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提问,求完成答案

2024-05-16 02:24

1. 自然科学提问,求完成答案

自然探索的填充空白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作考核的压力(1)第1章:1。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观察到的细胞学说达尔文主义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扩展范围,提高观测精度提高观察速度使感官形式的转换。猜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20世纪的选择1B 2D 3C 4D简答题1。师叔技术发展的特点:(1)科学和技术经历了一个全面的和前所未有的革命。如:该领域的物理,建立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现代物理系统理论的支柱;生物学揭示了DNA的结构,的基因工程新技术革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⑵科学走向全面。人们的视野在微观和宏观扩张超过10万次,有更深入的了解自然世界,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更紧密,越来越多的成熟的,重大的科学和技术成就,是综合的结果研究;⑶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世纪,技术的作用在社会日益显著,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国家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质量的提高生活,寿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摘要观察和实验,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考核知识点是:观察,实验的概念和区别二者之间的接触。分析:这个问题的重点是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然后进行比较,以确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显然,回答四个步骤来回答:观察通常是指对自然的观察,这是一个基本的方法经验知识。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作出安排,尽可能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研究,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观察的研究(以上的定义)的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两者之间的差别仅仅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有局限性。不利于识别的现象最重要的,内部的规律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是一项探索性的活动,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首次发现,新理论的提出是一个实验性的基础上,它使我们能够干预,人为地改变和自然物体尽可能地控制规则的最重要的方面再现了中学,外部和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暴露的自然现象的性质,它是重复的实验,想象定期复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接受公众的检验,使人们可以信任的实验结果。回答注意事项:要简洁,错过了这一点。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什么直接的实验和模拟实验了直接的实验模拟的概念。直接的实验指实验者与实验装置上直接作用的现象或实验研究的对象。仿真实验实验者实验装置是相似的原型mock对象间接作用的现象或对象的研究中的实验对象模型,而不是原型。答题注意:的差别在于:前者和后者之间的“直接作用上”或“间接影响。 4简要STS科学教育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单词的缩写。 STS科学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和应用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实施科学教育的相互关系。 ,请参见第27条,第二章:天然物质填充的空白。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海洋的大陆坡,大陆架盆地。代谢的影响。氨基酸配方,见书P120页。核苷酸的DNA核糖核酸6。有丝分裂间期早期月中下旬后期选择1C 2C 3C 4C三简答题1。师叔的太阳能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知识评估点的标题:太阳能系统的组成和特性的。分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回答36个星系的结构材料。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第一太阳能系统定义)的太阳能系统的组成:太阳和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主要是太阳和九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水星,金星绝大多数的他们的素质,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集中于太阳,从太阳的光与热。 (答案“的太阳能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分别说明)特性的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绕太阳公转。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领域。回答注:一目了然,可视化九大行星的位置绘制在图表中,如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地球第三个地方远离太阳,金星和火星,地球的近邻。值得一提的新闻:国际天文学大会于2006年通过的新定义,行星,以确定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经过多年的辩论在天文学界当前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家族。 2地球内部的各个领域的物理组合物和物理性质的特点是什么?知识评估点的标题是地球内部的各个领域的组成和特点。分析:地球上的内圆是在学生觉得一个一定程度的困难,主要是平时不熟悉的含义的地壳,地幔和核心3同心球,包括47材料地球的内部圈子“的理解上的内容是不深刻的。要知道的意思的的内部3球的地壳部分的3,特别是个体特征,应该是先在图上是一个一定的了解,内存的工作。地球的最外层地壳,在地球的中心被称为在地幔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类的生活,如在地震现象发生在地球的地壳,矿产资源主要发现在地球的地壳。的地壳人有关的最详细的部分,地球内部的。需要理解的差异化地壳本身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区别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内部结构的另一个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区别,必须了解它的厚度,组成和成分的差异,因此,在分析问题“内的球的物理组成和物理性能“的特点是什么,它??应该指出的:上地壳在地球的内部领域的氧化硅 - 氧化铝层,硅镁层,一个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陆区厚(双层结构,氧化硅,氧化铝层和较低的硅镁层;)海洋区域的薄(单层结构硅镁层),全球总质量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低密度成分的地幔,上地幔下地幔除硅,氧,铁,镁成分的增加,增加的铁和镍地幔质量占7%左右的全球密度逐渐增加向内核心的中国和外国的核铁硅,镍和其他物质构成的核心组成铁和镍,质量占世界的3%,非常高的密度。回答注意事项:答题步骤,从外到内,渐次得分。3。评估知识的意义,其基本特征的地球面在49问题的地球表面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注意的答案列出的特征,应该首先去回答在地球表面上的人的意义是什么。不要约束问题的顺序。的特点地球的表面是一个气,液,固三态并存,在流出的内力叠加,无机物,有机物相互转化,和人类住区的地方。它的意义在于在地球的表面是最直接的关系人类天然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只有在地球表面的物质条件,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如空气,水,阳光,食物之前,可能开发人力。地球上的陆地和海上分布特点?参见书P51页5。方法1:首先在三种晶体溶解在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具有:不与糖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的细盐,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酸被添加后的白色沉淀消失纯碱。方法2:在试管中取少量三种晶体,分别通入的气体,反应的糖,再次不反应的另外两个管加水溶解,然后加入纯碱,其他细盐。6定义见书P108页的原因,如自然的科学基础课程的工作评估书P108页(2)第二章:天然物质的液体反应沉淀选择1.B 2D 3B 4A填写的空白降低。蓝色弱酸性碱碱,H氩钠氯2 0 -2降低解决方案1。比较硫族元素与卤族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性质(上的氯原子的抗氧化性能强的硫原子)的称号知识考试,硫族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性质。分析:重点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题意,最好的反应方程式,用来比较的比,在改进其化学性质的硫原子和氯原子氧化的化学性质,很明显,到步骤4步骤的答案来回答:首先列出的硫属元素和含卤素的元素:(1)含有氧,硫,硒,碲等,硫属元素,其中的代表氧,(2)卤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等,其特征在于,单一的质量代表氯,(3)的金属铁与氯式反应( 1)与硫,得到式(2)(4)的分析表明,从(1)(2)是强于硫原子,氯原子的耐氧化性:与氯反应的金属铁,铁的金属铁的反应从0价 - > 3,反应条件铁金属铁和硫,铁从0 - > 2价,从反应的反应比与氯的反应与硫困难。这里应当指出,硫和氯与铁,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中的铁的化合价是也不同,从视图的原子结构,一个氯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相同的,但核电荷数的氯原子数为大于硫原子,电子亲和力,容易得到电子,氯原子,硫原子的氧化强。警告:其他,如与氢反应生成氯,硫蒸汽与氢的反应分析的硫属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性质,也可以2,原子的数目是在周期表中的17种元素的前几个周期有几个家庭绘制的原子结构图,描述属于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知识评估的标题是周期表的答案,要求学生看周期表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绘制的原子结构调整图89教科书,将不再发表意见,只是参考答案给学生。元件17是氯,在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一主组7,属于非金属,的原子结构,分为以下3(1)与氯甲烷的反应,生成氯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何类有机的化学反应。标题:有机反应方程式。分析:甲??烷氯化反应的知识考核点是一个延续的反应。?CH4 + Cl2的氯甲烷+盐酸然而,甲烷和氯会发生顺利取代反应。警告:不与氯甲烷的反应,此终止后,继续生成甲基磺酰氯和氯气的反应,并依次生成的CH 2 Cl 2,氯仿,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中的氢原子的甲烷分子逐渐氯原子取代的生成四个取代产物,这个问题是应当理解,取代反应的确切含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乙炔用氯化氢在120-130和氯化汞催化生成氯乙烯,指示属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知识评估点的标题:有机反应方程分析:乙炔分子式C2H2,120-130和HgCl2用氯化氢的催化加成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3)乙基氯在乙醇中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定类型的有机的化学反应。标题:有机反应方程式的知识评估点。类似的分析:同上题,写出正确的氯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中乙醇的分子式为CH3CH2Cl ,热消除反应的发生。反应方程式的注意事项:首先,它是需要注意的反应方程,而公式写书面的元素,其次注意守恒的条件和元素,以保护环境的造林和再造林(从两个方面)标题:环保措施。分析:这个问题的意义的环保措施有一定的限制的问题,而且需求的造林和再造林“的重心在谈论”它是如何工作的“知识考核点显然,学生们并没有仔细研究的主题扣问是不是很好,所以答案是不完全到位。必须在两个方面叙述,是“绿色”,“植树造林”介绍了保护环境的作用,是不是),三个步骤来回答回答步骤:(1)增加造林和再造林绿化。 (2)一方面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燃烧和呼吸的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的补充呼吸消耗氧气,有利于保持的大气成分不变;( 3)另一方面树林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了噪音,还可以杀菌,水,改善土壤质量。应支付的专用名词,概念和分类的工作之一,很多简答题中所涉及的术语和概念,除了以上几点注意事项,还应该特别注意。章:自然,体育填充的空白。质量提高。大于3。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二点〇〇分两个选择1D 2C三维的图4B 3短答案1时,按总的外部力的降低减少总外力和相同的,或外部的力的方向的移动时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必须减少,但速度仍然增加总外力减小时的总外力和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加速度减小速度也降低。 2是什么力量偏见?它的特点是什么?书P196 3。司与5个地球?每个区域的特点是什么?书P201划分纬度的地球五带,其南,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癌症和南部的边界。在南方热带地区之间,北回归线,太阳高度,强光,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变化不大。南,北温带南,北回归线,分别在北极圈的南部,一年四季的阳光和区域之间不会是直接的,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变化。南部和北部的北方的北极圈以南的南,北极之间的区域,太阳的高度是非常小的,低光强度的现象,极昼和极夜,夏季和冬季分别。回答(1)W = MGH = 20×G×10 = 200克(J)(2)飞机飞行的速度为300米/秒,长度为20厘米,质量为0.5公斤的鸟相撞,撞船事件发生后,与以相同的速率的的鸟类尸体和飞机,原始鸟速率相对于地面是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估计鸟类对飞机的影响(碰撞时间长度除以飞机的速度估计为鸟类提供)。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动量定理。是非常相似的标题,对这个问题的标题,应该使用在标题中给出的条件:碰撞时间的长度除以飞机的速度估计获得的鸟鸟碰撞时间T秒,要把握的问题的关键分析的速率是非常小的鸟碰撞前速度V1为0(这是基于上的含义的问题:相对于地面的原始鸟的含义,是可以忽略不计),碰撞后的速度V2飞机的速度(这是基于的问题的意义上,由于鸟屠体飞机具有相同的速率),鸟速度变化△V = V2-V1 = 300米/秒,然后计算F =△P /吨的鸟类对飞机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所有权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将不再发表评论,但答案的同学参考。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作考核的压力(3)第四章:生命与自然是一个填空。自养和异养。光合作用,无机物,太阳能,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的唾液腺,肝脏,胰腺变异,遗传,选择,变异和遗传育种盈余,为生存而奋斗,生存,优胜劣汰的7。维生素,无机盐两个选择1A 2D 3D 4D 5C三个实验。分离。高颗粒,黄叶片器官3.TtTt,和TT,TT T,TT,TT章:资源,能源和其使用的填空。相关性2。轻质油,重油,和重油。磁效应。迅速采取行动,自动4。牛顿第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5。硫,硫化,形状的网格6。加紧研究太阳能,水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化石燃料的选择1D 2A 3C 4C。答案1。描述的不同类型的天然资源的特性。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自然资源的特点。根据题意,这个问题是首先清除自然资源的概念,然后解释自然资源的分类,最后说明各类资源的特点。很明显,答案到步骤4步骤回答: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资源,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人用什么方式。从广义上讲,除了人以外,所有的元素可以被看作是自然资源的自然环境。但它通常只限于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潜在用途。资源资源的概念可分为自然元素,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四大类,可分为三大类:未更新的资源,可再生资源,永可更新资源的可再生性。资源分类请注意,这两种分类之间的关系的自然元素和再生性。四你想找到什么样的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类型,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铁,铜等矿物质是不会被更新。四资源类型集中在土地和水资源,因为这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的资源问题。土地资源必须先了解这个概念的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因素,越来越多的一侧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独特的资源,具有双重属性,这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资源,最突出的一点。土地资源有四个特点,即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有限的基本特征。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土地相对少数的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有三个基本特征:小比例的淡水资源,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水资源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相关的。注意的2表面的现象背后的内容:一是大部分的地球表面的水机构,水资源,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上市材料中的百分比数据,可以被用来加深我们认识;二水是可再生,可重复使用,但实际上再生条件的过程,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并非是无限的,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总量和人均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在时间和分布不均衡。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看课本309-314页(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2)炼铁的主反应原理(4)的(3),甲烷的燃烧两极时,会发生盐的电解水的化学反应的评估本标题的知识是反应方程式。 (1)4NH3 +5 O2 = 4NO +6 H2O(2)CH4 +2 O2 = CO2 +2 H2O(点火)的反应条件(3)的Fe2O +3 CO = 2FE +3 O(4)阳极:2Cl联合 - 2E = CL2阴极:2H + +2 E == H2保守的元素,这里的条件将不再发表意见,只是参考答案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 3。附图评估此标题的知识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的优点和缺点。这个问题328课本总结,以供参考,以下的答案。优点:(1)是一种可再生的热源。太阳能中央区的热核反应的时间,估计可以维持60亿年的。 (2)巨大的能量。太阳通过辐射到达地球陆地表面的能量形式是约17万千瓦,相当于世界各地的超过350万次的总能量消耗。 (3)没有任何污染。太阳辐射不会产生污染物。缺点:(1)白天和晚上,和天气。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或发电不能连续使用,在技术上尝试太阳能储存起来仍然很困难。 (2)利用太阳能的成本高。更高的投资机器设备。 4。简要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金属特性。这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更完整的教材,供学生参考答案366。金属的腐蚀的原因:通过蚀刻引起的直接的化学反应(化学蚀刻);腐蚀造成由于一次电池反应(电化学腐蚀)的发生。保护方法:A.改变金属结构; B.覆盖保护层; C.电化学保护作用。答:一个40米高的瀑布,每秒流过的水量为1.0×104千克,如果到目前的发电功率的25%,水的力量吗?计算的能量和其转化的知识试题。分析:首先确定根据水中的功率电源方程,根据25%的水功率被转换成电流的公知的条件下,由此得到的发电。解决方案:流动功率: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 = W / T = MGH /吨= 1.0? 104? 9.8? 40/1 W = 3.9?功率为106 W的功率:P电= P? 25%= 9.8? 105 W的答案计算的问题,应注意了解的问题,第二个是要注意单位转换的一致性,必须有更多的问题分析,真正理解了公式,不是好惹的公式。 2的传输线的电阻为1.0欧姆的总的输出电功率是100KW,400V的低电压的电力传输中,输送线加热的功率损耗是多少千瓦?切换到10000V高压输电?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电力的应用。分析:期间的电力上的电路,该电路的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强度成比例。据的含义的问题的分析表明,加时的电压变化对流经它的电流也发生变化,它是实际的功率变化。电力公开审理的案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解:设P1 400V低压电力消耗的电力传输线。设置传输100KW,400V低压电流所产生的电功率计算公式P = VI I1,I1 ??= P / V =?? 100KW/400V = 250A,因此,P1 = I12R = 250×250×1 = 62500W设置为I2发送10000V目前,I2 = P/V2 = 100KW/10000V。 10A然后,当开关10000V高压电力传输,由输送线的功率消耗的功率P2 P2 = I22R = 10×10×1 = 100W 3。额定电压为220V,电阻为160欧姆的电热水器,电功率W?每分钟产生的焦耳热?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电力和焦耳定律的综合应用。分析:这个问题类似于前一个问题,电热水器,电力,热,然后计算根据焦耳定律得到的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含义的问题。解决方案:的电力公式P = VI = V2 / R,P = 220×一百六十〇分之二百二十〇= 302.5W焦耳定律,电热水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Q =,PT = 302.5W 60秒= 18150焦耳的工作涉及电力和热效应的计算问题的应用程序,先记住公式,然后分析的意义的问题的基础上,在使用单位转换参数的灵活性,要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作考核的压力(4)第六章:科学和技术在生活中的填空。的光学的稠密介质和光学稀疏介质和大于2。温度,固体,液体,空气(或气体)3。为20KHz,20Hz的4。无线电波,γ-射线5。文字,电报,电话,图像数据。自动,输出两种选择1D 2B 3C 4C。回答放大镜,照相机和幻灯片与凸透镜成像,测试成像。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凸透镜成像原理。此标题密钥根据问题的含义,是三个不同的成像。显然,分为四个步骤答案的步骤的答案是:放大镜是用来观察对象的详细信息的一个简单的视觉的是光学装置的会聚透镜具有较小焦距的距离比眼明视。使用放大镜,使其靠近眼睛,并放置在其焦点,形成一个直立的虚拟形象。它的作用是关闭的小物件成一个放大的图像。放大镜照相机成像原理还可以使用凸透镜形成减少的真实图像,属于到u <2f的中,f1的情况下。注总结上述三个互补的光学仪器与凸透镜成像幻灯片成像原理,被摄体距离,焦距和的K条件下的值之间的差,像。最后一部分是错误的。当平行光束入射的光滑平面上,因为入射角是相等的,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也相等,形成镜面反射到一个特定的方向。 (2)当一束平行光线不平整的表面,每个反射光仍满足反射定律,仅仅是因为光的发病率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射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反射的光就像凌乱的点有没有规律,这是漫反射的原因。金属传热速度快于木材,所以,冬天触摸金属和木材,认为金属的温度比木材4。计算观察家认为闪电5.5秒听到雷声,寻求雷声在观察者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声波的传播。分析:总是先看到闪电在雷雨天气,听到雷声,其实,雷电发生在同一时间,只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声速的速度比小光的原因。解决方案:公知的空气速度的声音340米/秒,然后,根据S = VT =340米/ s的? 5.5S =1870米1870米了观众的雷声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是相对简单的计算,学生完成较好,许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更加注重有针对性的答案。 2的物质的光进入的空气,在入射角为18度到30度的角度的折射,测量的要求,这种物质的折射率,其特征在于,光的传播速度。这个问题的知识考核点是光的折射规律。这个问题是应用程序属于光的折射规律的折射定律,并声明在教科书382。答案以供参考。解决方案:根据下式的折射率,且n =sinα/sinγ例sin180/sin300 = 0.309/0.5 = 0.618,即入射的光从物质的空气的折射率是0.618和因为n = c1的/ c2中,其中,c1表示在物质中的光的传播速度,C2表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C1 =正×C2 = 0.618×3×108米/秒= 1.854×108M / s的光在其中的传播1.854×108米/ s的第七章:长期的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速度,说明两个填充的空白1。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经济发展缓慢,严峻的就业压力,扩大城镇人口,农村和城市的矛盾激化;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3。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资优教育。4。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土壤盐碱化,森林砍伐选择1B2D3B4C 4。简短的回答。稳定破坏的生态后果。知识评估这个问题是自然界的平衡点。这个称号属于这项工作的重点,从标工作的学生,往往只回答了一个两个点,不完整的。教科书472提供的一些观点应该有三个,双管齐下完整的答案。答案,供学生参考。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和动态的平衡建立了联系。生态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可能不被发现的不平衡,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演变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观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预测或控制的任何性质的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生态失衡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及其严重后果的含义的描述。一旦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由于森林被砍伐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状态,生态破坏,环境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是崩溃的混乱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和水的循环,造成的破坏加剧的侵蚀耕地和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自然的后果,因为整个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勇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而不是相反不合理的过度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开发和利用的法律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本身的报复。请注意,最后归纳,充耳不闻2,什么是对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征兆的知识评估这个问题是人口问题。这标题是相对简单的,学生的回答更有效地控制教材484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其标志是:人口翻一番的时间间隔短,世界人口的增长率的控制,在快速增长的净人口增长,人口超过50万美元的国家激增的数量。3,知识的深刻含义的标题阐述三管齐下: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并澄清其含义,最后一句总结。可持续发展没有影响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满足目前当代人的需要,削弱子孙后代满足自己的需要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它有5个要点: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发展援助,干净的水,绿色贸易的深刻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它强调发展,强调环保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强调的是代际平等的机会,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呼吁建立一个新的标准的道德和价值。性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指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它是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总结的要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自然科学提问,求完成答案

2. 教师招聘面试考官会提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1、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2、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谈谈你应聘本校的动机。
3、有否从事家教,你认为家教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4、谈论自己在教学环节当中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5、你认为你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6、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7、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那一种类型?你会怎么做?
8、谈论自己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
9、谈谈你自己的个性特征,是否外向,内向,是否有幽默感。
10、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与看法。
11、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12、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①一次拿不到药钱,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谩骂,以致成为仇人,②(他人)得势了就去依附,(他人)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做的。【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就:动词,到……去。回到语境中就可判断,此处“就”应为动词,不能解释为介词,向。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①药好。⑥作者对其评价。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两项,再揣摩⑥就可选出正确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宋清是药商,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售药,他没有开药方。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直”为名词,价钱,“再”解释为第二次;第二句时注意“鲜”解释为少,“类”解释为像。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边药材买卖市场的商人。(他)搜集好的药材,有从山野采药回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用这些药材辅助自己开出的药方,往往容易出售,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生疮疡的人,也都乐于到宋清那里求药,希望病快点好了。宋清总是高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没带钱的人,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借据、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高,宋清也不曾前往收账。有的人宋清不认识,从远方给张欠条(赊药),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对方)不能还债了,就烧掉了债券,最后也不再说此事。一些商人认为宋清很奇怪,都笑他说:“宋清是个痴愚狂妄的人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通达事理的人吧!”宋清听了这话后说:“我只是个经商赚钱来养活妻子儿女的人罢了,并不是个通达事理的人。然而说我痴愚狂妄的人也错了。” 宋清搜集药材四十年,被他烧掉债券的有一百好几十人,这些人中有的做了大官,有的接连管理好几个州,他们享受的俸禄很丰厚,那些等待馈赠宋清礼物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并且因为赊账而成为死账的有千百人,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富有的人。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很大。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得不到钱,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谩骂而成为仇人,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我看痴愚的人是存在的。宋清实在是凭着这样做法而获得了大的利益,又不做狂妄的事,坚持这种做法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而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许诺的人也就愈来愈多。有些被黜免、沉沦颓废的官吏,宋清照样亲自与他们交往;看起来有些凄凉潦倒的人,宋清也不因为这就怠慢地对待他们,一定照样给他们好药像原来一样。一旦这些人又被信任而掌权,就会更加重重地酬答宋清。宋清着眼于长远来赚钱取利,大都像这个样子。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人得势了就去依附,他人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的。唉!宋清是个商人,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希望或许会有,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经商交易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学校、乡里,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抢着做经商交易的行为,真是悲哀啊。这样说来,那么宋清就不只是与商人不同了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4. 求2011年9月河北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综合考核辅导材料~~之前错过了考试院的下载,谁能传我一份吗?谢谢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综合考核复习指导

  考核总体说明
  一、毕业综合考核的性质
  毕业综合考核是一种实践性环节考核,是该专业考试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一项替代考试。也就是说,考生通过了综合考核,就不再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综合考核成绩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由毕业论文撰写答辩改为毕业综合考核是考虑到自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是更全面地检查考生对该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程计划调整,是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实施的。
  二、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
  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涵盖了该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即“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每门课程命一道主观性试题,不出客观性试题。考试采用现场开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有限,考生可从6个试题中选答4个题,但必须选答一个语言类试题(即“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试题)。
  三、教材说明
  毕业综合考核对教材和参考书的版本不做统一要求。

  文 学 理 论
  文学概论是一门阐述文学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作为这门课的综合考试,从目的上讲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既然是一种综合考试与一般考试的要求是不同的。表现在:内容上它是毕业论文的替代形式,性质相当于毕业论文;形式上它是开卷的,要求写成600字左右的小文章完成答题。因此,这一考试考查的不是对文学理论的识记、了解和简单应用,而是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如下几点需要了解和注意:
  一、教材和复习范围
  教材最好使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文学概论》。这部教材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的优点是观点较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讲述比较通俗。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找到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过要注意用稍微新一点的教材。需要指出得是,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复习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对象。具体地说文学概论的五论的内容,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都要复习到,不能顾此失彼。在整部教材中本质论是重点,复习时尤其要给予重视。
  二、命题原则和题型
  由综合考试的性质所决定,其命题原则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题型如下:
  (一)论题写作   即给考生一个论题,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观点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这类命题一般取经典观点、名言或时下流行观点为对象,要求考生阐释其蕴涵、意义,作出评价,展开论述。如:
  有人认为: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宰。试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有个老作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文学活动最主要的是社会生活。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意见。
  以上例题只给出论述范围,没有现成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含义,然后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以及事实进行分析阐发。以第1小题为例,其题意是在说创作问题的,认为创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炼生活,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考试时能够理解这一问题的含义,并且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参考教材进行发挥、写成文章是不成问题的。
  (二)辨析写作   即以文学理论中有歧义性的或错误、片面的观点为对象,让考生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展开论述。如:
  1、“艺术和科学的根本差别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谈看法。
  以上例题性质上与第一个题型没有根本区别,不同在于它的观点或者错误或者片面,答题时仍要遵循上述原则。以第2小题为例,它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这就显得有些片面了。文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为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是,在创作中作家还要对生活加工改造,还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表现的。因此,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仅强调一个方面是错误的。
  (三)评论写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为对象,由考生运用理论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如:
  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
  评论写作要求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抓住一个和理论契合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不求面面俱到。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和题型可见,综合测试灵活性、应用性是很强的。面对这种考试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审题。综合测试的试题一般只提供可论述的材料,没有现成答案,而切题意也较为隐蔽含蓄。考生在展开分析论述之前一定要反复审题,直到弄清题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题。这几年考试中因题意不清,答非所问而丢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应引起注意。二是注意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综合测试的题型尽管灵活多样,但都与基本原理有联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开或延伸。基本原理是解决和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对于回答任何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考试复习题:
  1、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2、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既是再现又是表现?
  3、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其特征是什么?
  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与哲学社会科学有什么不同?
  5、如何理解文学创作的典型化?
  6、典型化就是概括化吗?
  7、谈典型化的概括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具备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能对中国古代作家、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并熟练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论析的经典作品。
  本课程的综合测考试主要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或针对名家名作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除论述题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专门考察具体或零散的文史知识、文体常识,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经典作品的把握程度。考生的答案应不少于500字。
  考生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楚的认识。考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代表文体、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观问题,还应该将这种把握落实到更加具体的层面。比如,考生除了要全面把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总体特征之外,还要对各种文体的内部分类、发展过程形成清楚的了解。前一个方面如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后一个方面如赋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代表作家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主题,如爱情、生死、山水、田园、边塞等主题的形成过程、代表作家有全面的把握,能对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形成深刻的理解。
  考生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形成有一定的了解。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既是文学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考生要熟悉不同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整体状况、理论主张、形成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对时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在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时多有文学集团,明清时则多文学流派,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该如何理解;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实质大为不同;在明清戏曲界,“临川派”与“吴江派”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各是什么等。考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较多的了解。
  考生要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考生应该对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有所把握。如陶渊明的朴素真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考生也应该能对文学史上大量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体会,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考生不仅应该能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还应该能对相似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定的比较。例如,考生不仅应该能对王维、孟浩然以及高适与岑参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而且应该能把握同类主题、风格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别,并结合不同时期诗歌风貌的整体特点对这些差别进行理解。
  考生要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命题、评论形成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代不乏对其进行研究、评论的学者,并且形成了许多经典的命题、评论,如“诗言志”与“诗缘情”、唐宋诗之别、“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及“以禅为诗”、杜甫诗歌的“诗史”意义与“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等。这些命题或评论充分揭示、挖掘、开拓了中国古代文学及相关作品的艺术特质,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考生应该对它们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的文学。本课程的综合测试主要通过考生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综合梳理、分析论述来达到考试目的。
  一、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总体性的把握和认识。比如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要回答这样的题目,就必须结合现代文学主题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来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就与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的出路的思考相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启蒙主题,即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文学;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因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区域而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除汉奸文学外,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学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经过如上的分析论述,便不难得出现代文学是有使命感的文学这样的结论。考生也应能就某一阶段文学的文学现象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述。如试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论述这一问题涉及“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
  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其成就表现为: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
  四、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一是创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识使作品显示出独特魅力;二是对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现,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独特贡献,其深度与广度在现代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对现代小说民族化、个性化追求的突破。老舍小说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是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一种难得的突破。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对以上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
  五、巴金的小说创作以表现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巴金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要能够从“暴露家庭和礼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六、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突出,不仅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诗人,而且有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诗社、中国诗歌会等社团流派,有大量名诗名作。要能够梳理如上重要诗人的诗歌理念、创作特色和影响并结合作品进行论述;要能够对不同社团、诗歌流派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地位、前后关联及发展流变进行梳理。
  七、话剧是“泊来”的剧种,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戏”,到“五四”时期的“爱美剧”,再经过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时则成熟了。要能结合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对曹禺剧作成就及其话剧史意义有充分认识。
  八、要能对具有同质文学现象流派进行梳理评价。比如,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二十年代是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农村题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风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区成就最高,赵树理和孙犁是代表。要能够结合时代政治、文化在对比中谈发展深化。再比如: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以老舍对皇城帝都的描写、茅盾从社会政治视角对大上海的检验和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人生描绘成就最高,要能够梳理论述其异同。“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也共同以现实主义为特色并呈现逐步发展成熟的逻辑性。
  九、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要能够结合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实际,谈毛泽东讲话对解放区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及文艺运动不同方面的影响。

  外 国 文 学
  首先,作为替代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综合测试,首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同一题目下综合了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知识,并强调各成份间的有机联系。这就意味着,综合测试不再是仅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对一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做综合性考察,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特定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已经归纳出的若干特征,还应结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创作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能够体现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综合性。
  综合性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比如,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归纳。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比较,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从题材方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而批判现实主义强调题材的现实性,即取材于作家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
  其次,综合测试答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命题原则明确了不以现成的结论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命题上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特别是有自己的见地,即予以充分肯定。在考场上学生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答题时多数材料可能来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现成结论的。但在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既要使考生在给定材料里能找到答题线索,又不鼓励单纯抄材料,因此在题目设计上给考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包括对教材上散在材料的进一步归纳整理上。如简爱和娜拉两位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主题。但因为时代、民族、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位女性形象在体现共同主题的同时,又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在熟悉教材给定材料、对两位女性形象有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给出自己的评价。
  第三,重视比较性。比较性是外国文学学科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而在比较中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学习外国文学,是综合测试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所谓比较文学,不是一国之内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而是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在近代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文学大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国家文学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法两国文学,因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比较拉伯雷和莎士比亚的创作,总结出英法两国作家在表现人文主义主题上的不同,需要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史及两位作家有充分的理解。
  第四,注重原著阅读。外国文学既注重考生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也重视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希望通过综合测试,引导考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原著的阅读上,进而能够运用在中文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在要求学生对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最著名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里选取一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够任选角度,结合所给材料展开分析。例如,《哈姆莱特》里那段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是黯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这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个干净?”仅开头几句,就给考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表面上看,哈姆莱特是在想活还是不活的问题,因为他确实曾经拿着匕首对着自己的胸膛,感叹“但愿万能的上帝没有制定不准自杀的律法”。但是,超越肉体生命的存在与否,考生能否在给定材料中看到更深层的内涵?这就是“究竟哪样更高贵”所引领的话语。事实上哈姆莱特此时已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深入思考的是怎样活的问题。如果没有尊严的活,那就是生不如死。文学作品既具有字面意义,更要求读者能够参悟出文字后面的含义,上例即是如此。

5. 上了材料化学的专业概论课,老师让写个论文,好像是关于这个专业的。请问大概怎么写?

你好,化 学 发 展 史 



( 化工学院 x x x) 



摘要: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关键词:燃素化学;量子论;晶体化学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一、化学的来由 



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们都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Xηwa(Chamia),希伯莱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它的最早来源难以查考.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可以假定是从埃及古字Chemi来的,不过这个名字的意义很晦涩,有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秘密或黑暗等意义。其所以有这些意义,大概因为埃及在西方是化学记载诞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学极为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在实用化学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进已有一种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制造玻璃,可见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了。再从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时已精于使用防腐剂和布帛染色等技术。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至于其它几种意义,可能因为古人认为化学是一种神奇和秘密的事业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缘故。 

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 



二、化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三、化学学科在探索中成长 



化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它的边缘学科或者说是它的分支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就眼下炒得过热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及共轭电场论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古往今来,有多少化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你想了解他们吗?化学名人风采将带您走近他们。 

燃素说的影响 。可燃物如炭和硫磺,燃烧以后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灰烬;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锻灰较多,但很疏松。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随着火焰的升腾,什么东西被带走了。当冶金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后,人们希望总结燃烧现象本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出版了教科书《化学基础》。他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老师贝歇尔有关燃烧现象的解释,形成了贯穿整个化学的完整、系统的理论。《化学基础》是燃素说的代表作。 

施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 

可燃物==灰烬+燃素 



金属==锻灰+燃素 



如果将金属锻灰和木炭混合加热,锻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下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酒精是燃素与水的结合物,酒精燃烧时失去燃素,便只剩下了水。 

空气是带走燃素的必需媒介物。燃素和空气结合,充塞于天地之间。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所以动植物易燃。 



富含燃素的硫磺和白磷燃烧时,燃素逸去,变成了硫酸和磷酸。硫酸与富含燃素的松节油共煮,磷酸(当时指P2O5)与木炭密闭加热,便会重新夺得燃素生成硫磺和白磷。而金属和酸反应时,金属失去燃素生成氢气,氢气极富燃素。铁、锌等金属溶于胆矾(CuSO4·5H2O)溶液置换出铜,是燃素转移到铜中的结果。 

燃素说尽管错误,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了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基础。我们现在学习的置换反应,是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而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是有机物某一结构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过程。这些思想方法与燃素说多么相似。 

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发现氧气的制法 :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舍勒的职业是药剂师--chemist,他长期在小镇彻平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有一次,后院传来一声爆鸣,店主和顾客还在惊诧之中,舍勒满脸是灰地跑来,兴奋地拉着店主去看他新合成的化合物,忘记了一切。对这样的店员,店主是又爱又气,但从来不想辞退他,因为舍勒是这个城市最好的药剂师。 

到了晚上,舍勒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的实验研究中。对于当时能见到的化学书籍里的实验,他都重做一遍。他所做的大量艰苦的实验,使他合成了许多新化合物,例如氧气、氯气、焦酒石酸、锰酸盐、高锰酸盐、尿酸、硫化氢、升汞(氯化汞)、钼酸、乳酸、乙醚等等,他研究了不少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发现了白钨矿等。至今还在使用的绿色颜料舍勒绿(Scheele’s green),就是舍勒发明的亚砷酸氢铜(CuHAsO3)。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但舍勒只发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1942年舍勒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日记和书信才经过整理正式出版,共有八卷之多。其中舍勒与当时不少化学家的通信引人注目。通信中有十分宝贵的想法和实验过程,起到了互相交流和启发的作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舍勒十分推崇,使得舍勒在法国的声誉比在瑞典国内还高。 

在舍勒与大学教师甘恩的通信中,人们发现,由于舍勒发现了骨灰里有磷,启发甘恩后来证明了骨头里面含有磷。在这之前,人们只知道尿里有磷。 

1775年2月4日,33岁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店主人已经去世,舍勒继承了药店,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继续科学实验。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舍勒发现氧气的两种制法是在1773年。第一种方法是分别将KNO3、Mg(NO3)2、Ag2CO3、HgCO3、HgO加热分解放出氧气: 



2KNO3==2KNO2+O2↑ 



2Mg(NO3)2 == 2MgO+4NO2↑+O2↑↑ 



2Ag2CO3==4Ag+2CO2↑+O2↑ 



2HgCO3==2Hg+2CO2↑+O2↑ 



2HgO==2Hg+O2↑ 



第二种方法是将软锰矿(MnO2)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氧气: 

2MnO2+2H2SO4(浓)== 2MnSO4+2H2O+O2↑ 

舍勒研究了氧气的性质,他发现可燃物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为剧烈,燃烧后这种气体便消失了,因而他把氧气叫做“火气”。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可燃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焰是“火气”与燃素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他将他的发现和观点写成《论空气和火的化学》。这篇论文拖延了4年直到1777年才发表。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在1774年发现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 

普里斯特里始终坚信燃素说,甚至在拉瓦锡用他们发现的氧气做实验,推翻了燃素说之后依然故我。他将氧气叫做“脱燃素气”。他写到: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素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后,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实验,我想读者是不会觉得惊异的。我自己实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长时间,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通用品呢?不过现在只有两只老鼠和我,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罢了。”普里斯特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的利兹作牧师,业余爱好化学。1773年他结识了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他们后来成了经常书信往来的好朋友。普里斯特里受到好朋友多方的启发和鼓励。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四个方面都有很多著述。 

1774年普里斯特里到欧洲大陆参观旅行。在巴黎,他与拉瓦锡交换了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正直的普里斯特里同情法国大革命,曾在英国公开做了几次演讲。英国一批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人烧毁了他的住宅和实验室。普里斯特里于1794年他六十一岁的时候不得已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化学教授。美国化学会认为他是美国最早研究化学的学者之一。他住过的房子现在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里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拉瓦锡和他的天平: 燃素说的推翻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2.3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 

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 

拉瓦锡制得氧气之后: 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1775年,拉瓦锡的实验中心已从分解金属锻灰转移到了对氧气的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其实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即氧化。这就是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的氧化理论。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空气中既然含有1/4的氧气(数据来自原文),就应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见解。1777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这年的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 

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简单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界,可以看作是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简单的非金属物质,其氧化物为酸: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简单的金属物质,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简单物质,能成盐的土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拉瓦锡对燃素说和其它陈腐观点的讥讽和批判是无情和激烈的。这使他在创建科学勋绩的同时得罪了一大批同时代和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中,在许多有关历史、科学史、化学史的书籍中,作者都对拉瓦锡总是突出自己的人格特点进行低调的描述和评价,指责他在《化学概要》里没有提起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对他的启示和帮助。但我们得看到,拉瓦锡确实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虽然不是他最先发现氧气的制法,但他通过制取氧气分析了空气的组成,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氧气因此不同于其它气体,被赋予非凡的科学意义。拉瓦锡十分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专门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拉瓦锡28岁结婚时,他的妻子只有14岁。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在拉瓦锡的著作里,有很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年后拉瓦锡被解除了火药局长的职务。1793年11月,国民议会下令逮捕旧王朝的包税官。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极左派马拉曾与拉瓦锡有过激烈的科学争论,心存嫉恨,便诬陷拉瓦锡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当时科学界的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这时,拉瓦锡正当壮年,是51岁。 



四、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000124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学科。基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成,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产生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代[1]。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基因、纯化基因和扩增基因的技术,其核心是分子克隆技术。它能帮助人们从各种复杂的生物体中分离出单一的基因,并把它纯化,再把它大量扩增,用于研究。 



20多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特别是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及DNA重组技术等三大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不仅把分子生物学提高到了基因水平,而且也把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其他学科引上基因研究的道路,并取得了许多揭示生命秘密和生命过程的重大成就 ......       16817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了材料化学的专业概论课,老师让写个论文,好像是关于这个专业的。请问大概怎么写?

6. 就是申论比较考验自己的发现理解能力,行测主要是练题,那么刚开始看书时侧重哪一种相对好一些呢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公务员考试,没有任何备考经验。建议买行测、申论教材+试题配套的图书,也就是4本一套。教材会对公务员考试各个考点、知识点进行精讲,帮助你掌握;试题是近几年公务员考的,帮你了解考试题型、题量和难度。
把公务员考试考点掌握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薄弱项进行专项练习提升,同时注意练习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7. 例举一些经济学小现象,并分析原因

跟经济学有关的应该是展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的《美丽心灵》。 

蝴蝶效应也似一个经济学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腐败之风呈现蔓延、扩张趋势。 
作为一种病态(Unhealth)经济现象,腐败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腐败产生的经济学根源进行了分析:腐败主体(腐败者)自身分析;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腐败的经济原因;体制转换时期法制建设滞后,权力制衡约束力量软化,缺乏独立监督体系。 
腐败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改革政策执行、实施,严重恶化经济环境,导致社会经济的“内耗”,阻碍经济增长。 
基于此,作者认为应当通过“制度创新”途径遏制、削化腐败,并且倡导建立一门新型经济学科——“腐败经济学”,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人类社会的共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一、腐败——种病态经济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渐进转型,腐败,也像瘟疫一样在神州大地滋生、蔓延。从1982年起,中国共发起五次“严打’高潮:1982年、1983年、1988-1990年、1993年、1995年。时至今日,全国范围的腐败之风非但没有抑制住,反而呈现出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趋势。(见图表1、图表2) 
从1988—1992年的五年中,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214318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95818人,追回赃款、赃物计25.8亿元,涉及县处级638人,厅局级38人,省部级4人。 
而从1993—1997年,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87352件。其中:立案侦查贪污案102467件,贿赂案70507件,挪用公款案61795件,徇私舞弊案5507件,玩忽职守案22211件。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29.2亿元。五年中共起诉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被告人181873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903人,厅局级干部265人,省部级干部7人。 
1998年检查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35084件、40162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3.8亿元。共立案侦查徐炳松等3名省部级干部、103名厅局级干部和1714名县处级干部涉嫌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50万元以上案件1773件。 
1999年全年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38382件,比上年增加9.4%。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9亿元。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干部2061人,厅局级干部136人,省部级干部3人。 
世纪之交的2000年,更是腐败分子“前赴后继”、大案要案频传的一年:先是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行贿受贿被判处死刑,继而又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收受3700万元巨额贿赂而被送上断头台,紧接着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被公诸于众,这是建国以来查处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情极为复杂、危害极其严重的走私犯罪案件,走私货物价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300亿元,首批案件涉案14人被判处死刑,25名涉案党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中包括8名厅级干部。 
这些数据警醒我们:中国的腐败速度正以远远超出GDP增长速度“同步逼进”:一方面腐败主体由中低权力层向高层甚或最高权力层蔓延、渗透、扩张;另一方面,腐败数额呈现高额、巨额特征,具有惊人化、高速化发展趋势。(见图表3) 
数字,令人振聋发聩;现实,更加触目惊心。 
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正在危及政府的形象,成为社会经济不稳定的“重磅定时炸弹”。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地指出:今后最有可能中断中国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因素来自恶性腐败。 
现实的严峻和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这种病态(Unhealth)经济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与冷静思考。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行为。该定义的假定条件是一国制度和法律是完善的,即腐败是违反制度和法律的一种与权力相关的活动,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腐败是一种“制度化逃避”现象。这里,制度化是指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体系(即具体社会制度和规章制度)的程度以及与之相符合的过程,亦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状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换,实质是“权钱交易”。马克思说,货币是特殊商品,其实在特定经济条件下权力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示范效应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取特殊利益,其他人就会跟着这样干,在消 
费欲望极高而消费水平极低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被称为“权力泛化”的社会现象。商品交换被“权利交换”所取代,而权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权力上市”促成了权钱交易的实现,进而确立了权利交换关系。在与其它商品,包括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交换时,权力具有连续的交换价值。用权力和社会做 
生意,百分之百赚钱,简直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本世纪70年代,美国的泽.布坎南等学者提出一种“寻租理论”,他把种种生产要素供求差价及优惠条件,亦即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称作“租金”。这些租金是政府管制、干预市场的结果。“寻租活动”就是指企业为了寻求租金,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这些差价。通俗地讲,寻租就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泽.布坎南认为,要克服“寻租”现象,根本出路就是解除行政权力对市场干预和管制,通过市场开展公平竞争。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应有明确规范,提高透明度。 
腐败虽然给寻租人带来收益,但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相反却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相当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使得资源配置低效率以及资源严重浪费,导致社会经济的“内耗”。由于寻租活动具有示范效应,导致腐败恶性化。寻租者不需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甚至超高额利润,这为寻租者提供强烈激励,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寻租活动,造成更大范围的腐败蔓延。 
作为通过权力上市而产生的对社会经济资源和公共财富非理性侵吞和占有的反经济行为,腐败这种病态经济现象,不是基于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而只会造成对经济秩序的震荡与破坏。腐败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反动。 
二、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形式上,腐败具有多样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生活腐化,挥霍国家资财,为特殊利益者提供优惠便利,任人唯亲,兼职经商,严重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等。 
从1988一1998年这10年中,在社会坐标图上,贪污贿赂案件呈曲线上升趋势,此间全国检查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立案侦查的各类职务犯罪案件共计64.2万件,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100余人。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往往对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而对危害同样严重的官僚主义、失职渎职行为并未引导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991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玩忽职守案件高达3189件,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达8.3亿元,平均每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有26万余元之多。同样,经全国各级纪检部门处分犯有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错误的党员干部就有3339名之多,立案标准仅局限在10万元以上。 
据有关人士最保守评估,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腐败行为,一年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也在十几亿到二十亿元,加上间接经济损失,估计约有30个亿。惊人的数字意味着全国12亿人平均每人每年都要掏出2-3元钱来填补因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所造成损失的经济“黑洞”,意味着人均3000元年收入的100万名职工一年劳动成果被付之东流。 
从某种程度上说,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要比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给国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更多、更惨重。 
三、产生腐败的经济学根源分析 
(一)从腐败主体(腐败者)自身分析。 
l、欲望的无限膨胀及扩张超过“欲望满足均衡点”,此时占有欲处于强势、统驭状态。 
在市场经济中,官员作为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动机,以欲望的满足为追求目标,而人的欲望是经济行为的原动力。在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因此,政府官员具有自利动机并非不正常。但是在消费欲望极高而消费水平极低情况下,人的欲望无限扩张趋势和社会经济满足欲望实际状态之间差别不断加剧,意味着人的“满足欲望压抑”的增强。为了弥补这种差别,人们便产生了“补充压抑”需要。于是在利益动机驱动下,腐败主体欲望逐渐逼进或超出“欲望满足均衡点”,而这种欲望的满足要通过权力上市和权钱交易的顺利完成来得以实现。 
2、自利性动机扩张一(导致)公共权力异化一(获取)个人特殊利益一(诱导)寻官、跑官、要官一(形成)“权力拜物教”(“拜权主义”)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公职人员自利性动机扩张,他有可能将公共目的(利益)转变为他的个人目的(利益),当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时候,实际上的公共权力异化便出现了,其实质是将国家的目的和公共的利益变为官员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即官员个人获得了特殊利益。这种现象诱使人们去“寻官”、“跑官”、“要官”,甚至不惜重金“买官”,然后又以官捞本。权力和官位在这里代表着名利,在权、钱的关系上,权力占居主导地位,从而使权力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和诱人光环,权力大小和职位高低成了衡量人的价值标准。于是,“权力拜物教”(“拜权主义”)在整个社会盛行开来。因为人们深信,不经济怎么改革,只要政府还管经济,权力就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3、主体行为的示范效应,导致腐败恶性化。 
寻租活动具有恶性循环趋势。由于寻租活动具有学习示范效应,其本身是企图获得一种垄断和特殊利益,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其他人或部门就会感到“吃亏”,进而也想“不拿白不拿”、“不干白不干”,这样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寻租活动。由此出现从上到下,从官到民,形成比以往更普遍、更广泛的腐败。 
(二)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基于经济特权与垄断权的上市而形成的不公平竞争,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造成的价格扭曲和价格双轨制,国有经济产权模糊形成产权虚置、资产流失,以及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投机心理等,都是腐败产生的经济原因。 
l、权力上市形成不平等竞争。 
前面讲过,权力上市促成了权钱交易的实现,进而确立了权利交换关系。一旦这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超越法律和制度限制之外的经济特许权或垄断权作为市场要素投入市场,便具有连续的交换价值,并且保证百分之百赚钱。 
而这一切与经济学中的“机会均等”原则是完全相悖的。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创造个人收入的机制,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所带来的收入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符合“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的第二平等原则。竞争,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在市场上的竞相争先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所谓的“竞争基础”其实是指个人参与竞争之前手中所掌握的生产要素产权的大小,个人找到和进入竞争场所的可能性大小,以及竞争过程中“裁判”的执法在每个人之间保证公正一致性的大小。人们又把竞争基础的平等称之为获胜机会的均等,即“机会均等”。 
权力作为市场要素上市所形成的非经济的强暴力造成了机会不均等和不公平竞争,它使各经济主体一开始便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因此获胜机会对不同主体来说是不可能均等的。 
2、价格扭曲和价格双轨制。 
改革以来,在市场经济转型条件下,政府过度干预造成价格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仍存在少数商品价格双轨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扩大,商品价格双轨制正趋于向市场价格单轨制过渡。目前农副产品价格、社会商品零售额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中由国家直接控制或者计划指导的比重已经很小,然而部分租金仍然存在,这就为寻租者提供了相应的市场活动空间。 
3、国有经济产权模糊,导致产权空置和资产流失。 
这里产权指的是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称,即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现实中由于国有经济产权关系的模糊,导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落空,而国有资产运营及保值、增值有效监督机制的空白或不健全,使得企业对出资者不承担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浪费现象。传统的国家所有是理论上的公有(所有权虚置),现实中的空有(造成经营者对生产资料的离异),这种产权责任主体模糊不清,是与现代市场“企业所有,经营者权、责、利界定明确,二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保证企业有效营运”要求相悖的。 
4、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势必使人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个人欲望膨胀与扩张,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投机心理。 
(三)体制转换时期法制建设滞后,权力制衡约束力量软化,缺乏独立监督体系。 
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新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导致法律空缺滞后,直接影响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加之受部门利益比较均衡化的驱使,司法机关一些掌权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法谋私、贪污受贿,走上执法犯法的道路,直接导致司法腐败。 
体制转换时期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权力制衡外部力量软化,约束机制悬空,使得权力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从而导致权力泛化、滥用,使其作为要素进入市场,权钱交易盛行,造成寻租活动和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四、腐败的经济破坏性与危害性 
(一)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改革政策执行、实施。 
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扭曲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破坏其执行、实施,危及政府形象,破坏改革开放声誉。而行业不正之风,又使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和劳动者重负难堪,进而挫伤其生产积极性,在社会上产生动荡和不安定因素,是政府掘墓人。 
(二)在市场经济转型中腐败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经济污染,严重恶化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是商品化、货币化经济。一切商品是由金钱来衡量、买卖,金钱往往越界,对权力产生极大的腐蚀性。由于权力的上市,使得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主体行为扭曲,导致市场竞争一开始就处在不同的起跑线,机会均等原则在权力要素面前显得无可奈何、苍白无力。这种非经济的强暴力直接导致市场化改革步伐与进程放缓,严重恶化经济环境,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经济污染。腐败的恶性化趋势甚至可以断送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已取得的成果。 
(三)导致社会经济的“内耗”,资源配置低效和严重浪费,并使公共财富受到掠夺和破坏,公众利益直接受损。 
腐败虽然会给寻租者带来个人收益,但却增加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相当部分社会经济资源。它不是以“看不见的手”来对经济资源进行公正、合理、有效的配置,而是通过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来获得部门垄断利益,而使另一部分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受损。经济资源配置低效和严重浪费,使得社会财富在不均等竞争中受到破坏和掠夺,而公众利益直接受损。 
(四)腐败现象妨碍私人投资,阻碍经济增长。 
腐败造成经济环境污染,使得投资者对市场望而却步,一些本应付诸实施的投资项目也因此“流产”。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在不平等竞争机制下显得犹豫不决,投资曲线呈左下趋势,而经济的增长也因此而受阻。 
五、遏制、削化腐败的经济学途径 
(一)“制度创新说” 
一些学者认为,现行中国社会腐败是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相关的,包括制度缺陷、体系变动、法制不完善等,当腐败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必须以制度创新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包括取消价格双轨制,取消经济特权,取消经济垄断,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限制特殊利益,纠正政府过度干预,减少政府失效程度。通过堵塞经济体制中的漏洞,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反腐败与市场化改革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所谓“标”就是已经形成的腐败现象,所谓“本”就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体制、机制、法制、思想、世界观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治标就是惩治腐败现象,治本就是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铲除其得以滋生的土壤。治标和治本,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而在治标与治本的着力点上,又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加大治本力度,以“预防为主”;第二种观点认为,应根据腐败现象的特点与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确定治标与治本的对策以及各工作机构的任务,做到各有侧重;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当前腐败还没有得到根治及治本措施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要继续着重治标,同时,要加大治本力度,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三)“国际反腐败协议公约”说 
由于腐败问题正在国际化,所以一些人士指出,要在国际上采取有力的反腐败措施,达成国际反腐败协议,对成员国国内企业贿赂外国政府官员也要进行惩罚。而持反对观点的学者则认为,虽然谁都明白腐败在全世界造成的有害后果,但国际社会难以采取共同行动,因为在国际性腐败中存着一种经济学家所说的“囚徒困境”,所有有关方面都可以从没有腐败的世界得到好处,但是,促使一个国家单方面采取反腐败措施的刺激却非常小。 
追本溯源,中国社会现阶段寻租活动的猖獗,从制度上讲,主要是源于资源分配权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与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资源配置不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承担,而是由各级政府代行市场功能来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权力这只严重变形的手介入国家资源配置,导致腐败现象丛生,寻租活动蔓延。 
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制度创新”途径来遏制、削化腐败。这里的‘制度创新”包含五个层面:一是经济制度创新,即推进市场化改革,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二是政府行为改革,即政治权力从经济活动中退却,或者如哈耶克所讲,社会与国家应分开;三是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即加强法制建设,真正朝“依法治国”方向迈步;四是构建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新闻监督体系,对寻租活动说“不”;五是国民意识创新,即全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树立、倡导国民“纳税人”意识、民主意识、忧患意识。 
作为现代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后来者,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花费上百年时间,付出巨大代价不断发展完善的制度创新经验,包括制度框架、经济体系和法律规范,为我所用,发挥所谓的“后发优势”。 
六、创立“腐败经济学”的紧迫性 
在当今文明社会,贪污腐败现象被人们视为公敌,称作“灰色瘟疫”。环顾全球,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也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腐败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和公众利益。 
当中国政府高举“反腐倡廉”大旗向腐败现象毫不妥协宣战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惊呼“狼来了!”。德国《经济周刊》曾以“贿赂风行全球”为题向世人警示——腐败问题正在国际化。面对腐败的滋生与蔓延,国外的经济学家们不无堪忧地指出,腐败现象妨碍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会在全世界造成有害后果。因此国际社会应当采取强有力的反腐败措施,进而达成国际反腐败协议,向腐败这种病态(Unhealth)经济现象举起“达摩克利斯剑”。 
腐败,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政策的执行、实施,是政府的掘墓人,成为社会经济不安定因素。腐败的滋生与蔓延,成为最大的社会经济污染,严重恶化社会经济环境。正如投资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一样,腐败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亦不可能完全消除,只可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削化,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最低程度之内,使社会经济资源在市场化、规范化基础上得到较为公正、合理配置。因此,经济学界应该像医生那样,对处于病态的社会机体及时进行治疗,使之早日恢复健康。 
由此看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人类社会的共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已势在必行,而作为研究腐败现象产生根源、表现形式、造成危害、治理途径的新型经济学科——“腐败经济学”的创立,应该真正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例举一些经济学小现象,并分析原因

8. 都是跟医学有关的物理生物,化学题目,急,要求解答!

山东大学生化制药学试卷(B)~~~~~
超滤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超滤
英文名称:
    ultrafiltration;hyperfiltration
定义1:
    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的方法。是常用的分离方法。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定义2:
    混悬液物料通过特殊介质或施以外力,使固、液达到较完全的分离。
所属学科:
    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品保鲜及加工(二级学科)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1~200×10-13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秒,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4×10-13秒或4S。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的沉降系数在4S和40S之间,核糖体及其亚基在30S和80S之间,多核糖体在100S以上。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s) 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s) 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
根据1924年Svedberg(离心法创始人--瑞典蛋白质化学家)对沉降系数下的定义: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
To call the parameter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movement of the particle at the centrifugal force place。
沉降系数是以时间表示的。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S实际上时常在10-13秒左右,故把沉降系数10 -13 秒称为一个Svedberg单位,简写S,量纲为秒。
[ Adopted unit ]   second
[ Another unit ]  1 svedberg = 1E(-13) sec
[ SI unit ]  second
因随溶剂的种类、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常是换算成20℃纯水中的数值,进一步算出分子间无作用力和浓度为零时的外插值。沉降系数是以分子量、分子形状和水等情况来决定,其作为生物体大分子的一个特征是很重要的。
沉降系数的测定
沉降系数通过分析离心机测定。
通常只需要几十毫克甚至几十微克样品,配制成1~2毫升溶液,装入分析池,以几小时的分析离心,就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样品离心沉降图。根据沉降图可以作样品所含组分的定性分析,亦可以测定各组分的沉降系数和估计分子大小,作样品纯度检定和不均一性测定,以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
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
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就是在恒定的离心力场下测定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
因为样品颗粒很小,不能直接看到它们的沉降运动,所以把离心时样品颗粒的界面移动速度看作是样品颗粒的平均沉降速度。通常使用Schlieren和吸收光学系统来记录界面沉降图。在沉降图中样品界面一般表现为一个对称的峰,峰的最高点代表界面位置。(图)
通常沉降系数测量精度为±2%,但是如果面界图型表现为不对称峰型,或希望沉降系数测量精度达到±1%或更小的情况时,按峰的最高点作为界面位置就不够了这时应该使用二阶距法计算界面位置。
基本原理
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质量为 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ω(弧度数/秒)时,可得:
F=Mω2r 或者 F=V.D.ω2r                (1)
上述表明:被离心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与该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离心角速度以及旋转半径呈正比关系。离心力越大,被离心物质沉降得越快。 
在离心过程中,被离心物质还要克服浮力和摩擦力的阻碍作用。浮力F}和摩擦力F}}分别由下式表示: 
F’=V.D’.ω2r                                                        (2)
F’’=f  dr/dt                                                           (3)
其中D}为溶液密度,f为摩擦系数,dr/dt为沉降速度(单位时间内旋转半径的改变)。 
基本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可有 :
F=F’+F’’
V.D. ω2r =V.D’ω2r  +  f. dr/dt
dr/dt =Vω2r (D-D’)/f                                                  (4)
式(4)表明,沉降速度与被离心物质的体积、密度差呈正比,与f成反比。若以S表示单位力场(ω2r=1)下的沉降速度,则 
S=V (D-D’)/f 
S即为沉降系数。 
沉降系数对于生物大分子来说,多数在(1~500)×10-13秒之间。为应用方便起见,人们规定1×10-13秒为一个单位(或称1S)。一般单纯的蛋白质在1~20S之间,较大核酸分 子在4~100S之间,更大的亚细胞结构在30~500S之间。 
以蛋白质为例
溶液中的蛋白质在受到强大的离心作用时,如果蛋白质溶液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蛋白质分子就会下沉,在离心场中,蛋白质分子所受到的净离心力(离心力减去浮力)与溶剂的摩擦力平衡时,每单位离心场强度定值,这个定值即为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沉降速度用每单位时间内颗粒下沉的距离来表示。
测定方法:
⑴样品:蛋白质
⑵样品溶液与离心:将样品溶于缓冲液中,用一定规格的双槽分析池,一边加入溶液一边加入溶剂。分析池与平衡池平衡重量,使平衡池比分析池轻0.5g以内,然后分别装入分析转头。抽真空。开Schlieren光光源,选择工作速度,室温离心。转动腔达到真空后离以机开始运转加速,此时在观察窗口可以看到离心图型。达到工作速度后恒速离心。
以蛋白质为例
待看到样品峰的尖端后即可以间隔照相。照完相即可关机,取出样品液,清理转头和分析池。照相用强反差显影冲洗后即得Schlieren光路沉降图形照片。
⑶沉降图象测量:Schlieren沉降图可以用比长仪,读数显微镜,或投影仪测量。测量时把沉降图象的底片放于测量仪器上,使液面的垂直线与测量仪中的垂直线重合,然后用十字标线依次测量内参孔,液面,界面峰尖,和外参考孔的位置,每个图象至少读测三次,取平均值。依次把每个图象依同样方法测量,把数据列成表。
(4)沉降系数S的计算:代入公式计算。

离心图象的分析
当离心刚开始时如果见到有快速沉降的峰,几分钟内就到达分析池底部,一般多是由于样品发生部分聚合形成快速沉降的高聚物。离心达速后样品的的记心图象显示一个对称的峰形,一般可以认为样品是离心均一的。但是对样品的真正均一性还应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测,如电泳,层析等。某些混合样品偶然亦会给出一个对称峰的。峰形通常会随时间而扩展,这是由于样品扩散的结果。但如果峰形扩展很快,则该样品可能是多分散性的。如果离心图象中表现几个峰,说明样品中有几个组分,每一个峰代表相应组分的沉降界面,因此可以测定每一个组分的沉降系数值。根据峰的面积可以测量组分的浓度值。
有时离心的图象表现出一个不对称的峰,这可能是由于下列几种情况所致。①几个沉降系数接近的组分峰形重叠,②样品是多分散性的,其分子量分布不均匀,③某些相互作用强的高分子,其沉降速度对浓度依赖很大。若测定于高浓度,在界面区由于浓度变化造成沉降速度不一致而致峰形呈不对称分布。
酶单位都是以酶活力为根据而定义的。国际生化协会酶委员规定,1分钟内将1微摩尔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为1个单位,称为标准单位。并规定了酶作用的条件,因标准单位在实际应用时不够方便,故生产上往往根据不同的酶制定各自的酶活力单位,例如蛋白酶以1分钟内能水解酪蛋白产生1微克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蛋白酶单位;液化型淀粉酶以1小时内能液化1克淀粉的酶量为1个单位,等等。在测定酶活力时,对反应温度、PH值、底物浓度、作用时间都有统一规定,以便同类产品互相比较。
  酶单位并不直接反映出酶的绝对数量,它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比较的依据。
核酸是我们人类的一切食物中都大量含有的一种营养物质我们平时的食物就可以提供给我们大量的核酸,而且核酸在人体内是可以被多次利用的,所以我们日常所需的核酸补充量并不是很大,刻意去补充纯属浪费。而且他说的“保健品”是“核酸”而非“核苷酸”,前者是大分子物质,后者是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须经水解成为小分子方可被人体吸收,他的吸收必然不如直接补充小分子物质,所以可见这种“保健品”的投产是未经充分讨论的。我以为他之所以采用“核酸”是因为核酸可直接从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提取。并且提取低浓度的核酸是不需要什么先进技术的,普通的高三学生都能作到;但生产核苷酸就须水解核酸或用微生物发酵法,这样会增加成本。 
还有核酸是大分子物质,“保健品”中的核酸浓度必然大大高于我们的日常食物中的核酸浓度,它进入人体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与胃壁的肥大细胞结合,因而引起过敏反应(这种反应很复杂,没有人能作出理论上的推测认为它有或是没有,应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来证明,我不确信这种“保健品”作过这种实验)。 
总之我认为像这种炒作新概念的产品还是不买为妙。 
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曾称为黏多糖,为杂多糖的一种,主要存在于高等动物结缔组织中,植物中也有发现。
  糖胺聚糖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故称糖胺聚糖;另一个是糖醛酸。糖胺聚糖是细胞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间质绝大部分都是糖胺聚糖。
  糖胺聚糖分为: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素等。
      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是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机溶剂能使许多溶于水的酌生物大分子发生沉淀,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例如20℃时水的介电常数为80,82%的乙醇溶液的介电常数为40。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意味着溶质分子间异性电荷库仑引力增加,从而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NH2-CO-NH-CO-NH2是由2分子尿素,(NH2-CO-NH2)失去1分子氨后的缩合产物。多肽分子中含有许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CO-NH-。因此,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碱和少量的硫酸铜就有紫红色铜的络合物生成。任何蛋白质或者蛋白质水解中间产物都有双缩脲反应。这个性质显示和蛋白质分子中所含肽键数目有一定的关系。肽键数目越多,颜色越深。它能显示是由于生成了+2价的铜的络合物。
  2、蛋白质黄色反应 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呈黄色,如再以氨处理又变成橙色。有这种反应的蛋白质分子一般都存在苯环。
  3、蛋白质跟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也能和茚三酮水合物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这种反应可鉴别蛋白质。 
肝素的临床作用:http://wenku.baidu.com/view/28a7f4254b35eefdc8d33373.html
糖胺聚糖的提取方法和原理:http://www.cqvip.com/qk/90269X/200504/20050967.html
沉淀一般是在纯化的初期使用的。比如你的组织样本打碎后,加了些缓冲剂,又离心过了。这时候在液态部分加点高浓度的盐,比如ammonium sulfate,就可以把某些蛋白提纯出来。原因是因为蛋白本来溶于水是因为蛋白表面有电荷的部分跟水形成了ionic bonds和hydrogen bonds. 加了盐以后,盐跟水形成了ionic bond, 蛋白失去了和水之间的bonds。蛋白和蛋白之间开始凝聚在一起,所以会沉淀。这个一般都是用在早期粗提取, 而且提取出来的都是好多种蛋白混在一起。 

CaCl2也是一种盐,它的作用就是为了沉淀蛋白,所以作用是和ammonium sulfate一样的。 
        凝胶层析是按照蛋白质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的技术,又称之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或排阻层析。单个凝胶珠本身象个"筛子"。不同类型凝胶的筛孔的大小不同。如果将这样的凝胶装入一个足够长的柱子中,作成一个凝胶柱。当含有大小不同的蛋白质样品加到凝胶柱上时,比凝胶珠平均孔径小的蛋白质就要连续不断地穿入珠子的内部,这样的小分子不但其运动路程长,而且受到来自凝胶珠内部的阻力也很大,所以越小的蛋白质,把它们从柱子上洗脱下来所花费的时间越长。凝胶中只有很少的孔径可接受大的蛋白。因此,大的蛋白质直接通过凝胶珠之间的缝隙首先被洗脱下来。凝胶过滤所用的凝胶孔径大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要纯化的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输液: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ZZ200830021.htm
 1、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2、比活力(性)(Specific Activity)是酶纯度的量度,即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具有酶的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蛋白质来表示.一 般来说,酶的比活力越高,酶越纯.。
  3、比活力 为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表示。酶的比活力在酶学研究中用来衡量酶的纯度,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大,酶的纯度越高。利用比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酶制剂中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是表示酶的纯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糖类的还原端和其他非糖组分以共价键结合的产物,包括糖蛋白与糖脂,又称糖缀合物。糖复合物的结构多样,功能各异。糖蛋白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其含糖量差异很大。一般将糖的含量少于蛋白质的叫糖蛋白,而将糖的含量大于蛋白质的叫蛋白聚糖,其中肽链较短的也称肽聚糖。糖蛋白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动物血浆中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为糖蛋白;酶和具有运载功能的蛋白质有不少为糖蛋白。另外,很多激素、血型物质,作为结构原料或起着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等也属糖蛋白。蛋白聚糖是动物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它也存在于细胞表面或和质膜直接连系着。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多层肽聚糖围绕着细胞。糖脂类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由脂类与糖结合而成。可分为糖脂与脂多糖。糖脂的糖含量较少,功能尚未完全弄清楚,对糖的运载、对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生物合成的调控、对细胞间的识别、细胞的分化及其癌变等作用,均有重要影响。动物的神经组织富于神经节苷脂,它属于糖脂。脂多糖是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基本成分。比较重要的是:糖蛋白及糖脂均参与了生物膜的构成,这突出了糖在膜上的地位。膜上存在着若干寡糖链,而这些寡糖链的结构和膜的功能,甚至和整个细胞的功能,有极为密切的、微妙的关系。
       蛋白质变性(protein denaturation)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1. 蛋白质结合上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后其等电点向什么方向偏移?为什么?这个真查不到了
       免疫核糖核酸(iRNA)存在于淋巴细胞中,其分子量较转移因子(TF) 为大(13500),可以用人肿瘤组织免疫的羊或其他动物的脾脏、淋巴结提取,也可从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和脾血白细胞中提取。它可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活性细胞。本品是具有转移免疫活性功能的核糖核酸。可能为细胞核的激活或是特异的细胞膜受体,从而使正常淋巴细胞变成致敏淋巴细胞,改善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iRNA在同系的和异种的受者动物、甚至在异种者体内都有活性。
      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脑炎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亦用于恶性肿瘤,如肾癌、肺癌、消化道癌及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等的辅助治疗。
    肝素的临床应用这个上面有
试述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常用纯化方法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HY801.033.htm
糖胺聚糖的纯化方法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DHY5S1.033.htm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亲和层析
英文名称: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定义1:
    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作用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可以选用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或其他结构上吻合等亲和作用而设计的各种层析分离方法。如用寡脱氧胸苷酸-纤维素分离纯化信使核糖核酸;用DNA-纤维素分离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用琼脂糖-抗体制剂分离抗原;用金属螯合柱分离带有成串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质等。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定义2:
    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
     免疫核糖核酸是动物经抗原免疫后,在体外免疫活性细胞经抗原致敏,由免疫活性细胞中提取出来的核糖核酸制品。制备肿瘤免疫核糖核酸所用 的抗原是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抗原。1976年Alexander等首先报知了应用iRNA治疗动物肿瘤的实验结果;1973年在纽约召开了免疫核糖核酸专题讨论会。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盐析
英文名称:
    salting-out
定义:
    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是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最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蛋白质的等电点:由于蛋白质表面离子化侧链的存在,蛋白质带净电荷。由于这些侧链都是可以滴定的(titratable),对于每个蛋白都存在一个pH使它的表面净电荷为零即等电点。 英文缩写 pI
蛋白质在溶液中有两性电离现象。假设某一溶液中含有一种蛋白质。当pI=pH时该蛋白质极性基团解离的正负离子数相等,净电荷为0,此时的该溶液的是pH值是该蛋白质的pI值。某一蛋白质的pI大小是特定的,与该蛋白质结构有关,而与环境pH无关。
  在某一pH溶液中当pH>pI时该蛋白质带负电荷。反之pH<pI时该蛋白质带正电荷。pH=pI时该蛋白质不带电荷
  人体内pH=7.4;而体内大部分蛋白质的 pI<6; 所以人体内大部分蛋白质带负电荷。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糖生物学
英文名称:
    glycobiology
定义:
    研究糖类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代谢以及生物功能,在以糖链为生物信息的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学科。
凝胶层析法测定分子量的原理:http://wenku.baidu.com/view/2f9d710a79563c1ec5da7122.html
氨基酸的主要药理作用:氨基酸在医药上主要用来制备复方氨基酸输液,也用作治疗药物和用于合成多肽药物。目前用作药物的氨基酸有一百几十种,其中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和构成非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00多种。
  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在现代静脉营养输液以及“要素饮食”疗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起积极作用,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少的医药品种之一。
  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L-多巴等氨基酸单独作用治疗一些疾病,主要用于治疗肝病疾病、消化道疾病、脑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肌肉活力、儿科营养和解毒等。此外氨基酸衍生物在癌症治疗上出现了希望。
定磷法测定RNA含量的原理:http://wenku.baidu.com/view/6ed2b950ad02de80d4d8409d.html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上面有了
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内容或策略。

基因治疗是指将目的基因导人靶细胞内,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部分,目的基因表达产 物对疾病起治疗作用。不同的基因治疗策略是以不同的形式利用基因产生治疗效应,因而适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
一、  基因置换可以矫正缺陷基因
所谓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或称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 ,是指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人特定的细胞,通过定位重组,以导入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 内原有的缺陷基因。基因置换的目的是纠正缺陷基因,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 基因的缺陷部位进行精确的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
基因置换的必要条件是:①对导入的基因及其产物有详尽的了解;②外来基因能有效地导入靶细胞;③导入基因能在靶细胞中长期稳定存在;④导入基因能有适度水平的表达;⑤基因导入的方法及所用载体对宿主细胞安全无害。
利用基因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技术(又称为基因打靶, gene targeting),在基因置换的实验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实现定点整合的条件是转导基因的载体具有与染色体DNA相同的序列。这样,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就能找到同源重组的位点进行部分基因序列的交 换,以使基因置换这一基因治疗策略得以实现。
要实现基因置换,需要采用同源重组使相应的正常基因定向导人受体细胞的基因缺陷部位。 定位导人的自然发生率约1/100万,采用胚胎干细胞培养的方法,这种同源重组的检出率最高可 达1/10。考虑到正常体细胞的生命周期,以及克隆筛选等实验给细胞生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尚 未解决.因此用同源重组修复异常基因的方法进行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只能作为远期目标。
二、基因添加使细胞表达原来不能表达的蛋白
基因添加或称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是通过导人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 的基因。基因添加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特定的缺陷基因导人其相应的正常基因,使导人的正常 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中,而细胞内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人正常基因的表达产物,补偿缺陷 基因的功能;二是向靶细胞中导人靶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利用其表达产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进行表达,即属于这一类型。
基因添加与基因置换-样,也必须具备上面提到的5个必要条件。
三、基因干预是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基因干预(gene interference)是指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的结构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类基因治疗的靶基因往往是过度表达的癌基因或 者是病毒的基因。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反义核酸、核酶或者干扰RNA技术等抑制基因的表达。
四、  导入自杀基因可产生细胞自杀效应
前面三种基因治疗策略是以恢复细胞正常功能或干预细胞功能为目的。随着肿瘤治疗研究的 发展,通过导人基因诱发细胞自杀效应也称为一种重要的基因治疗策略。其原理是将"自杀"基 因转移入宿主细胞中,这种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物,诱导靶 细胞产生"自杀"效应,从而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
五、  基因修饰能够改变细胞的功能特性
这种策略也属于基因添加,但目的不是修复细胞功能或利用细胞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进行治 疗,而是改变或改善细胞功能,通过导人外源基因而使某些细胞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并利用这 些新的生物学特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目前基因免疫治疗中常用的策略。主要有几种形 式:①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疫苗"疗法,将某些细胞因子基因如IL-2、IL-4、TNF-α、INFγ、 GM-CSF等导人肿瘤细胞进行表达,使肿瘤细胞致瘤性丧失,并具有肿瘤疫苗作用,一方面促 进肿瘤表达特异抗原并诱发宿主抗肿瘤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反应;另一方面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强 CTL和其他抗癌效应细胞的作用;②基因修饰TIL的过继免疫疗法,将细胞因子导入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TIL)中,使TIL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③免疫增强基因疗法,将MHCI类抗原基因导人肿瘤细胞内,增加其免疫原性,有效地激活机体抗癌免疫反应,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 ④原位修饰肿瘤免疫原性的基因疗法,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反应,同时肿瘤组织的CTL可产 生一种"旁观者效应",即CTL不仅可以杀伤转导基因的阳性肿瘤细胞,还可以杀伤未转导基因 的阴性肿瘤细胞,受基因治疗的瘤灶消退时,其他未治疗的瘤灶也会消退。

高三比较忙,只能发这么多了~我也准备学医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