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2024-05-19 00:00

1. 《诗经》与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汉本1605班   1601535   朱家庆
  
          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文化中孕育了楚辞。二者历来合称“风骚”,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尊为学习的典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文学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指朝廷正乐。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刺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诗经》还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其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它所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推动了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作娱乐和消遣时光的东西。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他的诗歌主张,就是要以“风雅”广泛深刻的现实性和严肃的思想性,以及质朴自然,刚健明朗的创作风格,来矫正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风气。不仅陈子昂,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的的优良传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诗歌艺术的巨大成就。
  
          艺术上《诗经》采用四言的形式,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比是比喻,有明喻和隐喻之分,兴即触物兴词,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其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载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曹操、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是受《诗经》影响;现代诗歌富于变化,灵活多样,语言上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诗经》以后,我国诗歌沉寂了大约三百年,楚辞的出现,把中国诗歌推向了第二高峰。因此,可以说《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之路,在中国文学史具有特殊的意义。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名“骚”。《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是屈原用他整个生命熔铸成的伟大诗篇,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执着的人生追求融会成激越的精神力量。屈原的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了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相对于《诗经》,《离骚》在形式上有新的特点,《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一而典重的,而《离骚》则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九歌》《九章》等也是楚辞中重要的作品,都体现了楚辞诗歌样式自由且富于变化的特点。楚辞表现出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情感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独立人格的推崇,鼓舞并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
                                          
        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范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有艺术魅力。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能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的情感经历,从而更现实,更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诗经》与《楚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诗经》代表现实主义精神,楚辞则代表浪漫主义精神,它们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文化,都体现了其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端正了作家创作的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诗经》与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2. 后人将《诗经》和《楚辞》并称为什么

风骚。
《诗经》中有“国风”,《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国风”与《离骚》是《诗经》和《楚辞》的精华,所以古人取国风的“风”,与《离骚》的“骚”合成一个词“风骚”,用以指代文学素养或文采。

扩展资料:
《诗经》和《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之路,在中国文学史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资料:“风骚”本与放荡、轻浮不沾边儿-人民网

3. 楚辞新诗体开创了我国什么诗歌传统?

楚辞: 

楚辞是一种在战国时代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如前所述,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薤露》、《阳春》、《白雪》等。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还有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据说是楚人翻译的越国舟子的唱辞: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汉人又有“赋者,古诗之流也”一说(见班固《两都赋序》),当是为了攀附儒家经典,兼考虑到赋的铺张特征。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楚怀王曾“隆祭礼,事鬼神”,并且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见《汉书·郊祀志》)。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甚至《离骚》这篇代表作的构架,由“卜名”、“陈辞”、“先戒”、“神游”,到“问卜”、“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术的方式。 
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如前所述,春秋以后,楚国贵族对《诗经》已经相当熟悉,这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楚辞新诗体开创了我国什么诗歌传统?

4. 楚辞这种诗歌体裁的创始人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天问》是一篇奇特的长诗。这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忧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

5. 诗经,楚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发展地位

风(诗经)、骚(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朝的历史叙事诗。也有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

 
《诗经》在后代历来作为启蒙必读必背教材,被历代文人雅士引用和发展,也有其中产生许多名句和俗语。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可以说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诗经,楚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发展地位

6. 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

1、1、从《诗经》到屈原楚辞作品的出现,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提高题)?
答: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全新的时代――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还创作了全新的诗歌样式,他的作品有伟大的独创性。他在当时我国南方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这一新诗体比起《诗经》来,无论在篇幅上、句法上、表现方法上,都有了许多的发展,大大地扩充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正是运用这一新的诗歌形式,驰骋他的丰富想象,倾注了他的炽热的感情,写出了《离骚》和其他一些伟大、著名的诗篇,展示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丰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这一切创造在诗歌史上可以说都是空前的,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
 
在艺术上,屈原继《诗经》之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诗经》和屈原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两个巍然矗立的高峰。但《诗经》更多地是以民歌的风格和现实主义手法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屈原的作品却更多地是以大胆的幻想和想象以及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屈原的楚辞作品出现以后, “风”和“骚”就成为我国古人对诗歌进行评价的两个标准。屈原作品作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屈原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对我国诗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比兴手法确是《诗经》许多民歌的特点,也是由《诗经》最早开创的。但屈原却对它作了重要的发展。《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但屈原却作了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因此,屈原作品中的比和兴,不仅是简单的以某物来比某物,或者触物以起兴,而是更多的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在一起,融合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开辟了后世“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句式上看,我国古典诗歌的句式最先成熟的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随着社会生活和语言的发展而逐渐向前演进,最后就定型于五言和七言。在从四言诗演化成为五言、七言的这一过程中,屈原的楚辞和汉初的乐府诗都起到过极其重要的过渡作用。屈原创造的楚辞体诗歌一方面吸取了当时楚地的民歌俗曲的形式,而语言句式上又是创造性地吸收和融合了战国时代新兴散文语言,因而产生了这样一个楚辞体。因此,它本身虽然表现得不是很定型,但却是一次诗体的解放,是一个破旧立新、为新的诗歌形式出现创造了条件,为五、七言诗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http://wenku.baidu.com/view/05e2cbc34028915f804dc2df?pn=3&ssid=&from=&bd_page_type=1&uid=1BA27C4541BCD5C47086F13239290A46&pu=rc@1,pic@on,sl@1,pw@1000,sz@1509_220,pd@1,fz@2,lp@1,tpl@color,&st=1&wk=rd&maxpage=13&pos=next

7. 请问,楚辞是谁创造的一种诗体?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2]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4-5]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6]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5]  [7-8]

请问,楚辞是谁创造的一种诗体?

8. 为什么说诗经和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为你解答,请你参考: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四方面.
  (一)反映爱情与婚姻的诗篇
  《诗经》中有大量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篇章,其中以《国风》最多,艺术性较高,它们大多产生于民间.许多诗歌坦诚、大胆地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爱之情.它的基调健康、乐观,感情真挚、热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邶风·静女》.除了热恋的欢乐外,对相思的焦灼、失恋的痛苦,《诗经》许多篇章也有生动的描述.例如《周南·汉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现妇女悲惨命运的,如《卫风·氓》.
  (二)反映社会矛盾的诗篇
  周代已是奴隶制社会,其基本矛盾是贵族农奴主阶级和农奴之间的矛盾,而前者对后者的残酷经济剥削和人身奴役则是这种矛盾的深刻根源和典型表现.例如,《硕鼠》、《王风·君子于役》、《小雅·采薇》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周代社会激烈的阶段矛盾和冲突的真实历史画卷.
  (三)记载周部族历史的史诗
  雅、颂中的一些诗篇在为周王朝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较客观地记录了周部族发展的历史.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大明》等,这些诗叙事性很强,记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和传说.
  (四)反映生产情况和礼俗的诗篇
  生产活动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诗经》中有很多诗歌是反映农事、畜牧活动以及祭祀、宴会情况的,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风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事物和生活,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既有较高的概括性又十分具体、生动.这种创作方法被后代称为"风雅"风格,当属《诗经》的艺术特色之一,不论是长篇的叙事诗,还是篇幅较短的抒情之作,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诗经》都显示了其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的运用是《诗经》的另一艺术特色.其在《诗经》中的运用是很成功的,显示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感受以及丰富的想像力,赋予作品以极大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第三个艺术特点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四言句是《诗经》的基本格式,它们语气自然,句法多样,形式整齐,是相当成熟的诗歌语言.章节的复沓是《诗经》语言形式的又一特点,作者的感情在反复咏唱中得到了充分表达,同时也给作品带来了回环反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大量双声叠韵词、叠音词的运用,使作品的语言更优美、生活、形象.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同时,《诗经》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启发诗人与作家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抵制脱离社会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了诗坛的健康发展.《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很大.它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摇篮.当然,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诗歌而言,代表着中原诗歌最高成就的《诗经》不仅是北方各诸侯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辞令规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典章和教材,也深受江淮流域诸国的重视和喜爱.战国时,能够赋诗言志的楚国政客文人很多,屈原作为楚国的一个高层知识分子,对《诗经》无疑是相当精熟的,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如《天问》、《橘颂》等在形式体制上深受《诗经》影响.
  楚辞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新型诗体,与《诗经》相比,在内容、形式上都有许多独具有特征.
  从内容上看,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墨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感情.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楚辞篇幅扩大,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为短章小品,以凝练精粹见长,恢宏广大不足,楚辞则渐多宏篇巨制,呈现出崭新气象,楚辞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意象.《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就句式而言,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樊笼,代之以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句式,形成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楚辞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首先在文体上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表现在大量的模拟之作的出现和对其它文体尤其是汉赋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伟大人格,同情人民、憎恨奸徒的鲜明态度,一直影响、激励着各个时代的进步文人.
  楚辞中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经》代表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立共存,对后代抒情诗人影响很大.而楚辞丰富的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以及华美繁丽的辞藻对后代文学也有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