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24-05-19 15:41

1. 当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四种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双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紧财扩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扩财紧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双扩)。
经济过热,政府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从而起到冷却经济的作用。
经济过冷,政府应当采取双扩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刺激消费需求进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货币政策能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走出萧条。
另外两种政策搭配分别适用于经济繁荣但并不过热和经济衰退但并不过冷的情况。一紧一扩是为了防止政策导致经济过于偏向调整的一面。 
这是很基本的理论,现实要复杂的多。

当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当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应当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冷时,政府应当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从而起到冷却经济的作用。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刺激消费需求进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能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走出萧条。财政紧缩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银根指的是市场上货币周转流通的数量。当市场需要的货币少而流通量大时,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称为紧缩银根。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货币政

     D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和银行利率有关的是货币政策,故本题选D项。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发行是财政政策。①④⑥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货币政

4.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A、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贴现率
E、提高贴现率
萧条时期,应该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增加货币供给,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可以将货币放出去,降低贴现率也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选B,D。这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中的两种

5.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应该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增加货币供给,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可以将货币放出去,降低贴现率也可以增加货币供给。经济萧条时商品卖不出去政府只好往市场投钱让商品流动起来,经济才能活,不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商品越来越便宜,人们大量失业。【拓展资料】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有效提升总需求,以及如何看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过度货币增长和通胀、资产价格泡沫、收入分配恶化、僵尸企业和延迟经济结构调整、对其他经济体负面外溢效应等观点。总体而言,宽松货币政策对推动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宽松货币政策质疑的观点不乏洞见,但是或缺乏证据支持,或缺少通盘考虑。宽松货币政策会伴生负面后果,但任由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危害更严重,宽松货币政策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为什么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央行都会首选宽松货币政策?其实,这是经济学家从历史上多次应对严重经济危机的实战中总结出的经验。今天,中欧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斌与我们细数历史上数次惊心动魄的经济危机及其教训;他还告诉我们,技术、政策和预期是影响经济拐点的三个深层原因。经济萧条是指当经济衰退连续超过3年,或者实际GDP(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超过10%时称为经济萧条。经济衰退的判断标准是实际GNP(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经济萧条,除了产出剧烈降低之外,通常伴随着长时期的企业普遍破产、高失业率、企业信心降低和低投资。经济衰退是工商业低落的一个温和的形式,它同经济萧条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程度上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狭义的“经济萧条”特指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其的含义也为经济衰退连续超过3年。经济大萧条所伴随的现象:1.股票市场暴跌;2.经济损失;3.失业+工资很低;4.商品积压和生活日益贫困。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

6. 在经济波动时,政府采取的货币,财政政策的效果如何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充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经济学家贾康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充分表明了这一轮宏观调控措施的鲜明特点,显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前3季度外贸继续快速增长
  2008年前3季度,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和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加快结构调整,仍然实现了持续和快速增长。主要特点是: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外贸顺差减少。前3季度商品进出口总值为1967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长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总计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自年初开始加速,总计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外贸顺差180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能源资源进口量增价涨。前3季度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出口617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受经营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软的影响,传统大宗商品中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个百分点。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原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
  3.一般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前3季度中国一般贸易继续强劲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5007.8亿美元,增长26.9%;进口4557.9亿美元,增速高达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值8034.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其中,出口增长15.6%;进增长10.7%。
  4.对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前3季度中国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放缓。对欧盟出口2204.7亿美元,增长25.6%,对美国出口1891.3亿美元,增长11.2%,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例如对印度出口增长了43.1%,对韩国出口增长了28.4%,对巴西出口增长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于20%
  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长低于预期,美国第2季度GDP增长率已经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机构预测第3、4季度美国的个人消费将出现负增长,相应地美国经济将至少步入温和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第2季度已经陷入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也都开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发达国家进口量可能萎缩,全球商品贸易也将显著放缓。因为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支付困难。中国进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出口新订单减少和支付风险的增大。
  国际市场主要初级产品的期货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场的混乱和对未来全球经济下滑的担心,进一步挤压了期货价格虚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时也不排除由于投机因素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中国国内通胀率仍不算低,出口产业将继续受到成本上涨困扰。
  自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0%,对欧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受到一定抑制有关。这暂时缓解了人民币快速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第4季度中国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贸形势很不乐观
  第一,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可能
  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级产品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
  如果初级产品价格能够回落至较低水平,对于减轻广大进口国成本负担,刺激经济回升显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虽然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总体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可能出现的贬值,都将进一步波及中国。预计2009年外贸形势应很不乐观。进口和出口增长都将回落。
  四、中国应对冲击有一定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七年实现较快增长。近几年政府大幅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许多地方和企业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少数仅靠低价竞争的企业被淘汰,具有一定技术、品牌和客户渠道优势的企业则获得了更大发展。大部分出口商品卖价有所提高。应当说,中国出口产业总体竞争力仍然是比较强的,低成本优势并没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将催生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对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来讲,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也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依然充足。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将带来巨大和长期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坚实物质基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和有效地扩大内需,将支撑并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政府近日已经决定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未来在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方面还有相当可操作空间。各地方、部门将加大对进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拓展新的市场。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将继续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有利于改善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轻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中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长潜力很大,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一、前3季度外贸继续快速增长
  2008年前3季度,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和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加快结构调整,仍然实现了持续和快速增长。主要特点是: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外贸顺差减少。前3季度商品进出口总值为1967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长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总计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自年初开始加速,总计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外贸顺差180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能源资源进口量增价涨。前3季度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出口617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受经营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软的影响,传统大宗商品中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个百分点。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原油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
  3.一般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前3季度中国一般贸易继续强劲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5007.8亿美元,增长26.9%;进口4557.9亿美元,增速高达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值8034.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其中,出口增长15.6%;进增长10.7%。
  4.对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前3季度中国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长放缓。对欧盟出口2204.7亿美元,增长25.6%,对美国出口1891.3亿美元,增长11.2%,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例如对印度出口增长了43.1%,对韩国出口增长了28.4%,对巴西出口增长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于20%
  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长低于预期,美国第2季度GDP增长率已经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机构预测第3、4季度美国的个人消费将出现负增长,相应地美国经济将至少步入温和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第2季度已经陷入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也都开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发达国家进口量可能萎缩,全球商品贸易也将显著放缓。因为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支付困难。中国进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出口新订单减少和支付风险的增大。
  国际市场主要初级产品的期货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场的混乱和对未来全球经济下滑的担心,进一步挤压了期货价格虚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时也不排除由于投机因素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中国国内通胀率仍不算低,出口产业将继续受到成本上涨困扰。
  自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20%,对欧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受到一定抑制有关。这暂时缓解了人民币快速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第4季度中国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贸形势很不乐观
  第一,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可能
  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级产品价格将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
  如果初级产品价格能够回落至较低水平,对于减轻广大进口国成本负担,刺激经济回升显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虽然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总体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可能出现的贬值,都将进一步波及中国。预计2009年外贸形势应很不乐观。进口和出口增长都将回落。
  四、中国应对冲击有一定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七年实现较快增长。近几年政府大幅调整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已经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许多地方和企业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少数仅靠低价竞争的企业被淘汰,具有一定技术、品牌和客户渠道优势的企业则获得了更大发展。大部分出口商品卖价有所提高。应当说,中国出口产业总体竞争力仍然是比较强的,低成本优势并没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将催生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对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来讲,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也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依然充足。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将带来巨大和长期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坚实物质基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和有效地扩大内需,将支撑并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政府近日已经决定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未来在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方面还有相当可操作空间。各地方、部门将加大对进出口企业信贷支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拓展新的市场。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将继续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有利于改善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轻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中国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长潜力很大,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外贸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7. 在经济出现泡沫时,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所谓泡沫就是在某个限定的范围内出现的产品的价格远远超出产品的价值的现象。经济中出现泡沫时,政府要做的就是将钱从出现泡沫的地方抽离,可以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发放国债,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等政策。
   更多的时候泡沫往往不是在整个经济中都存在的,而是在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或地域中存在的,所以更多时候是通过微观政策执行的。这样的政策就很多了,反正只要能把资金抽离或挤走就行。

在经济出现泡沫时,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8. 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如果经济过热,该如何调整三大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四种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双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紧财扩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扩财紧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双扩).经济过热,政府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从而起到冷却经济的作用.经济过冷,政府应当采取双扩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刺激消费需求进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货币政策能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走出萧条.另外两种政策搭配分别适用于经济繁荣但并不过热和经济衰退但并不过冷的情况.一紧一扩是为了防止政策导致经济过于偏向调整的一面.这是很基本的理论,现实要复杂的多【摘要】
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如果经济过热,该如何调整三大货币政策【提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四种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双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紧财扩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扩财紧货),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双扩).经济过热,政府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从而起到冷却经济的作用.经济过冷,政府应当采取双扩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刺激消费需求进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货币政策能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走出萧条.另外两种政策搭配分别适用于经济繁荣但并不过热和经济衰退但并不过冷的情况.一紧一扩是为了防止政策导致经济过于偏向调整的一面.这是很基本的理论,现实要复杂的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