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的作用是什么?

2024-05-01 18:02

1. 红十字会的作用是什么?

国际红十字协会主要是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在世界各地开展大规模的灾害救济和难民救济的活动。

红十字会的作用是什么?

2. 红十字会现任会长是谁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华建敏

3. 红十字会的作用是什么

您好,很开心能够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红十字会象征着人道、博爱、奉献。人道是红十字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对人的价值、生命和生存高度尊重和保护的善良理念;
博爱是对所有的人特别是对易受损害或陷入困境的人深切同情、关心、爱护的博大胸怀;奉献是在人道、博爱情操下出于内心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无私付出的高尚行为。
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又是人类共同的道德高地。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是红十字组织和红十字运动的灵魂。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摘要】
红十字会的意义是什么?【提问】
您好,很开心能够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红十字会象征着人道、博爱、奉献。人道是红十字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对人的价值、生命和生存高度尊重和保护的善良理念;
博爱是对所有的人特别是对易受损害或陷入困境的人深切同情、关心、爱护的博大胸怀;奉献是在人道、博爱情操下出于内心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无私付出的高尚行为。
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又是人类共同的道德高地。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是红十字组织和红十字运动的灵魂。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回答】

红十字会的作用是什么

4. 中国红十字会长是谁

  华建敏,男,汉族,1940年1月出生,196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上海汽轮机厂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其间:1982年6月至9月在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参加汽轮机技术培训),副所长,中央办公厅干部,上海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总经理,上海市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任、党组书记,上海市综合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市计委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徐科,女,汉族,1956年7月出生,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6月参加工作,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医疗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医学学士,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法学硕士学位。曾为吉林省九台县龙家堡公社知青,历任吉林省九台县委办公室干部,吉林省长春市委办公室干部,吉林省卫生厅人事处干事、副处长,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副区长,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全国爱卫办)副司长,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主任,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司长,卫生部人事司司长,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现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提名人选。
  资料来源:《会长、常务副会长、专职副会长、秘书长简历(2011.10--) 》http://www.redcross.org.cn/hhzh/zh/hsigk/ldjs/201110/t20111011_836.html‍

5. 中国红十字会的头头是谁

华建敏
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的头头是谁

6.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是谁?

华建敏

7. 关于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演讲稿

  你好我把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演讲稿的速记给你 但愿能对你有些帮助
  主持人:各位尊敬的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大家好,我是杨澜,非常高兴能够担任红十字会灾后救援及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的主持人,三年前汶川大地震种种景象对于我们在座的人来说,仍然是历历在目。开启了中国慈善公益领域,特别是灾后救援及恢复重建的新篇章。在灾害发生三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灾后救援及恢复重建红十字国际研讨会,对汶川地震的灾后救援及恢复重建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我们相信,这将会对未来防灾减灾工作最有价值的贡献。今天,各位代表在百忙中同聚一堂,将在这里发出智慧的声音,凝聚合作的力量。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先生;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伟先生;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先生;
  中国红十字会顾问江亦曼女士;
  国务院应急办主任陈建安先生;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先生;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女士;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先生;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先生;
  商务部国际司朱洪副司长;
  中国红十字会顾问苏菊香女士;
  成都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长傅勇林先生。

  出席研讨会的国际嘉宾有: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近卫忠辉先生;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外交部、国资委、中国残联、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领导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和副省级城市红十字会的代表,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各国红会以及港澳台红十字组织的代表,境内外捐赠企业和新闻媒体的代表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有请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致欢迎词。
  葛红林:尊敬的华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向出席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红十字国际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值此机会,也向在成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红十字事业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爱心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红十字事业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灾害横行的时候,还是严重突发事件面前,红十字组织为保护群众生命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了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动人篇章。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期间,全市各界红十字组织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第一时间自发参与营救和转移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开展各项行动,建立完善红标成都救助体系,累计接受灾后救援及恢复重建款物24.2亿元,实施学校、卫生院站、农民新村等灾后重建援助项目343个,为我市夺取灾后重建决定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届研讨会是彰显红十字精神、团结人道主义力量的一次盛会,我市作为主办城市将尽力当好东道主,搞好会议服务。我们相信,本届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有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挑战,也必将助推成都红十字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同时,我们也衷心的希望各位嘉宾在成都期间多走走、多看看,共同领略成都魅力,渡过在成都的美好时光。最后,预祝本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葛市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也感谢成都作为东道主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今天下午研讨会分为两个章节进行,每个章节我们都会请上三到四位主讲人,在他们主题演讲之后,我们还有记者提问和共同讨论时间。接下来首先有请第一组演讲嘉宾,请到台上就坐。他们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成都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傅勇林,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灾害服务部部长Simon Eccleshall,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处长吕红频,请上台就坐。
  首先,请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演讲,题目是从汶川地震救援看红十字的灾害救助工作。
  王海京:尊敬的华委员长、尊敬的近卫忠辉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成都,在汶川地震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深远。2008年5月12号下午14:28分,一个让人终身难忘的时间,从那一刻开始,所有的红十字人,就向冲上战场的战士,几乎没有来得及思考就投入了战斗。现在回忆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我记得当时下午4点钟,也就是两个多小时后,总会向成都红十字会下达指令,从成都红十字会救灾中心调运物资,当天夜里,中国会会557顶帐篷就已经架到了灾区,2500床棉被就发到了灾民手里。我们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下。右边这一张是当天夜里架在北川中学的操场上,架了100多顶红十字会的帐篷。左边这张照片是家宝总理视察灾区,这不是我们红会的,是在网上下的。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照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照片的后面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给灾民发的棉被。当天的夜里11点,总会通过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出了国内紧急呼吁,第二天的一大早,我们的工作组搭乘班机赶往灾区,也是从13号开始,总会6支救援队陆续派往灾区。我记得包括港澳台的红十字同仁和我们一起战斗,在那些天里面,每天数架飞机、几十个车皮,可以说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红十字的救灾物资涌向成都。可以说现在要回忆的时刻太多了,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叙述。今天受中国红十字会组委会委托,在这里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三年来我们的一些思考,从成绩、不足、体会和设想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第一,说一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这一次地震可以说是中国红会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挑战,那么我们创造了许多的历史上的第一。今天上午,我们的常务副会长王伟同志已经向大家做了报告,我向在这个地方简单的叙述一下。第一次组建前线指挥部,派出多个工作组,第一次组织了专业救援队实施现场救援,第一次组织了庞大的红十字志愿者参与救灾,第一次接收管理和使用这么庞大的一个救灾的款物,同时我们也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协调授权接受境外的医疗队、搜救队来华开展救援工作,另外我们也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当中。另外,我想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下我们红会的工作。这组数据今天早上王会长也已经向大家做了报告,我们接受的直接到帐捐款总额达到199个亿。第二,我想这些款物数字我就不再说了,我们的重建结果,请翻下一页,我们是援建了18万的民房,2000多所学校,5000多所医院和卫生站。另外我们还重建了部分康复中心、敬老院,还有一些福利院,以及备灾减灾设施。通过这一组数据,也可以展现我们红会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所作出的成果。
  第二点,我想谈一下我们通过汶川地震总结的一些不足。中国红十字会名义会长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吸取经验的民族必定是坚强和不可战胜的。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通过汶川地震的实践,看到了红十字会在灾害救援方面的不足。首先是我们的指挥体系还不够健全。地震发生后,各级红十字会纷纷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开展救援。但是由于我们受到体制限制以及我们从未遇到这样大的灾难,总会对全国各省红会全方位的指挥还不够到位。与各级政府特别是受灾省的省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也不够畅通。各地派往灾区的救援队运往灾区的救援物资也缺乏统一的调度,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时有发生。我们还经常遇到各省发了一些物资,已经到了成都以后才打电话通知四川省红会,确实有时候也出现应接不暇的场面。其次是,我们的备灾能力比较薄弱。地震当天我们的救灾物资已经运往灾区,切实做到了快速反应。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储备量非常有限。当时作为覆盖西南地区的成都这个区域性的备灾救灾中心,它的仓库里只储备了557顶帐篷。当时我们的全国各级红会的备灾仓库里的帐篷储备也不足两万顶,切实我们的实力还非常有限。与这个需求是相差甚远。第三,我们的后勤保障缺失,由于受到条件限制,长期以来确实我们没有更多的条件在所有救援人员保护措施、装备服装方面配备必要的装备。另外我们的设备也比较少。所以大家都知道,参与救援的同志都知道,被派往前线的时候,基本上拿起背包就出发,到灾区以后,所有吃住行应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还需要当地来帮助解决。缺乏相应的基本装备和保障设备。这是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也是我们的志愿者的管理、培训不够到位,大家知道,汶川地震发生后,大批的志愿者从四边八方涌到成都、涌到灾区,希望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心,实事求是的讲,这些大量的志愿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注册的。那么也相应的就没有经过这种专业化的培训,所以在救援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说当时我们救灾人员要求志愿者押送这批物资到北川,可能走到路上发现有很多灾民,就把物资发放了,他就给作主发掉了。这样的问题还时有发生,我们通过认真总结,感觉到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三点,我们想谈一下我们的一些体会。第一,政府的支持是民间组织做好救灾工作的重要保障。汶川地震政府在支持民间组织参与救灾方面作出的努力,令人敬佩。我们对此也感受深刻。中国红会得到的支持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外交部,我们在所有国外救援队向我们进行申请,办理他们入境手续给予了非常便捷的大力支持。比如我们的海关,在物资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比如民航,在物资调运中给我们派飞机。包括境外运送救援物资飞机抵达成都机场,给我们提供便利。当时交通部门所有车辆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全部免费。比如说我们的民政部门,在大量的紧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政策方面给予我们很多支持。所以我们体会非常深刻。第二点,完善的应急灾害体系是有序救灾的重要基础。有两点我们感受非常深刻,第一点是我们的预案,在我们执委会事先制定了非常完备的预案,也是作为我们中国红会的预案,也是作为国务院应急预案的内容之一,我们是最早民间组织预案被纳入到国务院的应急预案体系当中。这个预案可以说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使得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在第一时间知道去做什么。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备灾仓库的建设。我们之所以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的中国红会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联合会包括一些国家红会给我们一些支持,我们建立了6个区域性的备灾仓库,应该说在汶川地震当中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我想这两点让我们体会非常深刻。第三点,国际合作是救灾工作的重要补充。在依靠国内力量做好工作的同时,中国以高度开放的姿态面对国际援助,这也使得中国红会作为国际救援平台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红会在中国红会协助下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另外在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的大力协调下,西班牙、英国、奥地利、丹麦等国家红会派出专业救援队开赴灾区。德国红会支持中国红会的中德医院,通过50多个小时在都江堰搭建成功,这也是灾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际委员会也支持我会开展群援服务。灾后重建阶段,国际联合会专门在成都设立了灾后重建办公室,至今仍在工作。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红会也通过双边渠道在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重建援助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紧急阶段,当时灾区的帐篷紧缺,我会发挥国际优势,通过国际联合会从全球范围内调运了10万顶帐篷支持灾区。我想这一点都说明了这个。第四,志愿者是红十字会救灾重要的力量。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在四川就有18万志愿者参与了救援工作,志愿者是最具特色的人力资源,是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的骨干力量和支撑,可以说三年救灾是红十字专业工作者和红十字志愿者通力合作的典范,没有志愿者的支援,我想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第五点,大力推广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势在必行。我们知道专业救灾工作当中,专业救援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是在全人群当中普及这种防灾减灾知识,让大家获得这种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技能,更加重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这是我们五点体会。
  第四点,我想说一下设想。华会长多次指出,中国红十字会处在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机遇在这儿,抓不住可能就过去了。我们提出来要加速实现中国红十字会救援工作的战略转型,以传统发放物资为主的单一救援模式转变为立体的、全方位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救援模式。我们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加强备灾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我们的科学合理的布局、我们的备灾仓库。储备具有红会特色的救灾物资,加强我们的仓库管理,另外还有我们物资的运输。第二是要加快救援队建设。我们初步规划中国红会要建立七大类救援队,就是我们的医疗、供水、大众卫生、心理、搜救、水上救生,包括发放物资救援队。第三,我们要推进标准化工作,包括装备物资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服装、救灾流程标准化。第四,我们希望加强培训、日常管理以及激励。第五,我们要公开我们救灾信息。一个是向社会公告,一个是要向捐赠人报告,让社会满意。
  女士们、先生们,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伤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宝贵经验。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直接参与救灾、灾害救援工作的民间组织,中国红会将一如既往的配合政府做好备灾救灾工作,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会长。其实刚才我相信他已经是把这些年来的感受做了大量的精简。如果放开讲的话,讲几个钟头也没有问题。刚才许多照片、图片都让我们回忆起非常难忘的日子,对于红十字会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和海外红十字会救援机构扩大合作的一个过程。作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简称"国际联合会"),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就在全球发出紧急呼吁,募集到数亿元人民币资金和救灾物资,用于援助中国红十字会汶川地震的灾后救援及恢复重建工作。作为汶川地震后第一批来华参与地震救援的国际联合会官员,Simon·Eccleshall先生对于震后灾区的情景以及中国红十字会所开展的灾后救援工作留下了深刻的感触。
  下面,让我们有请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灾害服务部部长Simon·Eccleshall先生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趋势下人道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Simon·Eccleshall: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刚才大家已经谈到了联合会对汶川地震的救援、救助,我非常高兴能够重返四川看到我们在三年之后,在地震发生之后我们的重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自从汶川地震之后那三年当中,我们全球红十字、红新月运动都非常致力于汶川地震灾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我们来看一下全球的相关趋势和有关脆弱性和影响,然后看一下面临的变化和挑战,给我们人道主义援助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第三我们再来看一下如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在救灾以及灾后重建过程当中互相合作、互相学习,最后正如王副会长刚才提到的这样,我们要看一下怎么样才能加强社区的建设,能够在当地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能力。首先我们看一下透明度的问题,以及我们在汶川地震当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我想很多经验与其他地方发生的灾害之后所吸取经验教训是一致的。
  这张图给大家看的是这几年发生灾害的一个总结,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发生的灾害的一个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报告更加准确了,有关信息的传播也更加准确,我们可以看到从60年代到现在,全球范围内灾害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事实就是大中小型这些灾害数量确实在上升,人口也在增加。因此灾害发生区居住的人口在增加,也就是危险在增加。这张幻灯片是灾害的细分,我们来看一下有些灾害呈现了明显的趋势,或者比其他趋势更加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地震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一条曲线,我们并不是说地震在增加,而是容易发生地震地区的人口在增加,而且我们看到在火山爆发领域,也就是说每年会有70个左右的火山爆发,但是虽然数量不增加,但是居住在火山附近的人口在增加。或者有更多的人生活在离火山口非常近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洪水、风暴潮等等而言的数量也在增加,脆弱人口群体也在增加。当然,这种极端的气候现象更多的可能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还有飓风,特别是大西洋沿岸的两大美洲,更有可能发生飓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气候变暖,飓风更多的发生,同时还有一些在几十年当中会经常发生的自然循环,这也是有别于暂时的趋势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50年代飓风数量是这个样子,最近飓风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同时对于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研究说明,确实有循环周期性现象在发生,也就是飓风等等发生数量在增加,同时自从90年代以来,我们这些自然现象是由于气候变化而在更加急剧的发生。我们看到城市化、乱砍乱伐以及其他的种种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这个图给大家看的是有关全球灾害发生态势的变化,非常有意思的是,最近几年当中,在非洲洪水发生的频率增加了,在西非和东非都有这些现象,实际上原来那些地方是不发洪水的,南非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回顾前十年的情况,我们看到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气候变化造成的还是因为气候变化的事件带来更多的雨水。
  我们现在这张图片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是巴西海岸飓风的图片,我们看到这个是气象学家根据气候情况汇的图,我们看到飓风很大,因此这样高的风力造成飓风漩涡,这个地方政府没有相关的预警系统来告诫大家风暴的来临或者飓风的来临。这是在南纬28度左右发生的情况。
  这张幻灯片给大家看的是洪水泛滥的情况,2009年爱尔兰发生的洪水,这种地方原来是不发洪水的。接下来这张幻灯片给大家看的是在蒙古发生的暴风雪,这是去年三月份,也就是春天第一个月,也有暴风雪发生。我们看到当地的温度急剧下降,接下来就会地震话题重演,我们看到是海地的情况,他们发生特大地震之后房屋被破坏的情况。虽然地震没有明显增长趋势,但是受影响的人数在增加。在接下来的这张幻灯片给大家看的是人为的灾害、人祸,这主要是因为生物技术灾害,他们没有什么明显趋势可行,但是确实我们看到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剧,这样的灾害在增加,他们会影响到广泛的地区,也是跨边界的,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核泄露以及像有毒化学物质等等灾害的影响,这张图现实的是有关化学物质在去年造成的危害。同时还有趋势表明,像痢疾以及其他传染病也呈上升趋势。
  如果我们现在花一点时间关注一下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实际上已经认为这个全球变暖会更加加剧,而且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这张表给我们展示出来全球气温从1910年开始持续上升,而且在不断增加,这是在70年之后。在这5年当中,我们有非常可靠的数据,让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温度变化。比如说20厘米海平面上升等等,然后又会在70年代左右的时候,在北冰洋我们通过追踪,发现海平面下降和上升。同时我们看到这些温度的上升以及海平面变化都会影响全球变暖。这张地图给大家展示了人口的增长,这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些是人口增长在某些地方他们增长过多会导致灾难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城市化,50%的世界人口现在都是生活在城市当中,我们相比一下在50年代是30%,我们看到拥挤的地方很多时候会导致我们所说的自然灾害,像我们所说的飓风等等,也会增加他们对于这种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全球的人口比如说日收入低于1美元,他们现在贫困人口已经急剧增加了,比如拉丁美洲,已经是增长了很多。从原来1亿6千万一直到3亿5千万,仅仅是1997年到2010年之间,而且我们看到乱砍乱伐也会增加很多自然灾害,比如说像山体滑坡等等,还有其他的自然灾害。这张幻灯片给大家展示了很多国家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30个大的国家,过去60年当中以及在接下来40年当中预测的情况,很有趣的一点,我们看到这30个国家当中,50%的人口都是在城市地区。我们看一下中国,中国差不多是11%的人是生活在城市,这是50年代的数据。到09年,这个数据已经到了46%的比例。大家也可以看到,到2050年的时候,差不多是有73%的中国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当中。
  那么下面是全球趋势。总的来说,全球趋势我们会看到灾难发展的速度和受到灾难影响的人类的数字都在增加。但是我们可以说死于灾难的人口在下降。随着全球人口的上升,这是呈相反的,比如说像洪水,还有干旱,还有火山的爆发等等,都是越来越频繁。我们看一下虽然我们不太可能去减少与这些灾难相关的经济方面的损失,那我们在里面看到作为一个人道组织,在过去20年当中,我们去比较一下全球这方面的努力,已经不断的去增加,而且我们也挽救了很多生命。但是相比我们刚才所说的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来说,经济损失还是非常高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不仅仅要去挽救生命,并且要很好的预防灾难的发生,比如说我们要通过很好的教育和灾难的预防,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去影响灾难的应对,而且对整个全球的发展有好处,除了我们全球趋势来说,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些在人道援助领域当中的变化,以及在我们开展人道活动当中这种大背景的变化。
  除了我们看到刚才在我们人道领域当中出现了一些趋势方面的变化来说,我们可以去体会到比如说灾难的影响已经变得日益复杂。而且我们也看到人道组织,他们组织活动的时候这种方法有所改变,而且也看到了技术的变化,同时信息技术变化使得我们信息交流都变得更加迅捷,而同时我们看到像海地地震和巴基斯坦出现的洪水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灾害的数量表示是在增加,尤其是中小规模的水文气象。同时我们也看到像这种快速城市化进程等等,也都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受到灾难的影响,同时像我们也有更多这种捐助方来帮助我们,来尽量的减少备灾和减灾方面投入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很关注我们这些捐助方也在去减少他们赈灾方面的预算,因为他们面临经济危机的影响。那么我们也要去想办法,比如说他们会在人道活动当中去利用军事方面的设施或者人力。同时我们在进行这种减灾和赈灾这方面活动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调度民用的力量。而且我们需要使用我们现有的人道部署的资源,我们很担心的一点,就是在我们这种军方给我们的帮助和人道方面的援助当中,当然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援助,同时我们希望这一点不会去影响我们的几大原则当中的公正和我们的公平,以及独立性。同时,企业的合作伙伴现在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看到他们这些企业员工越来越多直接参与到活动当中,而不一定只是在融资活动当中给我们合作,这带来了机会我们跟他们加强长期合作关系,而且更好的分享我们和社区所开展的工作,同时媒体已经是现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赈灾和救援方面。帮助我们受到灾难影响的社区能够去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同时我们跟他们更好的合作,使我们更好的发出预警,更好的追踪,而推动我们需要发出的声音。
  我想最后一点,在人道活动方面,有各个国家角色的变化,我们会看到政府尤其是受灾的这些国家他们也有主人翁精神,在团结背景之下领导他们赈灾活动。这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问责性,同时要有公民社会的参与,同时也要去在面临灾难和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有政府和公民社会共同参与,国际援助是必然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和国家政府一起来合作,应对他们的担忧和挑战。比如说像如何去管理应用我们这些援助等等。最后,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去进行知识的分享,以及增强大家在应灾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加强合作,人道援助不应该仅仅视为一个南北之间的交流或者交换,而且应该也作为比如说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比如说人道活动当中,我们也需要有建立非常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我们人道活动当中之外的领域当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更多的机会建立外交方面的合作,更好的发挥领导力,而且更好的去建立合作关系,去建立一个更好的灾难响应的系统。我想这些都是符合我们的需求,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全球性的一个更有的放矢的灾后救援的一个赈灾方面的合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问题。最后一个,刚才那一页已经提出了关键信息,灾难影响已经越来越复杂,而且现在自然灾害更加频发,尤其是中小规模的水文灾害,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越来越受到灾害影响,备灾和减灾方面投入不足,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几年当中工作的重点,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发言。谢谢。
  主持人:感谢Simon·Eccleshall先生非常有用的一篇演讲。如他讲述一样,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影响越来越多,救援方面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这就要求国际合作和社会各方团结合作,也要求我们的思路和观念发生新的变化。三年之后重新回到成都,周围地区的朋友们可能发现灾区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可以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重建过程当中,成都市政府围绕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来进行灾后重建,实现了速度、品质和效益的协调统一,也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之路。所以接下来我们有请成都市副市长

关于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演讲稿

8. 红十字会是个什么组织?

问题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二条,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根据第十一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行业红十字会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根据第十二条,红十字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二)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三)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四)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五)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六)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七)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问题二:您所谓的最高层可能是指会长。目前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为华建敏。
从其组织机构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九条,各级红十字会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民主选举产生会长和副会长。各级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理事会向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上级红十字会指导下级红十字会工作。据此规定来看,从权力来源来看,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应是最高层。理事会为常设执行机构,会长是执行机构的最高层。
希望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