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基准贴现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024-05-05 04:43

1. 在确定基准贴现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考虑最低期望收益率、通货膨胀率、资金限制。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扩展资料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按照马科威茨教授的定义,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大于财富的期望效用,投资者为风险厌恶者;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等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中性者(此时财富与财富效用之间为线性关系);
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小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追求者。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如果有两个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如果有两个风险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收益水平最高的那个项目。
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足够补偿的报酬率水平,即所谓的风险越大,报酬率越高。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且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因而对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出现水平不一的要求报酬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准贴现率

在确定基准贴现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的冲击和对公众的心理预期效果的影响?

三者都属于货币政策的范畴  不论收缩还是扩张  对总需求、实体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提高法定存准、再贴现率、公开市场回购债券属于扩张型的,实际效果是向市场投放货币,一方面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其实也是扩张总需求的效果。产出或者经济增长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扩张 经济总量就会增长  所以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其次  货币政策的调整 首先 给公众传递的是一种信号 特别在频繁使用的情形下 更反映了政府的决心  从而使公众心理预期强化 趋同  然后 政策的效果会影响公众的预期:货币政策执行有力,经济增长,公众对经济、市场、股市才有好的预期,反而如果带来的是通胀 那么公众对物价看涨的预期会加重通胀的严重程度,对经济增长存在不利因素

3. 在确定基准贴现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考虑最低期望收益率、通货膨胀率、资金限制。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扩展资料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按照马科威茨教授的定义,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大于财富的期望效用,投资者为风险厌恶者;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等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中性者(此时财富与财富效用之间为线性关系);
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小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追求者。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如果有两个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如果有两个风险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收益水平最高的那个项目。
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足够补偿的报酬率水平,即所谓的风险越大,报酬率越高。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且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因而对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出现水平不一的要求报酬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准贴现率

在确定基准贴现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4. 什么是贴现政策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再贴现政策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都是货币政策工具,用以调节市场货币供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政策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5. 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

正确说法应该是提高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对于银行来说作为资金的贷款方,当然是贴现率越高其实际得到的收益才会越高的,降低贴现率只会减少银行贷款意愿,而对于债券价格来说贴现率越高只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原因是债券的理论价值的估算一般是采用现金流贴现法。

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

6. 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对吗?

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这句话是正确的。
贴现率提高,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就会增加,由此各中央银行就会减少贷款,提高储备金率,从而导致这部分创造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自然减少了。
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



扩展资料:
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商业银行会提高自己的准备金储备,即多留一些准备金。
这样的话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多,导致实际准备金增加,从而提高了实际准备金率。而货币创造乘数是实际准备金率的倒数。故贴现率的上升会造成货币创造乘数的下降。
借入准备金的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如果再贴现率高,意味着借入准备金成本高,商业银行就会保留较多超额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反之,就没有必要保留较多的超额准备金。

7. 提高或者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再贴现率,对货币供应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方面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直接的变动向市场和商业银行传达央行作为管理者对市场的意图和作为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对于市场的期望。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手里的资金会明显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减少。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给。

扩展资料:
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与社会最终总需求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中央银行通常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的基本平衡,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
货币供应量可以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M1、M2、M3、M4等。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提高或者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再贴现率,对货币供应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8. 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对吗?

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对。贴现率提高,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就会增加,由此各中央银行就会减少贷款,提高储备金率,从而导致这部分创造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自然减少了。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法定准备金率又称准备率,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上调准备金率是在通货膨胀时期所采取的一种经济调节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是决策层应对物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压力的必然选择。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是因为最新发布的CPI数据再创新高,短期通胀压力显著,央行仍有必要回笼流动性来应对通胀;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公开市场回笼能力较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