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历史

2024-05-07 15:02

1. 芬兰的历史

主词条:芬兰历史“芬兰”这个名字源自于芬兰西南的一个自18世纪以来被称呼为芬兰本部的省份。“Österland”(东方之地)才是对这块瑞典东陲的土地的名字。在大约15世纪左右芬兰才开始变成“Österland”的同义词。芬兰历史开始于1万多年前人类在现芬兰地域的定居,这种原始公社制度在芬兰一直持续到12世纪。瑞典摄政比列尔·雅尔于1249年通过第二次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这场十字军是针对Tavastian人的拒绝继续改信基督教而发动。诺夫哥罗德控制了说东芬兰语方言的卡累利亚。瑞典则于1293年在第三次瑞典十字军控制了西卡累利亚。西卡累利亚此后因此归于西方文化圈内,而东卡累利亚在文化上则逐渐转向俄罗斯和东正教。虽然东卡累利亚人在语言和血统上仍与芬兰人保持紧密联系,但他们通常会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民族。天主教和东正教世界的界线也随着1323年的Nöteborg条约而定于芬兰的东界。 芬兰在13世纪时融入了中世纪的文化圈。多明我会在1249年传入芬兰并造成重大的影响。早在14世纪初,已有文件记载第一批芬兰的索邦大学学生。在芬兰西兰部,图尔库的城市聚落正在发展中。图尔库曾是瑞典王国最大的城镇,其居民包含德裔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虽然芬兰在中世纪的都市化程度非常低。芬兰南部和波的尼亚湾沿岸只有一些以农维生的教区和领地。芬兰的其他地区则有以渔猎和小规模农耕维生的萨米人居住。在12和13世纪,大量瑞典人移民至芬兰南岸和西北岸。在奥兰群岛及奥兰群岛和图尔库之间的群岛中,瑞典语甚至比今日更加普遍。瑞典语也成为芬兰其他地区上层阶级所使用的语言。图尔库于13世纪就已建立了主教教区。图尔库大教堂是圣亨利的崇拜中心,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当时的主教比现今拥有更大宗教上的权威,也常是当地最具权力之人。主教通常是芬兰人,但城堡里的指挥官通常是瑞典或德国的贵族。1362年,芬兰的代表获邀参加瑞典国王的选举。这个事件常被当作芬兰融入瑞典王国的表现。做为这个王国斯堪地那维亚的一部分,负担得起一人一马装备的权贵和自耕农组成绅士和贵族阶级,集中于芬兰南部。位于维堡的堡垒保卫了芬兰的东境。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于1323年签署了Nöteborg条约,但这个条约并未长期遵守。1348年,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发动一场针对东正教异端的十字军,最后只使自己失去支持而丢了王位,这场十字军也失败以终。瑞典与诺夫哥罗德的争端是为了控制波的尼亚湾北岸及芬兰东方Savo人居住的荒野。诺夫哥罗德将那里视为渔猎的基地,且不满于西边天主教移民的缓慢渗透。14和15世纪间瑞典和诺夫哥罗德彼此断断续续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多数时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和平状态。既存的内部的紧张亦然。 1380年发生在瑞典的斯堪地那维亚部分的内战也波及到芬兰。1389年,内战的胜利者玛格丽特一世将瑞典、丹麦、挪威三个王国全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此即卡尔马联盟。接下来的130年,瑞典的各个派系试图打破这个联盟。芬兰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但在15世纪似乎是相对富裕的时期,期间人口增加、经济也有所发展。到了15世纪末,东部边境的情势越来越加紧张。莫斯科大公国占领了诺夫哥罗德,向统一俄罗斯迈进了一步。1495年到1497年,瑞典和俄罗斯发生了战争,维堡的要塞遭到俄罗斯包围,根据当时的传说,该城是由神迹而拯救。1521年,卡尔马联盟瓦解,瑞典恢复独立,古斯塔夫一世就任瑞典国王。在他主政下,瑞典于1527年接受新教。瑞典的行政体系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改革,使国家的对地方生活的控制力得以加强,当然也能借此征到更多的税。紧接在宗教改革之后,图尔库主教Mikael Agricola出版了他翻译的芬兰语新约。1550年,古斯塔夫一世建立赫尔辛福(Helsingfors),即后来的赫尔辛基,但两个世纪以来,它仍只是个渔村。古斯塔夫一世于1560年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接连继位。其中埃里克十四世开启了瑞典的扩张时代,他于1561年将爱沙尼亚的塔林市纳入其保护之下。利沃尼亚战争(1558年—1583年)之后,瑞典一直处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达160年之久。在战争的第一阶段,瑞典与丹麦、波兰和俄罗斯抢夺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控制权。芬兰人因此饱受战争带来的征兵、重税和军队的骚扰。这造成芬兰人于1596年-1597年的起事,这场叛变以血腥的镇压结束。1595年和俄罗斯签署的Tyavzino条约使瑞典和俄罗斯的边界向东及北方移动,大约就是现今芬兰与俄罗斯的界线。 16世纪的芬兰历史中很重要的部分即是农业聚落人口的成长。国王鼓励农民自Savonia省迁移至芬兰中部的广大荒野。这使得原本居住于此的萨米人被迫离开。而有些荒地则是卡累利亚人的传统渔猎之地。在1580年代,这导致一场芬兰人与卡累利亚人与芬兰人间的血腥游击战,特别是在博滕省。1611年到1632年间在位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进行了一连串的军事改革,将瑞典军队从原先的农民民兵改造为有效率的战争利器,甚至可能是欧洲最好的一支军队。他完成了对利沃尼亚的占领,还得到了俄罗斯在Stolbova条约中失去的领土。1630年,瑞典和芬兰的军队开进德意志参加三十年战争。芬兰人组成的芬兰轻骑兵即以“Hakkapeliitat”之名著称。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瑞典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1637年到1640年和1648年到1654年间,芬兰总督Count Per Brahe伯爵在其任内,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也兴建了许多城市。其措施常被认为有益于芬兰的开发。例如在1640年,芬兰的第一所大学Åbo学院成立于图尔库。芬兰语的圣经全书于也于1642年出版。但重税和持续的战争及寒冷的气候(小冰期)使这个时期的芬兰农民度过了一段黯淡的时光。在1655年到1660年间的第二次北方战争中,芬兰士兵被调往利沃尼亚、波兰和丹麦作战。瑞典的政治体制也越加趋向君主专制。 瑞典王国于1638年到1655年还握有今日美国的德拉瓦和宾夕法尼亚地区作为殖民地。其中至少有一半的移民为芬兰裔。17世纪的芬兰受路德教派思想控制。1608年,摩西的律法倍附加于世俗法律上。各领域事物都必须遵守路德宗的信仰,上教会也变成义务性质,宗教罚则也被广泛运用。这些规定于图尔库主教尤汉·特瑟鲁斯(Johan Terserus)离职后公布,他所写的教义问答于1664年被图尔库皇家学院的神学家宣布为异端。另一方面,路德教派鼓励个人研习圣经,使芬兰第一次尝试推动普及教育。教会要求每位信徒都应该具备阅读路德信仰基本文本的能力。虽然这些规定可能会以背下文本达成,但也使阅读的能力传达到民众之中。发生于1697年到1699年的一场饥荒夺走了芬兰约30%的人口。 1808年在芬兰战争中,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芬兰被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并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向芬兰提供了部分协助,在元帅曼纳海姆领导下创下了以少胜多的经典)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芬兰人通过该战争收复了卡雷利亚地区)。芬兰在二战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2007年3月18日,议会选举,中间党获得200个议席中的51席,联合党获得50席,社会民主党获得45席,左翼联盟获得17个议席,绿色联盟获得15个议席,瑞典族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分别获得9个和7个议席。4月19日,以马蒂·万哈宁为总理的政府宣誓就职,政府由中间党、联合党、绿色联盟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

芬兰的历史

2. 介绍一下芬兰的历史

芬兰的历史:
芬兰历史开始于1万多年前人类在现芬兰地域的定居,这种原始公社制度在芬兰一直持续到12世纪。经历了瑞典发动的一系列扩张活动后,芬兰于1362年开始被瑞典统治,直到19世纪初。
1809年,俄罗斯帝国击败瑞典,芬兰成为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随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芬兰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1918年的芬兰内战使俄国布尔什维克势力退出芬兰国土。在短暂的王国政体倒台后,芬兰共和国于1919年成立。
1939年,苏联发动了苏芬战争,芬兰被迫割地,此后,芬兰在1941年加入德国阵营参加了对俄战争。二战结束后,芬兰成为战败国,主权和外交长期受制于苏联,没有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衰落后,芬兰逐渐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

扩展资料: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
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芬兰历史

3. 芬兰化的历史

冷战初期,处于国际风口浪尖上的芬兰,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臣服于强大的邻国苏联,获得了保护,但损失了部分尊严和自由, 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之下,芬兰让出部分主权而视苏联为宗主国。芬兰由于地缘关系,离可怕的苏联太近,离强大的西方太远,只好用实际上的臣服来换取名义上的独立。二战后的芬兰,和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区别不大,但表面上还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外交,但在政策上完全以苏联的马首是瞻。国际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芬兰化”。这些情况到了苏联解体和芬兰加入欧盟后不再存在。

芬兰化的历史

4. 芬兰共和国的历史

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建立共和国。1939—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季战争”)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和约。1941—1944年纳粹德国侵占前苏联后,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继续战争”)。1947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芬兰”这个名字源自于芬兰西南的一个自18世纪以来被称呼为芬兰本部的省份。“Österland”(东方之地)才是对这块瑞典东陲的土地的名字。在大约15世纪左右芬兰才开始变成“Österland”的同义词。 芬兰历史开始于1万多年前人类在现芬兰地域的定居,这种原始公社制度在芬兰一直持续到12世纪。 瑞典摄政比列尔·雅尔于1249年透过第二次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这场十字军是针对Tavastian人的拒绝继续改信基督教而发动。诺夫哥罗德控制了说东芬兰语方言的卡累利亚。瑞典则于1293年在第三次瑞典十字军控制了西卡累利亚。西卡累利亚此后因此归于西方文化圈内,而东卡累利亚在文化上则逐渐转向俄罗斯和东正教。虽然东卡累利亚人在语言和血统上仍与芬兰人保持紧密联系,但他们通常会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民族。天主教和东正教世界的界线也随着1323年的Nöteborg条约而定于芬兰的东界。 芬兰在13世纪时融入了中世纪的文化圈。多明我会在1249年传入芬兰并造成重大的影响。早在14世纪初,已有文件记载第一批芬兰的索邦大学学生。在芬兰西兰部,图尔库的城市聚落正在发展中。图尔库曾是瑞典王国最大的城镇,其居民包含德裔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虽然芬兰在中世纪的都市化程度非常低。芬兰南部和波的尼亚湾沿岸只有一些以农维生的教区和领地。芬兰的其他地区则有以渔猎和小规模农耕维生的萨米人居住。在12和13世纪,大量瑞典人移民至芬兰南岸和西北岸。在奥兰群岛及奥兰群岛和图尔库之间的群岛中,瑞典语甚至比今日更加普遍。瑞典语也成为芬兰其他地区上层阶级所使用的语言。  图尔库于13世纪就已建立了主教教区。图尔库大教堂是圣亨利的崇拜中心,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当时的主教比现今拥有更大宗教上的权威,也常是当地最具权力之人。主教通常是芬兰人,但城堡里的指挥官通常是瑞典或德国的贵族。1362年,芬兰的代表获邀参加瑞典国王的选举。这个事件常被当作芬兰融入瑞典王国的表现。做为这个王国斯堪地那维亚的一部分,负担得起一人一马装备的权贵和自耕农组成绅士和贵族阶级,集中于芬兰南部。 位于维堡的堡垒保卫了芬兰的东境。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于1323年签署了Nöteborg条约,但这个条约并未长期遵守。1348年,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发动一场针对东正教异端的十字军,最后只使自己失去支持而丢了王位,这场十字军也失败以终。瑞典与诺夫哥罗德的争端是为了控制波的尼亚湾北岸及芬兰东方Savo人居住的荒野。诺夫哥罗德将那里视为渔猎的基地,且不满于西边天主教移民的缓慢渗透。14和15世纪间瑞典和诺夫哥罗德彼此断断续续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多数时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和平状态。既存的内部的紧张亦然。 1380年发生在瑞典的斯堪地那维亚部分的内战也波及到芬兰。1389年,内战的胜利者玛格丽特一世将瑞典、丹麦、挪威三个王国全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此即卡尔马联盟。接下来的130年,瑞典的各个派系试图打破这个联盟。芬兰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但在15世纪似乎是相对富裕的时期,期间人口增加、经济也有所发展。到了15世纪末,东部边境的情势越来越加紧张。莫斯科大公国占领了诺夫哥罗德,向统一俄罗斯迈进了一步。1495年到1497年,瑞典和俄罗斯发生了战争,维堡的要塞遭到俄罗斯包围,根据当时的传说,该城是由神迹而拯救。 1521年,卡尔马联盟瓦解,瑞典恢复独立,古斯塔夫一世就任瑞典国王。在他主政下,瑞典于1527年接受新教。瑞典的行政体系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改革,使国家的对地方生活的控制力得以加强,当然也能借此征到更多的税。紧接在宗教改革之后,图尔库主教Mikael Agricola出版了他翻译的芬兰语新约。 1550年,古斯塔夫一世建立赫尔辛福(Helsingfors),即后来的赫尔辛基,但两个世纪以来,它仍只是个渔村。 古斯塔夫一世于1560年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接连继位。其中埃里克十四世开启了瑞典的扩张时代,他于1561年将爱沙尼亚的塔林市纳入其保护之下。利沃尼亚战争(1558年—1583年)之后,瑞典一直处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达160年之久。在战争的第一阶段,瑞典与丹麦、波兰和俄罗斯抢夺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控制权。芬兰人因此饱受战争带来的征兵、重税和军队的骚扰。这造成芬兰人于1596年-1597年的起事,这场叛变以血腥的镇压结束。1595年和俄罗斯签署的Tyavzino条约使瑞典和俄罗斯的边界向东及北方移动,大约就是现今芬兰与俄罗斯的界线。 16世纪的芬兰历史中很重要的部分即是农业聚落人口的成长。国王鼓励农民自Savonia省迁移至芬兰中部的广大荒野。这使得原本居住于此的萨米人被迫离开。而有些荒地则是卡累利亚人的传统渔猎之地。在1580年代,这导致一场芬兰人与卡累利亚人与芬兰人间的血腥游击战,特别是在博滕省。 1611年到1632年间在位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进行了一连串的军事改革,将瑞典军队从原先的农民民兵改造为有效率的战争利器,甚至可能是欧洲最好的一支军队。他完成了对利沃尼亚的占领,还得到了俄罗斯在Stolbova条约中失去的领土。1630年,瑞典和芬兰的军队开进德意志参加三十年战争。芬兰人组成的芬兰轻骑兵即以“Hakkapeliitat”之名著称。 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瑞典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1637年到1640年和1648年到1654年间,芬兰总督Count Per Brahe伯爵在其任内,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也兴建了许多城市。其措施常被认为有益于芬兰的开发。例如在1640年,芬兰的第一所大学Åbo学院成立于图尔库。芬兰语的圣经全书于也于1642年出版。 但重税和持续的战争及寒冷的气候(小冰期)使这个时期的芬兰农民度过了一段黯淡的时光。在1655年到1660年间的第二次北方战争中,芬兰士兵被调往利沃尼亚、波兰和丹麦作战。瑞典的政治体制也越加趋向君主专制。 瑞典王国于1638年到1655年还握有今日美国的德拉瓦和宾夕凡尼亚地区作为殖民地。其中至少有一半的移民为芬兰裔。 17世纪的芬兰受路德教派思想控制。1608年,摩西的律法倍附加于世俗法律上。各领域事物都必须遵守路德宗的信仰,上教会也变成义务性质,宗教罚则也被广泛运用。这些规定于图尔库主教尤汉·特瑟鲁斯(Johan Terserus)离职后公布,他所写的教义问答于1664年被图尔库皇家学院的神学家宣布为异端。另一方面,路德教派鼓励个人研习圣经,使芬兰第一次尝试推动普及教育。教会要求每位信徒都应该具备阅读路德信仰基本文本的能力。虽然这些规定可能会以背下文本达成,但也使阅读的能力传达到民众之中。 发生于1697年到1699年的一场饥荒夺走了芬兰约30%的人口。  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 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向芬兰提供了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 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2007年3月18日,议会选举,中间党获得200个议席中的51席,联合党获得50席,社会民主党获得45席,左翼联盟获得17个议席,绿色联盟获得15个议席,瑞典族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分别获得9个和7个议席。4月19日,以马蒂·万哈宁为总理的政府宣誓就职,政府由中间党、联合党、绿色联盟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

5. 芬兰的介绍

芬兰共和国(Republic of Finland),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1,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芬兰的介绍

6. 芬兰的经济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超过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老牌强国,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
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依赖进口。
由于天气的原因,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芬兰在1999年加入欧元体制,截止到2013年是唯一使用欧元的北欧国家,在未来几年芬兰将更快地与西欧经济一体化。
芬兰1999年加入欧元区,2002年正式流通欧元。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芬兰经济长期陷入困境,仍没有走出低迷的迹象。据欧盟委员会预测,2014年芬兰经济增长率为负0.4%。2012年和2013年芬兰经济已连续两年萎缩。在国内,科技巨头诺基亚衰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在国外,乌克兰危机升级,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大战愈演愈烈。这些因素对尚未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芬兰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在2013-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年度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三。受全球经济形势和欧债危机影响,芬经济增长滞缓,企业倒闭增加,失业上升。
1.工业
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从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制造业为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森林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25%)及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
2.农林业
林业发达,农畜产品自给有余。农林密切结合,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耕地约229.8万公顷,从事农林业的劳动力为11.6万,约占总劳力的4.7%。主要产品包括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等木材加工品,纸浆及纸张产品。
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欧汇川(UPM)和M-real集团是前三大林业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纸箱和纸板生产商、第三大锯材生产商,芬欧汇川是世界最大的杂志纸、标签纸生产商和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商,M-real是欧洲领先的高质量纸张和纸板制造商。
3.服务业
芬兰服务业包括商业、旅游、金融、通讯和公共服务业等。信息产业发达,是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主要旅游点有赫尔辛基、图尔库、东部湖区、北部拉毕地区和奥兰岛等。
芬兰是高度融入全球经济,国际贸易是GDP的三分之一。欧盟占贸易总额的60%。最大的贸易流动与德国、俄罗斯、瑞典、英国、美国、荷兰和中国。由欧盟贸易政策管理,芬兰一直以来都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除了农业。芬兰是唯一的北欧国家加入欧元区。
4.财政金融
2012年,芬政府财政收入615亿欧元,支出662亿欧元,赤字47亿欧元。
5.对外贸易
2016年外贸总额约为1063亿欧元,其中进口546亿欧元,与上年持平,出口517亿欧元,下降4%,外贸逆差29亿欧元。出口商品主要有金属、纸张纸板、化工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金属、原油等。主要贸易对象:德国、俄罗斯、瑞典、荷兰、中国等。
6.双向投资
芬直接投资国主要为瑞典及其它欧盟国家,外国对芬直接投资主要来自瑞典、荷兰、美国和英国等国家。2015年,芬对外直接投资854亿欧元,吸引外资742亿欧元。
7.对外援助
2015年外援总额约12.9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2%。主要受援国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尼泊尔、越南、尼加拉瓜、阿富汗、波黑、科索沃、苏丹和巴勒斯坦地区。

扩展资料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瑞典语:Republiken Finland),简称芬兰(芬兰语:Suomi, 瑞典语:Finland),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
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国搜百科——芬兰

7. 关于芬兰历史的感想

看看芬兰:国家的经历造就了国民性格的隐忍、羞涩、坚韧、内敛、,我是知道手机才知有诺基亚,来北欧才知诺基亚1865年就有了;到芬兰才知通力电梯,他发展了150年的历史让人叹服;环境和国情致使芬兰人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生路;历史的厚重负担,俄罗斯和瑞典在两端挤压,几经战火,再造重建的经历,坚韧的芬兰人充分利用再造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再造国家,再造中能力和智慧得以充分发展,芬兰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无不体现其高超和智慧,经典设计无处不在,看看街头的橱窗,突兀矗立街头的雕塑,一个休闲的座椅设计,处处体现出芬兰人的独特的智慧聪颖;这个圣诞老人的故乡,各式各样的驯鹿形象设计无不带有浓郁的芬兰味道,让人得到醉心的享受,芬兰的琉璃制品的构思精美,制作精湛,他的材质就是普通琉璃,但却以设计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精湛取胜的,这类精品离我们是那么的亲近,这就是生活和艺术的结晶,是芬兰人的独特创造;这就是芬兰人,他们使仅有560万人口的芬兰成了世界级的国家。

关于芬兰历史的感想

8. 芬兰的文化

 芬兰的电影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最著名的要属90年代初期拍摄的反应苏芬边界战争的电影《Winter War》(冬战),与中国在2006年合拍的《玉战士》,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没有过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City Unplugged》(不插电的城市)又叫(漆黑塔林)由芬兰著名导演Ilkka Järvi-Laturi拍摄,该片首映1993年,曾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方获奖, 在《伦敦时报》及NY POST《纽约邮报》的评选中,名列史上最佳犯罪题材影片之第二,仅随《沉默的羔羊》之后。 其他还有:《不插电的城市》(City Unplugged);《薄暮之光》(Laitakaupungin valot);《幸福背后》(Shades Of Happiness);《黑冰》(Black Ice)-芬兰德国合拍,《冷钞票》(paha maa);《圣诞传说》  20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该国的黑暗死亡金属势力已经格外强大,已经有很多相当优秀的地下死亡金属乐队。渐渐的一些乐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Stratovarius,impaled nazarene,Amorphis,children of bodom,Nightwish,Eternal tears of sorrow一个个都登上了当地最大的音乐排行榜,从此全世界的金属乐迷把目光投向了芬兰,著名的有Demigod,Abhorrence,Sentenced,Amorphis,Impaled Nazarene,Yxysma,Beherit,Sarcofagus等,芬兰新生代属乐队Nightwish,HIM,Entwine,Charon,To Die For,69 Eyes,Shamrain,Soulrelic组成的Finnish Metal大军更是风靡全球。当然,芬兰人在做金属音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传统民乐,出现了一批以Moonsorrow,Ensiferum,Finntroll,Korpiklaani(前三者统称维京三剑客)为代表的将传统民乐,英雄传说,极地风光,异教力量完美融合为一体的金属乐队。类似乐队还有viikate,Tenhi(此为Dark wave),Eternal Tears of Sorrow,Calvarium等等。  有人认为圣诞老人的家就在芬兰境内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兰电台的一个广播节目宣称,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拉普兰省的“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值得一提的是,世上不少国家均宣称或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家,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兰。 芬兰人含蓄而朴实。严峻的气候条件,美丽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芬兰人形成了极有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他们喜欢用“sisu这个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民族性格,大概是指芬兰人善良诚实、遵纪守法、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以及坚韧顽强的精神和异乎寻常的耐性等特点。享受节假日被认为是每个人的权利,节假日相对较多。每逢节假日(包括周日)所有商店闭门谢客,连公交车班次也不及平时一半。桑拿(Sauna)是芬兰国粹,全国约有192万间桑拿房,平均每3人拥有一间。 芬兰人进门脱鞋,不要问别人隐私,晚上8.9点之后别洗澡,还是做大声音影响到别人,尽量别去酒吧,无论在哪儿,那么晚回家,开门关门的都让人讨厌。  第一次去别人家带个礼物吧,芬兰人不注重礼物多少钱,可以从国内买点红茶(红茶比较通用),之后不从国内带,从当地超市买瓶酒还是咖啡都行。  别的就给看他们的生活习惯了,吃饭不可以剩饭,要多少,吃多少(水也是),再不好吃的东西,如果放在了自己的盘子里,也都给吃掉。是很客气的事情。  独立纪念日:12月6日(1917年)仲夏节:2004年6月25日,芬兰各地按照民间传统习俗举行仲夏节庆祝活动。人们身穿民族服装进行各种传统民间手工艺表演,并点燃熊熊篝火,载歌载舞欢度仲夏之夜。大学生戴帽节:赫尔辛基的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码头广场,为广场中央圆形喷池中的哈维斯·阿曼达少女青铜塑像举行戴帽仪式。同时,在场的大学生戴上象征大学生的白帽子,畅饮已经准备好的香槟酒,祝贺他们自己的节日。圣诞节: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尽管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圣诞老人已早早来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传统的圣诞节开灯仪式。当地人化装成小雪花、森林动物、白雪公主等,牵着来自北部地区的驯鹿,兴高采烈地参加游行庆祝活动。赫尔辛基桑巴狂欢节:2009年6月13日,赫尔辛基举行第19届桑巴狂欢节。当日,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桑巴舞爱好者和桑巴舞学校的师生在赫尔辛基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游行。采摘节:到野外采摘野浆果和野蘑菇,是领略芬兰清纯大自然的途径之一。在其他国家,你可能需要缴费,并且有地区限制,但在芬兰国家法规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随意采摘。在芬兰,有67%的人会以此作为夏季的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