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2024-05-16 02:40

1. 如何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按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可以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 一)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内部风险 1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到期支付债务或满足临时提取存款的需求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甚至被挤兑倒闭的可能性。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主要表现为存款人的提存和借款人的融资、贷款需求。由于客户未来的提存需求和贷款需求难以预料,银行可以立即支付的现金可能不足以满足支付需求,这时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会导致银行破产。 2 资本风险 资本风险是指银行资产质量差或银行经营总体风险大,而银行拥有的资本金较少,达不到金融管理当局或《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所引起的风险。资本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银行的各种资产损失及表外业务的损失都要从银行资本中所提的呆帐准备和其它准备金中冲销。当银行的坏帐很多,或表外业务出现较大亏损(如被担保人违约衍生工具的交易出现大量亏损等), 这时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就可能低于银行负债的市场价值,即资不抵债,若无充足的资本弥补或冲销亏损银行就只得宣告破产。 3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等因素引起的风险,它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高级主管由于自身素质 (管理能力、经验、洞察力) 的局限,在制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时,出现偏差或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二是组织风险。组织风险是由于银行管理者组织管理水平低下所引致的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的组织管理工作杂乱无章、人浮于事;人员的安排、工作的衔接等都缺乏合理的安排;管理者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环节干部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协调所属部门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或业务,由此对银行的工作和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或损失。 三是能力风险。能力风险是指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因不具备经营管理银行所需的足够的知识与能力所引起的风险。 4 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在银行营运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出现问题或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失误或犯罪引起的风险。它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清算风险。清算风险是指银行在代理客户的资金划付和银行自身对外结算、清算过 程中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是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现存的银行服务系统由于技术设备陈旧而不能有效运作所产生的风险;另一种表现为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条件下,未能有效地监督和防范技术发展中的纰漏而产生的风险。 三是犯罪风险。犯罪风险是指银行营运过程中由于犯罪行为引起的风险。它主要表现为内部犯罪行为与外部犯罪行为以及内外勾结犯罪三大类。 5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参与市场交易人士在得到来自第三方面的保障之下,所作的 (商业)决定即使带来损失,也无须完全承担责任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补偿,致使其倾向于做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博取更大收益。 ( 二)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外部风险 所谓外部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给其造成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外部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制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立法风险。立法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条文改变而对银行经营产生的风险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法律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法制环境不健全;与银行经营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法律不完整、不细化、不配套;有些法律与相关的政策、规定互相矛盾;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大量存在。法律本身不完整和法制环境不健全使得银行债权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2 体制风险 体制风险是指政府改变管理行为与条例,从而使银行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的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体制风险较多的表现为政策干预风险。 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周期及结构变化对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国内,许多企业借款人长期来已习惯于计划经济的那套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善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对本企业的产品进行调整,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含量,以至于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大量积压,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4 竞争风险 竞争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产业机构参与银行服务业的竞争,引起的银行客户流失,存贷款利差缩小,投资报酬率降低,从而增大银行总风险,降低银行总收益的可能性。 5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用)所引起的风险,如资产业务中的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形成挤兑,加剧支付困难表;外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导致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等等。狭义的信用风险指信贷风险。 6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非预期变化,对银行赢利水平和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由于各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同,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不同,因此市场利率变化对不同银行的影响差别很大。有些银行会因为利率的变化而增加收入,减少开支;也有些银行会因为利率的变化而减少收入,增加开支。 7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市场汇率的非预期变化,对银行的赢利水平和银行的资本市值所产生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变动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游资的冲击, 利率变化,国际重大的政策、经济、军事事件等都会引起汇率的波动。由于各银行以外币计值的资产与负债金额不同,外汇交易的敞口头寸不同,所以,汇率变化对不同银行的影响也不相同。 8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如: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的健康状况;与商业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邮政、交通、通讯等公共系统的意外事故等等。 二、如何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我们首先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其次,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再次,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1)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3)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它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使用内部评级法和资产组合管理等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重要技术。 对具体风险的管理上,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①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对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选择适时退出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效果。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利用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来达到提前收回债券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实现风险组合管理。 ② 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 ③ 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 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 ④ 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虽然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但是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第一,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包括收集基础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修订。根据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的认识,研究远期利率合约(FRA)、利率掉期(IRS)、利率期权(Interest Rate Options)等衍生产品,以及基于这些基本衍生产品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组合,做商业银行未来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待政策放松和市场逐步完善后,推出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掉期、利率期权、债券指数期权等产品。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⑤ 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时,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最为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 ⑥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业务处理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内部监督的时效性、全面性。但计算机的大范围应用尚在起步阶段,熟悉计算机的人不熟悉业务,熟悉业务的人不懂计算机,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计算机犯罪。

如何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2.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是什么

3.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等。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现款形成挤兑等等。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由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市场风险一般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1、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对银行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曾经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强,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将日益突出。
2、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中,其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因汇率波动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和负债比重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将不断加大。
三、流动性风险
狭义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广义的流动性风险除了包含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为: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町能性的风险。
与其它几种风险相比,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由于每个银行经营的操作环境不同,因此银行应考虑自己具体情况来对操作风险进行分析.这是操作风险的最显著特征。
五、法律风险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六、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七、声誉风险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作的定义是: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八、战略风险
对战略风险概念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战略风险字面的基本涵义。风险的基本定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战略风险就可理解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

扩展资料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包括各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制。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二、规范银行信息披露
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商业银行应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动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首先,商业银行应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实施资产配置,这样既决定了不确定性问题。又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灵活。
2、其次,建立合理的信息吸收与流动机制。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在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采取的一种行动。银行通过搜集及整理相关信息,并在信息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后提供给相关决策者,可以减小信息不完全的影响。
3、再次,提高资产配置质量。通过实施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银行强化对债务人的信息披露要求及建立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估体系,可以减轻非对称信息的影响,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资产配置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

4.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哪些

 一、定义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等,使银行面临的风险。二、具体的风险类别1、操作风险a、不按国家规定与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的风险。b、不按政策规定与操作规程办理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与金融衍生产品等对外业务。c.内部管理与监督不严的潜在风险。2、信贷风险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不长,信贷管理体制仍受到专业银行行政化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部门之间缺乏协调。b.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c.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相对滞后。d.信贷风险信息不完全。3、利率风险a.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b.利率结构风险。c.客户提前偿付借款和支取存款的选择权风险。d.债券投资中的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5.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信用风险: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的亏损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紧急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声誉风险:简单的说,企业声誉就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它能够给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制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任何有损于企业声誉的事件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声誉风险是其最大的威胁。 占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拓展资料: 风险的种类: 1、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2、按风险标的可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与信用风险。 3、按风险性质可分为: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4、按风险产生的社会环境可分为:静态风险、动态风险。 5、按产生风险的行为可分为:基本风险、特定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种类,根据银监会有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其中,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因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确定性、来源广泛等特点,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挑战,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了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流动性风险不是银行特有的风险,但银行吸收存款与其他资金来源、提供贷款与其他融资的经营模式,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对银行而言尤为重要。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后来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危机,更加深刻地暴露了全球银行流动性管理实践及各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也说明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监管更利于维持银行持续经营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应该充分了解流动性风险并对其管理及监管措施进行反省和调整。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6. 商业银行风险有哪些

1信用风险:指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下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的亏损风险。
3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紧急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5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6合规风险: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7声誉风险:简单的说,企业声誉就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它能够给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制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任何有损于企业声誉的事件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声誉风险是其最大的威胁。
8占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7.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因市场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银行财务状况面临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情况,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不能快速增加负债或以合理的成本变现资产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由于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导致资产价值较预期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源于操作失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点击查看→更多FRM注册和认证问题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8.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1、信用风险涵义: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
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现款形成挤兑等等。
2、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
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
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让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扩展资料:
1、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
(1)不对称性: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该主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
(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突然爆发而引起金融危机的特点。
(3)非系统性: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4)内源性:信用风险不是完全有客观因素驱动的,而是带有主观性的特点,并且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
2、信用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用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