日,李治亲临未央宫故城,登上宫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


太子李弘跟随李治送葬,悲痛到极点,使随从都深受感动。李治命令百官送葬到未央旧城西北,所筑的坟依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唐初得到相同待遇的,只有李靖;可见在唐初帝王的心中,李靖和李勣等同于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可见一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