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孩子?

2024-05-17 16:18

1.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孩子?

中国式的父母一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那是因为不懂得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总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知道父母到底有多么辛苦。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在适当的年纪学会独立,不要总是用包揽式的方式对待孩子。只有让孩子进行尝试,才能够懂得应该如何去做。不要一味的在孩子背后付出,那样孩子永远都无法长大。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于是便会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孩子永远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贪玩才出现的这种结果,那父母肯定会受到孩子的责怪。
家长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的话,那就要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受到好的教育。过节日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给孩子买新衣服,一定要让孩子对自己说一声谢谢。小时候用心培养,长大了才会懂得给妈妈和爸爸买的新衣服。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的话,父母养这样的孩子是没有用的。既然生下了孩子,那在教育方面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
孩子上小学之后,小衣服都是可以自己洗的,父母不要选择去帮孩子做。放学回家之后一定要按着安排进行,不能让孩子出现偷懒的现象。让孩子把所有的作业做完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很好的呵护。家长可以在一旁去指导孩子完成任务,那样才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洗完衣服之后,父母可以让孩子把衣服叠好放在自己的小衣柜当中。指导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那才是最好的方式。
总的来说有些孩子非常贪婪,永远都不懂得满足。会选择一味的向父母进行索要,其实那样才是最为痛苦的。不知道该不该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孩子,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父母一定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那样才能够让孩子不再那么贪婪。该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拒绝,适当的满足才是最好的方式。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孩子?

2.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呢?

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就算孩子没有多大建树,也希望他能够学会感恩。只是有时会事与愿违,有的父母甚至养出了"白眼狼"
01"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一切,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为什么?
锐锐爸妈都是工地上的工人,他们常常把这么一句话挂在嘴边:再苦不能苦孩子。不管正在读初中的儿子锐锐想要什么,他们都会尽全力满足。班里的同学流行用ipad学习,锐锐也吵着非要买,说是为了方便学习,班里的同学都有,他不能没有。
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夫妻俩经常只吃咸菜就馒头,在将近四十多度的工地,连一瓶冰水都不舍得买。孩子买了iPad之后,还要买名牌鞋子和相机,说要和同学一起出去旅游。对于这些要求,夫妻俩只能叹气,一一满足。幸好,锐锐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夫妻俩一直以他为骄傲。

可孩子心里,又是怎么看待父母的呢?在锐锐的嘴里,他经常抱怨父母邋遢,抱怨家里穷。有一次下雨天,妈妈去接锐锐放学,孩子接过妈妈递来的伞,看都不看一眼妈妈就大步往前走了,被妈妈追上时还说:"你穿成这样跟我走在一起,我觉得好丢脸!"听到孩子这么说,妈妈愣在了原地,只好默默跟在孩子身后。
像锐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父母付出全部,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却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全无感恩之心。这也是"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他们为孩子付出了青春和金钱,却得不到孩子的感恩。

02为什么有的父母付出全部,却得不到孩子的感恩?
生活中像锐锐爸妈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他们宁愿大大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不愿让孩子受苦,却换不回孩子的感恩。孩子的衣服鞋子月月换新,自己的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有些孩子看得到,只是他已经习惯于享受父母的爱,觉得理所当然,父母不要求,他们就不知道要感恩。等父母老了,这些孩子也没有报恩的想法,使得父母晚年凄凉,令人唏嘘。

03什么样的父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1.注重细节的父母
无论什么节日,朋友家都会和孩子一起庆祝,特别是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夫妻俩还会带孩子到老一辈家里庆祝,每个周末一定会有亲子活动。妈妈每天给孩子做饭、爸爸每天送孩子上学时,孩子会习惯地说"谢谢"。这个家庭是温暖而细腻的,孩子能从细节里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懂得感恩。

2.尊重孩子的父母
因为是家长,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时,习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他们。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教育到孩子,但是孩子可能会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长此以往,孩子虽然表面上很乖巧,内心却很叛逆,甚至会有报复父母的想法。

3.努力上进的父母
父母如果是努力上进的人,那么他们身上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往往会很强。孩子受父母影响,长大后自然而然会担起家庭的责任,不会做出抛弃父母独自潇洒的事,也不至于日后没有能力为父母养老。

3.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为什么付出全部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近日有朋友在平台上提问: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过程中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亲子关系的极度扭曲。无论是“父母的委屈”还是“孩子的伤痛”,都是亲子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处处呈现了“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感受一下扭曲的亲子关系背后,那些“父母的委屈”和“孩子的伤痛”。
案例:控制过度的妈妈


小丽是一名初中男孩的妈妈。自从孩子出生以后,她生命的重心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子。从小到大,她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替孩子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
但是,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这样的母子亲情逐渐脱离她的掌控。孩子越来越多地希望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由她来决定;孩子不再事事听从她的安排,而是开始对抗自己;除了学习,孩子的生活越来越能自理,让她感觉自己很没用。
于是,她惶恐了,只能紧紧抓住孩子的学习,并以此作为掌控孩子的砝码。她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让孩子感觉到窒息。于是,在孩子12岁的时候,他们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激烈冲突。
接下来的三年中,冲突不断升级,直到孩子愤怒地离家出走,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担惊受怕了三天之后,她终于找到了躲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的儿子,也不得不正视母子间必须要改变的关系状态。通过朋友介绍,她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做一对一心理咨询。
我们发现:她的确很爱孩子,甚至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却用控制型的爱,毁了原本和谐的母子关系,在自己备感委屈的同时,也让孩子痛不欲生。
这位妈妈后来意识到:是自己过度的控制导致母子关系的破裂。在引导下,她逐渐放下了对孩子的控制,并学会了换位思考。孩子也因她的改变而恢复正常,并试着重新信任她。


这便是“中国式父母”悲哀的一个缩影。
他们忘了自己,只为孩子而活。但却发现:在他们倾尽全力、为孩子付出一切后,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对抗甚至仇恨。
可是,即使在亲子关系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依然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自己很委屈”。直到因此而求助于心理咨询,他们才会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感受自己错误的爱的方式,以及孩子因此而遭受的心理创伤。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主要来自于父母自认为作为掌控者而拥有的权利。但是,时代变了,孩子们通过读书学习,越来越拥有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


这种人格的独立与父母的控制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抗,导致了亲子关系的逐渐僵化甚至破裂。也因此,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伤痛,孩子亦感受不到父母的付出。
结果就是——父母委屈,孩子痛苦。
因此,我想提醒所有正处于亲子关系困扰中的父母——给孩子他想要的,而不是你想给的;允许孩子做自己,而不是时时处处被父母控制;学会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孩子出现对抗和叛逆的情绪时,及时进行自我觉察,尽快改善亲子关系。
这已经不再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年代,而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年代。也只有那些愿意成长并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才能最终摆脱“中国式”父母的悲哀,在和谐的关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并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为什么付出全部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4. “中国式父母”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许多的人会去思考一类型的问题那就是:教育。中国式父母教育问题到底出现在了那里?为什么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却换不回孩子对自己感恩的心情。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去尊重孩子们的感受,不去认可孩子所做出的努力,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件附属品一样,不去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区别,不让孩子去独立思考,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和孩子讲道理讲不过就去和孩子叙述伦理问题,只要孩子出现一丝丝叛逆就认为孩子是叛逆期,把孩子从一个极端逼迫成为另一个极端,当孩子面对社会的时候是非常不自信的,融不进回去别人的圈子。所有家长都是认为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要比自己强,小时候就被父母因为自己没有考好或者没有做对事情,被父母骂,甚至还会被父母打,从小精神上和肉体上接受了非常残酷的折磨。
那么孩子长大成人以后谁还会想这去感恩,谁还会记得父母的付出,他们的脑海中只有父母对自己的折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事情,孩子是会去模范家长的,既然身为家长就要去营造和谐氛围的家庭环境,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自己的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多旅游,带着孩子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影响着孩子,“中国式父母”已经不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那么就要狠狠的抛弃“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中国式父母是非常可怕的一种教育,有着这样父母会使孩子充满恐惧,对家庭失望,会更加厌烦整个社会和去承担责任。

5. 哪种父母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朋友最近很犯难。
  她10岁的儿子想要报某个兴趣班。
  蛮好的事,可偏偏那个兴趣班相对于朋友家的收入水平而言,非常贵。贵到一旦同意孩子上了那个兴趣班,就意味着他们一家接下来很长时间,只能靠吃土度日了。
  她问我:要不要满足孩子?难得他这么上进。
  看着她一脸慈母温暖的表情,我忍不住叹息。
   
  如今,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甚至到了不惜砸锅卖铁的地步。
  我能理解,但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我们和孩子,两代人的消费水平要一致。
  意思是,如果你很有钱,你自己的日常消费也是偏于奢侈的,结果偏偏让孩子在物质上很匮乏,穿破旧的衣服,不能买这个也不能买那个,把孩子限制得非常惨,那么这样我们是不建议的。
  同样,如果你自己平日里过得非常拮据,却在孩子身上一掷千金,甚至不惜呕心沥血,压上自己的整个身家,我们同样不建议。
  前者的做法,只会凭白让孩子产生“我不配”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父母的怨恨。当我们把亲子关系搞糟了,如何还指望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对孩子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呢?
  后者的做法,后果可能就更加可怕了。
  这里,我想讲一个前不久刚发生的悲剧故事。
  1??
  天津退休教师孙建军和他的妻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唯一的儿子身上。
  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依照他日常的那个考试水准,在国内高考绝对没戏。孙建军夫妇就省吃俭用,咬牙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去了。
  一天天捱着,总算把儿子供到毕业。这时,儿子向老两口宣布:他要和另外一个出国留学的中国女孩恋爱、成家,并且在美国定居。
  2012年春节,儿子携老婆、孩子回天津过春节,一大家子忍不住相互倾吐各自的苦楚。老两口苦在无法守着儿孙的孤独,小夫妇则苦在美国混日子很艰难,陷于东拆西补、勉强度日的窘境。
  最后,儿媳开口道:爸妈,天津雾霾很重,医疗条件比美国差,二老在这边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去美国养老吧。
  儿媳的意思是,建议老夫妇卖掉天津的房子去美国。
  在孙建军夫妇眼中,这是非常诱惑的邀请。一家团聚,守着儿孙,卖房的钱,还能顺便解决儿子在美国的困境……
  老两口最后果真卖掉了天津的房子去了美国。
  然而,他们替儿子考虑了一切,唯独忘记为自己考虑。
  很快,孙建军夫妇在美国的日子变得很煎熬。语言不通,各种住不惯。到后来,连出趟门都变得艰难。
  儿子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儿媳脾气并不好,两代人矛盾不断升级。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严重的争执过后,孙建军愤怒地拿起刀子砍向了儿媳妇,最后孙建军本人也在狱中自杀…… 
  2??
  “久负大恩反成仇”,这句话可以作为孙建军一家悲剧的注脚。
  当父母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过度注入孩子的成长,甚至于完全“牺牲”自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倾向和期待:要求孩子予以回报,否则就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孙建军夫妇把所有的资产和晚年的光景,悉数奉献给了儿子。
  儿子是自己的,儿媳却不是。
  他们付出全部,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料作为“回报”,反而成为了儿子一家的“保姆”被使来唤去,被嫌弃……怨恨就是这样一点点生根并壮大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把家庭支出大量放在孩子教育上的情况比比皆是。
  有些父母,甚至会把自己的养老金都投入进去。
  对于这种家庭,我只想问:你老了以后该怎么办呢?是否默认,你的孩子长大了,反过来也肩负你们的养老?挣的钱给你们花?
  如果不是,如果你说,你的确只是为了孩子为了过得更好,那么你确定,你的过度付出孩子能够承受得住吗?看到父母把自己过得那么艰难,你的孩子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向更远、更开阔的地方飞吗?
  孩子还小,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一切。这是需要父母自己想清楚的功课。
  对于这些父母而言,亟需学会的一个育儿真相是:千万克制你过度为孩子付出的冲动。
  当你为孩子付出所有,对孩子而言,只有两个结果:
  第一种,孩子还算懂事,乖巧地接受父母的全部安排,但同时,这个孩子的未来,也自动背负了对父母的重大责任。
  这个责任不是一般的重。因为付出所有的父母,要么期待着来自孩子的体贴,要么期待着孩子完成他们的意志,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心愿。
  这个孩子最好乖乖地听从父母安排。但凡有任何有意、无意的言行不合父母心意,就有可能导致两代人的矛盾。于是,原本自然而然的亲情,会变成畸形的捆绑。
  第二种结果,是孩子被惯坏了,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所有馈赠,胃口也日渐变大。
  如果有一天,做父母的无法再满足自己,不得不拒绝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开始怨恨。
  所谓“慈母多败儿”的家庭,往往就有一个无限度满足孩子的父母,和索取无度的孩子。
  3??
  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来感恩的孩子?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本不该无限度付出和牺牲。
  所以,当我的朋友问我:儿子这笔昂贵的教育开支,我要不要买单?
  我忍不住劝她:慎重。先确认,你的孩子是否只是心血来潮,以及你自己能否承受这笔开支带来的后果。
  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曾这样说过:我们家庭的开支,可以有三分之一花在孩子身上,有三分之一花在日常家庭消费上,还有三分之一留作养老。总之,在为孩子考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自己。
  除了在精力与财力上需要克制自己的付出外,我们日常教养中,也需要早一些邀请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来支持和帮助我们。
  记得我有阵子学习、工作都很忙,无暇管儿子。
  某一天,一好友惊呼:你儿子怎么站在学校门口啃馍馍?我看着都心酸!
  那段时间,我忙碌到连顿早餐都没法给他做。于是他自己去上学,自己买了包子、馒头在校门口吃完再进教室。
  不仅如此,他在家里还负责每天洗碗、扫地、倒垃圾,等等。
  孩子委屈吗?会的。他也对我表达过不满。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也一样时不时感到委屈,还有疲惫。
  某一天,我借着跟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清晰且真诚地告诉他,我们家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他帮忙的事。
  我在儿子面前,表达了我的脆弱,也表达了我的需要。
  那之后,儿子明显长大了。
  他不仅努力地去管好自己的事,做完作业后,时不时还会看看我,问我要不要帮助。
  会心疼孩子吗?也会的。可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啊。
  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让孩子吃了苦头,关键在于,当一个家庭遇到危机、挑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个危机和挑战。
  毕竟,我们是一家人。
  很多父母平日里从不向孩子提要求,不告诉他们如何帮助我们,完全地给孩子搭建一个被过滤的、类似真空的生活环境。但同时,又暗地里期待孩子能够懂事。
  于是当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却表现得不够体贴时,父母就受不了了,开始跳脚说,这孩子白养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这样指责孩子,当然是不太公平的。
  总之,爱孩子总是好的,但也希望你别忘了爱自己。
  别怕拒绝孩子。别怕让孩子失望。
  去做一个真实的父母,表达你的脆弱和需要,这也是在帮孩子去适应这个世界。
  切记,切记: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
  那么多血的教训,真的真的已经够了。
   

哪种父母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6. 父母付出了全部,为何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天地的爸爸妈妈们,假如你爱小孩,一定要教小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小孩能从自在我的世界里摆脱出去,她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不容易,更非常容易长出换位思考,人际交往更强。学会感恩的小孩,更为开心和幸福快乐。美国加州大学理查德森校区的一项数据调查报告,明白感恩的人患上抑郁症和焦虑情绪的几率更低。不懂感恩的小孩,最终都会觉得心寒和不满意。让小孩懂得感恩,使他心存感恩路面对这世界,学好爱别人,这不是爸爸妈妈的自私自利,只是对小孩未来的生活的远见卓识。

有些人说,一切取得成功都填补不上……教育小孩的不成功,有些人说,万贯家财比不上……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世上没有教不容易的小孩,仅有不容易教的爸爸妈妈与老师……特别提示,请锁住门……合上手机上……临时与世独立……不必让所有人打扰你!这将是关联你小孩将来的十分钟!你小孩的人生道路可能出现魔术师般变化……谁会……想让自身的儿女成龙成凤,自小塑造恰当的人生价值观及总体目标。

想到杭州市某中小学机构三年级学员设计方案的团体生日礼,院校规定小孩腰绑米袋子当小孩。而且是出世几公斤挂几公斤,从念书逐渐到放学后完毕,米袋子一天不可以不离。揣着米袋子日常生活一天,160个小孩总算明白了母亲创造的不易。这一整天,行走不便,腰酸背疼,为了更好地护着米小孩,每一个姿势都得提心吊胆。感受完毕,小朋友们衷心心怀感恩,母亲,您辛苦了!让小孩面对日常生活的真正,她们才会明白爸爸妈妈闯荡日常生活的不易。

原先,成人世界里,几乎就没有非常容易两字。爸爸妈妈们,请不要把小孩饲养在真空泵的自然环境里,让小孩掌握日常生活,也是在协助孩子的成长!放开你的手,多激励,让孩子学着自身的事儿自身去解决。仅有在投入的行动里,她们才会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因而懂爱惜,由于爱惜,因此 更感谢。小孩总有一天要长大了,而作为爸爸妈妈,你最终可以获得的也就是小孩对你的情感。塑造一个学会感恩的小孩,你的历尽艰辛,才最非常值得!

7. 哪种父母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朋友最近很犯难。

她10岁的儿子想要报某个兴趣班。
蛮好的事,可偏偏那个兴趣班相对于朋友家的收入水平而言,非常贵。贵到一旦同意孩子上了那个兴趣班,就意味着他们一家接下来很长时间,只能靠吃土度日了。

她问我:
要不要满足孩子?难得他这么上进。看着她一脸慈母温暖的表情,我忍不住叹息。

如今,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甚至到了不惜砸锅卖铁的地步。
我能理解,但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我们和孩子,两代人的消费水平要一致。

意思是,如果你很有钱,你自己的日常消费也是偏于奢侈的,结果偏偏让孩子在物质上很匮乏,穿破旧的衣服,不能买这个也不能买那个,把孩子限制得非常惨,那么这样我们是不建议的。
同样,如果你自己平日里过得非常拮据,却在孩子身上一掷千金,甚至不惜呕心沥血,压上自己的整个身家,我们同样不建议。

前者的做法,只会凭白让孩子产生“我不配”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父母的怨恨。当我们把亲子关系搞糟了,如何还指望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对孩子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呢?
后者的做法,后果可能就更加可怕了。
这里,我想讲一个前不久刚发生的悲剧故事。

1️⃣

天津退休教师孙建军和他的妻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唯一的儿子身上。
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依照他日常的那个考试水准,在国内高考绝对没戏。孙建军夫妇就省吃俭用,咬牙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去了。

一天天捱着,总算把儿子供到毕业。这时,儿子向老两口宣布:他要和另外一个出国留学的中国女孩恋爱、成家,并且在美国定居。

2012年春节,儿子携老婆、孩子回天津过春节,一大家子忍不住相互倾吐各自的苦楚。老两口苦在无法守着儿孙的孤独,小夫妇则苦在美国混日子很艰难,陷于东拆西补、勉强度日的窘境。
最后,儿媳开口道:
爸妈,天津雾霾很重,医疗条件比美国差,二老在这边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去美国养老吧。儿媳的意思是,建议老夫妇卖掉天津的房子去美国。

在孙建军夫妇眼中,这是非常诱惑的邀请。一家团聚,守着儿孙,卖房的钱,还能顺便解决儿子在美国的困境……
老两口最后果真卖掉了天津的房子去了美国。
然而,他们替儿子考虑了一切,唯独忘记为自己考虑。

很快,孙建军夫妇在美国的日子变得很煎熬。语言不通,各种住不惯。到后来,连出趟门都变得艰难。
儿子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儿媳脾气并不好,两代人矛盾不断升级。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严重的争执过后,孙建军愤怒地拿起刀子砍向了儿媳妇,最后孙建军本人也在狱中自杀……



2️⃣

“久负大恩反成仇”,这句话可以作为孙建军一家悲剧的注脚。
当父母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过度注入孩子的成长,甚至于完全“牺牲”自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倾向和期待:要求孩子予以回报,否则就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孙建军夫妇把所有的资产和晚年的光景,悉数奉献给了儿子。
儿子是自己的,儿媳却不是。
他们付出全部,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料作为“回报”,反而成为了儿子一家的“保姆”被使来唤去,被嫌弃……怨恨就是这样一点点生根并壮大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把家庭支出大量放在孩子教育上的情况比比皆是。
有些父母,甚至会把自己的养老金都投入进去。
对于这种家庭,我只想问:
你老了以后该怎么办呢?是否默认,你的孩子长大了,反过来也肩负你们的养老?挣的钱给你们花?如果不是,如果你说,你的确只是为了孩子为了过得更好,那么你确定,你的过度付出孩子能够承受得住吗?看到父母把自己过得那么艰难,你的孩子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向更远、更开阔的地方飞吗?
孩子还小,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一切。这是需要父母自己想清楚的功课。

对于这些父母而言,亟需学会的一个育儿真相是:千万克制你过度为孩子付出的冲动。
当你为孩子付出所有,对孩子而言,只有两个结果:

第一种,孩子还算懂事,乖巧地接受父母的全部安排,但同时,这个孩子的未来,也自动背负了对父母的重大责任。这个责任不是一般的重。因为付出所有的父母,要么期待着来自孩子的体贴,要么期待着孩子完成他们的意志,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心愿。
这个孩子最好乖乖地听从父母安排。但凡有任何有意、无意的言行不合父母心意,就有可能导致两代人的矛盾。于是,原本自然而然的亲情,会变成畸形的捆绑。

第二种结果,是孩子被惯坏了,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所有馈赠,胃口也日渐变大。如果有一天,做父母的无法再满足自己,不得不拒绝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开始怨恨。
所谓“慈母多败儿”的家庭,往往就有一个无限度满足孩子的父母,和索取无度的孩子。



3️⃣

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来感恩的孩子?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本不该无限度付出和牺牲。
所以,当我的朋友问我:儿子这笔昂贵的教育开支,我要不要买单?
我忍不住劝她:慎重。先确认,你的孩子是否只是心血来潮,以及你自己能否承受这笔开支带来的后果。

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曾这样说过:
我们家庭的开支,可以有三分之一花在孩子身上,有三分之一花在日常家庭消费上,还有三分之一留作养老。总之,在为孩子考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自己。
除了在精力与财力上需要克制自己的付出外,我们日常教养中,也需要早一些邀请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来支持和帮助我们。

记得我有阵子学习、工作都很忙,无暇管儿子。
某一天,一好友惊呼:
你儿子怎么站在学校门口啃馍馍?我看着都心酸!
那段时间,我忙碌到连顿早餐都没法给他做。于是他自己去上学,自己买了包子、馒头在校门口吃完再进教室。
不仅如此,他在家里还负责每天洗碗、扫地、倒垃圾,等等。
孩子委屈吗?会的。他也对我表达过不满。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也一样时不时感到委屈,还有疲惫。

某一天,我借着跟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清晰且真诚地告诉他,我们家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他帮忙的事。
我在儿子面前,表达了我的脆弱,也表达了我的需要。
那之后,儿子明显长大了。
他不仅努力地去管好自己的事,做完作业后,时不时还会看看我,问我要不要帮助。

会心疼孩子吗?也会的。可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啊。
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让孩子吃了苦头,关键在于,当一个家庭遇到危机、挑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个危机和挑战。
毕竟,我们是一家人。

很多父母平日里从不向孩子提要求,不告诉他们如何帮助我们,完全地给孩子搭建一个被过滤的、类似真空的生活环境。但同时,又暗地里期待孩子能够懂事。
于是当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却表现得不够体贴时,父母就受不了了,开始跳脚说,这孩子白养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这样指责孩子,当然是不太公平的。




总之,爱孩子总是好的,但也希望你别忘了爱自己。
别怕拒绝孩子。别怕让孩子失望。
去做一个真实的父母,表达你的脆弱和需要,这也是在帮孩子去适应这个世界。
切记,切记: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
那么多血的教训,真的真的已经够了。

哪种父母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8. 父母付出全部,为什么却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小宝上补习班,一直都是妈妈来接他,却换成了爸爸来接送,当问起小宝怎么不是妈妈来接送时,爸爸无奈地摇头说道,这孩子在他妈妈来接他的时候跟他妈妈说“以后不要他妈妈来接他了,说他妈妈穿得丑,没面子”,这让我很是震惊,这才几岁的孩子竟说出这样的话。
妈妈听到小宝的话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只顾着叹气,小宝的妈妈为了照顾小宝,工作辞了在家全心全意的照顾小宝,平时给孩子都是最好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上最好的补习班,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些护肤品保养自己,谁可想到头来却被孩子这样的嫌弃,肯定很伤心。





有很多的家庭跟小宝家情况一样,为了孩子把自己的生活都搭进去了,对孩子掏心掏肺,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差上天摘星星月亮了,但孩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甚至觉得父母们的付出就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候还要嫌弃父母给的不够好,这样的孩子搁谁家里都是让人心寒的。
到底是什么导致孩子不懂感恩还要踩踏父母一脚呢?





价值观不端正
这样“白眼狼”的孩子,从思想根源上来说,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多家庭都崇尚着孩子要富养的原则,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看不起,便大量的投入金钱满足孩子的物质,但渐渐地,孩子会觉得金钱是个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东西,他不懂的金钱的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珍惜,由此孩子的金钱观就很难正确的形成,久而久之,虚荣、攀比就皆从而来了,在他的观念里,只有“钱”和“物质”能让自己有满足感,嫌贫爱富的种子就会在他心里发了芽。





过度宠溺孩子
孩子嫌贫爱富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们过度的宠溺纵容孩子,孩子想要什么都给,即使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借钱也要满足孩子,这些家长们都秉承着“苦了谁都不能苦了孩子”的原则,孩子就是家里的皇上皇,皇太后,什么活都不用干,只要张张嘴就能吃饭,只要伸伸手就能穿上衣服,甚至家长省吃俭用的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一旦某一次不能满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因为孩子已经把家长这样长期无条件为自己付出的行为当成了理所当然的,跟身边的人攀比也成了一件日常的事。





家长自卑心理
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怎么做,什么心理,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在孩子身上映射出来,很多家长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够好,即使自己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但迫于现实没有办法实现,家长不自主的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甚至在说话做事时传递出一种“没钱就低人一等”的想法,那孩子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想法的家庭中,自然也会意识到社会的贫富差距,自卑的心理也油然而生。
孩子成为“白眼狼”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家长在早期发现孩子有这种迹象,要及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去纠正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





正视家庭情况
或许家庭经济情况很一般,但是家长们也不要有“没钱就低人一等”的想法,钱都是物质方面的,相比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精神状态,精神上的充实,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比不上别人家的经济状态就自卑气馁,也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孩子,借钱、贷款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打肿脸充胖子,反之家长们应该要正视自己家的经济情况,并且也要跟孩子说明自家的情况,教孩子适度的消费,这样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不攀比,不虚荣。





舍得孩子吃苦
现在的孩子就是太过家庭宠溺了,什么苦都不吃,家长为了孩子付出多少也不知道,抱着自己想要什么就去跟父母说,父母一定会满足自己的想法,这样只会让孩子一错再错,不仅不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甚至觉得父母没有满足自己就是对不起自己,这就是如假包换的“白眼狼”,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舍得让孩子吃苦,就算现在有家长的保护不会吃苦,但孩子长大后还是要吃到苦头的,到时候不堪一击,更是浪费了家长们的教育,孩子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让孩子适当的吃一些苦也更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成长。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们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养成了嫌贫爱富的心理,那孩子相较于家长来说,这样的心理会变本加厉,所以家长们要以身作则的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给孩子传输正确的观念,这样孩子长大后三观才能更加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