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发展目标

2024-05-19 01:27

1.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沿边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基本建成,成为全国沿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口岸城镇和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外向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适应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对外合作进一步深化,边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500元,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对俄罗斯进出口总额达到700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3000元和19200元。到2025年,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社会全面进步,人民更加富足,建成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新边疆。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发展目标

2.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战略定位

 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合作基础,赋予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开放体制机制,改善开放政策环境,打造我国与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国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站以跨境通道和口岸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接俄罗斯、辐射东北亚、内联国内腹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功能配套、衔接紧密、快速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加强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加大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界河治理和黑土地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障东北地区生态安全。

3.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沿边开放战略总体部署,根据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托区域中心城市、边境口岸和开放通道,形成以边境地区为先导带、绥满铁路沿线地区为支撑带、其他区域为带动区的“两带一区”沿边开发开放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合作对象和开放通道分布,统筹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带布局,形成牡绥、三江、兴安和呼满组团式开放格局。牡绥组团 包括牡丹江市的市辖区、绥芬河市、穆棱市、东宁县和鸡西市。大力发展跨境陆海联运,加快发展跨境经济、经贸合作,重点发展木材加工、机电装备、电子信息、轻纺建材、绿色食品、石油化工产业和国际物流、跨国旅游,扩大互市贸易规模,建成物流集散中心、贸易投资服务平台、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三江组团 包括佳木斯市的市辖区、抚远县、桦川县、同江市、富锦市,鹤岗市,双鸭山市的饶河县。大力建设边境城镇,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冶金建材、绿色食品、农机制造、木材加工、煤炭深加工和石墨新材料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利用、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枢纽。兴安组团 包括黑河市的市辖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逊克县、孙吴县,伊春市的市辖区、嘉荫县,大兴安岭地区。加强科技合作,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林木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和特色旅游,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建设外向型产业集聚区、对外商品集散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呼满组团 包括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加快口岸跨境通道建设,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木材综合利用、冶金建材产业和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建设进出口加工、能源开发转化、国际贸易合作、跨境旅游基地和国际物流枢纽。 优化口岸布局。根据境内外资源分布和现有口岸基础,统筹口岸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口岸群。加强满洲里、绥芬河、黑河、抚远、东宁、同江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现代化口岸。完善饶河、密山、虎林、萝北、嘉荫、黑山头、室韦边境口岸功能,提高通关能力。推动开通洛古河、二卡、呼玛、孙吴口岸。提高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满洲里、海拉尔航空口岸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松花江干流哈尔滨、佳木斯、富锦、桦川、绥滨内河口岸开放功能。改善通关条件。以提高通过能力为重点,加强通关硬件和软件建设。推进绥芬河跨境铁路站场改造和满洲里新国际货场建设,加快同江界河铁路大桥建设,推动黑河、洛古河、饶河、萝北、东宁等口岸界河公路大桥建设,推进密山、虎林、东宁、黑山头、室韦跨境铁路建设,加快黑河、萝北、嘉荫、漠河等口岸跨境浮箱固冰通道建设。强化“大通关”区域合作机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搭建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 加快境内合作平台建设。提升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打造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强黑河、绥芬河、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规范并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发展,促进满洲里、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双向开通。充分发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哈尔滨、利民、海林、宾西、呼伦贝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用。推进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根据俄罗斯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成境内外产业联动、上下游产业衔接的境外投资合作基地。支持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加快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木材加工园区和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建设。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总体布局

4.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全文,急求

记者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改革部门获悉,一份面向东北亚、尤其是俄罗斯全面开放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目前正在加紧制订中,据透露,该《规划》将在我国东北扩大沿边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俄罗斯有着3000公里边境线的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拥有25个陆路、水路和航空口岸,其中15个为对俄口岸,数量居全国之首。面对当前低迷的外贸形势,今年前5个月黑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值89.6亿美元,同比增加30.8%,超出全国对俄贸易增速6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彭介林称,作为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桥头堡,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大有可为。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东北地区建成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振兴老工业基地处处长宁国光说,此举将完善我国的区域开放格局,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均衡扩展,并为东北振兴注入新动力,“东北振兴正逐渐具备国际性眼光”。

  东北亚涉及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面积近900万平方公里,拥有3亿人口,在全球经济中作用举足轻重。“这一区域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各具特色。”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曲伟说,较强的互补性将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

  为充分发挥枢纽站作用,国家给予边境地区诸多优惠政策。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以东北亚为背景、中俄边境上唯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在区内,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各国企业在区内可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加工、制造和贸易业务。

  “保税区为中、日、韩商品进入俄罗斯打造了平台。”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石金奇说,我们将用好这一政策,打通中、俄、日、韩陆海联运大通道,引进东北亚各国技术、人才、资源和设备投资合作。

  据介绍,作为今年工作要点,发展改革委将于年内制定出台《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从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宁国光认为,这一纲要的意义在于“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充分表达中国希望与东北亚深化合作的主动姿态”。

5.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介绍

国务院于2013年正式批复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1(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及“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获国务院批准后,黑龙江省又一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战略。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全部行政区域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面积70.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区域,在全国沿边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包括开放基础与发展背景、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平台建设与开放水平提升、沿边城镇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与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开放保障能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与边疆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等十个方面。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展望到2025年。《规划》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定位为国家沿边开放新高地、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沿边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以及东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将哈尔滨市定位为沿边开发开放的中心城市,将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开放大通道中心节点和特大城市作用,提升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哈尔滨市将大力发展面向东北亚的总部经济,推动临空经济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国际物流、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介绍

6. 内蒙古东部资源开发条件?1.资源状况2.市场3.位置,交通

资源状况:1、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伊敏、霍林河、元宝山等煤田组成(图3。10),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2、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媒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
    市场:附近有着东北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
   位置:紧邻东北发达地区,有着雄厚的工业基地
   交通: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7. 内蒙古东部地区资源开发条件

  在产煤大区内蒙古,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更高,约占90%以上。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潜在价值巨大。然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观念和体制上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开采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忽视生态环境的倾向比较严重。因此,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以及为中东部地区提供能源供应,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研究内蒙古能源问题的意义所在。
  一、内蒙古煤炭资源状况
  (一)煤炭资源状况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9个,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处。其中准格尔煤田储量253亿吨,锡林郭勒胜利煤田214亿吨,呼伦贝尔煤田215亿吨,东胜煤田736亿吨。目前,内蒙古共有各类煤矿1228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7处,地方国有煤矿96处,乡镇集体煤矿1065处。形成了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准格尔、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以及胜利、白音花、宝日希勒、万利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
  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四是主要煤系中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为其他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
  (二)煤炭生产、消费状况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区内外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刺激了我区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产量增长迅速。200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了25607万吨,比2004年增长20.60%,比2001年增长了313.62%,不仅大大超出了自治区“十五”规划9500万吨的目标,也超出了2010年年产量达到13200万吨的远景目标。2001~2005年的5年间,内蒙古共生产原煤8亿吨,向区外输出煤炭4.55亿吨,约占总量的57%。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大区、产量大区和输出大区。截至2005年底,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96.69万kw,年发电量达到1070.02亿kw/h,比2000年增长了243.62%。
  随着全国能源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建设能源项目,推进了我区煤炭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煤炭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煤炭工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曾经并将继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然而伴随能源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凸现了诸如能源资源问题、能源环境问题、能源效率问题、能源利益问题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能源资源问题
  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能源资源主体仍是煤炭、油气等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资源,其地质资源的生成要以千百万年计,并且这些资源的绝对量是有限的。当前,这些资源的浪费性消耗就是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资源的缺失。因此,在能源资源战略管理上,应在充分研究能源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评估能源需求以及增长、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在尽力提高能源资源的采储比、推进能源资源节约的情况下,有效地促进能源生产和需求的平衡。在能源产业管理战略上,鉴于小型能源生产企业的资源采储比普遍低于大中型企业,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要限制小型能源企业的发展。
  (二)能源利益问题
  一批中央企业在能源资源开发中担当主力,加快了能源开发。但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尚未理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政府和当地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在不断升级,已经影响了未来能源的有序开发。目前央企和地方煤矿相比,同样采1吨煤留给县级地方财政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差8~9倍;而且对地方长远产业规划缺乏统筹考虑。许多能源产区地方政府都不甘心央企从地方廉价输出一次性能源产品,希望借开发之势发展附加值更高的能源利用和深加工项目,保障地方的长远利益。例如煤炭主产区希望摆布更多的电厂和高耗能项目,但从事能源一次性开采的中央企业基本上不考虑地方的规划,许多地方的长远产业发展规划多年来仍然是“一纸蓝图”。
  在煤炭主产区,一方面是外来资本的扩张与积累,另一方面是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争夺。由于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畸形的开发态势。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晋陕蒙地区资源争夺热,使一些地方以割让资源为条件饥不择食地引进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为今后的有序开发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个人通过各种手段从政府那里买下一块资源,以便日后倒卖资源发大财,这种炒卖资源的行为不仅滋生腐败,更重要的是扰乱了正常的开发秩序。

内蒙古东部地区资源开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