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

2024-05-10 21:31

1. 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

 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
                          放弃高薪返乡养牛创业故事 
    
         “别看我的养牛场这么大,我只聘请了一个工人,加上我的老婆,3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可是以前,规模比现在小得多,却要聘请3个人才忙得过来。这全靠买的粉碎机、小货车等帮了我的忙啊!”回顾创业史,李成敏感慨万千。
         李成敏多年在外打工,收入颇丰。想到在外打工不是长远之计,2009年,他放弃高薪返乡创业。当时,丰都县各级政府都在发动群众养牛增收致富,还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多方考察后,他决定兴办养牛场。
         第一年,他投资15万元,购进牛犊40多头,和本镇另外两个养牛大户一道开始了创业之履。由于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短缺,无力购车等工具,他只能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酒糟、玉米、牧草等饲料,人工切草。
         “当时路不好,我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次,受了多少次伤,但我都咬牙坚持着!”李成敏说,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饲料,工作效率极低,聘请的工人也比较多。
         由于无经验,购进的牛犊品种差,加上无养殖技术,一年下来一算账,他和其外两家养牛大户一样,都亏惨了。
         面对严竣现实,另外两家养牛大户都偃旗息鼓了。李成敏的亲戚也劝他刹车,但他性格犟,认定的路就要走到底。
         以后的日子,镇上凡是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他都积极报名参加,而且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上学技术,经常思考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养牛场的效益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养牛的规模也如滚雪球般发展。
         “养牛效益起来后,我把板板车换成了机动三轮车。后来,又换成了小货车。” 李成敏说,他把外出打工农民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种了80亩草。饲料的运回、牛粪的运出,都用货车。“这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力和成本,收入也随之提高了。2012年我出栏肉牛200多头,收入200多万元。”
          “养牛大王”沈秀华的致富路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沈秀华是迁安市的一位农民,上世纪90年代曾经开过饭店、办过超市,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
         2007年,沈秀华参加了黄台山职校的创业培训班,培训班是市政府补贴1000元的免费培训班,如果一年之内创业成功将获得创业资金3000元。在那里沈秀华学到了很多创业方面的`知识,政府也非常支持农业养殖,他看到了养殖业的前景。
         说干就干,沈秀华开始筹措资金,买建材、购设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占地12亩、年存栏400头牛的迁安乡香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他先后从内蒙古、吉林、河北承德等地引进了300多头肉牛,经过饲养人员的精心喂养,很快就吸引来了很多客户,有时候一天就销售二三十头。周边地区农民也看到了养殖业的丰厚利润,纷纷到沈秀华的牛场购买种牛。一段时间以后,沈秀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帮助本村养殖户养牛,于是,他便成了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村民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买牛客户源源不断,村民也开始富裕起来。
         镇政府也给予沈秀华大力支持,投资几万元帮其扩大养殖规模,畜牧水产局也为沈秀华提供 铡 草机、打包机、打料机等设备。在各方的帮助下,沈秀华的公司在当地建成了以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基地。
    ;

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

2. 致富故事交流?

20年前他一个简单的举动,不仅给当地带来数千万的产值,也给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使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南省新平县漠沙镇曼勒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文昌,就是这个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故事的主人公。
故事的开端应该追溯到1992年,当时在漠沙供销社跑市场的杨文昌走南闯北,看到很多地方因为种植反季节蔬菜而获得了高利润。深受启发的他也萌生了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想法。“漠沙镇位于红河中上游,历经红河水千年冲击沉淀的肥沃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加之河谷地带海拔低、气候炎热,应该是适合种植苦瓜的。”杨文昌道出当初选择种植苦瓜的原因。说干就干,杨文昌从外地引入反季苦瓜,在自家地里进行试种。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批试种的苦瓜色泽如玉,口感脆嫩清甜,令他十分满意。
1993年,杨文昌以每亩地1500元的年租金租了2亩地,加上自家的1亩2分地,全部种上了苦瓜。当年,他的苦瓜就获得了丰收。除去所有成本,杨文昌获得了1万多元的利润。“如果销到昆明等地,每茬苦瓜的亩产值在7000元左右,1年可种两茬。按当时的稻谷市价计算,种1亩苦瓜的产值抵得上种15亩稻谷。”杨文昌熟练地向记者算了笔账。
杨文昌种植苦瓜成功致富后,不少当地群众前来向他取经。杨文昌慷慨地将多年积累的苦瓜种植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其他村民。不仅如此,他还为种植户预支种苗费用,走村入户向种植户传授种植技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到种植苦瓜的行列里。

3. 50个励志小故事【14】养牛之道

过去有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那人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先生,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我想说,这老农聪明就聪明在,他知道,牛和人一样,都是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会珍惜,付出汗水的会珍惜的本质,来解决自己遇到次草料与牛这对矛盾.
                                          
     人多半是生活在猜想和期盼中,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一览无遗,也许一切都会索然无味。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容易得到的东西,都不会好好珍惜,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来之不易,才会珍惜.

50个励志小故事【14】养牛之道

4. 如何讲一个穷人养牛的故事


5. 牛根生的创业励志故事

 牛根生的创业励志故事
                         牛根生,内蒙古人,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以下是我分享的牛根生的创业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1999年离开伊利。1999年创立蒙牛,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牛根生的职业生涯与许多传统中国老板相似,大起大落。其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让人惊讶和赞叹,其陨落之快也同样让人扼腕。有媒体人说,比尔盖茨做慈善是因为赚钱赚到手软,不想再赚了。老牛做慈善,则更多的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蒙牛从民企转投中粮阵营必将成为管理学教科书中进行长期研究的话题。
         说起牛根生,很多人都知道他,但知道"蒙牛"的更多!因为很多家庭的餐桌都已经离不开"蒙牛"牛奶了。1978年牛根生参加工作。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伊利曾经记下了他的辉煌;在这里,他曾获得呼和浩特科技兴市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入寻呼和浩特市首届十大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然而,1999年,伊利的股民在《中国证券报》上都看到这样一则公告:伊利股份有限公司鉴于公司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适于担任该职,公司董事会决定对其予以免职。
         回忆往事,牛根生笑言:"也许伊利认为我不适合做副总裁,现在我是另一家公司的总裁、董事长,我更适合做总裁。"
         当时牛根生可没有这么轻松。离开了伊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去了人才市场,四十岁以上的年龄在这里已经不被考虑。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是轻言失败的人。
         蒙牛乳业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我国乳业史上的一个显著品牌,牛根生伴随着蒙牛乳业一举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赞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视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牛根生猛砸3.1亿元,一举夺取了“标王”。外界在评论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集团高速成长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是:“奇迹。”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当蒙牛以3.1亿元人民币的中标额连续夺得《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和21点档电视剧中插等广告位置,成为2004年央视广告标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为2004年中国乳业发展的标杆。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共发行3.5亿股。当时香港主板市场市道低迷,蒙牛跑赢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国际认购踊跃,认购价落在价格区间的最高端定价,即每股3.925元,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蒙牛集团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间身价过亿。
    ;

牛根生的创业励志故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