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贷款管理 多家银行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2024-05-05 01:02

1. 做好贷款管理 多家银行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针对近日网上“深圳小微企业经营贷资金流入楼市”的传言,多家银行23日对记者表示,当前已全面展开自查,严防小微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相关领域;将持续不断做好贷款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迅速展开全面风险排查
多家银行已全面展开自查。上海银行深圳分行表示,针对近期经营贷相关情况,该行迅速展开全面风险排查,自查结果未发现有小微企业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具体而言,对经营贷客户准入时均要求其必须注册一年以上,必须提供对公对私真实流水;在审批中重视需求合理性审查;原则上要求抵押房产过户时间在贷款申请半年以前;同时持续通过贷后系统监测贷款资金流向,例如年初曾发现一贷款户贷款资金流向其关联企业,随即提前收回贷款;在贷后管理中明确,首次贷后检查资料采集须重点关注借款人及配偶的征信中是否存在新增或减少房贷的情形。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表示,经过排查,深圳中行一直以来的准入门槛就是“借款人企业持续经营1年以上”“抵押房产持有时间不低于6个月”,不存在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经营贷的情形;对个人经营贷金额50万以上严格执行受托支付的要求,并对贷款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监控,夯实贷款管理要求,今年没发现违规流入房市的情况。深圳中行还表示,不存在贴息资金进入房市的情形。
对于疫情期间客户准入是否不设门槛,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行长李文荣对记者表示:“当然不是,我们坚持围绕‘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十六字核心调查技术,对所有客户都做实尽职调查。”
李文荣介绍,3月以来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银座村镇银行开启客户大拜访行动,信贷人员进社区、进厂区,累计电话联系及实地走访客户8000多户,重点了解客户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经营困难,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及资金需求。
对涉及企业复工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通过分析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变化情况,并对购销合同、订单等信息进行交叉检验,确认申请授信金额是否合理,核实借款用途的真实性。对成立或受让时间较短的借款人则开展进一步严格审查,不存在对注册不久的企业发放贷款的不审慎情形。
严把客户准入关
事实上,各家银行在信贷业务办理时都坚决严把客户准入关,把好风险防控的第一关。比如,某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存量已有200万元小微贷款,近期新向该行申请500万元小微贷款。该行审查发现借款人近半年经营性流水仅150万元左右,新增贷款金额与借款人经营规模不匹配,贷款资金用途存疑,拒绝准入。
同时,也有空壳公司用途不真实被拒的案例。今年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客户经理上门查看某企业经营状况时,发现某借款人经营地址位于盐田区某小区,其实际用途是住家且并无员工在场,客户意向申请贷款600万元,用于购买电脑设备,客户经理与其沟通了解到公司并无实际经营,另经过上网比对电脑单价,明显低于客户采购单价,初步判断为空壳公司且用途不真实,拒绝了客户的贷款申请。
李文荣强调:“有房产作抵押也不能‘闭着眼睛’放款。对于通过房产抵押申请贷款的企业主,信贷人员都上门核实抵押物评估价值、抵质押状态以及房产持有时间等情况。我行坚持不满半年的房产不予申请抵押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变相流入房市。疫情期间我行累计发放抵押贷款16笔,总金额3224万元,所有抵押房产持有期限均在3年以上。没有出现客户全款买房,然后用新购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经营贷的情形。”
另外,对于部分银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也已提前收回。就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来看,2020年,该行共发现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贷款3笔,均已提前收回违规贷款。
坚守“房住不炒”红线
多家银行强调,将持续不断做好贷款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对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贷款资金去向如何跟踪,怎样确保真实合规,不进入楼市股市?李文荣认为,该行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都通过相关支付凭证、受托支付与贷后检查相结合的“交叉检验”方式,确保每笔资金真正用于复工复产。同时严查并禁止信贷资金借道回流借款人账户或违规流入房市,对借款人贷后房产新增情况也加强监测。
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称,该行一直秉持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市民的经营理念,严把客户准入关,强调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注重客户经理职业操守教育,不得与不良中介发生往来,确保信贷资金在有效快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流入房市股市。在即将开展的申请贴息工作中,也将严格按照市政府相关要求对相关贷款主动审查,杜绝骗取财税优惠补贴的行为发生。
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表示,将坚决守住“房住不炒”的红线,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挤占小微企业信贷资源,严格贯彻支持小微企业和复工复产的政策精神,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做好贷款管理 多家银行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2.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简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图片来源: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还会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作为银行来说,一旦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情况,是可以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抽贷”对于炒房客打击较大。
上海当地银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为贯彻落实2021年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各项要求和重点任务,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辖内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G60科创走廊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产融对接;继续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对各类创业人群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务。
《指引》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此外,还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违背了“房住不炒”的顶层设计,这是监管层绝对不允许的。严查经营贷,让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会形成楼市去杠杆的效应,有利于控制新房价格,形成监管合力。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上海地区外,杭州、海南、广州等楼市热点地区也明确严控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多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提前“抽贷”对投资客来说是有震慑作用的。杭州发文后,不少投资客开始观望,业主短时间内不愿意降价,二手楼盘成交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某国有银行个人贷款风控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大银行都有较为精细的风控体系,经营贷、消费贷的流向是有严格的检测系统的。违规买房、炒股等行为,系统会有相应的提示。一旦严控,作为银行端可以短时间内作出迅速反应。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很大的关系。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高于按揭贷款的,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在银行的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走形,变相鼓励了经营贷进入楼市。
张大伟表示,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原标题:多地严防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专家:银行有权“抽贷”,严厉打击炒房客)

3.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简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还会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作为银行来说,一旦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情况,是可以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抽贷”对于炒房客打击较大。
上海当地银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为贯彻落实2021年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各项要求和重点任务,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辖内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G60科创走廊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产融对接;继续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对各类创业人群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务。
《指引》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此外,还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违背了“房住不炒”的顶层设计,这是监管层绝对不允许的。严查经营贷,让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会形成楼市去杠杆的效应,有利于控制新房价格,形成监管合力。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上海地区外,杭州、海南、广州等楼市热点地区也明确严控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多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提前“抽贷”对投资客来说是有震慑作用的。杭州发文后,不少投资客开始观望,业主短时间内不愿意降价,二手楼盘成交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某国有银行个人贷款风控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大银行都有较为精细的风控体系,经营贷、消费贷的流向是有严格的检测系统的。违规买房、炒股等行为,系统会有相应的提示。一旦严控,作为银行端可以短时间内作出迅速反应。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很大的关系。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高于按揭贷款的,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在银行的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走形,变相鼓励了经营贷进入楼市。
张大伟表示,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4. 多家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受罚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针对辖区内银行违规事项发出多张罚单。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12月20日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台州市分行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严重不审慎,台州监管分局对其罚款人民币30万元。中国银行台州分行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严重不审慎,台州监管分局对其罚款人民币3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台州分行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严重不审慎,台州监管分局对其罚款人民币30万元。兴业银行台州分行因贷款资金用途监控不严,被用于购买本行理财产品,台州监管分局对其罚款人民币30万元。
今年以来,加强房地产信贷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银保监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12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近一段时期以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改善金融体系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包括,对全国30余个热点城市开展房地产信贷专项检查,遏制金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
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针对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的监管政策频出。4月份,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按月监测房地产信托业务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监管约谈、现场检査,暂停部分或全部业务、撤销高管任职资格等多种措施,坚决遏制房地产信托过快增长、风险过度积累的势头。
5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严禁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
记者了解到,2019年台州银保监分局采取多种手段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比如,指导银行机构建立行业自律公约,严格执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尽职调查制度,确保首付凭证与客户购房首付资金流向一致,严禁绕道其他账户支付首付款。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加大处罚力度之外,还应从多个方面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一是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二是严控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严控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三是从严掌握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5. 对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重拳出击

财联社(上海,记者 潘婷)讯,7月27日,上海银保监局连发17张罚单,罚没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共910万元,其中建设银行被罚410万元,17张罚单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均涉及房地产市场。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共收到8张罚单,涉及旗下8家分支机构,包括上海嘉定支行、上海第四支行、上海虹口支行、上海黄浦支行、上海第一支行、上海闵行支行、上海松江支行、上海浦东分行。
建设银行各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事实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或流入楼市。此外还有发放不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并购贷款、未根据房地产项目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发放贷款、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违规提供融资、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等。
其违法违规事实的时间几乎集中在2019年和2017年,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3月。
除建设银行之外,中国银行上海浦东开发区支行、工商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农业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上海农商行浦东分行、交通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也分别被罚50万元、150万元、150万元、50万元、50万元,相关责任人亦受到了警告处罚。
此外,上海外高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因2019年12月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双罚”,机构被罚50万元,主要责任人被警告。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此前,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2021年47号文,要求各银行机构开展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自查工作,并于5月初将自查结果报送银保监局。
一位农商行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房贷相关业务银行一直在自查,且查的很紧。监管机构也会经常来银行实地检查,通常这类检查也会根据银行的业务结构和业务规模有所侧重。
而监管部门的严管也促使银行在业务的风险管控方面更为谨慎,比如不能“插队”办理房贷,首套房的贷款资质审查也变得更为严格等。
记者注意到,此次遭处罚的不少问题都发生在多年前,甚至有违规问题发生在8年前。对此某大行信贷部的人士解释说,无论是授信结束的项目,还是有授信余额的项目,都在监管部门的抽查范围内。
此外,银行机构内部也经常对以前的贷款开展追溯自查,其所在的银行不久之前就自查了2016年开始所有的贷款流水。而这有助于防止在做业务时存在侥幸心理。

对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重拳出击

6. 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房住不炒”基调下,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银保监会7月11日发布答记者问称,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7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突出问题答记者问时再次明确,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
与此同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也持续遭到监管部门的严查。7月28日,贵州银保监局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示,贵阳银行云岩支行存在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承兑业务、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四证不全”的房地产企业等违法违规事实,对该支行处以罚款50万元。此前,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因存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违规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宁波银保监局处以罚款90万元,并责令该分行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业内人士认为,把控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端口十分重要。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遏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是调控成功的重要举措。
“纵观过去,历次房价大幅上涨均伴随需求端政策的松动,供需相结合的调控才能保证房价稳定。增加供给的同时还要坚持‘限购、限贷’等需求端政策不松动,这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基本平稳的重要原因。”盛松成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收紧已是必然。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今年下半年调控的方向是明确的,即“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7. 银行千万级罚单8成涉房 房地产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经济参考报5月25日消息,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喊话”,对房地产金融保持监管高压。地方层面,广东、合肥、深圳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涉房信贷政策持续“打补丁”,进一步围堵资金漏洞。在“房住不炒”基调下,银保监系统对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毫不手软。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披露银行业机构罚单546张,罚金8.37亿元,近半数罚单为涉房、涉地信贷违规。业内人士预计,在房地产金融受到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加强贷款全流程管控、防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等领域仍是未来监管重点。
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密集落地
近期中央和地方层面密集发声,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深圳、合肥等多个热门城市多次给政策“打补丁”,围堵资金漏洞、规范市场秩序已成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一个月内,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金融多次发声。央行副行长李波5月22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要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针对房地产金融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银保监会5月20日发文表示,对顶风而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干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投机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央行5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房住不炒”,明确表示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此外,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日前就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监管向各地征求意见,其中强调社团贷款不得投向房地产业。基金业协会近期也已叫停基金子公司备案房地产供应链类产品。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例如,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第一次例会表示,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强化风险监测与防控,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合规管理。浙江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共同查处打击各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文要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首付资金来源、最低首付比、偿债收入比、贷款资质的审查,严肃查处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对银行进行了自查,个别城市还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
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政策导向下,监管机构针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商业银行违规向房企放贷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多家银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将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管控力度。
交行行长刘珺透露,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的排查情况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个人经营贷用途管理。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和用途监控,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违规领域。建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合规性审查,严格把关项目投向和资金用途。
多银行违规操作领高额罚单
随着政策持续收紧,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管力度也保持高压。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业机构披露罚单546张,千万级以上罚单10张,其中8张罚单涉及房地产贷款,涉房贷款相关罚金总额超过3亿元。
其中,华夏银行被罚9830万元,罚金最高,违规案由涉及“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部分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渤海银行罚金9720万元紧随其后,案由包括“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中国银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或置换股东购地借款”“理财资金违规用于土地储备项目”等被罚8761万元。
“近期银保监会密集披露罚单,表明国内金融强监管常态化、对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态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监管部门一再重申银行贷款严禁违规挪用,为何总有银行明知故犯?周茂华表示,这要从供求两端找原因,一方面,国内房地产贷款额度大、信用锁定期限长、利率较高、银行收入稳定,房价稳步增长令抵押品相对安全,房地产不良率低,银行房贷风控管理成本低;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加杠杆”投机炒房,资金具体使用流向存在监控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一位银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机构始终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贷后进行资金用途干预并不容易,“试图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企业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难以监督资金流向。”
涉房信贷监管仍是“重头戏”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银行领域监管重点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在信贷投放等领域的督查力度会进一步提升,处罚警示力度将加大。
周茂华认为,下半年银行监管重点还是信贷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盈利贡献的重头业务仍是信贷业务,此外,国内部分银行违规开展业务问题治理难,需要一个过程。”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称,下一步,监管层除了继续防范各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还可能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同时提高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此外,在严格约束房地产企业信贷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对地产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普通债券融资(含美元债)进行一定限制。
对于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周茂华表示,稳健经营、提升风控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健全管理制度,培育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优化现代结构。
任涛建议,银行应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将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制造业、科创类、绿色信贷企业,保持在监管导向较为明确领域的信贷投放权重平稳上升。

银行千万级罚单8成涉房 房地产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8. 银行千万级罚单8成涉房 房地产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经济参考报5月25日消息,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喊话”,对房地产金融保持监管高压。地方层面,广东、合肥、深圳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涉房信贷政策持续“打补丁”,进一步围堵资金漏洞。在“房住不炒”基调下,银保监系统对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毫不手软。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披露银行业机构罚单546张,罚金8.37亿元,近半数罚单为涉房、涉地信贷违规。业内人士预计,在房地产金融受到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加强贷款全流程管控、防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等领域仍是未来监管重点。
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密集落地
近期中央和地方层面密集发声,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深圳、合肥等多个热门城市多次给政策“打补丁”,围堵资金漏洞、规范市场秩序已成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一个月内,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金融多次发声。央行副行长李波5月22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要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针对房地产金融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银保监会5月20日发文表示,对顶风而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干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投机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央行5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房住不炒”,明确表示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此外,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日前就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监管向各地征求意见,其中强调社团贷款不得投向房地产业。基金业协会近期也已叫停基金子公司备案房地产供应链类产品。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例如,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第一次例会表示,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强化风险监测与防控,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合规管理。浙江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共同查处打击各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文要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首付资金来源、最低首付比、偿债收入比、贷款资质的审查,严肃查处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对银行进行了自查,个别城市还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
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政策导向下,监管机构针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商业银行违规向房企放贷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多家银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将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管控力度。
交行行长刘珺透露,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的排查情况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个人经营贷用途管理。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和用途监控,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违规领域。建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合规性审查,严格把关项目投向和资金用途。
多银行违规操作领高额罚单
随着政策持续收紧,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管力度也保持高压。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业机构披露罚单546张,千万级以上罚单10张,其中8张罚单涉及房地产贷款,涉房贷款相关罚金总额超过3亿元。
其中,华夏银行被罚9830万元,罚金最高,违规案由涉及“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部分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渤海银行罚金9720万元紧随其后,案由包括“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中国银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或置换股东购地借款”“理财资金违规用于土地储备项目”等被罚8761万元。
“近期银保监会密集披露罚单,表明国内金融强监管常态化、对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态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监管部门一再重申银行贷款严禁违规挪用,为何总有银行明知故犯?周茂华表示,这要从供求两端找原因,一方面,国内房地产贷款额度大、信用锁定期限长、利率较高、银行收入稳定,房价稳步增长令抵押品相对安全,房地产不良率低,银行房贷风控管理成本低;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加杠杆”投机炒房,资金具体使用流向存在监控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一位银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机构始终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贷后进行资金用途干预并不容易,“试图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企业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难以监督资金流向。”
涉房信贷监管仍是“重头戏”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银行领域监管重点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在信贷投放等领域的督查力度会进一步提升,处罚警示力度将加大。
周茂华认为,下半年银行监管重点还是信贷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盈利贡献的重头业务仍是信贷业务,此外,国内部分银行违规开展业务问题治理难,需要一个过程。”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称,下一步,监管层除了继续防范各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还可能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同时提高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此外,在严格约束房地产企业信贷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对地产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普通债券融资(含美元债)进行一定限制。
对于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周茂华表示,稳健经营、提升风控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健全管理制度,培育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优化现代结构。
任涛建议,银行应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将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制造业、科创类、绿色信贷企业,保持在监管导向较为明确领域的信贷投放权重平稳上升。