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宏章的技术成就

2024-05-04 16:48

1. 殷宏章的技术成就

殷宏章在南开大学求学时,在李继侗教授的引导下,对植物生理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常随李继侗做光合作用实验。1927年秋,他们把水生植物切下来放在水中,通过光照,记下从接口中每分钟所冒出来的气泡数目,用来代表光合作用放氧速度,他发现当光照突然改变时,光合作用速度会发生瞬间变化,然后稳定到恒速。这一现象经过反复实验后,于1929年李继侗写成《光照改变对光合作用速率的瞬间效应》一文发表。这个发现的意义当时并没有被人们认识。30 年后,美国科学家Blinks提出光色瞬变效应,提出双光增益效应,导致了两个光化学反应概念的建立,使光合作用理论产生了大的飞跃。这时,李继侗、殷宏章的研究成果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科学家在他写的关于光色瞬变效应的文章中认为,他们的实验是发现两个光化学反应的先驱。30年代,植物生长素刚发现不久,当时殷宏章开展的生长素对小球藻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属最早的工作之一。他在留美期间,主要工作是对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转移与叶片运动机理的研究,实验证明锦葵叶子的向日运动是由于叶柄上端细胞吸水不同涨缩所致,与生长素无关,这个有意义的结果,常被植物生理学家所引用。其后他研究番木瓜叶子昼起夜垂的运动,发现其原因是由于叶柄上端前后面早晚生长的速度不同,而这种不同是由叶片各部生产和输运的生长素数量造成的。他的研究成果曾被生长素发现者Went以及其他学者在论著中所引用。1938年殷宏章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时,除讲授植物生理学等课程外,在清华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组开展植物生长素的利用及人工合成的工作。实验观察到生长素能促进油桐树插枝生根,也能促进植物的春化。通过人工合成的α和β萘乙酸,对燕麦幼苗试验,证明其有生长素的功能。这些研究均有实际意义。40年代在英国任交换教授时,他开始从事植物生物化学方面的工作,在剑桥大学的植物学院和生物化学研究所建立了一个组织化学方法,并观察了磷酸化酶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回国后继续这方面的工作,发展改进这个方法,研究磷酸化酶的分布,证明了在高等和低等植物的细胞中都存在着这个酶,其分布的位置与淀粉形成的部位基本上一致,并且其活动变化与淀粉形成的量有相关性,由此他肯定了磷酸化酶和植物中淀粉的合成是相互联系的。接着,他又用这个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磷酸化酶在植物中的功能,证明了磷酸化酶的活动与气孔开闭有关。实验指出,叶子的保卫细胞存在着磷酸化酶,在酸度较低的情况下,能促进淀粉水解,形成糖磷酸脂,在酸度较高时,能促进淀粉合成,气孔的关闭受此影响。另外他还研究了洋葱汁对于磷酸化酶的抑制作用,说明了为什么有些植物不形成淀粉。更有意义的是对水稻籽粒成熟过程中淀粉合成及其水解酶活力变化的研究,推动了谷类植物淀粉的生化工作。

殷宏章的技术成就

2. 殷宏的介绍

殷宏,男, 1966年11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防疫委员会动物寄生虫病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宁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来从事对黄牛、牦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危害严重的外寄生虫及其传播疫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863”、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欧盟项目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