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

2024-05-04 23:30

1. 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

1.2农田水利基本内容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及圩垸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灌溉: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排水:排除农业土地上多余的水分,以改善地区或土壤的水分状况,防止作物受害,还可改良土壤结构,便利田间操作,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提高地温及土壤通气,加大作物根层深度及为作物提供更多的养料。
1.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①农田水利设施不被重视,很多旧设施被荒废。
我国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有些地区连维修的工作都减免了,很多渠道和水库或被泥沙拥堵,或被用来排放污水。截至2007年底,中国病险水库已经占到了水库总数的42.5%。国家每年水利投资力度很大,投资很多,但也主要用在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农村很多的渠系工程都是三四十年前所建,现在很多工程都出现了老化失修,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都是在吃老本。三峡大坝、葛洲坝的功劳世人有目共睹,而那些为国民服务多年,甚至现在仍在为人民效劳的旧设施已经奄奄一息,却无人维修。
②地方财政投入不能满足水利建设的需要。
在贫困地区,开展农田水利公益项目还是依靠国家投资建设为主,但国家是补助性的,而且标准很低(如口粮田项目国补每667m2600元,而实际新修667m2基本农田需要5000-10000元),加之逐年人工费及材料的上涨,地方配套资金落不实,难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除了政府投资,虽然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所以我国农田水利投入呈现逐渐弱化恶化趋势。
③“一事一议”制度存在缺陷。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靠“一事一议”解决资金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行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额度较小,难以满足需要。二是在“一事一议”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农村大批青壮劳力进城务工,留下来的是老、少、妇群体,讨论结果可能不准确。④灌溉水源日益减少。
灌溉水源日见短缺,很多灌区用水得不到保证。随着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今后缺水问题将日益突出。
1.4可能的解决方法
根据查阅的书籍及资料,得到以下可能的改进措施:
①进一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加强管理,提高工程效益。②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逐步扩大灌溉面积,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推广应用新技术,厉行节约用水,包括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发展低造价喷灌、滴灌,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等,提高灌溉效率。④重视农田水利设施,政府下发资金保证农田水利设施得到维修,切实保障农田水利设施能够造福农民。
⑤逐步实现灌排工程施工机械化和管理运用自动化,大面积推广机械灌溉产品的运用,减少农民人力滴灌。
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制定对农民更加有益的政策,鼓励农民种田、投资农田水利建设。

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

2. 怎样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2)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3)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中央政府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需要做好:(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着力做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2)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3)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4)继续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3. 探索如何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

   
     在我国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增效与增收,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普遍面临严峻的资金难题,导致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在新的环境与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的策略,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1.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政策的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 *** 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筹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加快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政策的变革步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从筹资政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经历了三个变革阶段: 
     1.1 在1949年-1980年,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筹资政策处于集体出资为主,国家出资为辅的阶段。1952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1952年水利工作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在沟渠、塘堰、渠道、井、泉与水土保持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以组织和发动群众力量为主,从而奠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集体出资、收益的格局。 
   
     1.2 在1981年-2004年,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筹资政策处于各级地方 *** 与农民投入为主,国家投资为辅的阶段,展现了市场化筹资的特征。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家庭承包经营成为新的形势,而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相应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而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入投资严重不足的时期,而且筹资过程中也缺乏明确的管理主体。 
     1.3 从2005年到至今,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筹资政策处于国家投资为主,而地方 *** 与社会资本投资为辅的阶段,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格局。特别是在我国取消“农业税”与“两工”的背景下,中央 *** 与地方 *** 之间存在日趋明显的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所以,国家加大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2.国内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难题的引发原因 
     从国内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而言,总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资金难题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对于引发各类资金难题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都江堰人民渠水利工程建设及维护工作中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了以下两方面的引发资金难题的原因: 
     2.1 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机制滞后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农业生产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兴修水利与农业生产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所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村土地数量的减少,更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国内的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大的特点,而且强调建设中的专业化与机械化,农民的投工、投劳需求大幅下降,而传统的筹资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 *** 自筹资金的能力相对较弱,单纯的依赖于财政拨款是不现实的,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局面。 
      2.2 资金投入不足,主体责任不清 
     在我国已经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国家和各地 *** 的财政资金投入占据主体地位,其次为社会资金筹集。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的投资重点更多的集中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城市防洪、大江大河治理等方面,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减。各地 *** 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但是由于自身财力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由于受到历史原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导致很多在建农田水利工程因后续资金不足或资金管理不善,而出现管理日渐荒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程序。 
      3.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的对策 
     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而从国内的实际状况而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破解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难题。 
      3.1 广辟投资渠道,用活用好各类资金 
     在国内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积极开辟投资渠道,如:政策融资、利用外资、 *** 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个人捐资等,以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都江堰水利系统紫坪埔水库水利枢纽工程正是利用了 *** 投资、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资金来源方式。在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后,应注重各类资金的用活、用好,特别要强调“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而且要逐步完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制度,积极建设民营水利工程,从而实现由存量资产向增量资产的转变。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将民间资本作为主要筹资渠道,并树立民营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导地位,实行“捆绑使用资金”的方式,有效提升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在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筹资体制的构建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而且要符合农田水利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或公共产品属性。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与条件,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机制。在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体制的构建中,必须要注重其所具备的公益性、战略性与基础性等属性,进一步明确各方投资的主题与次要地位,充分发挥国家和 *** 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筹资体制的逐步完善。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应尽量构建以市场或农民为投资主体的机制,更多的吸引民间资金,从而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各方投资主体享受到相应的收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建设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命脉,而且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必须在对资金难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促进国内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探索如何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

4. 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经验

①全面规划。②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建设规划。③规划以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④建设规划与中小流域治理规划相结合。

5. 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发展

中国有悠久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把土地规划成井田。井田即方块田,把土地按相等的面积作整齐划分,灌溉渠道布置在各块耕地之间。五代两宋时期建设了太湖圩田。明清时期建设了江汉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形式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修建了许多近代灌溉工程,干支级渠道比较顺直整齐,但对田间渠系和田块没有及时进行建设和整修,田间工程配套不全。旱作灌区,土地不平整,大畦漫灌,水量浪费严重;水稻灌区串灌串排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合理灌溉、排水晒田,而且造成肥料流失、水量浪费。另一方面,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很不适应。

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发展

6. 怎样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一是加大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
二是目前特别要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问题,要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
三是乡镇水利站要补充技术人员,提高待遇。

7. 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做法 :
一、农田水利建设方面 
  我县始终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遵循新时期省市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完成农田水利工程有:中型水库除险加固2宗(富石水库、黄田水库),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8宗、新建和加固塘坝65宗,灌区和田间渠道改造220 km。我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加强组织领导;(2)加强协调配合;(3)加强宣传发动;(4)突出重点,抓好重点工程建设;(5)统筹安排,保证质量;(6)拓宽渠道,加大投入;(7)以奖代补,激励先进。 
二、农田水利管理方面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大部产权归村级,实行村民自主管理。小型水库由镇级管理,中型水库由县负责管理。近年来,我县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2007年在市、县、镇三级重视下,小型水库、万方山塘落实了专人专职管理,并将管理人员工资列入市、县、镇三级财政预算。这一措施的落实使全县万方以上蓄水工程的管理得到较全面的提高。

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8.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

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要在今年冬季修复各类灌溉设施,确保明年春灌用水;在明年汛前全面修复各类防洪设施,确保明年度汛安全。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二是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三是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抓好12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 四是加快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抓紧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西北、华北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前期工作,完善节水灌溉设备补贴等政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 五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力度,实施革命老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抓好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加快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六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优先考虑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确保明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十二五”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