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论迹不论心

2024-05-05 16:09

1. 百善孝为先,论迹不论心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所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其实在实际上,这句话误导了许多人,孝最主要的是论迹。现在不是个安贫乐道的时代,一切都要以财力说话。许多人可能会说我掉到钱眼里,但现实就是如此。
                                          
 在社会上,越贫穷的人越讲孝,但是财力越少,孝越难实行。在我们县城,奶奶带孙子司空见惯,其实这归根结底就是实力不够。像北方,很多老人能安享老年时光,但是在我们这,好不容易把孩子抚养大了,孙子又来了。有人甚至说老人带孩子天经地义。
  
 其实,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承认现在压力大。但是,这不是父母为你服务的借口。现在我也30了,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免得以后要孝敬父母时没能力而后悔终身。

百善孝为先,论迹不论心

2. 百善孝为先 论心不论迹是何出处?

这是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庙祀中:张南山寄录城隍庙一幅对联中的半句。后来王永彬只是借用和任意解释了一下!原文:“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3.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
  
 是指不能从所做所为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是孝,而是心的一种自动呈现,因需行孝,用心行孝。
  
 讲真,从字面意思上的知道到真正的做到,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年轻时到婆家,总是以自己的心思去买一些东西,觉得钱花了,就是尽孝了。
  
 最有意思的是,多年前花了好几百,买两瓶酒送给公公,可是公公辗转到了某个小卖部,换回了好几桶的白酒。
  
 也曾买一些所谓高档的衣服送给老人家,可是老人家也会辗转送给小辈们穿。
  
 后来意识我们这样孝顺,不是那么回事,开始慢慢的调整。
  
  
 前段时间婆婆来我家,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尽孝。
  
  
 每当和婆婆聊天时,能感受到婆婆对子女的要求真的不多。谁有空给她打个电话就可以,她对生活的要求真的是又简单,对当下的生活觉得很知足。
  
  
 她觉得自己衣食无忧,八个孩子家家都吃上饭穿上衣,不吵不闹,和和气气的过日子,她觉得很知足。
  
  
 和她聊天感受到,情绪波动最大的是她的女儿。
  
 仔细听来,是因为随意乱买东西的大姑姐做的种种行为,让她心痛又气愤,每每提起总会情绪激动大声喘气甚至大骂不止。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小时候过过苦日子的大姑姐,退休后有时间也有了钱,就想买一些好吃的东西,好用的东西,孝敬年迈的老人家。
  
  
 可是她忽略了老人真正的需求。
  
  
 老人对女儿买的那些咬不动的肉食,粘牙的甜品,只能看不能吃。一是因为老人消化能力差,不愿意吃各种肉食,再一个她牙口不好咬不动,还有一个老人高血糖,种种原因做女儿的都忽略。
  
  
 有钱了总想买些好的给老人家穿,婆婆家没穿过的新衣新鞋,至今还有好多好多。这让婆婆特别的心疼,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穿不了那么多,实在是浪费。她甚至想把自己的新衣服送给我们穿…
  
 所以每当大姑姐再买些“没用”的吃的穿的,婆婆总会嘟囔着,老人家甚至会极端的责骂女儿。
  
 老人家的不领情,让做女儿的特别烦。
  
  
 有一次甚至娘俩大吵,女儿觉得每次花那么多钱,老人不领情全是冤枉钱。而当妈的觉得,你根本不是买给我吃穿的,你是买给别人看的,你是装样子的。
  
  
 在婆婆那里,她要的是你懂我。
  
 她想让女儿懂自己的需求,买些自己用得着的,能吃得上的东西,不一定要花好多钱。
  
 在女儿那里,她要的是你懂我。
  
 女儿希望老妈能明白自己买的这些东西,都是花了好多钱的。老妈辛苦了一辈子,穷了大半辈子,吃不好穿不暖的不容易。现在女儿有钱了,可以让妈吃好的,穿好的,我想弥补老妈年轻时的匮乏,难道有错吗?
  
 
  
 做女儿的忽略了老人的那份真正需求,其实,85岁的老人家,最喜欢吃的是渣豆腐,烤地瓜,豆腐脑,那些软糯好咬,又容易消化的食物。
  
  
 在大姑姐看来,这些东西老人吃了一辈子,到80多岁了,应该吃点以前没吃过的贵的有营养的东西。
  
  
 前段时间婆婆在我家住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也曾有一些念头生起来,觉得每天为婆婆烤地瓜,豆腐脑,渣豆腐之类的,似乎对她有些亏待。
  
 当我准备了烤鸭,肉肉,排骨之类所谓的有营养的东西端上桌时,婆婆却连看也不愿意看,好在我每次准备这些所谓有营养的物品时,也都会让婆婆有几种选择。
  
  
 按照婆婆的意思,用心做素馅的发面大包子,婆婆很喜欢吃。加上萝卜馅料的豆腐卷,婆婆也吃的开心。
  
 豆浆加上茼蒿煮的菜,婆婆也吃得美味。
  
  
 这些饭食只需用点工夫,用些心思,并不用花多少钱。婆婆的满意度确为十分,她开心极了。因为她感受到了我用心爱她,用心孝顺了。在二儿媳妇这里,这个做婆婆的很重要。
  
  
 最最重要的是,婆婆絮絮叨叨的车轱辘话,我一直微笑着听她讲。让她讲那循环往复的故事,一遍又一遍,我只需看着她,对她笑着听就好。
  
 我知道婆婆的苦水太多,需要向外倒一倒,我只需保持认真倾听就好,不评判,不抱怨,听她讲就好。
  
 婆婆太需要这样一个认真的听众了,她讲的开心尽兴。常常会笑着说,在你这里啥事都能说,屎渣子都倒出来……
  
 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婆婆特别开心,她说长年的便秘调理的特别好,因为天天吃菜吃的顺溜,大便也方便,天天泡脚腿也不疼了,脚也舒服了。
  
  
 婆婆常常夸我孝顺,其实我知道,我只是用心去做到了婆婆期待的样子,
  
  
 爱她就如她所是。
  
  
   感恩伟大的圣贤文化,感恩遇见平台,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同学们的一路支持。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

4.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是什么意思?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人,今天咱们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5.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整句为:“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孝的历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传。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6. 为什么人们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虽然我们努力的拼搏,希望物质生活会越来越丰富,我们会给父母足够得钱,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这真的使他们想要的吗?今天文字君,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有名的对联: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这是一幅流传很广的对联,意思是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就是说,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孝顺,要看他是怎么想的,看他的孝顺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看他怎么做的。一个百万富翁让父母住最贵的养老院,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东西,却从来不看望他们一眼,他所做的一切离孝顺还差得远;一个穷的揭不开锅的儿子,每天一心一意照顾年老的父母,他的孝顺当之无愧。
所以今天,当你理直气壮的说我给父母多少钱、给他们买多大的房子、带他们去哪里旅游了,但是从内心里只觉得这是完成任务,而没有去真正的了解他们晚年生活的需求,你是否觉得羞愧!
所有的道德是首先讲求的应当是孝,但孝是只看心中有没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为,如果考究行为的话,那些贫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所以再不要用工作忙、赚大钱去欺骗自己了,抽空回家看看,给他们打个电话,其实父母的要求并不高。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侍而亲不待。
关于下半句,“万恶淫为首,论行不论心”,就是说,如果心里曾经产生过邪念的人就算坏人,那这世上就没有好人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淫的念头,这并不是恶,但如果把邪念付诸行动,就是万恶之首了。所以要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罪有多大,要观其行迹,是不是真的犯罪,是不是构成犯罪基本要件,证据是否充分。
孔子说,食色,性也,色欲是人之本性,可见孔子在“色”的问题上,实际上看的非常清楚和坦然的。就像吃饭一样,“色”就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如果一个人看到漂亮的异性而不心动,倒有“断背”的嫌疑了。一方面坦然的接收“色”,一方面又不纵容“色”,所以又说“发乎于情而止于礼”。看到了漂亮的异性,就像是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朵,一般人都会从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花朵可以随意采摘,而美人去不可随意追求,要用礼法和道德来约束自己。
所以再怎样存天理灭人欲,本心不可违,一时半会少有松懈,思想偶尔跑错轨道,这是难免,所以论心世上无完人。心中想想,可以;只要不行差踏错付诸实际,就不是恶,无罪。所有的恶行中最恶的是淫,这个只能看他的行为,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话,这世间就没有完美的人。
孝,论心不论迹;色,论迹不论心。古人使用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标准来评价不同的事情,这难道不是一种高超的辩证思维吗?
这是一幅多么透彻的做人警世名言啊,我们都要一日三省吾身那!

7.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语浅说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懿子,也称孟孙,鲁国大夫,三桓之一,孟孙氏之后。孟懿子问孝。孔子说,只要不违逆就是孝了。有一天,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孟懿子的好友樊迟,驾着马车载着孔子出行,孔子对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跟他说,不违逆就是孝了。樊迟问,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是什么意思呢?是想让樊迟转告孟懿子?还是想告诉樊迟什么呢?不得而知。但是这里的“孝”有一些引申的含义。在当时的鲁国,三桓是不把诸侯国的国君放在眼里的,所以孔子有可能是在点化孟懿子,告诉他,不违逆,懂礼数就是孝。
  
 
  
  
 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唯其疾之忧。“疾”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指疾病,也指会引起父母担心的所有事情。比如说这个时候,有个七八岁的孩子问我们,什么是孝?我们可能会说,你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就是孝。换成二十五六岁的人呢?我们可能会说,你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有一份正当的工作就是孝。所以每个年龄段的孝是不一样的。
  
 
  
  
 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很多人认为赡养父母就是孝了,但是家里的犬马,我们也是在养它们啊,如果我们对父母没有敬意,跟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为什么跟子游这么说呢?因为子游虽然一直在赡养父母,但是脾气不太好,孔子在用这种方式引导他。
  
 
  
  
 假如子游本来就是不赡养父母的人,孔子可能就不会这么说了。所以孔子教化弟子,都是让他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再往前走一步,次第而上的。
  
 
  
  
 修行也是一样,我们在自己的基础之上,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就好了。不要去和人比较,人家修不修得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修的好的,可能我们修一辈子都赶不上人家的境界,但也不妨碍我们修嘛,修一点,就从容一点,自在一点。
  
 
  
  
 修的不好的,更不要去比,那样我们如何进步呢?比如有时候我跟身边的常驻弟子说一些事情,他们会说,师父,你看谁谁谁还不如我呢。我说,你真有出息,明知道他不如你,你还找他当榜样,太厉害了。所以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就好了。
  
 
  
  
 子夏问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曾经有人以为,父母有事情帮他们去解决处理,有美食佳肴让父母先享用就是孝,其实还不够。这么多人问孝,孔子的回答都是次第而上、层层递进的。因为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不同,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回答自然不同。佛家讲法无定法也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以前有个弟子来问我现阶段该怎么修行。我说,把悲伤的情绪先放一放,让自己每天变得开心一点。又来一个,我说,要修不悲不喜。那再换一个修行比较好的问我呢?我可能会说,你得把感受断掉。哪个是对的呢?哪个都对,哪个都不对。如果A非得把说给C的那段话,用在自己身上就错了。
  
 
  
  
 因为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同,所用的方法自然不同,当下的方法,只能解决我们当下的那一点点问题,问题解决了,修到下一阶段了,就要放下这个法,去学新的法。可是我们很多人总是抱着自己学的那点东西不放,总认为自己学的那些才是对的,其它的都学不进去,这样怎么能成长呢?这就是法执啊。
  
 
  
  
 有执着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痛苦的,比如说做饭,我们不会做饭还好,一旦会一点,到了别人家里,就开始挑挑拣拣的,这个咸点就好了,那个甜点的就对了,这个挑啊,搞得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不舒服。
  
 
  
  
 在医院里也是一样,医生最怕什么样的人呢?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还天天百度的人。到了医生那里,医生说,你发烧了,得输液。他说,我百度过了,不用啊。医生说,你这个得去拍片检查,他说我百度过了,不用啊。你说让医生怎么办?
  
 所以什么是孝呢?因人而宜。对于不同阶段、不同时代人来说,孝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那个孝心,有那个仁爱之心,这个是根本,不在形式。当我们有了仁心,自然会宽厚待人,谦逊敬畏地对待每一个人,自然就会对父母孝敬。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语浅说

8.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