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2024-05-09 07:30

1.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中第一个以高分子学科为主体的学科型学院。 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 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是在1953年6月建立的我国高校中最早的高分子化合物专业(1954年更名为塑料工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是该学科的创始人。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2.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的研究方向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的研究研究外场(力场、温度场、电磁场等)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的变化,采用辐照技术(电晕、紫外光、电子束、γ射线、微波等)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开辟简便、高效、无污染的辐照增容新途径,研制高强、高韧高分子材料,实现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高分子微观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原理、加工过程中形态结构的演变,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新方法。 高性能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科学原理;研究芳杂环聚合物及其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制备和成型加工基础理论;研究便于成型加工的光、电、磁等功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聚合物成型理论和技术研究研究高分子流体的非平衡态、凝聚行为及其分子机理,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力化学反应和化学流变学,建立利用加工中应力场、温度场等控制和发展聚合物链结构、超分子结构、织态结构及制品外观、形状、尺寸的新技术,研制新型聚合物加工设备。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研究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钻井液处理剂、油井水泥添加剂、强化采油添加剂、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破乳剂、原油流动改性剂)组成、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在应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采用超声波、分子复合等新方法制备具有独特的多元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聚合物,为油田开发提供新材料、新技术。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研究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加工中的物理、化学问题,发展回收利用废弃高分子材料新技术,研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3. 四川大学教务处高分子学院的学院成就

学院办学体系健全,教学经验丰富,现为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四川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本科现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并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办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有材料学(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工程)5个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5个学科点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五十年来为国家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门人才近10000人,为国内其它高校培训师资100多人。2005年秋统计有在校学生1693人,其中:本科生1249人、硕士生312人、博士生94人、工程硕士生38人。学院以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主体的学科群,研究领域覆盖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合成与改性、制备与成型(工艺、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材料种类包括: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化学纤维、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成果在农业、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微电子、交通运输、轻工、纺织、医疗、环保、军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科学研究成绩斐然,2001-2005年,承担国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和省部级项目87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 ,军工和企业委托协作项目208项,进校科研经费达6278.5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录280篇、EI收录221篇),获准授权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同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进入新世纪,学院将抓住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而努力奋斗。

四川大学教务处高分子学院的学院成就

4.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是在1953年6月建立的我国高校中最早的高分子化合物专业(1954年更名为塑料工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是该学科的创始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先后创建了皮革毛皮及鞣皮剂工学、塑料工学、化学纤维、合成橡胶四个本科专业,并于1957年开始在国内率先招收研究生。196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高分子研究所(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审定)。1961年组建了国内第一个高分子化工系(1979年更名为高分子材料系)。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得高分子材料学科硕、博士学位授予权。随着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的不断发展,1986年原高分子材料系分解重组并构成了四系一所(高分子材料系、塑料工程系、化学纤维系、皮革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的宏大学科体系。1991年建立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塑料工程系和高分子材料系合并成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7月学校决定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归并原纺织工程学院的化学纤维专业方向和原化学工程学院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教研室,组建成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5.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院设施

学院现有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材料系、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系(塑料工程及机械研究所)、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工程系、化学纤维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院设施

6.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发明专利和获奖1. 发明专利“一种苊衍生化合物及其用途”,2002.6;2. 发明专利“制备苊衍生单一手性物的方法”2002.7;3. 发明专利“从杂醇油或混合戊醇中同时分离提纯外消旋光学戊醇、光学活性戊醇、异戊醇的方法和装置”, 2002.84. 发明专利“环境情报快速感应型靶向式控制释放微囊”,20015. 国际专利“ Functional particl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plasma treatment methods”, 20026. 发明专利“固定微生物的多孔膜微囊载体”,20027. 发明专利“用新型硅橡胶复合膜制造低醇或无醇原汁发酵酒精饮料的过程技术”,20028. 发明专利“致密皮层-多孔支撑层聚合物复合膜的一种制造方法”,20029. 发明专利“固定微生物的多孔膜微囊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200310. 发明专利“智能化手性拆分亲和膜及其制备方法”,200311. 发明专利“细胞坏死信号识别型智能给药载体”,200412. 国家二类新药盐酸布替萘芬新药证书,200213.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垃圾制有机复合磷肥新技术3万吨/年工业性试验”,200314. 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2

7.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就荣誉

我院教师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军工民口配套项目以及一大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十五”期间到校科研经费5300余万元,“十一五”第一年到校科研经费超过一千万元。在新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电子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及固体谱学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0多篇(次);编辑出版学术专著级教材16部。学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积极进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先后与美国的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les,英国的Queen Marry,University of London(QMUL),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学院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进行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就荣誉

8.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科学研究

科研实力及优势领域 科研实力学院科研队伍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实力强大。近五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和重大项目)59项,973、863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5项,省部级基金70项,企业委托110余项。科研成果丰硕,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成果9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0篇、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学院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港和内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势领域1) 高效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化学复杂化合物和新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设计合成,各类医药、农药及及中间体的合成。2) 绿色化学与技术是国内较早开展绿色化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并建立了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绿色化学博士点的单位。在生物质转化、绿色合成方法学、清洁化生产技术、环境友好材料化学、过程化学与技术及绿色化学评价方面有相当优势。3)环境友好材料依托于化学学院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四川大学生物基与环境友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专门从事各类生物基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特别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水性系列粘合剂和涂料、快干透明漆、去污上光蜡以及高吸水树脂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高水平成果。4) 阻燃材料化学学院是国内外目前在阻燃领域研究力量最强的单位之一,建有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点实验室,特别是在高效无卤阻燃剂与材料的研究开发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项,发表大量的论文和发明专利。5) 催化化学有机金属络合催化,主要是以水溶性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的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的催化反应及离子液体介质中的催化反应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合成及工艺研究,包括天燃气(液化气)催化燃烧催化剂及技术、汽车/摩托车/通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室内空气催化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催化处理技术、催化燃烧脱除饮食油烟、耐高温高比表面氧化铝新材料、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等。6) 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各种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如电致发光液晶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液晶聚合物与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合成、锂电极材料、磁微球及纳米磁粉、含钛双功能敏感材料等。7)功能与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人体可吸收降解的手术缝合线、骨板和组织修复材料、人造皮肤、药物缓释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自组装、改性;功能化高分子合金与纳米材料。8)分析化学各类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包括原子光谱分析;化学计量学;色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分析仪器的研发;环境监测研究等。9)精细化学品化学医药、农药、染料、日化及中间体的合成及工艺、造纸化学品、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单体、塑料助剂(如抗氧剂、抗静电剂、荧光增白剂、固化剂、阻燃剂等)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10)天然有机化合物及中草药的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及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测定及化学合成;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与检验。11)放射化学生物医学中的核技术与标记化学;核材料合成与分离化学;同位素及辐射生物技术。12)油(气)田化学品研究三次采油用高分子及表面活性剂等。可参与科研技术合作领域1)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天然产物领域复杂和新化合物(包括医药、农药及中间体)的设计合成有机功能材料、自组装纳米材料的研发仿生/仿酶催化剂及各种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涂料、染料、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及其在药物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技术开发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及化学合成2)高分子材料领域新型阻燃剂与阻燃材料的研究开发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高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研究三次采油用高分子及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高分子材料的耐老化研究废弃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新技术微波和等离子体技术在高分子合成与改性方面的应用高效水泥减水剂等、家具、汽车等油漆、粘合剂、皮革化工,特别对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醇酸树脂等高分子合成的研究。建筑装饰胶、涂剂、胶粘剂、皮革涂饰剂等3) 催化技术领域高性能汽车(汽油/柴油/CNG)尾气净化催化剂(达欧II、欧III标准新车和在用车)高性能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达欧II、欧III标准)通用汽油/柴油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天燃气/液化气催化燃烧催化剂及技术(家用天然气催化燃烧炉、家用催化燃烧热水器及工业催化燃烧器等)工业有机废气的催化处理技术室内空气催化净化(光催化降解室内污染气体)催化燃烧脱除饮食油烟CO、CO2天然气及低碳烃的催化活化研究及综合利用研究不饱和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均相、多相)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4) 无机化学领域耐高温高比表面氧化铝新材料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废水处理(印染废水、重金属废水、放射性废水等的处理)生活用水中除去金属离子、互阴离子及消毒与杀菌研究天然非金属矿物(如高苓土)的利用5) 化学及仪器分析领域各类单一及混和物质的鉴定及成分分析环境监测新型分析仪器的研制三废的回收与利用6) 绿色化学领域生物质转化清洁化生产技术 部分代表性科研成果简介1) 高效无卤聚合物阻燃剂及应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光-生物降解淀粉塑料: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 完全生物降解树脂与一次性使用塑料,“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4) 低成本完全生物降解树脂及膜制品,“十五”国家863项目成果,包含8项国家发明专利5) 阻燃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十五”国家863项目成果,包含2项国家发明专利6) 废弃聚合物回收与利用新技术:中国发明专利 ZL03117935.57) 无卤膨胀型阻燃聚烯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21216.78) 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与芳香族共聚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40914.79) 高效无卤阻燃聚碳酸酯,中国发明专利ZL02113279.810) 同时具有阻燃和增强热致性液晶聚酯原位复合材料,中国发明专利 ZL 02113315.811) 具有阻燃和耐熔滴作用的聚合物阻燃剂,中国发明专利 ZL02113512.612) 医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含3项中国发明专利13) 低成本可生物吸收手术缝合线,国家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含2项中国发明专利14) 一次性使用可降解餐饮具,包括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和一项韩国发明专利15) 反应型阻燃剂与阻燃共聚酯及纤维,国家863项目成果,含2项中国发明专利16) ABS和HIPS用无卤阻燃剂及阻燃配方,含2项中国发明专利17) 可熔融加工成型的聚乙烯醇/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含3项中国发明专利18) 热塑性聚氨酯与生物基聚合物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19) 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的稀乙烯制丙醛清洁技术,国家863项目成果,含6项中国发明专利20) 乙苯空气氧化制苯乙酮清洁化技术,中国发明专利21) 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催化加氢技术及其在药物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系列技术)22) 高性能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四川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23) 高温下保持高比表面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1128872.824)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催化剂,中国发明专利ZL01128871.X25) 整体式燃气燃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2127951.926) 铈锆铝基储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20615.12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器件,中国发明专利ZL0211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