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2024-05-18 22:12

1. 怎样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我的天,好大的一个题目。
简单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判断如下:
1、在金融危机下成功实现经济V型反转,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探底后,已经持续增长,2010年实现了10.3%的增长。GDP总体达到6.04万亿美元。
2、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投资需求278140亿元,增长19.5%,拉动经济增长54.8%,消费需求156998亿元,增长14.8%,拉动经济增长37.3%,进出口需求29728亿美元,增长34.7,拉动经济增长7.9%,消费需求开始起到较好的作用,但仍然未能取代投资,说明投资拉动依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其中,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6万亿、财政支出7.5873万亿,财政赤字9500亿元。2010年,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4、2010年,全国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2009年下降0.2%,数据接近理想值。改善民生政策起到一定成效。
5、在国际中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在IMF中的投票权大幅增长,2009年为世界经济贡献50%,2010年为25%。
6、通货膨胀抬头,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令人担忧: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比上涨4.4%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3.3%,但总的来说,只能算是温和型的通货膨胀。
总的来说,中国宏观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经过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通货膨胀会得到一定的抑制,但上涨趋势不会根本改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会继续上涨,“用工荒”只能在劳动力价格上涨后才能得到真正缓解。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会在9%以上。

怎样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2.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1.物价水平不断上涨,CPI虽然降低,但依然高位,显示通胀问题依然严峻,所以总体内部需求还是比较高的。2.由于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的提高,部分商品价格还是比较高,着也是通胀的表现。3.通胀条件下失业率是不高的,可以看看经济学,了解一下哦,通胀可以降低失业率的。4.现在面临cpi的高位,以及PMI数据跌入50,反映国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济增速下滑,甚至有衰退迹象,当前国家提出首要任务是保增长,随着央行存准下调,以及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资金面会不断宽广。5.改革开放当然是依然保持向外开放了,这是保经济增长的基础啊。

3. 如何评价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未来前景如何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当前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第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当前,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力争使物价涨幅在后几个月降得多一些,为今后一个时期稳定物价创造条件.
第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经济增长速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力量,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业态,促进民间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要高度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稳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对工业生产、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求取得更大进展.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改善小发展环境.要遏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构建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

如何评价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未来前景如何

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过半。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
 
  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要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狠抓政策落实,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完成,实现“十一五”顺利开局。
 
  经济增长、百姓受惠,“三高一低”局面良好
 
  进入“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基本面是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经济形势呈现“高增长、高效益、高就业、低通胀”的“三高一低”态势。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达10.9%,国内生产总值达9.4万多亿元。
 
  效益的增加是经济形势良好的集中反映。上半年国家和群众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财政增收3614亿元;企业利润大幅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8.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
 
  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在上半年也得到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67%。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回落,继续保持低通胀态势。
 
  更值得欣慰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企业自主创新取得进展,新产品产值增长28.5%;一些附加值高的行业如机械、电子增速加快,分别同比加快7个和6.5个百分点;水泥、电解铝、炼焦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开始有所下降。
 
  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农业成为一大亮点。夏粮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1138亿公斤,增产74亿公斤。记者日前在河南孟津县、偃师市的粮站看到,农民开着装满粮食的拖拉机、三轮车排队售粮,这边小麦入库,那边就能拿到售粮款。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了11.9%。
 
  与此同时,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有关配套措施陆续出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开始运行,西部地区4880万农村学生全部享受了免学杂费政策。全国有3.7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是由于中央科学判断形势,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同时也反映出在推动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实践上有了新的进展。
 
  审时度势、主动调控,经济航船平稳快速前行
 
  新盘价格涨势趋缓,二手房交易有降温迹象。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回落3.3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逐步显现。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只是上半年众多调控政策中的一例。从财政支农资金的大量投放,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加强;从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到收紧土地闸门;从改善煤电运支撑条件,到加快调整产能过剩行业……中央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果断有力,直指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而有效。
 
  “多予、少取、放活”,3000多亿元“真金白银”在今年陆续兑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目前,中央财政为农村税费改革安排的782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经拨付各地。
 
  针对柴油等农资涨价问题,中央财政今年增加125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6月底前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针对小麦价格下降的趋势,国家还出台了《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夏粮增产140多亿斤,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近12%。上半年农村经济的好形势,就是对中央惠农政策的现实回应。”农业部的专家说。
 
  投资增长过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就对防止投资反弹作出周密部署,新一轮调控立即启动。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这是我国自2004年10月份加息以来首次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对投资增长过快发出了鲜明的警示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说。
 
  人们注意到,这一次央行仅上调了贷款利率,并没有调整存款利率。这可以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不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调控的手法更加柔性、灵活。
 
  根据形势的变化,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正在发挥作用,6月份的贷款增加额就比去年同期少增了706亿元。”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郑京平说。
 
  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各地也从是否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对今年以来的新开工项目在自查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国土资源部还下达了2006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继续坚持从严从紧安排用地的原则,总量维持2005年水平。
 
  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是一个需要攻坚破难的任务。3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之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推出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煤炭等行业的调整政策,扶优汰劣。上半年,水泥、电解铝、炼焦、铁合金投资下降0.8%、1.8%、2.4%和20.9%。一些优势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一批落后生产能力被依法淘汰。
 
  房价上涨过快,老百姓意见较多。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一些人买不起房、市场上又缺乏中小户型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同时,盲目追求大面积住宅、消费过度的倾向也将受到一定的抑制。
 
  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改革,也在奋力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摆上重要位置。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适当补贴的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也取得新的进展。中国银行在香港和上海鸣锣挂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资本市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准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采取的措施切实有效。这些都成为推动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郑京平说。
 
  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与以往经济加速伴随物价不断攀升和煤电油运全面绷紧不同的是,上半年经济较快增长而物价涨幅出现明显回落,煤电运瓶颈得到缓解,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经济沿着又快又好的轨道前行。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加强农业不动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促进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做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这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措施和做法确保了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也为全年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实践表明,中央在调控时机上,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审时度势,保证了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的平稳较快增长;在调控切入点上,根据经济“冷热”状况不同,采取不同对策;在调控节奏上,注重预调和微调;在调控实施原则上,不是全面扩张或紧缩,而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在调控手段上,既运用以往几次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又根据新的情况有所创新。

5. 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你问得题太大了,我只能通俗地回答你。
不要听信小道消息,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中国没有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暗藏危机”,把中国的发展说得一塌糊涂。
其实你自己可以看看,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外国人本想以此遏制中国的贸易顺差及中国的出口,可是在国内人民币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升值,因此,出口贸易并没有缩减的势头,并且还在增长。
中国外汇筹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这些也并没有象有些经济评论员评论的那样,成为中国的一个负担,反而是中国拿他来显示国际地位的牌子,以及与美国交换的法码。
至于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和一些弊端,那是快速发展中必然的副作用,那个国家的快速发展阶段都会出现的现象,不可夸大,也不可忽视。
为什么现在许多反华势力都在骂中国,就是他们害怕了,如果你还象1840到1950年这一段时期的中国,他们肯定不会这么恨你、骂你,明眼人一看就应该知道了。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那就是:该发财时你挡都挡不住!
中国有高人!有在世界上称得为“傲视群雄”的经济学家,他们不只是书呆子。

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6. 请谈谈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的看法

中国经济已从谷底回升,前几个月经济增长率一度回落到7.4%,目前已回升到7.6%;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前几个月一度下探到49.6%,11月份已回升到50.9%。产品库存减少,大宗货物价格小幅上涨,社会用电量增加,中国经济回暖明显。

未来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但并不会大起大落,显得将会保持平稳增长,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5%至8.2%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从2010年起的未来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就将会和美国平起平坐,再到2030年中国就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依然很强。

民众老百姓的占有财富、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首次占据大多数,这将会减少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对立,这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7. 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约在6.9%,从物价走势看处于比东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更为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其间还有股市异常动荡,以及外围局势不稳的困扰。前瞻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怎样的趋势?我们的猜测如下:
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略有缓解。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达到7.2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深的不景气状况。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于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和服务业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于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
综合权衡,从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可能温和缩小。从物价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会略有缓解。同时,在2015年余下的两个月时间内,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会减弱。
2.增速将跌破10%。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增速分别为20%和17%,预期2016年中国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的三大因素中,工业有好转的可能性很弱,房地产增速将仅在0~3%之间,关键因素在于主导的基建。2015年基建规模可能在13.5万亿元,即便要维持12%的基建增速,也意味着2016年基建规模要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这极具挑战。即便财政政策将赤字率放松到3%甚至3.5%,也难以支撑基建持续膨胀,更何况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给侧政策的减税,而非基建。
3.实体经济利润率会有轻微改善。
2016年,从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这些总量指标看,要观察到中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比较困难的。但也许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会有所改善,这个净利润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别在5.5%和5.2%,到2016年工业利润率也许会轻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利率保持在稳定低位,改善了财务成本,并且债务成本的重置定价可能持续3年以上;二是PPI也许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对2016年实体经济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判断分歧,关注总量指标者倾向于认为实体经济仍在恶化,关注边际指标者也许会认为出现改善的迹象。
4.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入零时代。
这并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影子银行重新萎缩,实体贷款需求不振,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枯竭,这些都迫使中国银行业从2016年开始进入利润零增长时代。2015年银行业可能出现约3%的账面利润增速,之后2~3年中银行业的大致格局是,整体利润零增速,业绩分化加剧,不良资产双升,资本补充困难,行业并购重组提速,银行控股渐成主流。如果说产能过剩行业大多属于干预下在次贷危机后三年扩张过快的行业,那么符合干预和急剧扩张的银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5.人民币汇率日趋灵活。
目前看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许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加速发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态是减少汇市干预,扩大汇率波幅,引导人民币汇率走上均衡可持续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强势,人民币汇率的最大特点也并非贬值,而是波动区间的灵活扩大,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持续增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围绕6.35上下波幅达到4%左右,也并不令人意外。
6.消费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导致消费持续较强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跃,目前中国房地产已不太具备对钢材水泥等端的拉动能力,但仍具备对家居家电等消费端的拉动能力,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可能同比分别增长8%和15%,创造超越2013年的历史峰值,明年地产情况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较大;二是涉车,尤其是成品油销售金额的改善。
“啃老”现象的普遍化,使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就业困难并未直接冲击消费。2016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上升至60%,而工业的贡献率则持续缩减。
7.A股市场加速常态化。
回顾2013年以来的中国A股市场,融资功能时断时续,监管力度或松或紧,市场热度忽冷忽热,始终不是一个具有融资、重组和者保护的常态化、多层次市场。经历了2015年7~8月间异常动荡之后,A股市场正从救市后的非常态加速向新常态回归。IPO的重启、注册制的落地、新三板的分层、股指期货交易的常态化都指日可待,甚至战略新兴板、国际板也并不遥远。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2016年回归常态的A股如果被纳入到MSCI指数也并不会令人惊讶。
迄今为止,权益资本在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中不足5%,而该比率在美国为20%。此外,非居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占比不足3%。2016年中国股市加速常态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不可避免。
8.低利率终于姗姗来迟。
中国从2011年开始就呈现出增长持续放缓,但利率水平却和增长放缓背道而驰,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影子银行系统的不断膨胀,加杠杆加风险的影子银行提高的名义利率水平充实了银行盈利,但目前影子银行在中国已重新萎缩,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重新回到决定性地位;二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地推高利率,缩小利差和迫使中国经济承受去杠杆压力,目前利率市场化已近尾声。
因此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利率水平呈现和经济增长放缓逐步一致的状态。如果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强劲复苏,那么低利率也将持续。影响未来中国利率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国内物价的总体走势,二是央行持续宽松的意愿和手段,三是美元指数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总体而言,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中国利率水平将平稳,和债务重置致使债券供应端压力沉重,信用债打破刚兑的阴影不散。
9.中国外贸将受煎熬。
中国外贸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前10年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5%和20%,但这种高增长已逐渐远去,因素有三个:一是全球化在倒退,而不是加速。新兴国家无法再依赖外需型增长,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已从一度高达GDP的5%~10%萎缩到目前的只略高于2%。二是区域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推行的TPP/TTIP都偏离了WTO框架,巴黎恐怖袭击也会迫使欧洲更为右倾和保守,中国也许会尽力推动和相关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和协定,但难以扭转大局。三是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等不太可能再用以刺激贸易,中国外贸的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中国ODI(对外直接)的增长。2016年中国外贸仍将和全球贸易一同处于煎熬状态。
10.中国金融改革将呈现新格局。
这种新格局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金融改革快于实体经济转型的节奏,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快于对内开放和市场化。“十三五”规划给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监管框架的变革、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成为硬通货都是“十三五”期间金融变革的应有之果。但实体经济要实现去产能化、战略转移和实现新兴产业的崛起仍然艰难。同时,以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布局,比国内金融改革市场化、私有化的阻力可能小一些。
总体上看,从2016年开始,金融变革新格局可能逐渐清晰。日美等国的历史均显示,一个国家主动引导储蓄和产能的海外布局,是钱、产业和就业都向外走的过程,将对本国资产价格带来长期抑制。

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分析

8. 解读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发展速度。
随着中国进入了WTO中国经济,正在熔入世界经济的大的市场并不断的适应和改进自己的各个方面的制度,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发展自己 。区域之间的经济 政治 和文化的交流不断的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盟的性质也逐渐明显。但就目前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好学生,
中国目前的发展目标的提出,就似乎表明了它发展是人民的发展,人民的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的国情的传播和了解,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了什么,应该做什么,而且为它的发展目标做了个很好的基础。

目前的世界经济已经是象干枯的河水一样,急需要新的水源与它相容,长期以来欧美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机,迫使他们不得不 以发展新的经济合作,而发展自己。这就为中国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的魅力,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但目前还不是时候,欧美现在的经济已经在低谷位置,不能也不可能对世界经济有很大的作用,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资料图片 来源:中新社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贷款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银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
【编后说明】:在这里着重关注了中国发展的大方向,以及未来经济格局的分析,至于其余的方面,还有待另外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