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24-05-10 10:19

1. 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应当做的事情很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从实践中感到,应该进一步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工作内容上,必须牢固地围绕主体,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急需人才,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同时,尽快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障碍。 

2、在工作方法上,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实现“人”与“事”合理有效结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人才效益。 

3、必须优化人才环境,搭设干事创业平台。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择业,长期进不了岗。一些用人单位,强调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稳定性,适应能力差。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从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4、必须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改变“官本位”、唯身份、唯资历、唯文凭、唯职称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倡导精神鼓励,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

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 如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合易认为人才梯队建设体系首先从公司的战略出发,对公司经营策略进行分解,清晰判断出战略对员工的潜在要求,进而推导出员工素质模型,搭建人才选拔、培养与动态管理体系,将公司战略转化成实际可行的人力资源计划。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首先,从岗位职责、绩效产出分析、战略、文化、行业特点等出发,构建关键岗位人才标准;
  其次,对现任关键岗位人员对照人才标准进行能绩盘点,根据盘点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并帮助第一梯队人群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最后,根据人才标准及规划,组织针对性选拔,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对第一梯队人员实施重点培养及职业发展指导。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3. 浅议如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赵 娜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我们新矿集团正处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三个集中”,推进“三个转变”,打造“四大产业板块”,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科学人才观,充分认识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何为人才,什么才是合格的人才?应当说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现代企业建立科学用人观就应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人才的观念,即谁能够适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谁便是人才,这就要本着不求全才、只求专才的态度来选人、用人,只要一名同志在某个领域能够较好地胜任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即使存在其它一些不足,但也就可以说他具备了人才的素质,就可以在工作中去重视、去挖掘,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其成长,助其成为企业真正可以委于重任、独当一面的合格人才。
  近年来,新矿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设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新矿集团人才现状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主体专业人才相对偏少,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短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较小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于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
  二、以建立科学的人才队伍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人才的培养事宜方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评价和激励五个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五个环节,才能不断加强人才工作意识,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效率。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为其提供外出培训、内部学习的良好机会,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人人有机会通过个人努力成为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吸引机制。主要做好对外吸引人才、对内发掘人才两方面工作。对外要以良好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才华施展平台、先进的企业理念来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真正所需人才,达到进一个人、活一盘棋的良好功效。对内要多方面开展人才选拔工作,以工作考察为主,综合民主评议、思想水平、专业知识等综合测评,对那些立足本职、吃苦耐劳、成绩突出的同志,重点培养,精心栽培。
  三是要建立合理公平的人才使用机制。首先要通过对人才所专所长特点的准确定位,对人才的类型、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把个人意愿和企业需求有机结合,让人才运用到真正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去,真正做到才尽其用。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切实维护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为所有职工提供“人人都成才”的机会,畅通人才交流渠道,整合配置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工作考察、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人才评价工作,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和一贯性,不能以一次工作失误而否定以往的工作成绩,应当对人才采取包容和帮助的态度,采取正面激励与善意批评两种手段促进人才的成长。
  五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健全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效、按资、按技术等分配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以岗位责任和工作成绩为依据,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工资制度,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基本工资制度,使工资、奖金分配和工作考核紧密挂钩,保证真正有所学、有所才、在工作中干出成绩的人才在收入上得到体现。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层面使人才得到满足,给予必要的荣誉和精神奖励,使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沃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更新观念、搭建舞台、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用人观念。首先要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倡导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的用人观念,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大局,着眼于职工整体结构的优化配置,着眼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氛围,鼓励人才敢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为人才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是要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这就要求对传统的企业人事制度在探索中进行变革,改变原有用人体制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灵活实施“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工作职能明确、精干高效、适应加快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使一批优秀的人才得到提拔,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成败。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人才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地去探索有效手段、改进存在问题、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起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办公室)

浅议如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4. 浅议如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发展麻烦告诉我

特别是当前我们新矿集团正处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三个集中”,推进“三个转变”,打造“四大产业板块”,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科学人才观,充分认识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何为人才,什么才是合格的人才?应当说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现代企业建立科学用人观就应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人才的观念,即谁能够适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谁便是人才,这就要本着不求全才、只求专才的态度来选人、用人,只要一名同志在某个领域能够较好地胜任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即使存在其它一些不足,但也就可以说他具备了人才的素质,就可以在工作中去重视、去挖掘,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其成长,助其成为企业真正可以委于重任、独当一面的合格人才。
  近年来,新矿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设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新矿集团人才现状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主体专业人才相对偏少,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短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较小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于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
  二、以建立科学的人才队伍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人才的培养事宜方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评价和激励五个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五个环节,才能不断加强人才工作意识,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效率。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为其提供外出培训、内部学习的良好机会,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人人有机会通过个人努力成为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吸引机制。主要做好对外吸引人才、对内发掘人才两方面工作。对外要以良好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才华施展平台、先进的企业理念来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真正所需人才,达到进一个人、活一盘棋的良好功效。对内要多方面开展人才选拔工作,以工作考察为主,综合民主评议、思想水平、专业知识等综合测评,对那些立足本职、吃苦耐劳、成绩突出的同志,重点培养,精心栽培。
  三是要建立合理公平的人才使用机制。首先要通过对人才所专所长特点的准确定位,对人才的类型、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把个人意愿和企业需求有机结合,让人才运用到真正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去,真正做到才尽其用。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切实维护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为所有职工提供“人人都成才”的机会,畅通人才交流渠道,整合配置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工作考察、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人才评价工作,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和一贯性,不能以一次工作失误而否定以往的工作成绩,应当对人才采取包容和帮助的态度,采取正面激励与善意批评两种手段促进人才的成长。
  五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健全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效、按资、按技术等分配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以岗位责任和工作成绩为依据,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工资制度,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基本工资制度,使工资、奖金分配和工作考核紧密挂钩,保证真正有所学、有所才、在工作中干出成绩的人才在收入上得到体现。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层面使人才得到满足,给予必要的荣誉和精神奖励,使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沃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更新观念、搭建舞台、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用人观念。首先要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倡导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的用人观念,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大局,着眼于职工整体结构的优化配置,着眼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氛围,鼓励人才敢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为人才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是要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这就要求对传统的企业人事制度在探索中进行变革,改变原有用人体制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灵活实施“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工作职能明确、精干高效、适应加快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使一批优秀的人才得到提拔,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成败。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办公室)

5. 如何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
一.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无外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四个方面,选人即人力资源配置是最初环节。只有做好人力资源配置,不发生“大马拉小车”或能力与工作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才能调动各方面人才的兴趣,使之产生好的绩效。人力资源配备之所以说能发挥人才作用、提高组织绩效,因其存在以下特点:
(一)人力资源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目标的确定为组织活动明确了方向;组织结构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条件。但是,由于人力资源配备不适当而导致组织结构不仅不能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而且还会干扰组织的有效活动,阻碍和破坏目标的实现。因此,人力资源配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活动的成效。                 在人力资源配备中,主管人员的配备无疑是关键问题。主管人员是组织中对他人及其工作负责的管理人员,他们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其他成员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目标。由此可见,主管人员在组织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人物。
(二)人力资源配备是做好领导与控制工作的关键。从管理系统论来看,人力资源配备以计划和组织工作为前提,是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落实,又为领导和控制工作奠定基础。一个组织,如果人力资源配备不当或不完善,如主管人员的德才与职务要求不相符,其主管人员无法发挥出色的才能,就不可能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使其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同时,下属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势必会给控制工作带来更大困难,使控制范围扩大,难度加深,从而加重上层主管的监督和纠偏工作。因此,就管理系统而言,人力资源配备是其它管理职能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三)人力资源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组织发展的能动因素是人,其中主管人员又起决定作用,而人力资源配备专门从事组织结构中各种职位的充实工作,因此同组织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一项动态的职能,不仅配备目前所需的各种人员,也为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事组织活动所需的各类人员作好准备。所以说,人力资源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国外许多学者认为,19世纪是经济学人才的盛世,20世纪是管理人才的天下。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组织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管理人才又是竞争的焦点。日本在50年代,曾把选拔管理人才和培养企业经营者作为振兴日本经济战略的大事来做,为当时日本“十年倍增计划的实现”和持续高速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公司的人力资源配备主要从工作分析、选聘、职业生涯规划等几个方面加以关注。通过细致的、定期的工作分析,确定组织结构,理清岗位特点,明确选人方向。选聘内、外结合,以内部招聘为主,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发现最适合的人才;外聘面向社会,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全面分析应聘者能力,使企业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为控制人才流动产生的短期管理缺失风险,为每一位人才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才的发展方向并加以培训。
二. 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应到尊重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使其从内心里产生为企业奉献的理念。
《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尔斯·M·萨维奇说过一句妙语: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
  人们在强调管理的时候常常喜欢引用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管理成本就高,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管理最起码的一条规矩就是对人的尊重。
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这样一条准则:他的职责是帮助员工成功,如果利用权力欺压员工,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至少不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管理者。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用他的权力、他的专长、他的影响力来帮助员工成功。管理者不能让自己手下的员工不断失败、不断炒员工的鱿鱼。
  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中层以上管理者中达成了共识。有位专栏作家参观英特尔公司时,看到当时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葛鲁夫的格子间与员工的格子间一样大小后,很尖刻地指责葛鲁夫这种做法比较虚伪,葛鲁夫却回答说,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不想让权力放大,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以便能更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
  公司管理者不仅表面上与员工拉近距离,还真正关心员工,不单是关心员工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包括员工的各种奖励,也包括员工学习机会、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得到发展的机会。
  公司管理人员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尊重员工不同的思维方式。100%的求同思维,常常让创新之苗过早夭折。作为一个经理或高级主管,你如果不能容人,你只喜欢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会在你的周围聚集一批与你思维相似的人,那时你就很危险了,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你,因为你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如出一辙。
  世界上的扭亏高手Unisys掌门温白克说:“一家企业要成功,关键是一定要爱护你的员工,并帮助他们,否则他们也不会帮助你的企业。对待员工一定要诚实,要有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一定要把你的心拿出来给他们看,要心心相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跟你走。”
三. 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应做好对人才的培训工作,使之能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人才不是万能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持续不断的对其进行培训才能保持其意识常新,在工作中才能产生创新的想法。公司建立了以人力资源部为主管部门、其他部门设立兼职培训员的培训网络体系,通过学分制来促进员工技能的提升。学分制采用设立目标学分(不同层级的人设立不同学分目标,如一般员工180学分,带有一定职称的人员200学分,部长240学分……)的形式,通过自学或工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目标。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大体上可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及非在职培训等三种。
(一)职前培训:职前培训指组织对新招聘员工分配工作前进行的培训,又分为一般性的职前培训和专业性的职前培训。新进厂的一般岗位员工,只做诸如安全、纪律、工厂结构、企业文化等一般的培训,岗位所学知识由部门培训网络完成;对于有特殊知识要求的——人才的培训,除一般性培训外,再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专门的岗前培训计划,使之全面系统地了解公司。
(二)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另一种公司常采用的培训方式,员工在培训期间多带职带薪。这种培训方式按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又分为补充能力培训、人际关系培训、运用智慧思考培训。其中运用智慧思考培训指各公司为解决有关问题指定部分员工聚合在一起,激励参加的员工高度运用智慧与思考,群策群力,提出处理问题的策略、程序与方法,以协助领导解决问题,例如TPM管理、QC、ERP项目小组等等。
(三)非在职培训:这种方式不经常用,一般仅限于中高层领导。它是指公司的员工暂时离开现职、脱产到有关学术机构或学校以及别的组织参加为期较长的培训。
此外,公司根据培训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规划如下几类培训方法:
1.理论培训:这是提高主管人员管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一种主要方法。尽管主管人员当中有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接受进一步的培训。这种培训的具体形式大多采用短训班、专题讨论会等等,时间都不很长,主要是学习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某一方面的一些新进展、新研究成果,或针对一些问题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等。
2.职务轮换:职务轮换是使受训者在不同部门的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的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
3.提升:(1)按照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计划的提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那些有发展前途的、将来被提拔到更高一级职位上的主管人员。它是按照计划好的途径,使主管人员经过层层锻炼,从低层逐步提拔到高层。(2)临时提升。临时提升是指当某个主管人员因某些原因,假如度假、生病或因长期出差而出现职务空缺时,公司指定某个有培养前途的下级主管人员代理其职务。这样,临时提升就既是一种培养方法,同时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方便。
4.设立副职:副职的设立,是要让受训者同有经验的主管人员一道密切工作,后者对于受训人员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注意。这种副职常常以助理等头衔出现,如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等。
5.研讨会:研讨会是指各有关人员在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或决策。通过举行研讨会,公司中的一些上层主管人员与受训者一道讨论各种重大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观察和学习上级主管人员在处理各类事务时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如何解决各类问题,取得领导工作的经验。
6.最佳交流实践:通过与管理水平超过自己的公司进行交流实践,提高人才的各项技能和工作热情,为公司进一步的提升储备资源。公司借助与百威公司的交流机会,组成以各类人才为主的交流小组,在SOP、CPCPR、工厂单一效率、口味一致性和EHS等方面全面进行实践,改善了工作中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采取哪一种培训方式、何种方法,都会提升员工自我需要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绩效。
四. 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应设计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选择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公司对员工进行行为塑造时,采用四种方法,即正面强化、反面强化、惩罚、消退。强化的手段有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两种不同的时间组合模式。连续强化对于初期的、不稳定的、不常出现的行为有很好的强化效果,但这种强化会很快导致满足感,对奖励麻木,失去奖励效果。而且撤消强化,行为会迅速消退。相比之下,间歇激励适用于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为。间歇激励比连续激励的效果好,能够有效克服激励的惰性,长久地发挥作用。所以,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时,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企业倡导的行为,采用正面强化扩大效果;对于企业员工规范,运用反面强化加以实现;对于企业禁止的行为,通过惩罚给予约束;对于同企业没有利益关系的行为使其消退,要把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效果。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切实避免激励项目“固化”。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机制,使所设计的薪酬项目“活”起来,尽量避免项目的“固化”。如,为调动某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奖金系数,结合企业效益浮动的办法。同时,还应该设置更为灵活的奖励项目,前者侧重调节不同类别人员的分配档次,后者侧重间歇激励。当员工某项工作或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当员工提供正常劳动时,不予奖励也不予处罚;当员工完不成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绩效差时,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这样,就能够保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激励效力才能更加持久。
  (三)必须针对行为和事件进行激励。企业在进行薪酬激励时,应当非常明确地针对行为和事件,而不应该看“人”,只要组织需要鼓励的行为与事件出现时,就应该马上进行奖励,不管行为对象是谁,都应该一视同仁。如果人为地划分等级,有意偏袒和照顾一部分人,使之区别于其他员工,游离于规章制度之外,就会形成一个特殊群体,破坏整个薪酬系统的公平性,从而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终导致整个薪酬系统的低效。
  (四)薪酬分配应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如果使员工感受到薪酬与贡献之间的正比关系,就会有效地激励员工,所以,公司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首先,对各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条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其次,进一步规范考评程序,对考评员进行培训,确保考评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引进新的测评工具,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考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评,规定各种考评的权重,采用量化指标定量评分,得出考评成绩;第四,将员工业绩考评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严格兑现,确保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本公司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1)月度考核  将公司年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个人,根据月度完成目标的好坏进行激励。(2)年度考评  一年两次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对人才进行考评,运用360度打分法全面评价每个人才的绩效,对得到认可最高的员工授予劳动模范或现金称号,并给予一定数量的物质奖励,安排旅游度假;对排名靠后的员工采取降级、领导谈话的方式进行诫勉。
  (五)针对员工不同层次需求进行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种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严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激励的效力。如,针对生理需求,企业可以提供合理的基本工资;针对安全需求,可以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险;针对归属和爱的需求,可以提供带薪休假,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培育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等;针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可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六)薪酬激励必须遵守效益原则。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一个创造不了效益的企业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满意,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支付给员工更多的薪酬,提供更丰厚的福利待遇。所以,企业薪酬激励的方向一定要向效益高、利润大的部门和单位倾斜,向创造和带来效益的人才倾斜。只有遵循效益原则,才会使薪酬激励发挥更大的效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五,用企业文化来引导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其实,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科学管理依靠单纯的责任感和工作原则,客观合理地处理各项事务,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管理体系。但同时也由于这种管理体制排斥感情因素,容易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接连不断地产生新的发明创造。
 一个企业除了最初的物质条件外,人才则是构成企业的根本。因此,对人的管理才是管理的根本,无论是什么企业,都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如何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从制度上确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优秀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具体而言,可以从树立典型宣传中对员工进行正面教育。先进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为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采用各种文化活动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不但对员工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且也能生动地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它不需要用许多的道理来阐释,就能使员工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一切思维和行动围绕公司转,为公司发展而努力。
发挥人才作用的方法综述      综上所述,在现今企业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的时代,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的配备、培训并将合适激励机制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如何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

6. 如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在工作内容上,必须牢固地围绕主体,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急需人才,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同时,尽快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障碍。
在工作方法上,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实现“人”与“事”合理有效结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人才效益。
必须优化人才环境,搭设干事创业平台。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择业,长期进不了岗。一些用人单位,强调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稳定性,适应能力差。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从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必须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改变“官本位”、唯身份、唯资历、唯文凭、唯职称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倡导精神鼓励,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

7. 如何使人才在企业中发挥最大作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使人才在企业中发挥最大作用
□了解员工才能管理好员工

  有这样一个事故,某高级宾馆一位年轻的厨师因从厨房往家拿菜被人告发,宾馆后勤部门给这位平时非常勤奋的厨师降了一级工资,并给予警告处分。这位厨师什么都没说,还像往常一样勤奋地工作着。回家办事的厨师长归来后,听说了这件事立刻找到了后勤部经理。厨师长对后勤部经理说:“这位厨师往家拿菜和我打过招呼,他母亲患癌症多年,现在已到了晚期,他是独子,每天下班后都要到菜市场买菜,回家后照料母亲。前一段时间咱们宾馆顾客多,厨房的工作量非常大,厨师经常干到很晚才回家。所以,他没有时间买菜,他跟我说从厨房拿点菜回家,待到开工资时再把菜钱给补上,这是他自己记录的拿菜清单。”后勤部经理接过清单,只见上面记录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拿的菜,菜的品种是什么,价值多少钱历历在目。后勤部经理看着这份清单感慨万分地说:“我对本部门的员工了解得太少了,这是我的失职啊!”当晚,后勤部经理和厨师长一起来到了这位年轻厨师的家,看望了他的母亲,并恢复了他的工资,也取消了给他的处分。

  身为领导,你到底对自己的员工认识有多深?

  即使是在同一工作单位相处五六年之久,有时也会突然发现竟然不晓得对方的真面目;尤其是自己的员工对他的工作有怎样的想法,或者他究竟想做些什么,这些恐怕你都不甚清楚吧!结婚很久的夫妻,有时也难免彼此不大了解,实在不是很意外的事。

  作为一名领导,应时时刻刻不忘提醒自己对员工实际是“毫无所知”,怀有这种谦虚的态度,才能不忘处处观察自己员工的言行举止,这才是了解员工之最佳捷径。

  人类有时对自己都无法了解,因此,对他人也常是虽然相处数年而依然陌生,也就是未能了解对方。假如能多了解对方一点的话,那就好办了。一个领导者,常为了不能知悉员工而伤透脑筋,有句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不过要做到这种“知”的程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是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上,你都可以被列入第一流的领导之中。

  了解员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层次划分。

  ①假如你自认为已经了解员工一切的话,那你只是处在初步阶段而已。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对你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连这些最起码的都不知道,那根本就不够资格当领导者。

  不过,了解员工的真正意义并不在此,而是在于晓得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领导者若能在这些方面与员工产生共鸣,员工就会感觉到:“他对我真够了解的,”只有达到这种地步,才能算是了解员工了。

  ②即使你已经到达第一阶段,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了解了员工的一面而已。当手下的员工遭遇困难时,如果你能事先臆测他的行动,并且给予适时支援的话,这就是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员工。

  ③第三阶段就是要知人善任,使员工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力。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给他足以能考验其能力的艰巨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适当的指引,引导他如何起死回生,从而使他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迅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总而言之,领导与员工彼此之间要有所认识,在心灵上有相互间的沟通与默契,这一点尤为重要。

  □让下属人尽其才

  人尽其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在这方面,古代先哲的信论对我们仍然很有借鉴意义。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有一位功不可没的宰相管仲。管仲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时候,他就提出了用人的若干准则,现在选取几则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的介绍给大家。

  1.不能委大任于气量狭小的下属

  一般的人,难免都会嫉妒别人,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因为有时候这种嫉妒可以直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能说嫉妒就一定是消极的。但是如果嫉妒心太强了,就容易产生怨恨,觉得他人是自己前进的最大障碍,到了这种地步,往往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气量太小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干将,因此不能对其委以重任。三国时的周瑜不能不说是一位帅才,可就是因为嫉妒心太强而栽了跟头。

  2.有抱负的下属能帮你成就大事

  所谓有抱负也就是目光相当长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有些人比较急功近利,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虽然有时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是却缺少一种对未来的把握和规划能力,做事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

  如果领导者本身是目光远大的人,对自己的部门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需要助手,那么这种人倒是最佳选择,因为这类人最适合于被中层领导指挥,以发挥他的长处。

  一个能共谋大事的合作者往往能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见地,这样的人是领导者的“外脑”和“谋士”,而不仅仅是助手,如果领导者能充分利用这样的下属,那么对事业的发展无疑将如虎添翼。

  3.可把重任交给勤于思考的下属

  勤于思考的下属往往思维比较缜密,能居安思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结果,而且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人往往也很有责任感,会自我反省,善于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他的工作一般是越做越好,因为他总能看到每一次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于日后改进。虽然有时候这类人会表现得优柔寡断,但这正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大可放心地把一些重任交给他。但需知道,这种人不擅冒险,没有闯劲,开拓性不足。

  4.绝不可以重用偏激的下属

  过犹不及,太过偏激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也就容易把事情搞砸。这正如太偏食的人过于挑嘴,身体就不会健康一样,思想如果过于偏激,就不会成大事。这种人总是使事情走向某一个极端,等到受阻或失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永远也到达不了最佳状态。这正如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往往是瑰丽的,不断引发人们去追求,但如果缺少对现实的依据,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不要轻易使用过于轻易许诺的下属

  无论大事小事,一定存在着各种问题,做事情说到底也就是为了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轻易就断定某件事没有任何问题,这至少表明他对这件事看得还不够深入。这种草率的作风是极不牢靠的一种表现。如果让他来做一些重大的事情,那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失望的结果,所以这种人不可轻易相信他,否则上当的只能是你自己。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一般人对任何事不可能轻易许诺,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人并不一定会常常许诺。还有,正是由于他的责任心,使他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考虑,他才不会轻易许诺,这样的人才是可靠的,不要因为他们没有承诺而不委以重任,只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情多半就会成功。

  遇事轻易许诺的下属,随口就答应,表现得很自信,到头来却不能完成使命。而且这种人也常常为自己轻易打下的保票找出各种理由来推诿塞责,对于这种爱轻易许诺的下属,千万不可信任。

  6.拘泥小节的下属尽量少委以重任

  做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利益上有大也有小,要想取得一定的利益,必然要舍弃一部分小利,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些小节上争争吵吵,不愿放弃的话,那也就终难成就大业。就如做广告,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公司越大则广告也做得越大,现在很多跨国集团所创的世界名牌,都是长年累月广告效应的成果。有些品牌一年的广告费就高达几个亿,但是它们的利润却比这高出好多倍。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小节不拘得越多,所能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

  7.可将重担交给少言寡语的下属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下属未必就是能担当大任的人,而且这种人通常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们只能通过口头的表演来取悦于别人,抬高自己。

  真正有能力的下属,只讲一些必要的言语,而且一开口就常常切中问题的要害,这种人往往谨慎小心,没有草率的作风,观察问题也比较深入细致,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获得的成果也就实实在在。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领导者应该注意一些少言寡语的人,因为他们的声音往往最有参考价值。切不可被一些天花乱坠的言语所迷惑,这也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鉴别力。

  □能职匹配避免浪费

  因事设人,从根本上讲是人、能、职实现匹配,从而避免领导用人中人才浪费或庸人执事。

  1.授任必求其当

  古人曰:“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者乃治乱之原也。”由此而知,能当其任是任用人的重要原则,是因事择人的首要前提。而欲能当其位,首先要求授任必求其当。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此处所指之“当”讲的就是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用人必求适应。每件事都有不同,每个人又各有所长,任用人的要点,必须使人的长处适应事的需要,才能使事业得人。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朕欲得一贤士,你看谁行呢?”狄仁杰说:“不知陛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武则天说:“朕欲用将相之才。”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是天才,可以任用。”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担任洛州司马。过了几天,武则天又求贤,狄仁杰说:“臣已推荐张柬之,怎么还没有任用?”武则天说:“朕已经提拔他任洛州司马!”狄仁杰说:“臣向陛下推荐的是宰相之才,不是司马之才!”武则天于是又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用作为宰相。就选贤而论,不能说武则天无任人唯贤之德,但是,就能当其位而言,武则天则无任人之明了。而恰恰在这点上,狄仁杰却有他高明之处,即宰相之才不可任为司马。

  (2)“制器必用良工”。欲使能当其位,必用“精术”之人。因为,同为“胜任”,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完成任务”;而另一方面却是“卓有成效”,其中包含“很有创见”。人们所希望的当然是后一方面,而要实现此目的,非得“良工”不可,即非精于此道而具高超技能者不可。

  要做到上述两个方面,必须要做好两项工作,即:职业分析和因岗选人。

  所谓职业分析,是指对每一个职业所需要人的能力的种类、分量及其气质特点进行鉴别并做出明确的规定。人事心理学认为,不管哪一项工作,不仅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般智力水平,而且还需要与该工作性质相符合的某些特殊能力。这些特殊能力,主要是指某些动作能力、语言能力、想像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不同工作所需特殊能力不仅在种类上有差异,而且在分量上也不同。除此之外,一定工作还需要一定性格与气质的人来担当。比如,需要小心细致的工作,适合选用抑郁质或粘液质的人;需要广泛交往、活动性强的工作,适合选用多血质的人。职业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每一项工作需要能力的种类与水平,以及相应的性格和气质,以作因事择人的依据。

  所谓因岗选人,是在职业分析或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人员的选聘标准,并以此挑选合适人才。选聘标准包括个人品质、专业水平、文化程度、性格、能力、经验、年龄、健康等方面。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任用形式,选任、委任、聘任或考任,从而选择出所需人员,以满足工作需要。

  2.授任应避免“功能过剩”

  能职匹配,一方面要考虑是否胜任其职,另一方面要防止“功能过剩”,即避免“大材小用”。因为,“大材小用”势必造成一个人能力的部分浪费;势必造成“高位”无才和“低位”人才堆积的情况;势必挫伤“大材小用”人员的积极性,使其“骑马找马”,另图高就,难安其心。

  那么,如何避免功能过剩呢?

  (1)任人标准不可贪求太高。任人标准假如超过实际需要定得太高,则必然使人望而止步,必然使人们对职业估价太高,这固然对一部分进取心、事业心较强的人是一种“带挑战性”的有趣工作,但是,如果就职后,发现其“轻而易举”,毫无进取可能,必然导致另图他就。比如,很多企业招聘时,列出了“本科毕业,英语六级以上……”等条件,实际上,不过是招个秘书。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严格用人标准,只是提醒领导者要考虑现有的客观条件和客观实际需要,否则必然会有违因事择人之初衷。

  (2)任人标准不可过分武断,而应带有一定的“弹性”。因为,过分武断会使人增加压迫感,尤其是一些对自己能力估价不足的性格内向者,更是望而却步。正确的做法是把任人标准据事之所需,分为必要条件和参考条件两种:必要条件就是从事某种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参考条件即是有之更好,无之也可的条件。在备选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必要条件则可高一些;反之,则可低一些。不过,也必须以“胜任工作”为原则。

  (3)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标准。添加不必要的条件和标准,在客观上缩小了备选人员范围,增加任人的难度,实为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例如,要求一位市长精通农业耕作;要求一位经理熟悉文学创作;要求一位电工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则无必要。尽管要求市长精通耕作,经理熟悉文学,电工精于演讲其实也不是坏事,可是如果真的列在上一条,恐怕能胜任的人也就减少了。

  有人说:“要想熟练地进行加法,同时必须精通乘法。”借此强调知识面放宽对胜任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否认,放宽知识面对于工作确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是,进行加法,则未必一定要精通乘法,如果真的精通于乘法,那最好的办法是将其从“加法”岗位调至“乘法”岗位,否则,会有“大材小用”之虞。

  3.用人应考虑负面条件

  能职匹配,除要考虑其与事之间所需相适应的条件以外,还应考虑其负面条件。所谓负面条件,就是指与某种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条件,比如,某项工作中若附带不少额外的琐碎细节,就不能挑选一名很有创意的人;如果这件工作还必须长时间接听一些抱怨性质的电话,就不能挑选一个脾气火爆的人。

  工作负面条件的产生,往往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例如,市长工作稍有失误,就容易遭受市民的指责甚至谩骂;一个物资分配计划员,常遇到贿赂的考验等。也有的是由他所扮演的角色冲突造成的。所谓角色,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处于某个特定的位置时某人所执行的职能。当一个人同时处在几个互不相容的地位时,或当一个角色面对几个互不相容的期望时,就产生了角色冲突。而当一个人担任某项工作职务以后,他在社会上就扮演了至少两个以上的角色。比如,一个地质勘探队员,同时又是一个孩子的爸爸、一个妻子的丈夫,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冲突就暴露了地质勘探工作的负面条件,即长年在外而不能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妻子的关爱。

  不管哪项工作都有其负面条件,无一可免。对于行政领导工作,除了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及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以外,也有其容易浮夸、易于腐败等负面特点;对于军事干部,既需要较强的指挥能力、果敢精神和刚勇之气以外,也有其伤亡可能性大、长年服役在外等负面特点;对于企业员工,既有技术要求高、业务能力强、责任感强以外,也有受机器“束缚”、听命于别人指挥等负面特点。所以,因事择人,假设把事情考虑得过分乐观,哪怕所择之人符合了事情的正面条件的要求,也有为负面条件所斥退的可能。

  当然,工作本身就是调整用人的杠杆,对于一切不适应需要者,必然要求排斥调整,但是,也还是以事先考虑周到,正面和负面条件皆有所虑为好。

  □让各种人才形成互补

  在一个人才结构中,每个人才因素之间最好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包括才能互补、知识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和综合互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攻关项目是需要体现多边互补原则的,这里既需要有知识互补,又需要有能力、年龄等方面的互补。这样的人才结构,在科学上常需“通才”领导,使每个人才因素各得其位,各展其能,从而和谐地组合在一个“大型乐队”之中。

  近来国外的研究表明,一个经理班子中,最好有一个直觉型的人作为天才军师,有一个思考型的人设计和监督管理工作,有一个情感型的人提供联络和培养职员的责任感,并且最好还有一名冲动型的人实施某些临时性的任务。这种互补定律得到的结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实现人才群体的最优化,用人时不能不明白此道理。

  事实也反复证明了人才结构中的这种互补定律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产生十分巨大的互补效应。

  综合互补的用人之道已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了人才中的才能互补定律,才能更好地用人。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有着杰出的观察才能,经过日积月累,他得到了大量天文观察资料。尽管如此,他的学说仍然没有摆脱托勒密“地心说”的束缚。1600年,第谷请了一位助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虽然观察能力不及第谷,但他的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才能却非常突出。他们两人合作不久,第谷就去世了。在第谷丰富的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开普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大胆地提出了行星轨道为椭圆形的开普勒第一定律,接着又提出了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和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它与太阳距离的平方)。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它是第谷观察才能与开普勒理论、计算才能互补效应的结晶。

  用人除了要了解人才的才能互补律、知识互补律外,还应了解人才中的个性互补律。无论在哪一个人才结构里,人才因素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每个因素的气质、性格都各有不同。例如,有的脾气急,有的脾气缓;有的做事细致、耐心;有的办事麻利、迅速。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如果每个人才因素都是一种性格、一种气质,工作反而无法做好。例如,全是急性格的人在一起,就容易发生争吵、纠纷。这和物理学上的“同性相斥”现象极为相似。然而,个性互补,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中国女排的崛起就是鲜明的例子。原女排教练袁伟民是这样总结的:“一个队十几个队员应该有各自的个性,这个队打起比赛来才有声有色。如果把他们的棱角都磨光了,那这个队也就没有希望了。”这话讲得非常有道理。一般而论,人才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抹煞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就等于抹煞了人才,只有把他们组织在一个具有互补作用的人才结构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作用。

  用人须知互补定律,不要忘了其中的年龄互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特长和短处,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特长和短处,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特长和短处。这不管从人的生理特点还是从成才因素来讲,大都如此。因此,一个好的人才结构,需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人才年龄结构,从而使得这个人才结构保持创造性活力。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取得政权后的用人方针就是“老少参用”。他是这样认为的:“十年之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吏使得人。”显然,朱元璋的这一用人方针是从执政人才的连续性、后继有人问题出发的。其实,它还有更高一层的理论意义,老少互补对做好工作,包括开拓思路、处事稳妥、提高效率等都意义深远。

  曾经有五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力图解决超导微观理论的创立问题,却都未能如愿。而这项成果的最后夺魁者,竟然是巴丁、康柏和施里弗3人。他们3个人组成了一个具有互补作用的人才结构:巴丁老马识途,把握方向;康柏年富力强,思维敏捷;施里弗善于创新,方法灵活。这也是一个多边综合、多边互补的典型。

  综合互补的用人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规模越大,越需要在其人才结构中体现这一原则。

  □唤醒身边“沉睡着”的人

  许多企业领导者对别处的人才十分留意,也十分重用。但是却对自己企业内的人才认识不足。这样的领导可以说也是犯了不能知己的错误。在这一方面,日本企业就十分重视,他们采用的在企业内招贤的办法就使企业内部自己挖掘出一批天才。

 

如何使人才在企业中发挥最大作用

8. 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
一.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无外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四个方面,选人即人力资源配置是最初环节。只有做好人力资源配置,不发生“大马拉小车”或能力与工作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才能调动各方面人才的兴趣,使之产生好的绩效。人力资源配备之所以说能发挥人才作用、提高组织绩效,因其存在以下特点:
(一)人力资源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目标的确定为组织活动明确了方向;组织结构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条件。但是,由于人力资源配备不适当而导致组织结构不仅不能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而且还会干扰组织的有效活动,阻碍和破坏目标的实现。因此,人力资源配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活动的成效。                 在人力资源配备中,主管人员的配备无疑是关键问题。主管人员是组织中对他人及其工作负责的管理人员,他们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其他成员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目标。由此可见,主管人员在组织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人物。
(二)人力资源配备是做好领导与控制工作的关键。从管理系统论来看,人力资源配备以计划和组织工作为前提,是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落实,又为领导和控制工作奠定基础。一个组织,如果人力资源配备不当或不完善,如主管人员的德才与职务要求不相符,其主管人员无法发挥出色的才能,就不可能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使其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同时,下属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势必会给控制工作带来更大困难,使控制范围扩大,难度加深,从而加重上层主管的监督和纠偏工作。因此,就管理系统而言,人力资源配备是其它管理职能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三)人力资源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组织发展的能动因素是人,其中主管人员又起决定作用,而人力资源配备专门从事组织结构中各种职位的充实工作,因此同组织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一项动态的职能,不仅配备目前所需的各种人员,也为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事组织活动所需的各类人员作好准备。所以说,人力资源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国外许多学者认为,19世纪是经济学人才的盛世,20世纪是管理人才的天下。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组织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管理人才又是竞争的焦点。日本在50年代,曾把选拔管理人才和培养企业经营者作为振兴日本经济战略的大事来做,为当时日本“十年倍增计划的实现”和持续高速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公司的人力资源配备主要从工作分析、选聘、职业生涯规划等几个方面加以关注。通过细致的、定期的工作分析,确定组织结构,理清岗位特点,明确选人方向。选聘内、外结合,以内部招聘为主,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发现最适合的人才;外聘面向社会,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全面分析应聘者能力,使企业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为控制人才流动产生的短期管理缺失风险,为每一位人才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才的发展方向并加以培训。
二. 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应到尊重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使其从内心里产生为企业奉献的理念。
《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尔斯·M·萨维奇说过一句妙语: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
  人们在强调管理的时候常常喜欢引用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管理成本就高,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管理最起码的一条规矩就是对人的尊重。
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这样一条准则:他的职责是帮助员工成功,如果利用权力欺压员工,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至少不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管理者。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用他的权力、他的专长、他的影响力来帮助员工成功。管理者不能让自己手下的员工不断失败、不断炒员工的鱿鱼。
  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的理念在中层以上管理者中达成了共识。有位专栏作家参观英特尔公司时,看到当时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葛鲁夫的格子间与员工的格子间一样大小后,很尖刻地指责葛鲁夫这种做法比较虚伪,葛鲁夫却回答说,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不想让权力放大,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以便能更好地与员工进行交流。
  公司管理者不仅表面上与员工拉近距离,还真正关心员工,不单是关心员工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包括员工的各种奖励,也包括员工学习机会、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得到发展的机会。
  公司管理人员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尊重员工不同的思维方式。100%的求同思维,常常让创新之苗过早夭折。作为一个经理或高级主管,你如果不能容人,你只喜欢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会在你的周围聚集一批与你思维相似的人,那时你就很危险了,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周围的人并不能帮你,因为你们的想法和做法都如出一辙。
  世界上的扭亏高手Unisys掌门温白克说:“一家企业要成功,关键是一定要爱护你的员工,并帮助他们,否则他们也不会帮助你的企业。对待员工一定要诚实,要有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一定要把你的心拿出来给他们看,要心心相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跟你走。”
三. 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应做好对人才的培训工作,使之能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人才不是万能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持续不断的对其进行培训才能保持其意识常新,在工作中才能产生创新的想法。公司建立了以人力资源部为主管部门、其他部门设立兼职培训员的培训网络体系,通过学分制来促进员工技能的提升。学分制采用设立目标学分(不同层级的人设立不同学分目标,如一般员工180学分,带有一定职称的人员200学分,部长240学分……)的形式,通过自学或工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目标。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大体上可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及非在职培训等三种。
(一)职前培训:职前培训指组织对新招聘员工分配工作前进行的培训,又分为一般性的职前培训和专业性的职前培训。新进厂的一般岗位员工,只做诸如安全、纪律、工厂结构、企业文化等一般的培训,岗位所学知识由部门培训网络完成;对于有特殊知识要求的——人才的培训,除一般性培训外,再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专门的岗前培训计划,使之全面系统地了解公司。
(二)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另一种公司常采用的培训方式,员工在培训期间多带职带薪。这种培训方式按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又分为补充能力培训、人际关系培训、运用智慧思考培训。其中运用智慧思考培训指各公司为解决有关问题指定部分员工聚合在一起,激励参加的员工高度运用智慧与思考,群策群力,提出处理问题的策略、程序与方法,以协助领导解决问题,例如TPM管理、QC、ERP项目小组等等。
(三)非在职培训:这种方式不经常用,一般仅限于中高层领导。它是指公司的员工暂时离开现职、脱产到有关学术机构或学校以及别的组织参加为期较长的培训。
此外,公司根据培训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规划如下几类培训方法:
1.理论培训:这是提高主管人员管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一种主要方法。尽管主管人员当中有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接受进一步的培训。这种培训的具体形式大多采用短训班、专题讨论会等等,时间都不很长,主要是学习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某一方面的一些新进展、新研究成果,或针对一些问题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等。
2.职务轮换:职务轮换是使受训者在不同部门的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的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
3.提升:(1)按照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计划的提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那些有发展前途的、将来被提拔到更高一级职位上的主管人员。它是按照计划好的途径,使主管人员经过层层锻炼,从低层逐步提拔到高层。(2)临时提升。临时提升是指当某个主管人员因某些原因,假如度假、生病或因长期出差而出现职务空缺时,公司指定某个有培养前途的下级主管人员代理其职务。这样,临时提升就既是一种培养方法,同时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方便。
4.设立副职:副职的设立,是要让受训者同有经验的主管人员一道密切工作,后者对于受训人员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注意。这种副职常常以助理等头衔出现,如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等。
5.研讨会:研讨会是指各有关人员在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或决策。通过举行研讨会,公司中的一些上层主管人员与受训者一道讨论各种重大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观察和学习上级主管人员在处理各类事务时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如何解决各类问题,取得领导工作的经验。
6.最佳交流实践:通过与管理水平超过自己的公司进行交流实践,提高人才的各项技能和工作热情,为公司进一步的提升储备资源。公司借助与百威公司的交流机会,组成以各类人才为主的交流小组,在SOP、CPCPR、工厂单一效率、口味一致性和EHS等方面全面进行实践,改善了工作中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采取哪一种培训方式、何种方法,都会提升员工自我需要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绩效。
四. 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应设计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选择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公司对员工进行行为塑造时,采用四种方法,即正面强化、反面强化、惩罚、消退。强化的手段有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两种不同的时间组合模式。连续强化对于初期的、不稳定的、不常出现的行为有很好的强化效果,但这种强化会很快导致满足感,对奖励麻木,失去奖励效果。而且撤消强化,行为会迅速消退。相比之下,间歇激励适用于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为。间歇激励比连续激励的效果好,能够有效克服激励的惰性,长久地发挥作用。所以,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时,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企业倡导的行为,采用正面强化扩大效果;对于企业员工规范,运用反面强化加以实现;对于企业禁止的行为,通过惩罚给予约束;对于同企业没有利益关系的行为使其消退,要把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效果。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切实避免激励项目“固化”。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机制,使所设计的薪酬项目“活”起来,尽量避免项目的“固化”。如,为调动某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奖金系数,结合企业效益浮动的办法。同时,还应该设置更为灵活的奖励项目,前者侧重调节不同类别人员的分配档次,后者侧重间歇激励。当员工某项工作或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当员工提供正常劳动时,不予奖励也不予处罚;当员工完不成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绩效差时,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这样,就能够保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激励效力才能更加持久。
  (三)必须针对行为和事件进行激励。企业在进行薪酬激励时,应当非常明确地针对行为和事件,而不应该看“人”,只要组织需要鼓励的行为与事件出现时,就应该马上进行奖励,不管行为对象是谁,都应该一视同仁。如果人为地划分等级,有意偏袒和照顾一部分人,使之区别于其他员工,游离于规章制度之外,就会形成一个特殊群体,破坏整个薪酬系统的公平性,从而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终导致整个薪酬系统的低效。
  (四)薪酬分配应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如果使员工感受到薪酬与贡献之间的正比关系,就会有效地激励员工,所以,公司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首先,对各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条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其次,进一步规范考评程序,对考评员进行培训,确保考评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引进新的测评工具,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考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评,规定各种考评的权重,采用量化指标定量评分,得出考评成绩;第四,将员工业绩考评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严格兑现,确保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本公司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1)月度考核  将公司年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个人,根据月度完成目标的好坏进行激励。(2)年度考评  一年两次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对人才进行考评,运用360度打分法全面评价每个人才的绩效,对得到认可最高的员工授予劳动模范或现金称号,并给予一定数量的物质奖励,安排旅游度假;对排名靠后的员工采取降级、领导谈话的方式进行诫勉。
  (五)针对员工不同层次需求进行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种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严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激励的效力。如,针对生理需求,企业可以提供合理的基本工资;针对安全需求,可以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险;针对归属和爱的需求,可以提供带薪休假,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培育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等;针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可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六)薪酬激励必须遵守效益原则。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一个创造不了效益的企业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满意,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支付给员工更多的薪酬,提供更丰厚的福利待遇。所以,企业薪酬激励的方向一定要向效益高、利润大的部门和单位倾斜,向创造和带来效益的人才倾斜。只有遵循效益原则,才会使薪酬激励发挥更大的效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五,用企业文化来引导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其实,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科学管理依靠单纯的责任感和工作原则,客观合理地处理各项事务,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管理体系。但同时也由于这种管理体制排斥感情因素,容易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接连不断地产生新的发明创造。
 一个企业除了最初的物质条件外,人才则是构成企业的根本。因此,对人的管理才是管理的根本,无论是什么企业,都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如何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从制度上确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优秀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具体而言,可以从树立典型宣传中对员工进行正面教育。先进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为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采用各种文化活动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不但对员工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且也能生动地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它不需要用许多的道理来阐释,就能使员工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一切思维和行动围绕公司转,为公司发展而努力。
发挥人才作用的方法综述      综上所述,在现今企业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的时代,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的配备、培训并将合适激励机制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