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谈传统文化

2024-05-20 08:21

1. 冯骥才谈传统文化

冯骥才谈“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时间:2017年03月07日 14:38:13  

今日14:30,全国政协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二层多功能厅,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冯骥才、苏士澍、成龙、海霞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文化报:请问冯骥才,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冯骥才:你这个问题我也感兴趣,因为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修养特别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因为我们现在的汉语,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节奏太快,我们通过手机、通过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好像我们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所以,怎么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年轻人,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循循善诱。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不只是知识,文化是让我们享受的,特别是好的传统文化。有的传统文化修养,让精神是幸福的。所以怎么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喜欢、幸福。我也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www.cssce.com<---,他们学习、获得一些知识,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还有一些典籍文化里的经典和精髓,比如清明节马上到了,不只是书本告诉他们清明节的传统知识,可以带孩子们去走进传统,现在有的地方带着孩子扫墓,或者对英烈祭奠,这个很好。但是也可以春游,踏青。传统的踏青就是现在的春游,踏一踏春天的草地,告诉他们古人插柳的知识。插柳植树就是绿化,有过这样一次体验,你开始不必讲太多的知识,他会记住这一次活动,他会跟自然亲近,他会闻到春天的空气,他会知道我们古人多么讲究和自然的亲和。这样他就有了一个记忆,慢慢大了,一方面有知识,一方面有情结,人的心灵进入了传统,传统也进入了他的心灵。所以,我认为,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要注意体验。

还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的方式。大家也注意到,这两年央视几个节目,比如《乡愁》《诗词大会》《朗读者》都很好。我们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热爱,在热爱过程中一定会提高他们的修养。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修养不是一天来的,和赚钱不一样,一笔买卖找到机会可能赚到不少,一天让一个人有气质、有修养很难。我们一定要踏下心来,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一定要做实,一定要想各种办法。

冯骥才谈传统文化

2. 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麻烦告诉我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由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其本意往往是好的,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是,这一口号对文化建设也有其不容回避的危害性。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不少人已经越来越清楚: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间留给后人的永远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基础上的“打造文化”,其本质便是一种市场化改造,即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能够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打扮,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同时对原有文化不断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这也是一些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的真正缘故。
有一句话说得好,使一个人富起来容易,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可以打造,而文化却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或者打造出一座豪华的剧院,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打造一种文化。(冯骥才)(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