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定汇率制下,为什么货币政策会丧失独立性

2024-05-18 22:34

1. 国定汇率制下,为什么货币政策会丧失独立性

近期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三季度GDP同比增7.4%,创14个季度以来新低,到达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同时受内外需收缩所致,CPI、PPI继续
回落。在经济复苏乏力、政府债务飙升、财政运转失灵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央行普遍走上了量化宽松的道路,货币政策独立性日渐丧失。
  
  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欧洲由于迟迟未能摆脱欧债危机的泥沼,已开始效法美国救助金融危机的做法,改变几十年来欧洲央行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主权债券的铁律,针对欧元区二级国债市场进行无限量冲销式的国债购买。
  
  美联储紧随其后,启动了“QE3”,除宣布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曲操作”,压低长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超低区间,时限至少延长至2015年年中。
  
  日本央行也不甘示弱推出了“第8轮QE”,增加资产购买规模10万亿日元,使日本购买资产的总额达到了80万亿日元,并将资产购买计划延长至2013年底。
  
  全球经济依然疲弱,发达国家货币争相贬值以支持出口增长,各国之间利益的冲突导致全球经济政策协调变得更加艰难,中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对中国而言,如果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的风险便难以遏制;如果收紧货币流动性,可能会扼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复
杂。而另一方面,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面临升值压力,贸然紧缩货币可能会使企业经营受到双重挤压,不利于经济企稳回升。
  
  中长期考虑应“以静制动”
  
 
 事实上,虽然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再创新低,但是9月数据预示着当前经济已现企稳反弹迹象。无论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先行指标,还是工业
生产增速、投资、消费、出口等数据均有所回暖。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经济筑底企稳态势已经基本确立。
  
  
从货币信贷数据来看,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232亿元,同比多增1539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9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虽然新增信贷
略低于市场预期,但社会融资总规模依然增长强劲。按全年信贷投放8万亿和“3:3:2:2”的比例来计算,三季度接近1.9万亿的信贷规模已远远超出央行
的预期。同时,货币供应量数据M1、M2同比增速都创出年内新高,M2增速更是超过了央行设定全年14%的增速目标。
  
  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层面的流动性持续宽松所致的外围市场环境好转,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层面的前期稳增长刺激政策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号中仍然蕴藏着中长期通胀的风险。虽然短期内价格有所回落,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仍不容忽视,特别是美国“上
不封顶”的“QE3”激进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先后出现了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股价格上涨等动作。目前中国经济减速,大量热钱尚未涌入国内形成冲
击。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政府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则国际投机资本就会见风使舵,如潮水般涌入国内,形成资产泡沫的堆积。
  
  因此,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以静制动”,不宜做大的调整。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稳定好转,未来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将会有所改善,这也有助于抵消和缓解货币渗漏下的政策紧缩效应和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压力,从而舒缓国内市场流动性。
  
  公开市场操作大有可为
  
  此轮货币政策微调中有一个新动向不容忽视,即央行从6月底以来进行的持续逆回购操作。特别是在上月底央行连续两次大规模进行28天逆回购操作,这样的效果几乎可以等同于央行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降准”。
  
  央行对于逆回购的运用,反映出央行对于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偏好。央行不仅把逆回购放在调节银根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第一位置,而且央行报告也表明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组合。
  
  相比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带来的强烈的市场效应,逆回购的缓冲效果比较好,调控的灵活性、间接性与精确性程度更高。可以预见,在国内经济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短期未来逆回购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主要手段。
  
 
 事实上,通过逆回购操作还可以将货币市场的池子进一步做大,作为银行之间的交易,为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做好准备。因为若放开下游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
率,处于上游的央行一定要有对基准利率的形成、调控以及传导的机制。如果央行缺少对基准利率的调控方式,则利率放开之后,下游的利率水平容易使产生混乱,
银行间的基准利率就失去了参照。
  
  此外,由于逆回购与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其在价格形成上是根据市场供求来定价,这使其在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市场化程度更高。
  
  减少货币政策干预
  
  在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不是稳增长的救星。中国目前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领域缺乏增长点和创新点。仅仅依靠增发货币等外力去刺激经济,结果只能是货币总量的扩大,而无法带来实体经济总量的增大,如此一来,滞胀的发生在所难免。
  
  因此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应立足于调整结构,实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而不能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稳增长或拉动经济的救星。
  
  一方面,政府要提高对于经济减速的容忍度。经济向好时企业部门或其他经济部门缺乏调整的愿望,而经济增长低速阶段往往更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寻求出路。
  
 
 另一方面,政府的调控应尽量以推动提高经济内生性增长的方式为主,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为辅,例如减税、社会保障等都是能培育企业未来增长点的
方式。同时,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长期资金的领域,如城市化进程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提高流动性支持实体
经济的效率。
  
  货币政策应是一个中性的政策,片面强调货币政策作用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虽然能够刺激经济,但同时也会产生通胀和资
产泡沫。鉴于货币政策宽松的负面隐患,未来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尽量通过招投标方式交给民间资本去完成,不要轻易动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

国定汇率制下,为什么货币政策会丧失独立性

2. 通俗地解释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的几个概念

如果要维持固定汇率,假如外部盈余,则本币需求大,导致被迫升值,抑制升值就必须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理,相反一国采取宽松政策,本币贬值,外部就不均衡了。
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上扬,意味着本币的国内使用费之上扬,同时意味着其他商品价格对于货币自身价格的相对下降(货币贵了,因此需用较多商品交换货币),钱比物品值钱,所以金融项目投资增加。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在探究货币利率与汇率对于货币的影响。目前是这个大概,详细的你再提出来 

3. 维持固定汇率的政策手段

一般用外汇储备来维持固定汇率
这个方法要分很多层次说 
1 1利: 在资本流出的时候,把手中的人民币或者人民币存款,兑换成美元或者美元存款,造成大量资本流出的时候有足够的美元兑换就不会造成外汇恐慌导致人民币贬值。 
2 决定汇率: 国 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直接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它的影响机制是:国际收支的差额如顺差或者逆差的状况会即刻反映在一国的外汇市场上,而这种外汇的供求关系又会影响到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形成。举例来说,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就意味着外汇的供给暂时大于外汇的需求,即外汇的供大于求,那么外汇汇率就应下跌(贬值),而与其相对的本币汇率就应上升(升值);而当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必然对本币汇率有下跌压力,对外币汇率有上涨的需要。国家干预:
   以国际收支顺差为例,如果这时该国的中央银行不希望看到本币升值的情况出现,那么,它就在外汇市场出现超额外汇供给的时候,将超额的外汇买进,同时抛出本国货币,从而平衡了当时过剩的外汇和缺乏本币的局面,使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汇率也就保持稳定。而这种稳定带来的变化是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加和基础货币的投放。


3 弊 :在外汇统一管制,即在央行强购持汇的,央行必须买入大量的货币,这样就会增发货币,造成货币供应上升,可能会造成流动性过剩。 

4 敝:央行固定汇率容易货币容易受攻击在热钱流入的时候,为维持既定的人民币与美元汇价目标,中央银行都必须通过发行本币来吸收“过剩的”外汇市场资金;这就形成国内货币供给持续性扩大并进而导致未来通货膨胀的局面或可能性。 在面对国内通货膨胀出现爬升倾向时,对汇率目标的顾虑又可能使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操作受到明显束缚,即难以充分地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需要显著提高利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国际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出现低落的同时,提高国内利率水平很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从而引起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上升的压力。 

5 中国在以前是单一盯紧美元战略,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升值时,人民币的国际价值随之升高;当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贬值时,人民币的国际价值随之下降。为了降低货币风险中国已经更多盯紧日元 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这次美国重灾区把中国也绑架了。 


76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每个国家货币都有他的优势,也有劣势,关键是怎么采取灵活应对的宏观调控手段。中国现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防止冲击的稳点性还是蛮强的,但是太多外汇储备流动性不强也是在浪费资源。现在已经走出了固定利率的时代,采取灵活的利率调节,促进经济发展,计划时代已经过去了,靠人为的干预经济是没用的了,国家与国家贸易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固定汇率时代已经过去。

维持固定汇率的政策手段

4.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从立法方面看的。
很多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法都明确赋予中央银行以法定职责。或赋予中央银行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方面享有相当的独立性。如西德联邦银行法中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为了完成本身使命。
必须支持政府的一般经济政策,在执行本法授予的权势,不受政府指示的干涉。”
联邦银行法所赋予的中央银行的权力是非常广泛的。再贴现,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等方面,联邦银行都可以独立的做出决定。日本银行法中,曾多次提到日本银行要受主管大臣(只大藏大臣)的监督。
并规定,“主管大臣认为日本银行在完成任务上有特殊必要时,可以命令日本银行办理必要业务或变更条款或其他必要事项。”
这些规定与前述日本银行的隶属关系是一致的。在独立性方面,日本银行小于德意志联邦银行。

扩展资料:

政策方面独立性介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除了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如法国和意大利,若中央银行与政府意见不一致;还需要重新进行讨论,另行提出意见。不过各国中央银行应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
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但丧失独立性,又会使政府过多的依赖银行,造成过度财政发行。因此,如何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银行独立性

5. 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结论是货币政策无效,见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理论。

举例:央行增发货币,导致资本市场利率降低,则与世界利率出现利差,资本迅速外流,本币贬值。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需要卖出外币,买入本币。相当于回收了最初的增发货币,使利率恢复到世界利率水平,则经济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这也就是货币政策无效。

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6.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首先要求货币政策目标的纯粹性,盯住单一目标,不能多目标兼顾,政策制定时盯住单一目标,不受其他方面影响,尤其政府政治目标的影响。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扩展资料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从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来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
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例如,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利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到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7. 为什么固定汇率制度 资本自由流动与独立货币政策不能同时实现,请举例(三种组合)。

固定汇率制度是国家间货币采用固定兑换比率进行交换的制度。一国政府把本国货币的价值固定对应单一其他国家货币,或一揽子其他货币,或者另一种衡量价值,
例如黄金,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分为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经济学上一直存在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也就是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选择其中两个。
对中国来说,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以理解为中国是否有加息(降息)、降准(升准)等主动权、是否受外部环境干扰等;汇率的稳定性是人民币到底是稳定还是大幅波动;资本的自由流动是相对资本管制来说的。
以中国香港为例,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也就是港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兑港元的汇率始终保持在1:7.80,同时香港又是世界性金融中心,金融对外开放幅度非常之大,即香港同时选择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汇率的稳定性,那么在三元悖论下,香港就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美联储加息或降息的时候香港往往得被动跟随。

扩展资料:
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一个想稳定其物价的高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选择加入固定汇率体系来恢复央行的信誉。
固定汇率有时会变得不稳定,汇率水平会突然变化。如果一个国家迫于市场压力放弃原先的目标汇率而实行新的汇率,则被称之为汇率的再安排。之所以实施汇率再安排,有时是为了解决长期性的经常项目赤字或盈余。汇率再安排可以是本币的升值,也可以是本币的贬值,但如果对汇率的再安排过于频繁,那么汇率制度将丧失了可信性,而且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仍然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固定汇率制度

为什么固定汇率制度 资本自由流动与独立货币政策不能同时实现,请举例(三种组合)。

8.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之一是维持本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吗

固定汇率制度与本国经济政策是否具有独立性,两者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汇率制度并不影响一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影响一国的贸易情况。
 
固定汇率制度(fixed rate system)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如有波动,也将波动范围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当市场汇率波动超过规定的界限时,该国的货币当局有义务进行干预,予以维持。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较小,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波幅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的波幅还是比较稳定的,而稳定的汇率对国际经济贸易的进行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
 
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汇率的高低以及汇率波幅的大小与国际贸易关系密切、汇率波动幅度大而频繁不利于出口贸易的成本核算,使进出口商失去稳定地获取利润的保证。反之,稳定的汇率则便于进出口成本核算和利润计算,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汇率的剧烈变动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往往会使投资获利的希望化为乌有,而汇率的稳定是保证国际投资稳定地获取利润的重要条件。因此,固定汇率制度推动了国家之间资本的流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