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是额外收益吗?

2024-05-09 19:18

1. 基金分红是额外收益吗?

基金分红其实就是把基金净值中的可分配收益的一部分以红利方式分给投资者,现金分红这部分收益就是从基金净值中扣除,转移到投资者的现金账户,实现“落袋为安”。
基金分红本身并没有带来额外收益,因为投资者获得了额外的现金,但这部分现金要从基金净值中扣除,基金净值会减少,现金+基金总资产是没有变的,相当于免费赎回部分基金份额罢了。

基金分红是额外收益吗?

2. 基金分红是收益吗

不是,基金分红不是收益。
基金分红其实分的还是你自己的钱。有些基金规模过大或者净值过高时,基金公司就可能分会分红。分红会降低你基金的净值,这样分出来的钱会结算到你的银行卡里,而如果你选择的是红利再投,那你分红的钱就会变成份额再投资到你基金里去,你基金的总价值还是不会变。唯一有利的是,你本来就要赎回,这样就可以等分红,因为分红到账的钱是不要收手续费,而你持有时间不够,直接卖出基金是要收手续费的。

3. 基金有分红收益吗?

只要业绩好,基金和股票一样,每年都会分红利的。基金并非每年都会分红,基金分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拓展资料】基金分红什么意思?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或者是红利再投资的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现金分红就是直接分钱,红利再投资就是发基金的份额。比如你买的某基金实施分红了,若是每一份额发0.1元,这就是现金分红,现金分红是非货币基金的默认方式,红利会直接转到活期账户。红利再投资是指基金进行现金分红时,基金持有人将分红所得的现金直接用于购买该基金,将分红转为持有基金单位。分红并不是越多越好,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分红方式。基金分红并不是衡量基金业绩的最大标准,衡量基金业绩的最大标准是基金净值的增长,而分红只不过是基金净值增长的兑现而已。需要注意的是,在基金分红之前,投资者是可以自行选择分红的方式的,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红利再投资通常是不收申购费用的,若是你看好自己持有的这只即将分红的基金,建议选择红利再投资,更划算。基金分红有的时候有回避一部分风险的作用,但是基金分红之后基金单位净值会变低。基金什么时候分红?基金分红时间,基金公司是会出公告的,可以在网上查到目前,基金分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再投资。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若投资者未指定分红方式,则默认收益分配方式为现金分红。现金分红也非常好理解。例如,您持有一基金10万份,现每基金份额分红0.05元:选择现金分红方式,那么您就可以得到0.5万元的现金红利;第二种是红利再投资,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将您的红利折算成基金份额进行再投资的方式。再举个例子:您持有一基金10万份,现每基金份额分红0.05元:假设选择红利再投资,分红基准日基金份额净值为1.25元,那么,基民就可以分到5000元÷1.25元/份=4000份基金份额,基金份额就变为10.4万份。 这里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分红后基金净值会下跌的问题了!

基金有分红收益吗?

4. 什么是基金分红会增加收益吗?


5. 基金分红和收益区别

1、基金分红是指将基金净值的一部分发放给投资者,基金分红不会使基金总资产发生变化,也不会给投资者产生亏损或者盈利,基金分红次数不一定,可能一年分一次,也可能几年都不分红。
2、基金收益是指基金净值上涨所带来的盈利,会使基金总资产增加,也会给投资者产生盈利,基金每个交易日都会产生盈利或者亏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8-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基金分红和收益区别

6. 基金收益怎么算,如果这中间有分红呢

基金到底赚了多少钱?相信这是每个投资人首先想知道的。我们把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定义为总回报,作为衡量基金以往表现的最基本方法。总回报的来源有两部分,一是收入回报,即基金在一定时期内收到的分红和利息收入,例如股息、债券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等;二是资本回报,反映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与债券价格涨跌的幅度。

  首先要了解基金的资产净值,这是计算总回报的基础。总回报表现为该时期单位基金资产净值的增长率。

  基金资产净值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即每一基金单位代表的基金资产的净值。

  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其中,总资产指基金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和其他有价证券等;总负债指基金运作及融资时所形成的负债,包括应付给他人的各项费用、应付资金利息等;基金单位总数是指当时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的总量。

  按照公允价格计算基金资产的过程就是基金的估值,这是计算单位基金资产净值的关键。由于基金所拥有的股票、债券等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必须于每个交易日对单位基金资产净值重新计算。封闭式基金净值每周至少公告一次,开放式基金每个交易日都公告净值。

  估值方法十分重要。例如,基金所拥有的上市流通证券,比如某只股票,是按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平均价或收盘价)估值。按平均价估值,基金资产净值的变动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要小一些。目前,封闭式基金和少数开放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大多数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最新颁布的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统一规定,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

  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单位净值是其计价基础,即申购或赎回的价格取决于当日的基金单位净值(一般是次日公布),并加上或扣除相应的交易费用。封闭式基金由于发行规模有限,投资人对基金的需求与供给并不平衡,导致其交易价格高于或低于单位净值,称为溢价交易或折价交易。目前境内封闭式基金普遍处于折价交易状态,折价率约为20%。

  例如,某只开放式基金上年末的单位净值为1元,本年末的单位净值为1.05元,则该基金在本年度的总回报为5%,计算方法为(1.05-1)/1=5%。这一计算并没有考虑基金的分红情况和费用(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由于费用因素比较复杂,本文仅对考虑基金分红的总回报作进一步分析。

  基金通常会把已经实现的收益向投资人进行分配。分红的基础为"基金净收益",即基金的收入回报和通过卖出证券实现的资本回报,减去依法可以在基金收益中扣除的费用后的余额。按照目前有关规定,分红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基金投资要有已实现的净收益,二是分红比例在一年中不得低于已实现净收益的90%。

  对于分红方式,投资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分配现金;二是再投资,即将分得的收益再投资于基金,并折算成相应数量的基金单位。

  分红后,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会下降。假设分红前单位净值1.06元,单位分红金额0.05元,则分红后单位净值降至1.01元。

  考虑了分红因素后,我们再来计算总回报。总回报=(Ne÷Nb)×(1+D1÷N1)×(1+D2÷N2)×……×(1+Dn÷Nn)-1

  其中:Ne和Nb分别为期末和期初单位资产净值;D1、D2、Dn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n次单位分红金额;N1、N2、Nn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n次分红后单位净值。

  以前文所举例子,如果该基金在本年度进行了两次分红,第一次分红前的单位净值为1.06元,每基金单位分红0.05元,分红后单位净值1.01元;第二次分红前的单位净值为1.08元,每基金单位分红0.06元,分红后单位净值1.02元。

  总回报=(1.05÷1)×(1+0.05÷1.01)×(1+0.06÷1.02)-1=16.68%

7. 基金分红和基金收益有区别吗?

基金分红和基金的收益两者当然有区别,因为基金的收益是包含很多的最基本的,它包含基金的分红。只要你买了这个基金赚钱了,都算是你的基金收益,但是基金分红仅仅是指在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给了一个周期性的分红或者是不定期的分红而已。
基金分红简单解释一下,就比如说我买的a基金然后的基金现在持有的时间比较久了,我去年5月份买的,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了,中间我运气比较好,我赶上了基金的分红。因为这个基金经理他觉得这一盘基金赚的钱挺多的,能给大家多少分亿点,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因为我拿多少钱,我觉得他既然都能给我分到分红,那我觉得这基金发展不错,我们未来还要继续持有,然后我也会向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介绍,这基金挺好的,你们有闲钱你们也买一点吧。
基金的收益是很复杂的,它这个与市场的变动有很大的关系,就不单纯是基金分红了。比如说我一周之前买的基金,现在经过一周的时间,基金原来净值是1块3毛6,现在净值变成了1块4毛6,那我们就赚钱了,虽然说没到10%那么可怕,但这个净值的变化已经让我比银行卡的固定存款要多得多了,虽然说一周之内卖出有1.5的手续费率,但我赚的钱远远不止亿.5,到最后我能剩下5个点到6个点的收益。
如果一周的时间我就把这个基金卖掉了,那显然我不太可能碰到分红的,因为你碰到基金分红基本都是长期持有的半年以上,甚至说一年以上的你才会碰到。然后我因为时间比较短,运气比较好就买了7天,然后我就卖出去了,恰巧在第8天卖出,我这个手续费率不是亿点5了我就能赚6个点左右,这样也不错了呀,这才7天左右的时间啊,我没有占用自己太多的精力,我赚的钱仅仅是因为基金净值的变动而已,那不是分红。

基金分红和基金收益有区别吗?

8. 基金每天的收益就是分红吗

基金的分红是指在财务年度里,基金分配给基民的红利,而基金每天的收益是基金赚取的利润,并不是分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