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2024-05-08 19:05

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1、适应准备阶段:新生步入大学,从高考的喜悦或痛苦中解脱、冷静下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平衡,使他们整个身心处于动荡不安中,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力图建立新的心理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
这个阶段如果许多问题解决得不好,会影响到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这个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与个人适应能力的高低有关,一般需要一个学期左右。
2、稳定发展阶段:这是大学生活最主要最持久的阶段,将一直延续到毕业前。这个阶段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不然。大学生在这个时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做出抉择和回答,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充分得到展示,每个人都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
在可能会遇到的许多锻炼和机遇面前,会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挫折的困苦,这正是大学生的必要的、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3、走向成熟阶段:这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又一次环境变迁,角色变化,大学生心理又将掀起波澜,他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做好心理准备。
因此,深入了解社会,把握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做好毕业设计,处理与恋人关系等现实问题,每个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冲突都不会少。这个阶段是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考验的阶段,又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扩展资料
大学生发展的特点
(1) 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随着独立性、创造性、敏锐性、批判性、广度和思维深度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不同的事物,掌握事物发展的一些规律,有创新的思想,敢于创新。
(2) 观察能力明显增强。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限于五官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他们希望探索事物之间内在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事物。
(3) 想像力大大增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大学生的想象力在重建想象力的基础上更加活跃和富有创造性。想象的结果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 记忆达到顶峰。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形成的时间联系不断增多,记忆存储量不断增加,理解和记忆能力不断增强。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2. 小学阶段是哪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潜伏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之后的青春期作准备;

2、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勤奋VS自卑的危机冲突。渴望通过勤奋获得认可,否则可能陷入自卑的危机当中;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具体运算阶段。开始有了逻辑思考能力,学会理性地去演绎、推理和归纳事物的内在特征,初步学会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是还缺乏形式运算的能力,无法完全脱离具像来进行逻辑思考;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建立道德感的水平),出现好孩子定向(取悦于别人就是好的)和维护权威的定向(维护现有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尽职尽责就是好的)两个阶段的特点。

3.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适应准备阶段、稳定发展阶段、走向成熟阶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例如,由于疲劳和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发展。                    扩展资料                         具体内容:
    
    1、适应准备阶段:新生步入大学,从高考的喜悦或痛苦中解脱、冷静下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平衡,使他们整个身心处于动荡不安中,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力图建立新的心理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
    这个阶段如果许多问题解决得不好,会影响到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这个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与个人适应能力的高低有关,一般需要一个学期左右。
    2、稳定发展阶段:这是大学生活最主要最持久的.阶段,将一直延续到毕业前。这个阶段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不然。大学生在这个时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做出抉择和回答,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充分得到展示,每个人都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
    在可能会遇到的许多锻炼和机遇面前,会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挫折的困苦,这正是大学生的必要的、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3、走向成熟阶段:这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又一次环境变迁,角色变化,大学生心理又将掀起波澜,他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做好心理准备。
    因此,深入了解社会,把握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做好毕业设计,处理与恋人关系等现实问题,每个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冲突都不会少。这个阶段是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考验的阶段,又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4.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1、顺序性→循序渐进
  启示: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教育的阶段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3、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
  4、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人有其发展中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关键期(洛伦兹提出)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5、互补性→扬长避短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记忆口诀:个体身心有规律,顺阶差,不互补。
  知识延伸: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霍尔、高尔顿、威尔逊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什么阶段发生急剧的变化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初中阶段发生急剧的变化。

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种种的理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有探索的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以利于今后更有效地做好初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什么阶段发生急剧的变化

6. 什么期是心理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比如,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即从先学前期到学前期过度的时候,或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明显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险期。【摘要】
什么期是心理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问】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比如,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即从先学前期到学前期过度的时候,或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明显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险期。【回答】

7.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很大,家长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 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几岁前

  可以参考艾森克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很重要的。
  埃里克森把发展看做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冲突解决的情况。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得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信任对怀疑(0~1岁)
  婴儿的主要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及时的注意?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基本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既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反之,婴儿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在这一阶段,对个体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照看者。
  2、自主对羞怯(1~3岁)
  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
  渴望自主,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自我照料外,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探索新世界。幼儿能够更好地控制肌肉,开始能够控制外部世界,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喜欢他人的干预。在这个时期,他们常常要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等。如果实现了这种自主,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会富于自信心;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主自立,儿童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感到羞耻。
  这一阶段自主意识的发展对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相反,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一阶段,对个体自主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仍然是照看者。
  3、主动感对内疚(3—6、7岁)
  这一阶段大概相当于学龄前期,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之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试图像成人一样去做事,试图承担更多的责任。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成功发展主动性是将来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随着主动性的发展,儿童会有机会体验到完成一项任务的喜悦,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而总是依赖别人。该阶段对儿童发展最具影响的因素是是家庭。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这一阶段相当于学龄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儿童生活的重心也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与别的同龄人展开竞争,不可避免会体验到成功或失败。如果儿童很勤奋,并获得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体验到成功,他就会很自信。如果失败了,不能顺利获得这些技能,儿童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失败感,会感到自卑。对儿童勤奋感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已转变为教师和同伴。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青少年期。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时期,是进入成年期的准备阶段,也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这样的重要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地整合起来,个体将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陷入迷茫和困惑,从而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发展。这一阶段,对个体同一性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同伴。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岁)
  这一阶段相当于青年期。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尤其是与异性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形成一种亲密感。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恋人或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恋人或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这一阶段,对个体亲密感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恋人、配偶或亲密朋友。
  (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