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B题题目

2024-05-09 23:42

1. 2011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B题题目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我写的,国二)
本文针对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根据某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就交警服务平台管辖范围的确定,现有平台设置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快速封锁道路,围堵疑犯等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问题一:为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管辖范围,我们用Floyd算法,确定 区内,任意两个路口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找到距离路口节点最近的巡警平台,从而得到 区20个巡警服务平台的管辖范围,见表格3。同时,我们得到 区交巡警接警后在3分钟内到达事发地的比例为 。
为给出调度全区所有警力资源对13个交通要道实行快速全封锁的最优调度方案,根据木桶理论,必须让封锁完所有道路的最长时间最短,用LINGO软件解决上述规划问题,得出封锁完毕所需最短时间为8.0155分钟,并给出全区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调度方案见表格4。
为均衡各个巡警服务平台的工作量和降低出警时间,我们建立多目标规化模型。首先分别考虑增加2 5个平台的情况,确定每次新增平台位置以保证出警时间最短,其次,分别以接警3分钟内到达事发点的比例最大和各平台工作量的均衡程度为目标,分层求解该多目标规划问题,确定合理的新增平台的个数,得到在路口节点编号为28,29,88的三处位置增设巡警服务平台为满足目标条件的最优解。
问题二:根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建立回归模型评价现有方案的合理性。考虑到各个巡警服务平台任务分配的不平衡性,我们认为不应该平均分配警力资源,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先由各区内交巡警服务平台的个数在全市所占百分比确定该市分配给该区的警力资源;再按照区内出警时间的在全区所占百分比确定该区分配给该巡警服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在这种分配模式下我们改进现有平台设置方案:撤销 区6,10,14号平台, 区325号平台, 区372,376号平台,新增 区487,518,525号平台,并且按照上述分配模式分配警力。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给出围堵算法,构建时间序列分析,首先找到某一时间点,使得疑犯可能到达的所有节点路口都已经被封锁完毕,然后,以封锁时间最短为目标,缩小围堵范围,尽可能快的搜捕到嫌疑犯。最后,我们给出了一条耗费时间最长的逃跑-围堵的路线,此时, 分钟(包括接警前的3分钟)。

关键字:Floyd算法,多目标规划,围堵算法,出警时间 
一、问题重述
“有困难找警察”,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流行语。警察肩负着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些职能,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每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职能和警力配备基本相同。由于警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试就某市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相关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下面的问题:
(1)附件1中的附图1给出了该市中心城区A的交通网络和现有的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情况示意图,相关的数据信息见附件2。请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使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尽量能在3分钟内有交巡警(警车的时速为60km/h)到达事发地。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要调度全区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对进出该区的13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实际中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请给出该区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合理的调度方案。
根据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工作量不均衡和有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拟在该区内再增加2至5个平台,请确定需要增加平台的具体个数和位置。
(2)针对全市(主城六区A,B,C,D,E,F)的具体情况,按照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分析研究该市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方案(参见附件)的合理性。如果有明显不合理,请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该市地点P(第32个节点)处发生了重大刑事案件,在案发3分钟后接到报警,犯罪嫌疑人已驾车逃跑。为了快速搜捕嫌疑犯,请给出调度全市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资源的最佳围堵方案。

2011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B题题目

2. 2011数学建模B题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数学建模文章格式模版  
题目:明确题目意思

一、摘要:500个字左右,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

二、关键字:3-5个

三.问题重述。略
四. 模型假设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2)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关键性假设不能缺;假设要切合题意
五. 模型的建立
 (1) 基本模型:
      1) 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
      2) 基本模型,要求 完整,正确,简明
 (2) 简化模型
     1) 要明确说明:简化思想,依据
     2) 简化后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
 (3) 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
        数学建模面临的、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
         不追求数学上:高(级)、深(刻)、难(度大)。
     u 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
     u 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
     u 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能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4)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
数模创新可出现在
  ▲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
  ▲模型求解中
  ▲结果表示、分析、检验,模型检验
  ▲推广部分
 (5)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u 分析:中肯、确切
    u 术语:专业、内行;; 
    u 原理、依据:正确、明确,
    u 表述: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u 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冗长。
六. 模型求解
 (1) 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
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
尽可能论证严密。
 (2) 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
若采用现有软件,说明采用此软件的理由,软件名称
 (3) 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
 (4) 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七、 结果分析、检验;模型检验及模型修正;结果表示
 (1) 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 ;
 (2) 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分析原因, 
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3) 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须一一列出; 
 (4) 列数据问题: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
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
 (5) 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求解方案,用图示更好 
 (6) 必要时对问题解答,作定性或规律性的讨论。
最后结论要明确。
八.模型评价
   优点突出,缺点不回避。
   改变原题要求,重新建模可在此做。
   推广或改进方向时,不要玩弄新数学术语。
九、参考文献.十、附录
  详细的结果,详细的数据表格,可在此列出。
  但不要错,错的宁可不列。
  主要结果数据,应在正文中列出,不怕重复。   
  检查答卷的主要三点,把三关:
   n 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创新性
   n 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
   n 文字表述清晰,分析精辟,摘要精彩

内容你自己写吧,我也正想要呢

3. 如何评价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第1问 评价小区开放对车辆通行的影响的指标体系一般应包括以下三类指标: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健性。如何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以及如何度量指标值,是本问的主要考察点。 评价指标可以有各种定义方式,依据其合理性与可计算性判断其价值。
第2问 本问要求建立交通流模型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重点考虑因素有交通流量及流量分配、车辆的行驶规则、小区开放规则等。尤其需要注意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特殊影响因素,例如,小区道路与主路形成的交叉路口一般无交通信号设置,主路与小区内部道路的车速不同,小区内部车辆进出等。未考虑这类特殊影响的交通模型,对本问题的价值不大。
第3问根据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不同,小区应分类型讨论,主要分类因素有小区的大小、居住人口的密集度、进出小区路口的数量等,另外,周边道路上车流量的分布状况也会影响小区开放的效果。 评判时应注意,本问是否根据第二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是否根据第一问的指标体系进行效果评价。
第4问本问主要考察:1.论文的合理化建议是否来自于模型计算结果;2.合理化建议是否充实。

如何评价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4. 我要提问急求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建模论文建模论文写作指导

 

(一)、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

建模论文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有意义的尝试,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由论文的标题、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现就每个部分做个简要的说明.

1. 题目

题目是给评委的第一印象,所以论文的题目一定要避免指代不清,表达不明的现象.建议将论文所涉及的模型或所用的计算方式写入题目.如“用概率方法计算商场打折与返券的实惠效应”.

2. 摘要

摘要是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摘要应该使用简练的语言叙述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如果你有一些创新的地方,一定要在摘要中说明.进一步,必须把一些数值的结果放在摘要里面,例如:“我们的最终计算得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打折比返券的实惠率提高了23%.”摘要应该最后书写.在论文的其他部分还没有完成之前,你不应该书写摘要.因为摘要是论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只有将论文全部完成且把论文的体系罗列清楚后,才可写摘要.

摘要一般分三个部分.用三句话表述整篇论文的中心.

第一句,用什么模型,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句,通过怎样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第三句,最后结果怎么样.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也可以不写摘要.

3.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论文的写作中,正文应该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模型—建立模型—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逐渐进行的.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应该是清晰简短.而选择模型和建立模型应该是目标明确、数据详实、公式合理、计算精确.在正文写作中,应尽量不要用单纯的文字表述,尽量多地结合图表和数据,尽量多地使用科学语言,这会使得论文的层次上升.

4. 结论

论文的结论集中表现了这篇论文的成果,可以说,只有论文的结论经得起推敲,论文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评价.结论的书写应该注意用词准确,与正文所描述或论证的现象或数据保持绝对的统一.并且一定要对结论进行自我点评,最好是能将结论推广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

5. 参考资料

在论文中,如果使用了其他人的资料.必须在论文后标明引用文章的作者、应用来源等信息.
以下是我找的两篇获奖论文
房贷应该怎么还才合理
摘要及关键词: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怎样还房贷才合理。
关键词: 房贷 本金 利率 等额本金 等额本息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正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贷款,保险,养老金和信用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当今社会中,热度最高的话题当属“买房子”。而北京目前房价都在3、4万一平米左右,使人们不得不选择进行贷款。而去银行贷款其实也是一门学问,究竟应该怎样还房贷才合适呢?
下面数据为最近公布的银行贷款利率
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5.60
	一至三年(含三年)6.10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6.06
	三年至五年(含五年)6.45
五年以上6.60

二.模型的假设
1.银行在贷款期利率不变
2.在这段期间内不考虑经济波动的影响
3.客户在还款期内还款能力不变,而且不提前还款
三.模型建立
符号规定
A : 客户向银行贷款的本金
B : 客户平均每期应还的本金
C : 客户应向银行还款的总额
D : 客户的利息负担总和
α: 客户向银行贷款的月利率
β: 客户向银行贷款的年利率
m : 贷款期
n : 客户总的还款期数
  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常识,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
(1)    (2)    (3) 
两种比较常见的还款方式
(1)等额本息还款
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作为还款人,每个月还给银行固定金额。
(2)等额本金还款
又称利随本清、等本不等息还款法。贷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等额本息还款模型
     (1)贷款期在1年以上:
先假设银行贷给客户的本金是在某个月的1号一次到位的. 客户的合同里规定说,在本金到位后的下个月1号开始还钱,且设在还款期内年利率不变. 
因为一年的年利率是β,那么,平均到一个月就是(β/12),也就是月利率α,
   即有关系式: 
设每月均还款总额是x(元)
 (i=1…n)是客户在第i期1号还款前还欠银行的金额
  (i=1…n) 是客户在第i期1号还钱后欠银行的金额. 
根据上面的分析,有
第1期还款前欠银行的金额: 
第1期还款后欠银行的金额:  
……
第i期还款前欠银行的金额:
 
第i期还款后欠银行的金额:  
……
第n期还款前欠银行的金额:
 
第n期还款后欠银行的金额:
 
因为第n期还款后,客户欠银行的金额就还清. 也就是说:
 ,
即: 
解方程得:
 
这就是月均还款总额的公式. 
因此,客户总的还款总额就等于:
 
利息负担总和等于:
 
等额本金还款模型
假设贷款期在1年以上.
设客户第i期应付的金额为 (i=1…n)          (单位:元)
因此,客户第一期应付的金额为 : 
          第二期应付的金额为 : 
那么,客户第n期应付的金额为 : 
累计应付的还款总额为 :
 

利息负担总和为 :
 
四.模型求解
某一个人从银行贷款100万元,贷款期限为五年,即分60次还款,贷款利率为6.45,每次还款金额见下表:
	等额本息还款  元	等额本金还款
第一次	19542.7	21952.41
第二次	19542.7	21862.83
第三次	19542.7	21773.24
第四次	19542.7	21683.66
第五次	19542.7	21594.07
第十次	19542.7	21146.15
第二十次	19542.7	20250.30
第三十次	19542.7	19354.45
第四十次	19542.7	18458.6
第五十次	19542.7	17562.7
第六十次	19542.7	16666.89
总还款金额	117	116万









贷款二十年
	等额本息还款	等额本金还款
第一次	7514.72	9643.75
第二次	7514.72	9620.84
第三次	7514.72	9597.92
第四次	7514.72	9575
第五次	7514.72	9552.09
第十次	7514.72	9543.5
第20次	7514.72	9208.34
第50次	7514.72	8520.84
第80次	7514.72	7833.34
第100次	7514.72	7375
第150次	7514.72	6229.17
第180次	7514.72	5541.67
第200次	7514.72	5083.33
第210次	7514.72	4854.17
第220次	7514.72	4625
第230次	7514.72	4395.83
第240次	7514.72	4166.67
总还款	180万	166万
贷款三十年
	等额本息还款	等额本金还款
第一次	6386.59	8262.5
第二次	6386.59	8247.22
第三次	6386.59	8231.95
第四次	6386.59	8216.67
第五次	6386.59	8201.39
第十次	6386.59	8125
第二十次	6386.59	7972.22
第五十次	6386.59	7513.89
第一百次	6386.59	6750
第一百五十次	6386.59	5986.11
第二百次	6386.59	5222.22
第二百五十次	6386.59	4458.33
第三百次	6386.59	3694.44
第三百一十次	6386.59	3541.67
第三百二十次	6386.59	3388.89
第三百三十次	6386.59	3236.11
第三百四十次	6386.59	3083.33
第三百五十次	6386.59	2939.55
第三百六十次	6386.59	2777.78
总还款	229万	199万
五.模型分析
等额本金还款:适合目前收入较高的人群。借款人在开始还贷时,每月负担比等额本息要重。随着时间推移,还款负担便会逐渐减轻。这种还款方式相对同样期限的等额本息法,总的利息支出较低。
等额本息还款法的特点是每个月归还一样的本息和,容易作出预算。还款初期利息占每月供款的大部分,随本金逐渐返还供款中本金比重增加。等额本息还款法更适用于现期收入少,预期收入将稳定或增加的借款人,或预算清晰的人士和收入稳定的人士。
六.模型应用
该模型可在实践中应用,每一个贷款买房者可应用这个模型,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承受能力,对各种贷款方案进行优选。
ETC收费与停车收费成本比较
现在面对严重的高速公路堵车问题,我们真的手足无措吗?几年前,速通公司推出了ETC不停车收费系统,这本应该能很大程度上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的情况,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们觉得 主要原因是ETC成本太高,一台机器要450元钱,于是很多人宁可花时间在路上等。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算一下成本,便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新的认识。
我们的几个平均参数:车重m=1.4t,轮胎与地面摩擦系数u=0.17,
汽油热值q= J/kg,93汽油价格7.85元/升(10.68元/千克),发动机空转功率p= 17 kw ,热效率为23%。
一般汽车在出高速时,车道一般有几辆车在排队,我们平均为5辆。每辆车交费时间平均为10s。这样每辆车在收费时启动制动5次,等待50秒。每次启动速度由0到10mph,启动距离为5米。
由此我们推算;
1启动时耗油,设为 ,由能量守恒得到等式 ,代入数据后得到 =7.7g。
2 等待10秒时油耗, = =  16.1g
所以每次汽车出高速要消耗 =119g 汽油,约合1.3元。如果按每周走一次高速算,一年52次就是67.6元,6年下来花在高速收费站毫无意义的油钱就是473.2元,而这钱已经够买一台ETM机了。除去油钱,每次交费时断断续续的启动和刹车,也会对发动机和刹车片造成不小的损耗,增加额外的维修费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浪费的时间,每次平均要50秒,如果遇上高峰期,几公里长的车队几米几米的向前动,耽误的时间就更别提了。所以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如果汽车在六年内经常走高速的话,使用ETC的成本是要低于停车收费的。





从车主的角度考虑,汽车配备了ETC机,可以在不太高的车速下完成交费。既省下了频繁启动和等待浪费的油钱,也减少了对发动机刹车片的磨损,还省下了很多时间。
从路政部门的角度考虑,如果停车收费,需要在收费站投入大量的纸张、油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并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收上的钱还需要汇总转移一次才能存入银行,既耗材又麻烦。如果使用ETC系统,就可以无纸化收费,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车主交的钱可以直接与账户挂钩,省下了很多步骤。所以从这些方面考虑,ETC系统可以降低路政部门在收费站投入的成本。
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汽车在刹车和等待时会排放大量的尾气,达正常行驶时的几倍,尤其是在高峰期收费站拥堵时,几百两几千两汽车堵在几公里路上,尾气的排量和密度是大的惊人的。使用ETC系统可以很有效地缓解收费站拥堵的情况,从而减轻汽车尾气对收费站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无论从车主成本、路政部门还是环境角度考虑,使用ETC系统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在ETC系统的购买上还有两个建议,就是路政部门是不是也可以帮车主分担些费用,因为这对双方都有利;或许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汽车出厂时就配备ETC机,把这笔钱算在购车成本里,并给予相应补贴之类的。
总之越多的车辆配备了ETC机,高速收费站就会越畅通
望楼主采纳。。。。。。。。。。。。。。。。。。。。。很辛苦的。。

5. 2014数学建模B题题目怎么做?

桌子的支撑点就只是在最边边的四根木条,两组的每组中中间那根木条最短,利用每根木条的开槽可达到平板时的状态,那么就有这种可能是,槽的长度一面是在支撑时的槽,一面是在达到平板状态时的槽,这样就能确定开槽的长度了吧

2014数学建模B题题目怎么做?

6. 优秀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 
   现实原型问题 
   数学模型 
    数学抽象 
   简化原则 
   演算推理 
   现实原型问题的解 
   数学模型的解 
    反映性原则 
   返回解释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 
   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 
   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 
   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 
   时间(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 
   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 
   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 
   四、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 
   例2:解方程组 
    
   x+y+z=1 (1) 
    x2+y2+z2=1/3 (2) 
    x3+y3+z3=1/9 (3)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 
   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个根 
   t3-t2+1/3t-1/27=0 (4) 
   函数模型: 
   由(1)(2)知若以xz(x+y+z)为一次项系数,(x2+y2+z2)为常数项,则以3=(12+12+12)为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为完全平方函数3(t-1/3)2,从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适合(3) 
   平面解析模型 
   方程(1)(2)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直线x+y=1-z与圆x2+y2=1/3-z2有公共点后者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O)到直线x+y的距离不大于半径。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出现的实际的问题,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7. 2013年数学建模B题思路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评阅要点[说明]本要点仅供参考,各赛区评阅组应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及学生的解答,自主地进行评阅。
  本题要求对数据提取合适的特征、建立合理有效的碎纸片拼接复原模型。可以考虑的特征有邻边灰度向量的匹配、按行或按列对灰度求和、行距等。关于算法模型,必须有具体的算法过程(如流程图、算法描述、伪代码等)及设计原理。虽然正确的复原结果是唯一的,但不能仅从学生提供的复原效果来评定学生解答的好坏,而应根据所建的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结果(如复原率)三方面的内容做出评判。另一方面,评判中还需要考虑人工干预的多少和干预时间节点的合理性。问题1.仅有纵切文本的复原问题由于“仅有纵切”,碎纸片较大,所以信息特征较明显。一种比较直观的建模方法是:按照某种特征定义两条碎片间的(非对称)距离,采用最优Hamilton路或最优Hamilton圈(即TSP)的思想建立优化模型。关于TSP的求解方法有很多,学生在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到非对称距离矩阵或者是有向图等特点。还可能有种种优化模型与算法,只要模型合理,复原效果好,都应当认可。本问题相对简单,复原过程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预,复原率可以接近或达到100%。问题2. 有横、纵切文本的复原问题一种较直观的建模方法是:首先利用文本文件的行信息特征,建立同一行碎片的聚类模型。在得到行聚类结果后,再利用类似于问题1中的方法完成每行碎片的排序工作。最后对排序后的行,再作纵向排序。本问题的解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应视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有效性进行评分。例如,考虑四邻近距离图,碎片逐步增长,也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想法。问题3.正反两面文本的复原问题这个问题是问题2的继续,基本解决方法与问题2方法相同。但不同的是:这里需要充分利用双面文本的特征信息。该特征信息利用得好,可以提升复原率。 在阅卷过程中,可以考虑学生对问题的扩展。例如,在模型的检验中,如果学生能够自行构造碎片,用以检验与评价本队提出的拼接复原模型的复原效果,可考虑适当加分。阅卷时应有程序,程序的运行结果应和论文给出的结果一致
  

2013年数学建模B题思路

8.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摘要】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应由应试教育 ,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效率意识 ,竞争意识 ,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 ,即高校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本文拟就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层面 ,对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以窥探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之关系 .在深入把握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内涵的同时 ,分析得出这种以不打扰现行正常秩序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素质教育
你看看这篇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