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血吸虫

2024-05-09 08:41

1. 如何防止血吸虫

血吸虫防治措施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分布广泛、流行因素复杂,根据几十年来的防治实践和科学研究,制订了当前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提出了血吸虫病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

查治病人、病牛、消灭传染源

病人的确诊需要粪检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在现场大规模普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查病方法。耕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在防治中切不可忽视。查出的病人、病牛要及时治疗。70年代我国合成了吡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对晚期患者常在接受中药调理后,再作杀虫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控制和消灭钉螺

平原水网区及部分丘陵地区主要是结合生产与兴修水利来螺,局部配合应用杀螺药。湖沼地区主要是控制水位,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一定要结合生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从控制钉螺到减少钉螺密度,最后消灭钉螺。在某些地区采取化疗结合重要灭螺的防治措施,其关键是能找到易感地带,并进行易感地带灭螺。

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结合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管好人、畜粪便,防止污染水体。如建造无害化粪池,粪尿混合贮存粪便方法。近年来推广沼气池,使粪便管理开辟了新途径。在易感地带反复来螺,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可涂擦防护药或口服预防药。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很重要,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劳动方式到重视自我保健的轨道上来。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已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大量人口流动,给血吸虫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致使这种古老的疾病仍在不断延续。据推算全国有154万病人,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血吸虫急性感染发生,特别对儿童的危害相当大。每年因患血吸虫病损害健康,降低生产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算。目前,全国尚有未控制的流行区,绝大多数是流行严重的湖沼地区和环境复杂的边远山区。各流行区的情况不一,目标不同,防制对策亦应有所不同。因此,血吸虫病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疫区人民的健康,组织了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历程。在1984年以前,防治血吸虫病的目的是为了阻断其传播,重点放在消灭媒介螺蛳上,认为消灭了螺蛳血吸虫病就失去了传播基础。经过反复不断地进行,效果并不理想。1984年由于新的安全有效药物问世,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以疾病控制代替过去的传播阻断,养活血吸虫病的发病,这一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另外,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自己行为对于传播预防血吸虫病都有密切关系,新防治策略采用大规模和反复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结合安全供水和改善卫生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局部灭螺,使得不少地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有所下降。目前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是基本控制地区和监测地区疫情尚稳定,未控制地区疫情回升基本得到遏制,并开始有所下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已经历了以全面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到以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灭螺的转变过程。最终控制、消灭血吸虫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相当艰巨,还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如何防止血吸虫

2. 如何防止吸血虫

1、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 

2、因生产、生活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 

3、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4、生活在疫区的群众要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以及对家畜的查病和治疗工作。 

5、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3. 血吸虫如何防止?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血吸虫如何防止?

4. 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单剂吡喹酮疗法,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氢胺(2%混悬液)一次静脉注射法,水牛的剂量为1.5mg/kg,黄牛为2mg/kg,治愈率达98%以上。   (2)切断传播途径   ①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可结合兴修水利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对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但对农作物、鱼类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仅对鱼有毒性,其杀螺效率高,持效长,作用缓慢,与五氯酚钠合用可提高药效。   ②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   
(3)保护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应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因工作需要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掺入2%氯硝柳胺和松节油制成防护剂,有杀死尾蚴作用。血吸虫疫苗已在家畜中使用,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疫苗研制工作有可能制备出适合于人类的有效疫苗。

5. 怎样才能防止血吸虫病?

(1)杀虫治疗:以吡喹酮为首选药物。吡喹酮为一广谱抗蠕虫药,治疗血吸虫病疗效卓著。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后,6~12个月粪便检查阴转率为90%左右,慢性与晚期患者为91%~100%,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①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按120mg/kg计算,分12次、4天服完,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算,应以住院治疗为宜。 ②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可采用总剂量60mg/kg,分6次、2天服完,或40mg/kg顿服。个别年老体弱者,总剂量可减至35~40mg/kg,两次分服。 ③慢性血吸虫病:晚期患者多数患夹杂症,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慢性与晚期患者服用吡喹酮后,药物吸收慢、排泄差,血药浓度明显增高,并维持较长时间,晚期患者血液浓度更高。因此,药物剂量应适当减少和个体化。一般可按总剂量40mg/kg计,一次服完,或分两次1天服完。服药期间应加强观察,服药前后应暂时停用利尿剂。 (2)对症治疗:急性期如有发热,应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并补充营养和支持治疗。病情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期以病原治疗为主,有贫血及营养不良者,予以支持治疗。晚期患者应适当休息,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增加营养,改善全身状况。对血浆蛋白明显减低伴高度腹水者,可输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并适当利尿。巨脾型采用脾切除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异位性损害如脑血吸虫病有癫痫症状者,给苯巴比妥、安定、苯妥英钠等控制发作。 对本病的预防以灭螺为重点,采取普查普治病人与病畜、管理粪便与水源及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单剂吡喹酮疗法,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氢胺(2%混悬液)一次静脉注射法,水牛的剂量为1.5mg/kg,黄牛为2mg/kg,治愈率达98%以上。 (2)切断传播途径 ①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可结合兴修水利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对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但对农作物、鱼类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仅对鱼有毒性,其杀螺效率高,持效长,作用缓慢,与五氯酚钠合用可提高药效。 ②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 (3)保护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应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因工作需要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用 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掺入2%氯硝柳胺和松节油制成防护剂,有杀死尾蚴作用。血吸虫疫苗已在家畜中使用,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疫苗研制工作有可能制备出适合于人类的有效疫苗。

怎样才能防止血吸虫病?

6. 如何防吸血虫

血吸虫病的宿主钉螺一般生活在草滩、池塘、沟渠等野外多水区域。人们如果接触了野外不明水域的水,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就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预防血吸虫病的再次发生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1. 不要触有血吸虫病的水源。
2. 积极治疗病人、病畜、减少传染源。
3. 消灭钉螺。
4. 管好水源,不喝生水。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预防血吸虫病。

7. 血吸虫的预防小知识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分布广泛、流行因素复杂,根据几十年来的防治实践和科学研究,制订了当前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提出了血吸虫病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
1.查治病人、病牛、消灭传染源
00病人的确诊需要粪检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在现场大规模普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查病方法。耕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在防治中切不可忽视。查出的病人、病牛要及时治疗。70年代我国合成了吡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对晚期患者常在接受中药调理后,再作杀虫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2.控制和消灭钉螺
00平原水网区及部分丘陵地区主要是结合生产与兴修水利来螺,局部配合应用杀螺药。湖沼地区主要是控制水位,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一定要结合生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从控制钉螺到减少钉螺密度,最后消灭钉螺。在某些地区采取化疗结合重要灭螺的防治措施,其关键是能找到易感地带,并进行易感地带灭螺。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00结合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管好人、畜粪便,防止污染水体。如建造无害化粪池,粪尿混合贮存粪便方法。近年来推广沼气池,使粪便管理开辟了新途径。在易感地带反复来螺,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可涂擦防护药或口服预防药。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很重要,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劳动方式到重视自我保健的轨道上来。 00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已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大量人口流动,给血吸虫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致使这种古老的疾病仍在不断延续。据推算全国有154万病人,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血吸虫急性感染发生,特别对儿童的危害相当大。每年因患血吸虫病损害健康,降低生产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算。目前,全国尚有未控制的流行区,绝大多数是流行严重的湖沼地区和环境复杂的边远山区。各流行区的情况不一,目标不同,防制对策亦应有所不同。因此,血吸虫病防治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科学防治。 00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疫区人民的健康,组织了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历程。在1984年以前,防治血吸虫病的目的是为了阻断其传播,重点放在消灭媒介螺蛳上,认为消灭了螺蛳血吸虫病就失去了传播基础。经过反复不断地进行,效果并不理想。1984年由于新的安全有效药物问世,who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以疾病控制代替过去的传播阻断,养活血吸虫病的发病,这一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另外,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自己行为对于传播预防血吸虫病都有密切关系,新防治策略采用大规模和反复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结合安全供水和改善卫生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局部灭螺,使得不少地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有所下降。目前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是基本控制地区和监测地区疫情尚稳定,未控制地区疫情回升基本得到遏制,并开始有所下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已经历了以全面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到以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灭螺的转变过程。最终控制、消灭血吸虫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相当艰巨,还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血吸虫的预防小知识

8. 急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主要信息
血吸虫病是寄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病。
每年逾2.3亿人需要获得血吸虫病治疗。
获得血吸虫病治疗的人数从2006年的124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350万人。
从事农业、家务和娱乐活动而可能接触受侵染的水,进而使人们面临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
卫生习惯和玩耍方式使儿童尤易受到感染。
清洁饮用水和适当的卫生设施会减少对疫水的接触以及对水源造成的污染。
血吸虫病控制的重点是,通过使用吡喹酮进行定期、有针对性的治疗,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每年逾2.3亿人需要得到血吸虫病治疗。血吸虫病的传播已在77个国家得到文献记载。但52个国家面临的感染风险最大。
传播
人们如果接触受侵染的水,淡水螺中释放出的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就会造成感染(图1)。

 
图1三种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的形态学比较
(a):钉螺;(b):水泡螺;(c):双脐螺
在人体内,尾蚴发展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血管中,雌虫在血管中产卵。一些虫卵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继续其寄生虫生命周期。其它虫卵则困在人体组织内,引起免疫反应,并逐渐损害人体器官(图2)。
 

 
图2 血吸虫生活史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无法获得安全饮水和缺乏适当环卫设施的贫穷社区尤为严重。估计至少90%需要得到血吸虫治疗的患者生活在非洲(图3)。
 

  
图 3 世界血吸虫病流行图
 
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血吸虫主要有五个种属(表1)。
表1:血吸虫病寄生虫种类和血吸虫病地理分布

种属
   
地理分布
   


肠血吸虫病
   
曼氏血吸虫
   
非洲、中东、加勒比、巴西、委内瑞拉和苏里南
   


日本血吸虫
   
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湄公河血吸虫
   
柬埔寨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一些区县
   


几内亚线虫以及相关的间插血吸虫
   
中部非洲的雨林地带
   


尿路血吸虫病
   
埃及血吸虫
   
非洲和中东
   

血吸虫病尤其影响到农业和渔业人口。与受侵染水接触的从事家务劳动(如洗衣服)的妇女也受到威胁。卫生习惯和通常玩耍方式使儿童尤易受到感染。
在巴西东北部地区和非洲,随着难民流动和人口移徙至城市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到新的地区。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水、电相应需求的持续增加,往往导致了可能会助长疾病进一步传播的发展计划和环境变化。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游客离开常走的路,越来越多的游客感染血吸虫病,有时伴有严重的急性感染和异常问题,包括麻痹。
尿路血吸虫病还被认为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一项风险因素,对妇女尤其如此。
症状
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人体对虫卵的反应所致,并不是由血吸虫本身造成的。
肠血吸虫病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和便血。肝脏肿大是晚期病例的常见症状,往往与腹腔积水及腹腔血管高压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脾脏肿大。
尿路血吸虫病的典型症状是血尿。膀胱和输尿管纤维化以及肾脏受损是晚期病例的常见症状。晚期还可能并发膀胱癌。尿路血吸虫病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生殖器损伤、阴道出血、性交疼痛和外阴结节等症状。尿路血吸虫病男性患者则可能会出现精囊、前列腺和其它器官病变。这一疾病还可造成其它长期不可逆转的后果,例如不育症。
血吸虫病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和健康影响。它可能会导致儿童贫血,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不过,经过治疗,这些影响通常是可以逆转的。慢性血吸虫病可能会影响工作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死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年共有20万人死于血吸虫病。
诊断
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是,检测粪便或尿液标本中寄生虫卵(表2)。
表2  3种血吸虫卵生物学特征

 
   
日本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形态
   
成虫表皮无细节
虫卵为卵圆形,侧棘短小
   
成虫表皮细节明显
虫卵纺锤形,一端有小棘
   
成虫表皮细节较小
虫卵长卵圆形,侧棘长、大
   


成虫寄生部位
   
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
   
膀胱静脉丛,骨盆腔静脉丛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虫卵在人体的分布
   
肠壁,肝
   
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器官
   
肠壁,肝
   


雌虫每日产卵量
   
1500~3500
   
100~300
   
300~600
   


虫卵排出途径
   
粪
   
尿
   
粪
   


中间宿主
   
钉螺
   
水泡螺
   
双脐螺
   


保虫宿主
   
牛、猪、羊、马等40余种哺乳动物
   
猴、狒狒、猩猩等灵长类
   
猴、狒狒等灵长类,鼠等
   

 
为诊断尿路血吸虫病,可采用过滤技术,使用尼龙、纸或聚碳酸酯滤器。埃及血吸虫病患儿的尿中几乎始终有微量血,为此可用化学试剂条进行检验。此外,可采用向儿童询问血尿史来确定感染高风险的社区,以协助确定重点干预地区。
通过一种使用将亚甲基蓝染色透明纸浸在甘油中或放在玻片之间的技术,可在粪便标本中发现肠血吸虫病的虫卵。
对于来自非流行区或低传播区的人,可使用血清学和免疫学技术检测感染。
预防和控制
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是,开展预防性治疗,灭螺,改善环境卫生,并开展健康教育。
世卫组织控制血吸虫病战略的重点是,使用吡喹酮进行定期的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来遏制血吸虫病。这需要定期治疗高危人群中的所有患者。治疗应当与健康教育以及获得安全饮用水和良好卫生设施相辅相成。
有针对性的治疗对象是:
流行地的学龄儿童。
流行区中被认为有危险的成人,例如从事与受侵染水接触的职业人群(例如渔民、农民、灌溉工人),以及在从事家务劳动中与受侵染水接触的妇女。
生活在高流行区的所有居民。
干预频次视学龄儿童中的感染率或可见血尿(只适用于尿路血吸虫病)的发生率而定。在高传播区,可能必须连续数年反复治疗。
目标是遏制疾病:对风险人群的定期治疗将治愈轻微病症,并防止受感染的个人发展为严重的晚期慢性病。吡喹酮的可得性是影响血吸虫病控制工作的一项重大限制因素。现有数据显示,在需要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4%的人得到治疗。
吡喹酮是唯一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血吸虫病的药物。该药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即使在治疗后发生再次感染,如果在儿童期就进行治疗,严重患病的风险就会降低,甚至可得到逆转。
在过去20年里,吡喹酮已被成功地用于在巴西、柬埔寨、中国、埃及、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控制血吸虫病。一些国家随后成功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http://www.ipd.org.cn/Article/xxjs/hzdw/201206/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