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理财名人?

2024-05-06 15:25

1. 中国古代有哪些理财名人?

  一、范蠡
  范蠡大概是古代第一个暴发户,而且是单干的。史书上只说他三致千金,但他究竟是
  怎么先富起来的,没有记载。这很是急坏了我们这些想富的现代人。
  据我猜想,范蠡在激流勇退之后,作了自由作家,写了诸如《我在勾践身边的日子》
  、《勾践的成功之路》、《我与西施———不得不说的故事》、《我所知道的勾践》等一
  系列畅销书,因而一跃成为富翁的。
  大概是出版社约稿太多,忙不过来,齐国人请他做官他都不干;又担心遭人暗算,于
  是用了之夷子皮和陶朱公等笔名。

  二、伯乐
  伯乐原名孙阳,因为善相马,被人称为伯乐。虽然没有看到书上说伯乐有多少钱财,
  但伯乐肯定是富起来的一部分———因为他是相马界权威人士。
  书上说,有人在市场上卖马,去了三次都没人买,正巧伯乐站在该马前面看了看,临
  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结果是该马身价猛增十倍,成了抢手货(暴利啊,物
  价部门也不管管)。
  接下来的事书上没有说,但可以想像,那个卖马人开心极啦,开心之余与伯乐联手售
  马,能不大把赚银子吗?

  伯乐还向领导推荐专业人才———九方皋。这九方皋实在不是专业人才,连马的公母
  和颜色都分不清,领导问他怎么举荐这样的人时,他居然还说了一番道理。九方皋有没有
  送些银子给伯乐,实在有待考证。假如伯乐专门推荐这样的人才,恐怕银子有得赚也。而
  且伯乐已经到了给人作序的级别,遂天天给后进们的书作序,润笔费实在不在少数。
  非但如此,伯乐自己也写书,至少写过一本《相马经》。这本书的价值有多高我们不
  知道,只知道伯乐的儿子看了该书也是不得要领,相马相出了蛤蟆。
  虽然书写得不怎么样,但凭着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伯乐能不富吗?

  三、方仲永的爸爸
  方仲永是神童,方仲永的爸爸更是致富能手。眼看方仲永身上蕴含着商业价值,就拉
  他出去巡回表演(当场赋诗)、签名售书,等等,反正是好处捞了一大把。据说还给方仲永
  买了跑车,夫跑车者,高档消费品也,由此可见方氏之富,亦可见方仲永的爸爸的经营头
  脑。

  四、智永禅师
  智永和尚的字写得好————这当然是专业技能。所以上门求字的人这个多呀,竟然
  把门槛都踏破了,而我们的智永和尚是很节约的,他在门槛上包了一层铁皮,这样仅仅换
  门槛的费用,一年就可以节约开支若干。

  智永和尚的妙处不仅仅在于节约,还在于开反炒之先河,人家求字他不给,还呆在楼
  上几年都不下来————据说是专心练字。这样一来,名气反而更响,不用说,身价定然
  陡增。听说巴黎有一家店铺,专门卖女士皮包,但有规定,每天只卖五十只,来晚了明天
  请早,结果是该店生意火爆。很显然,这只不过采用了智永的老办法。

  智永和尚还有惊人之举,他写了八百本千字文分赠浙东诸寺。这一行为完全是炒作行
  为。首先,千字文不过是一本启蒙读物而已,寺院里要那个干嘛?其次,别人求字而不得
  ,他偏偏白送若干到寺院里。这整个是追求轰动效应,这种做法,跟现在的人砸大奔砸空
  调是一个道理。就凭这吸引眼球的功夫,智永和尚也应该先富起来。

  五、柳永
  柳永先生一不小心因为一句词丢了前程———本来柳永是打算走三年清知府的路线的
  ———只好奉旨填词。柳永先生苦思冥想之后,决定走下半身路线。于是写出了大量脍炙
  人口的诗歌作品并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于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看他的作品。
  这种情形下,你说柳永先生不富,打死我也不信。

  大概那时候大家的版权意识不强,以至柳永一旦丧失了写作能力,就无收入可言,明
  乎此就可以知道柳永身后萧条的原因,也可以知道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了。

  六、白居易
  说老实话,白居易富不富我不知道。但推断起来,恐怕不富不行。

  首先,白居易会走后门,初到长安就谒见名士,虽然先被人看不起,但走后门的勇气
  是可嘉的。再加上诗确实写得好,出名简直是等闲事耳。
  其次,白居易是做官的,千里求官只为财,在任上弄了银子没有,实在说不清楚。
  再次,白居易的商业头脑简直是比当时的人高出几个数量级。他在著名的《卖炭翁》
  里写道:心忧炭贱愿天寒。这说明白居易已经深刻的理解经商必须注意外部环境的道理。
  这比那些卖羽绒服而不知道暖冬来临的人高出了若干倍。

  有此数点,白居易先生想要不富,可得之乎?

中国古代有哪些理财名人?

2. 古代名人理财故事

        古代名人的理财故事  
         “理财”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就是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正当,禁止民众不合理的开支和浪费,是理财最合宜的'方法。
          无风险不欢乐 
         理财原则:高风险,高回报
         代表人物:战国大富豪吕不韦
         理财方式:发现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秦国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其“上市”(登基为帝),以获取巨大收益,这可以说是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
         小谷点评:艺高人胆大,但是对于小白来说要慎重哦,高收益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从吕不韦后来的遭遇来看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风险中立型 
         理财原则: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
         代表人物:战国人白圭
         理财方式:观察市场情况和年景丰收的变化,当谷物成熟时,买进粮食,出售绢帛绵絮;当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可谓与时俱进啊!
         小谷点评:耳观六路眼观八方,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必须对市场情况、国家政策有着先天的敏锐,才能与时俱进的进行投资。
          不要风险 
         理财原则:这是古代最流行的一种理财方式,追求低风险量入为出。
         代表人物:大文豪苏轼
         理财方式:控制开支。具体是每月发工资后取出4500文,分成30堆后用绳子串起来,每天取一串。可惜只“节流”还是难以维持生活,只好带着家人开荒种地“开源”。
               

3. 看看古代大咖们是如何投资理财的

一、 理财稳健派
理财特点: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
代表人物:白圭
白圭有一套独到的投资术,他把自己的投资原则总结为“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为予人实惠之意)。在投资过程中,白圭认为最重要的四点是:“智”——权衡利害;“勇”——当机立断;“仁”——拿捏取舍分寸;“强”——知进退取舍。
战国时期,商人都乐于从事珠宝生意,因为经营珠宝可以获利百倍。白圭却用他的“智”另辟蹊径,他看到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敏锐地意识到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并提出“欲长线,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二、 理财激进派
理财特点:追求高收益,不惧高风险
代表人物:吕不韦
吕不韦的理财途径主要是通过发现“潜力股”(秦国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其“上市”(登基为帝),以获取巨大收益。这可以说是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不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吕不韦后来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 理财保守派
理财特点:量入为出,保守投入,风险趋于零
代表人物:苏轼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幅减少,于是他痛下决心,决定将每天的开支控制在150文以内。每月发工资后,大文豪会取出4500文钱,分成30 堆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把画叉藏起来。如果开支有剩余,苏轼会将钱存进“储蓄罐”,以备来客招待时使用。
光是 “节流”还不够,苏轼经多方申请,从当地衙门弄到数十亩废弃荒地,于是他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在“节流”的同时“开源”。
炒房团的开创者
代表人物:和珅
说起和珅和大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的,因为和大人实在是太出名了!这位在乾隆皇帝身边服侍多年的宠臣,位高权重,不断利用自己的职权收受贿赂,聚揽钱财。据说当年从和大人家中抄出的各种金银财宝、古玩字画价值白银9亿两之多(当时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只有区区的7000多万两),金砖就有4288块,用富可敌国都不足以形容和大人的财大气粗。
不过和大人不光贪污,同样也会投资,而且他投资的项目还很符合今天的社会现状,那就是--炒房!和大人投资房产,选择的都是黄金地段,升值空间绝对没得说。所以以和大人的炒房能力,在当今的这个房地产市场,那绝对是地产界的大佬级人物了,分分钟秒杀一切炒房团。或许今天的炒房团还是师承和大人呢!

看看古代大咖们是如何投资理财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