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2024-05-19 05:23

1.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法律分析: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习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第八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2.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习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采用未来适用法时,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金融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会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然保留原有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金融企业应当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追溯调整法步骤追溯调整法在会计处理时有四个步骤:1、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规定。2、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即将累计影响数及相关项目记录到变更年度中。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以及利润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第八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3. 会计政策变更与前期差错更正追溯法存在区别的原因

会计变更是因为改用另一会计政策。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不应也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否则,势必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比较企业的经营成果时发生困难。
而前期差错是因为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变更并不意味这出错,只是可能更加适合才变的。
参考:baidu.com//http://www.dongao.com/zjzcgl/zjkjsw/201409/188115.shtml

会计政策变更与前期差错更正追溯法存在区别的原因

4. 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分别指的是什麽?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二) 三,前期差错更正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 定资产盘盈等.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 更正的方法.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 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第四章 前期差错更正

第十一条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或错报。(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第十三条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第四章 前期差错更正

6. 阐述《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准则中的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和追溯重述法的内容?

会计政策的变更有 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两种方法 (1)追溯调整法是视同该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业务初次发生时就采用,对以前各期的分录进行调整,计算累计影响数,并调整变更年度相关项目的期初留存收益。(2)未来适用法是不考虑变更会计政策以前的累计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时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处理,变更前的不予以考虑。
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追溯重述法类似追溯调整法,即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差错从未发生过,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7. 会计变更追溯调整法可调整前期的范围是?如果遇到不切实可行的期间是否就停止更早期的调整?

追溯调整法的定义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使用追溯调整法的情况:
1、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的同时,也规定了会计政策的处理方法,这时应按规定办法进行; 2、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又没有规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时或者企业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时,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

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如果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的某一期或某几期的特定期间比较信息的影响不切实可行时,企业应当在“追溯调整法”切实可行的最早期间(也可能是变更当期)的期初,将新的会计政策运用于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并对该期每一受影响的权益的组成部分的期初余额进行相应的调整。

会计变更追溯调整法可调整前期的范围是?如果遇到不切实可行的期间是否就停止更早期的调整?

8. 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日后事项怎么区分

会计调整事项是会计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会计调整事项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日后调整事项。这几类调整事项的账务调整处理和报表调整存在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分别讲解各自的会计处理,并进行总结对比。

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表调账

1.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2.前期重大差错更正:

一般来说,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上年数。

特殊情况:

①不应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而错误处理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并调整报告年度的报告,将错误的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②不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而错误处理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追溯调整,将错误的追溯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期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总结】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与日后差错比较(1)调整分录。日后差错的调整分录与前期重要差错相似:第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可能调整应交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在这两方面不一样。(2)报表项目调整:日后差错主要是调整上期(报告期间)报表的期末数或本年数;而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重要差错主要调整本期报表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常见问题

老师,这变更年度是指哪一年,比如2016年3月发现2010年时有些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调的是2016年期初,还是2016年3月年初,或是2010年年初?

(回复)不是这样的,会计政策变更是说,比如我2016年1月1日执行新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那么变更年度是2016年,变更年度年初数就是指16年1月1日的数据,上年数就是指2015年的数据。

2.前期差错更正:(追溯重述法)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摘要】
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日后事项怎么区分【提问】
会计调整事项是会计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会计调整事项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日后调整事项。这几类调整事项的账务调整处理和报表调整存在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分别讲解各自的会计处理,并进行总结对比。

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表调账

1.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2.前期重大差错更正:

一般来说,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上年数。

特殊情况:

①不应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而错误处理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并调整报告年度的报告,将错误的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②不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而错误处理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追溯调整,将错误的追溯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期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总结】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与日后差错比较(1)调整分录。日后差错的调整分录与前期重要差错相似:第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可能调整应交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在这两方面不一样。(2)报表项目调整:日后差错主要是调整上期(报告期间)报表的期末数或本年数;而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重要差错主要调整本期报表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常见问题

老师,这变更年度是指哪一年,比如2016年3月发现2010年时有些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调的是2016年期初,还是2016年3月年初,或是2010年年初?

(回复)不是这样的,会计政策变更是说,比如我2016年1月1日执行新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那么变更年度是2016年,变更年度年初数就是指16年1月1日的数据,上年数就是指2015年的数据。

2.前期差错更正:(追溯重述法)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回答】
概念上怎么区分一下【提问】
不用会计处理,这5项概念上怎么区分一下呢【提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